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我的位置 > 首页 > 成果快递
王晶:政治仪式与政治认同:新中国成立后的典型宣传(1949年至1966年)

  典型宣传是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方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典型宣传的重要性,要求“多宣传报道人民群众的伟大奋斗和火热生活,多宣传报道人民群众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满足人民精神需求”①。回溯党领导的典型宣传的历史进程,对于进一步做好新时代新征程上的宣传思想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1949年至1966年的典型宣传,在党的宣传史上具有特殊且重要的地位。新中国成立后,党面临的迫在眉睫的任务是巩固新生政权、推动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但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艰难繁重,意识形态领域的形势错综复杂,人民群众文化水平不高,一切建设事业从零开始、没有任何经验参照。新中国建设需要走在前面的先行国家或先行政党提供学习、参照和模仿的样板,通过榜样的力量激励、鼓舞和引导人民群众。1949年至1966年的典型宣传,着力反映普通岗位上普通人的不平凡事迹,在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的同时,也借助情感的力量使人民群众理解、拥护和支持党的主张,为巩固新生政权、恢复国民经济发展凝聚了民心和力量。因为源自人民的真实生活,典型宣传是最贴近人民群众、最具说服力的政治动员和教育日常化方法,其作用是其他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无法取代的。

  “典型”,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是指“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或事件”①。在《新闻学大辞典》中,“典型”是“在同类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和事物,它从一般人物和事物中概括出来,具有自己的个性,同时它又是同类人物和事物中的突出代表者”②。毛泽东高度重视并推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的典型宣传,他认为,典型宣传要兼顾“好的”和“坏的”两个方面(下文称“正反面典型”),但应以“好的”为主。他指出,“做一件事情首先要试办,不要忙于决定,要搞典型,研究典型,要研究一个好的、一个坏的,只靠好的,不能发现问题”③,要“充分运用各种宣传工具,揭发贪污腐化、铺张浪费及官僚主义的典型人物和事件,表扬、奖励廉洁奉公、保卫国家人民利益及积极为国家和人民创造财富的模范人物和事迹”④,“在开展反坏人坏事的广泛斗争达到了一个适当阶段的时候,就应将各地典型的好人好事加以调查分析和表扬,使全党都向这些好的典型看齐,发扬正气,压倒邪气”⑤。

  在目前的研究中,鲜有学者对1949年至1966年的典型宣传展开深入研究。新中国成立后的经济社会发展是艰难曲折的。改革开放前有一段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比较好,主要是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49年至1952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1953年至1957年)和国民经济调整时期(1961年至1965年)。其原因离不开党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而当时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性的最突出特点就是典型宣传的拿捏到位。笔者拟从政治仪式与政治认同的视角,研究1949年至1966年的典型宣传。政治认同是一种情感归属,它同个人的心理活动有密切的联系。⑥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政治仪式具有传播教育、情感激发、规训戒惧等功能,并以此推动社会成员强化政治认同、接受并认可党和政府权力合法性的实现⑦。

  从政治仪式与政治认同的视角来看,1949年至1966年的典型宣传是由政治权威主导的培育政治情感、强化政治认同的重要机制。围绕特定的政治主题,普通劳动者以英雄模范形象登上党报版面,其模范事迹被写入广播稿,甚至被拍摄成电影、创作成文学和戏剧作品,塑造出强烈的政治仪式感和集体记忆,培育、唤起和调控广大人民群众的政治情感,使党和人民群众之间形成以情感为纽带、具有归属感的政治和社会共同体,促进政治秩序和权力关系合法化。

二、典型宣传的实质:由政治权威主导、以典型人物为符号的政治仪式

  典型宣传的实质是由官方的国家行为者(政治权威)主导,以主流意识形态为主题,通过构建会议、典礼、纪念日、节庆日、新闻报道等仪式场景,塑造典型人物符号和集体记忆,激发人民群众产生国家认同的政治仪式过程。

  (一)以“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为主题、战斗英雄为符号的政治仪式

  20世纪50年代,为了配合“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为主题的宣传活动,中共中央发出多项关于典型宣传工作的指示。1950年11月,党在《关于报道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内容的指示》中指出:“以具体事实和群众的切身经验,揭露美帝国主义的罪恶。为此必须深入群众采写典型人物与典型事实。”①《关于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的报道应注意问题的指示》指出,“应着重介绍好的宣传文字、宣传方法和经验,如发动群众控诉美帝暴行,约请民主人士、学者、教授讲演,由留美学生现身说法,劳动英雄在群众中作通俗的鼓动等,证明都是好的方法”②。《关于时事宣传工作的指示》指出,应着重加强对朝鲜前线志愿军部队的表扬和慰问,在报纸上多发表赞扬志愿军部队的评论和信件,在各单位经常作时事报告,有关志愿军部队的新闻应经常出墙报、画报,使全国人民深刻了解志愿军部队的作战对全国和全世界的伟大意义。

  根据党中央的指示和部署,围绕“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主题,相关部门组织构建了以战斗英雄为符号的多种仪式场景。一是话剧《英雄儿女》、诗歌《光荣归于你们》、影片《人民的战士》、歌曲③以及各种战斗英雄报告会、纪念会、追悼会等仪式场景,塑造了抗美援朝英雄形象,鼓舞志愿军战士奋勇杀敌,激发全国群众誓与美国侵略者斗争到底的爱国情感。二是授予战斗英雄荣誉称号的仪式场景,如:中国人民志愿军某部第三连第四班先后荣获“战斗模范班”“练兵模范班”“抗美援朝模范班”的光荣称号;④17位中国战斗英雄和人民功臣荣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勋章和奖章;⑤罗盛教同志被追认为模范团员并追授奖状;⑥志愿军铁道部队某部第一连杨连第副连长被追认为一级人民英雄,他生前所在的连队为“杨连第连”;⑦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赠予中国人民志愿军的9353位各级战斗英雄、工作模范以特等、一等人民功臣称号,并委托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授予二等人民功臣的代表以军功奖章等。⑧三是《人民日报》通过大规模报道呈现了学习或纪念战斗英雄的仪式场景,如:《荣获朝鲜勋章和奖章的志愿军英雄们英勇事迹介绍》《湖南新化县人民集会隆重追悼罗盛教烈士》《向为保卫和平而战斗的英雄们致敬》《创造新的胜利,回答祖国人民的热爱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战斗英雄张积慧广播词》。四是用战争文学塑造的仪式场景和人物符号,使人民群众在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和充满情感的细节描写中形成政治共识。

  (二)以“三反”“五反”为主题、负面典型为符号的政治仪式

  1951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华北局向中央报告天津现任地委书记兼专员张子善和前任地委书记刘青山严重的贪污浪费和破坏国家政策法令的行为。11月30日,毛泽东将华北局的报告加写批示转发给中央局、分局、省市区党委。《中共中央批转华北局关于刘青山、张子善大贪污案调查处理情况的报告》指出:“必须严重地注意干部被资产阶级腐蚀发生严重贪污行为这一事实,注意发现、揭露和惩处,并须当作一场大斗争来处理。”①1952年1月24日,中共中央转发的《东北局关于当前宣传工作的指示》指出,各级党委应动员本地区、本单位的报告员、宣传员和一切宣传力量,在群众中公布典型或重大贪污、浪费、官僚主义的事件,动员干部群众积极参加斗争。②

  1952年2月10日,河北省人民法院对刘青山、张子善开庭公审,省人民广播电台进行实况广播。当时,参加公审大会的各界人士多达2.18万人,其中包括保定市的党政机关和人民团体的工作人员,人民解放军的指战员,其它各市、各专区、各县的人民代表,以及遭受刘、张贪污案直接危害的天津专区的灾民代表。

  公审斗争是“三反”“五反”运动中极具政治色彩的集体仪式。通过塑造负面典型人物符号,公审斗争以日常经验和常识的方式警示、训导人民群众的不当行为,更容易被理解和认同,同时,仪式的功能及主体发生根本性改变,身体和话语的支配权转移到人民群众,使人民群众感受到政府的尊重与认可,容易产生归属感,实现政治行为的规范化。随着全国各地公审大会的召开,党内一些已经或正在走向腐化堕落的人受到震慑,党和人民政府的威信大大提高。

  (三)以农业合作化为主题、劳动模范为符号的政治仪式

  对农业合作化问题,毛泽东高度重视。他指出:“只要拿出一个办得好的合作社,就可以把反对合作化的一切怪论打下去。为什么这个社能办好,别的社就不能办好?为什么这个社有优越性,别的社就没有优越性?你就到处大讲这个社的经验。一个省总可以找出这样一个典型嘛!要找那个条件最差,地势不好,过去产量很低,很穷的社,不要找那个本来条件就好的社。当然,你搞几十个也可以,但是,你只要搞好一个,就算胜利。”③

  关于农业合作化的典型宣传,就是以互助组为骨干、劳动模范为旗帜,④大规模宣传个体向集体转变的过程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模范人物和先进经验,激励人民以高涨的热情积极投入全国农业生产建设。

  通过塑造劳动模范符号,建构了四种仪式场景:一是先进模范表彰会上国家领导人接见仪式;二是国家领导人亲笔批示的仪式。如:山东厉家寨村得到毛泽东的亲笔批示:“愚公移山,改造中国,厉家寨是一个好例。”①三是开展学习活动的仪式,如:山东省莒南县的经验编入《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在全国开展学习活动。四是媒体宣传的仪式,如:《人民日报》对厉家寨的报道宣传,使“愚公移山,改造中国”成为当时中国几亿农民精神面貌的真实写照,在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下,全国各地农村出现了空前规模的农田水利建设的高潮。②

  (四)以道德建设为主题、英雄模范为符号的政治仪式

  典型宣传本身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一部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体现。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中期,国家连续三年遭受了严重的自然灾害。在灾难面前,需要人民以顽强的毅力和乐观的态度与困难作斗争,共同渡过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难关。

  通过塑造雷锋、焦裕禄、王进喜、南京路上好八连等英雄模范符号,建构了两种仪式场景,一是推广先进生产经验的仪式场景。1960年代初,大庆油田职工面对苏联霸权主义封锁,凭借顽强的意志和精神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建成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大油田,结束了中国使用“洋油”的时代,对国民经济发展起了关键作用。正是在不畏苏联霸权、独立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召唤下,大庆油田职工创造出“一套我国自己建设和管理现代化企业的经验”③。以王进喜为代表的生产模范在全国工业学大庆的运动中被宣传、推广,激发了广大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形成工业生产热潮,推动了社会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④二是宣传英雄模范人物的仪式,如:国家领导人为雷锋同志的题词,通过诗歌、通讯、歌曲、连环画等的事迹宣传,广泛开展对雷锋、焦裕禄、王进喜、南京路上好八连等英雄模范的学习教育活动,推动英雄模范纪念日制度化等。

  在全国生产建设中涌现出来的个体的和集体的优秀人物代表集中体现着高尚的道德追求,让人们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见贤思齐,在社会上营造了同心向党、积极奋发的舆论氛围,激励着人民群众奋勇投身新中国各项建设事业。

三、典型宣传的目的:在政治仪式中不断强化政治认同

  典型宣传在塑造典型人物、推广先进经验过程中,提供了主流价值判断标准和道德同化体系,而这正是实现政治认同的逻辑起点。政治认同反映着人民群众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识和态度。通过仪式场景制造出意识上的归属感,让参与者产生同属一个共同体的感觉,能够达到增强政治认同、维护政权的目的。

  (一)以政治权威强化政治认同

  政治仪式具有政治和艺术的双重属性,以集体参与的方式传播主流意识形态,其目的指向是由政治权威推动达成政治共识,以达到巩固和维护政权、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政治目的。

  典型宣传属于政治无意识和政治有意识的双重建构。它在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建主流思想舆论过程中,重申了政治权威的合法性与必要性。通过政治权威的推动,实施对人民群众的文化统合,增进其认同国家和政府,维护政权的稳定性和长期性。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和国家领导人亲自推动典型宣传,并突出强调典型人物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教化和引领功能,再通过媒体渲染和塑造,典型人物发挥着引导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维护政治安全的重要功能。例如:抗美援朝运动中党中央推动的战斗英雄表彰仪式、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劳动模范学习活动、领导人为雷锋同志的题词等,都在社会层面凝聚了人民群众的政治共识,取得了强化政治认同的效果。

  (二)以集体参与强化政治认同

  政治仪式是一种日常化的集中教育方式,“凡一种文化的教化理念,必落实于某种特定的生活习俗、仪式、礼仪系统方能见其成效”①。通过日常化的仪式场景设置,政治仪式使人民群众以“自己人”的身份产生归属感,从而强化集体共识,达成政治认同。

  典型宣传能够加深社会成员的政治认知,培养政治情感,提高政治参与程度,强化共识。通过广播、报刊、电影等媒介手段,典型宣传突破了时空的限制,使来自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阶层、不同年龄的广大人民群众变成政治仪式的作用对象,产生如临仪式现场般的情感体验,激发出强烈的政治归属感与国家荣誉感。例如:在以广播为媒介手段的典型宣传中,“收音机直接地、面对面地影响着多数人,给人提供一种作者或讲演者与听众不通过言语交流的世界”,“有力量将心灵和社会变成合二为一的共鸣箱”。②借助大众媒介,典型宣传用平凡岗位中的先进典型人物、用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事例教育群众,把抽象的理论说教转变成具体形象的事迹,将已经内化的价值观念落实在行为中,推动了教育日常化。

  (三)以仪式场景强化政治认同

  仪式场景是通过人物、事件和时空得以铺展的,能够“从认知上影响人们对政治现实的定义”,而且“具有重大的情感影响力”。③在典型宣传的仪式场景中,通过主题设置、符号塑造、氛围渲染和行为互动,赋予典型人物新的时代内涵与政治意义,借助“无意识”营造归属感,激发人民群众产生精神共振和情感共鸣。人民群众产生的一种复杂而又稳定的情感体验,例如:对领袖和英雄的敬仰之情、对祖国和民族的热爱之情等,能够拉近心理距离,在情感共享中强化政治认同。

  (四)以集体记忆强化政治认同

  “集体记忆”,通常是指一个特定社会群体成员共享往事的过程和结果④。作为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内容,集体记忆不是对个体记忆的简单叠加,而是通过对象征符号的塑造和历史传承,唤醒、激活、复现、深化广大人民群众对特定仪式场景和重大政治事件的共同记忆与共同情感,实现价值内化和政治认同。

  日常化制度化的典型宣传能够强化和巩固人民群众的共同情感与政治理念,沉淀出长久稳定的历史记忆与政治信仰。例如:“学雷锋活动”通过重复性的集体仪式在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大脑中产生印记,这种印记不但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相反,会自然沉淀成牢固的记忆。通过日复一日的行动,这些行动的规则就深刻地植根于人们的思想之中,对其产生一种相信和信任。而这种相信和信任不仅是一个人的,也不仅是一个家庭的,在长时间的、大量的实践中,信仰就这样形成了。①

四、典型宣传的方法:实现政治认同的主要路径

  在宏观层面,为了更好地强化政治认同,典型宣传要巩固主流意识形态阵地、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和构建丰富的仪式载体。

  (一)巩固马克思主义理论阵地

  典型宣传中的政治仪式场景跨越了时空界限,是党为了深入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探索出的生活化制度化教育的宣传形式。

  1951年3月,为了提高全党的政治理论水平,中共中央发出通知,要求“全党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教育,必须极大地加强起来。这是提高干部、改进工作的根本方法”②。1951年5月,全国第一次宣传工作会议的总结报告中指出,“用马列主义的思想原则在全国范围内和全体规模上教育人民,是我们党的一项最基本的政治任务”③,要求在党员、党外积极分子中间和社会上进行马列主义基本理论的宣传,加强党对人民的思想领导,正确开展思想斗争。1951年10月,《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出版后,经过组织宣传,社会各界的力量都被动员起来,在社会上形成毛泽东著作的学习热潮。很多干部、知识分子通过学习毛泽东著作,进行了批评和自我批评,改造了非无产阶级思想。在全国各地开展的对经典文献《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学习教育活动令人们焕发出巨大的政治热情,④《人民日报》驻上海记者报道:“毛泽东讲话在上海进行了普遍的传达和讨论,它已形成了上海知识界思想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给初春的上海,更增添了蓬蓬勃勃的生气。”⑤这些政治仪式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在融入日常、化作经常的学习教育活动中使人民群众逐步树立起马克思主义信仰。

  (二)深入开展调查研究

  1955年10月,毛泽东在《在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问题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宣传的时候要作得恰当,要实事求是,对情况的估计、分析,应该是好的就说好的,坏的就说坏的,有多大程度的缺点就说多大程度的缺点,不要夸大。”⑥他强调:“肯定成绩并不是抹煞缺点,是会有缺点的。是缺点就说是缺点,缺点有多少就说多少。这就叫做实事求是,全面分析。我们不要那个不实事求是的方法,不要片面的分析方法。不实事求是就是主观主义,片面分析就站不住脚。”⑦

  调查研究的方法是确保典型真实的重要方法,也是典型宣传得到政治认同的前提和基础。在树立典型的过程中,要达到主观判断与客观存在的统一,既不任意拔高,也不刻意贬低,用科学严谨的态度调查研究、总结经验、挖掘典型,避免简单化、片面化、形式化。毛泽东是进行典型调查的行家里手。他用“解剖麻雀”比喻这个方法,指出:“要从个别问题深入,深入解剖一个麻雀,了解一处地方或一个问题”,“往后调查别处地方或别个问题,你就容易找到门路。”①典型调查方法应用到实际宣传工作中,就是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个体,蹲点研究其具有的普遍规律,总结、推广其具有的先进经验,使之在全社会发挥表率或示范的作用,推动相关工作的展开。

  (三)构建丰富的仪式载体

  为了实现好的效果,典型宣传需要运用多层次多样化多形式的载体,如:“宣传员网、报纸、刊物、出版、戏剧、电影、美术、音乐、广播、学校”②等。

  报纸、刊物、出版、广播是典型宣传最重要的载体,是宣传党的理论和各项主张、进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主要阵地。文学、电影、美术、音乐、戏剧等艺术形式,以及民间文艺表现形式,如:秧歌剧、信天游、连环画、木刻画、漫画、宣传画、雕塑、地方性歌谣、戏剧等塑造了许多让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典型人物形象,是进行意识形态宣传、实现政治认同的特殊仪式载体。

  学校教育是传播知识和进行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途径,包括党内教育、中小学教育、社会教育等多种形式,冬学、夜校、识字班、学习晚会等社会教育在这一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仅扫除了文盲,而且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政治觉悟和认同度。

五、启示

  以上论述说明,典型宣传中的政治仪式是强化政治认同的有效方式之一,它通过主题、符号、场景,影响参与者的政治情感与价值观念,传播主流价值、强化集体记忆、规范社会行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典型宣传,并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党中央先后组织宣传了新时代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并与“向雷锋同志学习”“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等重要纪念活动结合,用实践经验向人们证明了典型人物跨越时空的历史延续性与政治感召力。

  (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历史经验证明,只有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运用其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问题、指导工作,典型宣传才能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发挥重要的政治导向作用。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典型宣传仍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的政治保证。

  (二)坚持政治权威的主导地位

  政治权威是政治权力中最有效能的表现方式,政治层级越高,公信力和权威性越强。以政治认同为基础的政治权威,依靠人们公认的威望和影响,依据正义或伟大人格的感召力,具有高度的情感和行为支配性,能够在典型宣传中发挥持续、有效和稳定的政治感召力、凝聚力和向心力。历史经验表明,经过政治权威推出的先进典型,能够为全社会提供具有权威性和公信力的价值导引和行为示范,在社会层面广泛凝聚人民群众的政治情感和政治共识。因此,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中,必须坚持和维护政治权威在典型宣传中的主导地位。

  (三)构建具有凝聚力的象征符号体系

  任何政治认同的建构都需要借助于特定的象征符号和认同媒介。在典型宣传中,要围绕典型人物构建富有凝聚力和认同感的符号象征体系,反映、传递、引导和教化社会主流价值观念,推动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建设,以在政治秩序层面维系社会共识,巩固共同信仰。象征符号体系不仅能够生动直观地呈现宣传主题和内容,塑造稳定的群体情感和价值规范,而且其宣传的思想和精神逐步发展成为信仰的一部分,被一代代的社会成员所认同和接受。

  (四)设计具有感染力的仪式场景

  在开展典型宣传时,要构建富有日常生活气息的典礼、纪念日、节庆日、新闻报道等仪式场景,用贴近生活日常的情感体验来感染群众,以场景凝聚共识、以情感强化认同;要将笔端和镜头对准社会基层,在调查研究过程中真实记录普通劳动者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的事迹,讴歌一线先进人物实干奋斗、敢于奉献的优秀品质,生动展示当代中国人的精神风貌,通过日常化的仪式场景满足人民群众心理和感情层面的需求,维护群体团结、强化政治认同。

  (五)塑造超越时空的集体记忆

  政治仪式具有传承历史记忆,整合意识形态的文化功能,有助于产生社会群体和谐的归属体验,塑造超越时空限制的集体记忆。在典型宣传中,塑造成功的集体记忆能够连接过去与未来,结合传统与现代,进而成为当下宣传思想工作的参照与依据。例如:中国共产党的纪念活动、英雄模范的纪念日是通过制度化的政治仪式反复唤醒、整合、重塑集体记忆,从时间与仪式两个维度把道德、情感和认知统合起来并传递下去,形成强烈的集体归属感和强大的政治能量。在实际工作中,要根据新的时代课题,契合新的政治需求,适应人民群众的多样化需要,采用新闻、文学、音乐、舞蹈、绘画、短视频、微电影等多种宣传形式,不断增强典型宣传的仪式感,塑造集体记忆。

  (六)调查研究是做好典型宣传的重要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根据事实来描述事实,不能根据愿望来描述事实,同时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搞清楚是个别真实还是总体真实,不仅要准确报道个别事实,而且要从宏观上把握和反映事件或事物的全貌。”①在典型宣传工作中,要坚持把基层一线作为调查研究主阵地,蹲点研究其具有的普遍规律的先进典型先进经验,把握好个体真实和整体真实的联系,避免以偏带全、误导群众。

  (作者简介:王晶,yl23455永利副研究员,政治学博士后)

  本文系yl23455永利创新工程项目“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前沿问题研究”(2021MYYA03)”的阶段性成果

  网络编辑:同心

  来源:《观察与思考2023年第10期

发布时间:2023-11-21 10:02:00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