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中共党史与党建

曹江秋:把握加强党性修养的逻辑

发布时间:2022-07-19
字体: 打印
分享: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加强自律、慎独慎微,经常对照党章检查自己的言行,加强党性修养,陶冶道德情操,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强党性,是我们党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重要保证。加强党性修养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我们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也是共产党人的终身必修课。

  1.理论逻辑:加强党性修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

  党性是一个政党固有的本质特性,是阶级性最高和最集中的表现,鲜明体现一个政党的理想信念、政治追求。政党是由一个个党员构成的,党性要通过每一个党员来体现。评价一个政党是否具有先进性,要看它是否由先进分子组成、是否有严明的组织性和纪律性;要看它的政治纲领、政治路线、政治目标是否有科学理论的指导,是否符合社会前进的方向,是否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否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也要看它是否具有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态度。

  先进性和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初期,就要求每个支部对它所接收的成员的品质纯洁负责。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他们在当前的运动中同时代表运动的未来”。列宁在创建俄国工人阶级政党的过程中要求:“要维护我们党的坚定性、彻底性和纯洁性。”毛泽东同志指岀,要夺取全国革命的胜利,“就要有一个有纪律的、思想上纯洁的、组织上纯洁的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作为百年大党,要始终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书写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始终牢记初心和使命,坚决清除一切弱化党的先进性、损害党的纯洁性的因素,坚决割除一切滋生在党的肌体上的毒瘤,坚决防范一切违背初心和使命、动摇党的根基的危险。”只有不断锤炼党性修养,砥砺前行,矢志不渝,才能永远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特征。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是站在无产阶级的和人民大众的立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从本质上说,坚持党性就是坚持人民性,坚持人民性也就是坚持党性,没有脱离人民性的党性,也没有脱离党性的人民性。加强党性修养,必须坚持人民立场,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广大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重要标准,把维护好、巩固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行为准则,永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本色。

  2.历史逻辑:加强党性修养是我们党百年奋斗的经验总结

  回顾百年党史,我们党之所以饱经风霜而巍然屹立,千锤百炼而更加强大,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党高度重视党性修养。

  中国共产党诞生后,始终把党性修养摆在突出位置。党的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将“纪律”单独作为一章,规定了党员应遵守的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这是我们党加强党性修养的初步尝试,为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奠定了基础。1929年召开的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将党性作为“特殊的问题提出来”。1941年,中央政治局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首次对中国共产党人党性锻炼提出较全面的要求,指出“要求全党党员,尤其是干部党员更加增强自己党性的锻炼,把个人利益服从于全党的利益,把个别党的组成部分的利益服从于全党的利益,使全党能够团结得像一个人一样”。1942年延安整风运动,开创了用整风方式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成功范例。1945年党的七大把“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作为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根本要求。新中国成立后,围绕进京“赶考”、做到“两个务必”加强党性教育,解决了革命胜利后可能产生的消极情绪和腐化堕落危险。1954年党的七届四中全会通过《关于增强党的团结的决议》,强调坚决“反对任何派别思想、小团体习气、地方主义、山头主义和本位主义”。1956年党的八大强调从思想教育和制度建设两方面加强党的建设。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我们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始全面认真纠正“文化大革命”及其以前的“左”倾错误,重新确立我们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我们党围绕加强党性修养进行的党的自身建设,为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成功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保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加强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通过全面从严治党实践,在推进党员干部党性锻炼上取得明显成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必须在严格的党内生活锻炼中不断增强”,“全党同志都要坚持人民立场、人民至上,坚持不懈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中央出台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等一系列加强党性修养的党内法规。这些重要论述和制度文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使广大党员干部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更加坚定,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党的团结统一更加巩固,为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提供了有力支撑。

  3.实践逻辑:加强党性修养是我们党立足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的必然要求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我们党面临的风险考验会越来越复杂,甚至会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面临的各种斗争不是短期的而是长期的,加强党性修养是进行伟大斗争、应对风险挑战的题中应有之义。

  从世情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同时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甚嚣尘上,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增加了外部环境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从国情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已经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转向“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但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依然艰巨,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前所未有,涉及矛盾的尖锐性前所未有。从党情看,党自身发生了深刻变化,党员队伍规模不断壮大,截至2021年年底,党员总数为9671.2万名,基层组织493.6万个,是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同时不容忽视的是,不少年轻党员缺乏党内政治生活历练,党员意识和党性修养有待加强,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长期复杂、尖锐严峻。

  面对世情、国情、党情变化带来的风险和挑战,党性修养也必然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是随着时间推移而自然保持下去的,共产党员的党性不是随着党龄增长而自然提高,也不会随着职务的升迁而自然提升,必须在严格的党内生活锻炼中不断增强。正如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指出的:“不要把自己看作是不变的、完美的、神圣的,不需要改造的、不可能改造的。我们提出在社会斗争中改造自己的任务,这不是侮辱自己,而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的要求。如果不这样做,我们就不能进步,就不能实现改造社会的任务。”

  世情国情党情变化越复杂、风险考验越大,就越要加强党性修养。党员干部有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有没有敢于斗争的革命精神,有没有善于自我净化的过硬特质,是决定党兴衰成败的关键因素。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但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政治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物必先腐,而后虫生”。一些党员干部之所以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根子就在忘记了初心使命,丧失了理想信念,丢弃了党性。党员干部要经受“四大考验”、克服“四种危险”,必须自觉加强党性修养。

  加强党性修养是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也是党员干部一生的必修课。党员干部要努力修好党性教育这门“心学”,始终用党性原则修身律己,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胸怀“国之大者”,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对党忠诚体现到对党的信仰的忠诚上、对党组织的忠诚上、对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忠诚上,确保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站得稳、靠得住。唯有如此,才能把党的自我革命不断推向深入,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确保党始终成为勇担民族复兴大任的坚强领导核心。

  (作者:曹江秋,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网络编辑:同心

  来源:《光明日报》( 2022年07月19日 06版)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