李雅丽 丁俊萍:大党独有难题:提出背景、主要表现与破解之道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在推进自我革命、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和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实践中,科学判断党的自身状况、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及其所肩负的历史使命,提出“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的论断,彰显了百年大党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和担当作为的政党自信。深入研究大党独有难题的提出背景、形成原因、主要表现,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破解之道,对于把握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掌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实现党长期执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大党独有难题的提出背景
大党独有难题,是中国共产党站在实现党的使命任务的战略高度,在总结古今中外政权兴衰更替历史经验教训基础上,从巩固党的长期执政地位出发,着眼于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长期战略而提出的,具有特定的语境和深刻的背景。
(一)实现党的使命任务
党的使命任务是党团结奋斗的目标指引,大党独有难题是党站在实现使命任务战略高度提出的。在党的二十大召开前夕,习近平指出,党肩负着团结带领14亿多中国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大党大国,既是我们办大事、建伟业的优势,也使我们治党治国面对很多独有难题”。这一重要论述首次从党所肩负的历史使命的战略高度,使用了“大党独有难题”话语。党的二十大把“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确立为党的历史使命,强调实现这一使命关键在党。一方面,实现党的使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式现代化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这就对党如何始终具备强大的领导水平提出了新考验。另一方面,实现党的使命对党自身的现代化提出了更高要求。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既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又要求党适应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变化、新要求,不断解决好党自身的难题,使自身的结构、功能、机制和活动方式不断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破解这些难题,“是实现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必须迈过的一道坎”,也是百年大党的初心和责任所在。
(二)总结历史经验教训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和“营养剂”,大党独有难题是党在总结古今中外政权兴衰更替史基础上提出的。一是对中国历史上封建王朝兴衰更替历史教训的深刻总结。分析我国历史上封建王朝摆脱不了历史周期率宿命的原因,习近平指出是其“自己解决不了自己的问题”,并提出对一个政党、政权而言,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精神状态、始终做到戒奢从简、始终严以治吏、始终顺应民心并非易事。尽管我们党和国家的性质宗旨同封建王朝有着本质区别,但以史为鉴,这些也是我们这个百年大党同样需要时刻保持清醒并警钟长鸣的难题。二是对世界上一些国家和政党失去政权历史教训的深刻总结。回顾一些国家社会主义发展的曲折历程,习近平指出:“只要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不出问题,社会主义国家就出不了大问题,我们就能够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即对社会主义国家而言,跳出历史周期率的关键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自身。针对政党治理中一些世界性难题,比如腐败问题,习近平谆谆告诫全党:“腐败问题越演越烈,最终必然会亡党亡国!我们要警醒啊!”又比如,论及世界上一些大国崩溃或者衰败的原因,习近平指出:“中央权威丧失、国家无法集中统一。”这些历史教训对大党独有难题的提出具有很强的警示作用。
(三)巩固党的长期执政地位
实现长期执政是党必须解决好的重大课题,大党独有难题是党从巩固长期执政地位出发提出的。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历史进程中经过长期奋斗、流血牺牲取得的,是中国人民的选择。党的执政地位也不是一劳永逸的,而是要随着时代和党执政实践的变化不断加以巩固。进入新时代,对我们这个历史长、规模大、执政久的大党来说,党所面临的执政环境复杂多变,所肩负的执政使命任重道远,“如何实现长期执政,是我们必须回答好、解决好的一个根本性问题”。习近平指出:“我们党是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巩固长期执政地位、始终赢得人民衷心拥护,必须永葆‘赶考’的清醒和坚定。”这里所说的“清醒和坚定”,就包括解决好自身问题的清醒和坚定。党的二十大进一步明确指出:“要始终赢得人民拥护、巩固长期执政地位,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这就表明,大党独有难题是在巩固党的长期执政地位背景下提出的,体现的是党对实现长期执政所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保持的高度清醒和战略坚定。
(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长期战略
全面从严治党是党必须坚持的一项长期战略,大党独有难题是党着眼于新征程上坚定不移推进这一战略提出的。新时代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同时还存在一些不足,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在“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部分,提出“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并强调,“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决不能有松劲歇脚、疲劳厌战的情绪”。显然,这是在全面从严治党语境中提出大党独有难题的,并且“清醒”一词体现的是党对全面从严治党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及可能出现的新问题的高度警觉,“坚定”一词体现的是党对必须解决并且能够解决全面从严治党顽瘴痼疾的坚强决心。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提出要“把全面从严治党作为党的长期战略、永恒课题”,强调破解大党独有难题“是全面从严治党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必须啃下的硬骨头”,这就进一步从全面从严治党视角阐明了破解大党独有难题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综上,“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的提出,不仅仅是话语上的创新,更是党从历史和现实出发,对党所处的历史方位、所面临的形势和所肩负的使命的战略考量,具有深远意义。
二、大党独有难题的形成原因与主要表现
大党独有难题的形成,是百年大党在发展中各种内外因素相互交织、共同作用的结果。大党独有难题主要表现为“六个如何始终”,涵盖党的价值理念、领导水平、精神风貌、意志品质、管党治党等方面的难题。
(一)大党独有难题的形成原因
第一,百年大党自身发展的客观必然。从党自身看大党独有难题的形成,就要对“大党”的内涵作分析。一是大党之“大”,在于党员队伍宏大。据中共中央组织部最新党内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2月31日,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为9804.1万名,比2021年年底净增132.9万名。同时,党员队伍结构也正在发生变化。在2022年发展的244.9万名党员中,35岁及以下党员198.8万名,占81.2%,学生93.6万名。这表明青年党员正在逐步成长起来。这些党员的优势是学历较高、知识广博、朝气蓬勃,但缺乏严格的党内政治生活锻炼和艰苦环境的考验,对党的理想信念宗旨理解不深刻,党性锤炼不足等,这就提出了如何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等难题。二是大党之“大”,在于组织庞大。党的力量来自组织,中国共产党在发展中形成了包括党的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基层组织在内的严密组织体系。截至2022年年底,全国共有党的各级地方委员会3198个;基层组织506.5万个,比2021年年底净增12.9万个,增幅为2.6%。面对庞大的组织,如何实现思想上、组织上、行动上的高度统一,是百年大党必须保持清醒和坚定的难题。三是大党之“大”,在于责任重大。习近平指出,“我们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大就要有大的样子”。这实际上是对中国共产党负责任大党形象的强调。党所肩负的责任越大,对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提出的考验也就越高。总之,大党独有难题的形成,是党发展壮大中无法回避的客观必然。只有自觉正视并解决好这些难题,党才能掌握历史主动,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第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从党与国家治理的关系来看,大党独有难题是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形成的。国家治理体系是由众多子系统构成的复杂系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这个系统的核心。习近平指出,“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这一定义强调了党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领导地位,并明确了党的自身建设方面的制度规范以及体制机制是国家治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在系统阐释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时,把“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摆在了首位,并在把握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演进方向和规律基础上,突出了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抓住了国家治理的关键和根本。这也意味着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也对党坚持制度治党、依规治党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这些也是大党独有难题形成的重要原因。
第三,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深刻影响。从国际视野来看,大党独有难题的形成与国际环境密切相关。当前,世界之变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习近平指出,“放眼世界,我们面对的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站在人类历史进程的高度对世界发展局势所作出的重大判断。2020年10月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对世界正经历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具体表现作了表述,这就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这些给我们党治国理政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在世界大发展、大变革背景下,党所面临的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任务也无比艰巨,如何能够顺应时代潮流,在推动国内发展的同时又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作出贡献,这些都对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提出了新的考验,是大党独有难题形成的外在原因。
(二)大党独有难题的主要表现
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用“六个如何始终”对大党独有难题的主要表现形式作了深刻阐释,蕴含着丰富的理论意蕴。
第一,如何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初心,即最初的愿望、最初的愿景。党的初心和使命是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和奋斗目标的集中体现。习近平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党始终坚守初心和使命,“从而赢得了人民衷心拥护和坚定支持”。进入新时代,越是长期执政,越要永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色,“越不能忘记党的初心使命”。同时也要看到,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各种违背初心和使命的危险无处不在,如果不严加防范并及时整治,“可能酿成全局性、颠覆性的灾难”。理论和实践都表明,如何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直接关乎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的重大问题。
第二,如何始终做到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上的统一是全党意志坚定、步调一致的基本前提。对大党而言,统一思想历来不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进程中有着惨痛的教训。总结苏共垮台、苏联解体的原因,习近平指出,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十分激烈,“苏联共产党偌大一个党就作鸟兽散了,苏联偌大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就分崩离析了”。以史为鉴,我们这个拥有9800多万名党员、50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的大党,如何在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始终牢牢把握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主动权和话语权,如何在信息化时代使全体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如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使全党贯彻落实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以及重大决策部署等,都是党必须解决好的关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独有难题。
第三,如何始终具备强大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执政能力一般指以执政党为主体、以国家权力系统为客体的执政党执掌国家政权的能力。中国共产党作为肩负着崇高使命的大党,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如何把握好执政规律、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全面增强党的执政本领,是党必须解决好的大党独有难题,它们直接关系到党的长期执政地位的巩固。与党的执政能力密切关联的是党的领导水平,党的领导水平直接关乎党的执政地位、关乎党和国家事业兴衰成败。特别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如何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的能力、如何克服干部中存在的本领恐慌的问题,都是党始终需要解决好的难题。
第四,如何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精神状态。精神是一个政党、国家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无论是黄炎培提出的历史周期率的一般表现,还是习近平所总结的实现政权长治久安的“四个不容易”,摆在首位的都是精神状态问题,这也反映了其在政党、政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回顾党的历史可以看到,干事创业精神始终是党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的强大支撑。然而,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党员干部中容易出现承平日久、不思进取的心态,容易产生贪图享乐、骄傲自满的情绪,容易缺乏攻坚克难的锐气和斗志,习近平多次引用“温水煮青蛙”的故事,谆谆告诫全党不能怡然于身边的温婉之境,“要居安思危,时刻警惕我们这个百年大党会不会变得老态龙钟、疾病缠身”。这些深刻警示表明,如何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精神状态、永葆党的生机与活力,是党必须解决的难题。
第五,如何始终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纵观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其重大进步意义不言而喻,但许多起义往往归于失败,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无法解决好自身存在的问题。再从近代中国国共两大政党的角力来看,国民党的惨败与其长期的积弊沉疴密切关联;而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其奥秘就在于始终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容易在执政业绩光环的照耀下,出现忽略自身不足、忽视自身问题的现象”。能不能坚持不懈同自身存在的问题作斗争,是“决定党兴衰成败的关键因素”。历史和实践都表明,如何始终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是党长期执政必须解决的独有难题。
第六,如何始终保持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政治生态与从政环境密切关联。政治生态清明,从政环境就优良;反之,从政环境就恶劣。党的十八大以来,党把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摆在突出位置,强调其“关乎党的生死存亡”。习近平指出,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是伟大斗争、伟大工程的题中应有之义”,“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条件”,“是我们党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重要途径”。这些论述从多个方面阐明了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对于党所具有的重大意义。新征程上,必须把持续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作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重要内容。
“六个如何始终”都是大党独有难题,是中国共产党作为历史长、规模大、执政久且具有重大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在自身发展、长期执政和全面从严治党中所面临的特殊的不容易解决的问题之集中反映。破解这些难题,需要依靠党自身的力量。
三、坚定不移依靠党的自我革命破解大党独有难题
党的自我革命是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也是破解大党独有难题的必由之路。这是因为大党独有难题是矛盾和问题的外在表现,而党的自我革命正是对着发现和解决问题去的,这是依靠自我革命能够破解大党独有难题的依据所在。破解这些难题,需要从党的自我革命的精神层面、实践层面和制度层面共同推进。
(一)精神层面:发扬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
自我革命精神是对党在推进自我革命实践活动中所蕴含的思维、意志、情感、品格等的抽象概括,是党永葆青春活力的强大支撑。中国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速度之快的深层次原因,“是我们党不断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精神”。习近平强调,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必须有强烈的自我革命精神”;永葆党的生机活力,必须“以勇于自我革命精神打造和锤炼自己”;越是长期执政,“越不能丧失自我革命精神”。这些重要论述从精神层面为破解大党独有难题指明了方向。新征程上,发扬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要充分发挥和运用党史资源,教育引导党员在百余年党史中深刻领会党的自我革命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时代意义,并将这种精神体现到干事创业的日常;要把发扬自我革命精神作为培育党内政治文化的重要内容,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永葆自我革命精神的自觉;要把批评与自我批评作为共产党人的必修课,勇于揭露和纠正工作中的缺点、错误,通过自我净化不断洗涤自身的思想和灵魂。总之,发扬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不仅有助于破解如何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精神状态的难题,而且还可以为破解其它难题提供强大支撑和内在动力。
(二)实践层面: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全面从严治党是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的伟大实践。习近平指出,“自我革命就是补钙壮骨、排毒杀菌、壮士断腕、去腐生肌”。这一论述为在实践中推进自我革命、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明确了任务、指明了方向。
第一,依靠补钙壮骨破解如何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的难题。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坚持自我革命,就是要补钙壮骨,坚定理想信念,“这是事关马克思主义政党、社会主义国家的精神力量和前途命运的根本问题”。习近平强调:“建设坚强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首先要从理想信念做起。”新征程上,破解大党独有难题之如何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必须强化理想信念教育,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并将之与常态化长效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相结合,同时注重理论武装成果的转化,才能实现百年大党在思想上的高度统一,进而实现在意志上、行动上的高度统一。
第二,依靠排毒杀菌破解如何始终保持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的难题。讲政治,是我们党“增强自我净化能力、提高排毒杀菌政治免疫力的根本途径”。一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是我们党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法宝”,从严治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二是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政治纪律是党最根本、最重要的纪律,要将之摆在党的各项纪律的首位,为净化政治生态提供重要保证。三是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党内政治文化是充分体现中国共产党党性的文化,要以良好政治文化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总之,依靠自我革命,有助于清除党内政治灰尘和政治微生物,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第三,依靠壮士断腕和去腐生肌破解如何始终具备强大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难题。一是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作风问题“关系我们党能不能长期执政、履行好执政使命”。坚持自我革命,就是要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坚决纠正“四风”问题,否则“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二是严明党的纪律。加强纪律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中国共产党作为百年大党,只有严明党的纪律,才能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反之,“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就会大大削弱”。三是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腐败是侵蚀党的肌体健康、危害党的生命安全的最大毒瘤。只有严肃查处腐败,“才能使我们的党更加强大、使党的肌体更加健康”,使我们党更加坚强、更有力量。
(三)制度层面: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
制度问题更具根本性,“要把党内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解决好,要有效化解党面临的重大挑战和危险,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完善规范、健全制度”。破解大党独有难题,必须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
第一,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一是要从宏观架构上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的“四梁八柱”。准则、条例等党内法规是构成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的主体。要在已有准则和条例基础上,进一步制定党的思想道德建设、密切联系群众等方面的相关准则,党的政治建设、作风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等方面的相应条例。二要从配套制度上为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添砖加瓦”。即要完善规定、办法、规章、细则等配套党内法规制度,并要注重不同位阶党内法规之间的衔接与协调,为破解大党独有难题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第二,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一是完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坚持权责法定,形成有权必有责、用权必担责、滥权必追责的制度安排;坚持权责透明,实行权力清单制度;坚持权责统一,完善发现问题、纠正偏差、精准问责的有效机制。二是完善党内监督体系。要构建起党中央统一领导、党委(党组)全面监督、纪律检查机关专责监督、党的工作部门职能监督、党的基层组织日常监督、党员民主监督的党内监督体系,形成监督合力和科学管用的防错纠错机制,充分发挥监督体系的制度优势。
第三,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政治监督是指以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目标导向,以做到“两个维护”为根本任务,对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以及重大决策部署情况的监督检查。强化政治监督,是坚定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全面增强党的自我提高能力的必然要求。要聚焦“国之大者”,推进政治监督内容具体化;要以发现和纠正政治偏差为切入点,推进政治监督靶向精准化;要以政治监督为统领开展日常监督,推进政治监督过程常态化。
第四,发挥政治巡视利剑作用。巡视是党内监督的战略性制度安排,“有力印证了我们党完全有决心、有能力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政治巡视是政治监督的重要方式和制度安排,主要聚焦监督被巡视党组织落实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情况等,其本质是上级党组织对下级党组织履行党的领导职能责任的政治监督。要突出政治巡视定位,并积极探索政治巡视制度与党的纪律检查制度、国家监察制度一体化推进的体制机制,切实发挥好政治巡视利剑作用。
第五,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一是完善和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制度。要结合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新要求制定责任清单,进一步明确党委(党组)及其书记和领导班子其他成员所承担的全面从严治党责任的内容及范围;建立健全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考核制度;上级党组织应当加强对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情况的监督检查和巡视巡察。二是要完善和落实全面从严治党问责制度。健全问责机制,把监督检查、目标考核、责任追究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推进问责事项、程序、方式的制度化,以严肃问责倒逼和推动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落实。
依靠自我革命破解大党独有难题三个层面的路径,既各有侧重,又彼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为破解大党独有难题提供保障。当然,大党独有难题会伴随着党的发展壮大而长期存在,其具体表现形式也会随着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对大党独有难题的破解永远在路上,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与时俱进深化对大党独有难题形成原因、主要表现的认识,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有效破解路径,从而掌握历史主动、确保党长期执政。
(作者简介:李雅丽,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丁俊萍,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项目: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共产党百年党性教育的文献资料整理与研究”(20&ZD022)、湖北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指导性项目“依靠自我革命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成功路径研究”(22G004)的阶段性成果)
网络编辑:同心
来源:《世界社会主义研究》2023年第7期
发布时间:2023-11-20 10: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