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中共党史与党建

张志明:以自我革命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

发布时间:2022-11-03
字体: 打印
分享: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指出,经过不懈努力,党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并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我们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始终赢得人民拥护、巩固长期执政地位,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这一重要论断,既是对我们党一百多年党的建设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高度的政治担当和忧患意识的体现,更是对今后以自我革命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要求和重托。

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百年大党,使命光荣伟大,遇到的问题往往也独特艰难,面临的风险考验也巨大。一旦党经受住了考验,解决好了难题,就会实现历史性的超越,就会使党和国家进入全新的境界。而最大的独有的难题就是在对外开放、市场经济、长期执政条件下,如何管好党治好党,永葆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永葆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历史上,党外人士也看到了这一独有难题。早在1940年5月至6月,“不官、不党、居第三者地位”的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在回国考察了重庆和延安等地之后,深深地为延安共产党人的一代新风所打动,预言“假如更多的人像他们那样刻苦耐劳、埋头苦干,我们中国一定可以成为世界第一强国”。正因为他从此把拯救国家和复兴民族的希望寄托在了共产党人身上,所以倍加珍惜这种极为珍贵的延安精神,而不愿看到共产党重蹈国民党的覆辙。为此,他在《南侨回忆录》中也提出了自己的疑惑和担心:“然陕北地贫,交通不便,商业不盛,地方非广,故治理较易风化诚朴。设中共若握着东南富庶市场,区域广大,不知能如此廉洁,兴利除弊,为人民造福如延安之精神乎?” 

 我们党一直保持着对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并进行了曲折艰辛的不懈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这些经验集中体现在习近平总书记所总结的两个答案。他指出:自我监督是世界性难题,是国家治理的“哥德巴赫猜想”。我们要通过行动回答“窑洞之问”,练就中国共产党人自我净化的“绝世武功”。“毛泽东同志在延安的窑洞里给出了第一个答案,这就是‘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经过百年奋斗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的实践,我们党又给出了第二个答案,这就是自我革命。”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我们党治党规律的自觉把握,是新时代党的建设富有中国智慧的创新。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在几次局部执政条件下,高度重视从思想上建党,同时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以铁的纪律从严管党治党,做到了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更为可贵的是,党在中国革命巨大胜利面前,登高望远,以深沉的忧患意识,对执政后党的执政风险作出了前瞻性的预警思考,并在局部执政条件下作出了一系列成功的探索和战略安排。毛泽东同志对黄炎培回答的民主新路,是我们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宝贵经验。从实质上看,民主新路的成功经验与党的自我革命是高度一致的,应该说,民主新路的成功取决于中国共产党以自我革命精神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的成功。如果没有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成功,如果党做不到政治过硬、本领高强,党就没有资格和能力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局部执政条件下领导人民走好民主新路。具体来说,这些经验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首先通过以自我革命精神加强党的建设,保证自身过硬,这是民主新路成功的前提和基础。党的建设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法宝,也是民主新路成功的法宝。通过加强党的建设,使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成为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党,成为具有强大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和社会号召力的党,成为赢得人民群众真诚信赖和拥护的党,才使党有资格和能力领导人民走好民主新路。二是始终坚持党对民主新路的领导,这是民主新路成功的根本保证。在陕甘宁边区和敌后抗日根据地,党成功做到了教育、动员、组织、引导人民选好政府管好政府用好政府,做到了领导人民掌好权管好权用好权,使人民群众有强烈的当家作主的获得感。三是保证民主新路在法治的轨道上运行,这是保证民主新路长期发展的制度支撑。无论是在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中,都力求做到有法治保障。 

1940年陈嘉庚访问延安的警示,到延安整风运动全党学习《甲申三百年祭》,到1945年毛泽东同志与黄炎培的“窑中对”,到1949年执政前的“两个务必”,再到新中国成立后严厉的反腐斗争,我们党对执政条件下实现党的纯洁性先进性问题,进行了无私无畏的探索,并开创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党的一代新风。后来,鉴于国际国内极为复杂的局势,鉴于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探索出现重大挫折,管党治党的思路也出现了曲折,依靠群众运动方式保持党的纯洁性的考量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留下了深刻教训。改革开放以后,党毅然放弃运动治党模式,不搞路线斗争,提出制度治党,取得了很大进步和成效。但也应该清晰地看到,这条制度治党之路的探索也是艰辛和曲折的。不靠群众运动的老办法,新的更好的办法是靠制度,但问题的关键是具体靠什么样的制度?如何确保这种制度办法既不需要付出群众运动的代价,又能切实解决毛泽东同志晚年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问题?如何成功解决党长期执政过程中自身存在的问题?这一系列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的回答和解决,管党治党就将面临非常被动的局面:旧的办法不能用,新的办法想不到,或者所谓的新办法不管用。长此以往,将会对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造成严重影响。这也许是制度治党必须经历的一个探索过程,但也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一定时间内出现了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宽松软的状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全党以前所未有的政治勇气和战略定力,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中,在汲取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自我革命这一具有高度中国智慧的治党新路,跳出了历史周期率。这条新路的突出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以自我革命精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始终坚持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坚持中国的事情要办好首先中国共产党自己的事情要办好。管党治党不能仅仅依靠外力,必须依靠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内驱动力,否则就会犯颠覆性错误。必须通过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切实解决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宽松软问题,实现打铁必须自身硬,真正做到政治过硬、本领高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在深刻全面系统总结从严治党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新时代的鲜明特点,以全面从严治党开辟了伟大自我革命的新征程,使党大大提高了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  

二是持之以恒坚持制度治党、依规治党。把制度治党发展到依规治党,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制度治党的重大创新。制度治党、依规治党是我们党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是管党治党的基本方式,在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监督制约权力、规范党员言行、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从严必依法度。坚持依规治党,确保党的建设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同时,实现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结合,保证在长期性稳定性的制度运行中永葆理论创新内生动力。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刻总结我们党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对从严治党规律的高度自觉。从严治党靠教育,也靠制度,二者一柔一刚,要同向发力、同时发力。制度治党的意义在于以制度化、程序化方式治理党内政治生活,保证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让思想建党在制度治党轨道上尽情释放创新活力,让制度治党在思想建党引领下行稳致远。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也必须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我们要顺应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深化全面从严治党新要求,及时填补制度空白,不断提高党内法规制定的质量,确保各项制度立得住、行得通、管得好。加强备案审查和清理,维护党内法规制度的统一性和权威性,切实提升党内法规的执行力,真正使铁规发力、禁令生威。  

三是坚持党内监督是最根本的、第一位的监督。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结合我国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对执政党监督问题做出的具有高度中国智慧的理论和制度创新。党的执政地位,决定了党内监督在党和国家各种监督形式中是最根本的、第一位的。党内监督失效,其他监督必然失灵。但是,如果党内监督不同党外监督等结合起来,就不能形成监督合力。要以党内监督带动和促进其他监督,建立更加科学、更加严密、更加有效的中国特色监督体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以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勇气和行动,构建起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权力监督制度和执纪执法体系,切实把权力关进了制度笼子,实现了对权力运行的全程监督。建立健全了党中央统一领导、党委(党组)全面监督、纪律检查机关专责监督、党的工作部门职能监督、党的基层组织日常监督、党员民主监督的党内监督体系;完善强化了政治巡视制度;深化了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组建了国家、省、市、县监察委员会,实现了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制定了国家监察法;改革了审计管理体制,完善了统计体制;构建了党统一指挥、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党内监督检查体系,并与党外监督有机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监督制约制度体系。  

四是理直气壮领导人民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对毛泽东同志民主新路的守正创新。一方面,理直气壮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监督好政府,治理好国家,切实防止出现群龙无首、一盘散沙的现象。另一方面,理直气壮领导人民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保障了国家政权的人民主体性质,而且做到了人民至上,做到了以人民为中心,做到了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使中国人民充分享受当家作主的权利和尊严。

作者: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的建设教研部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网络编辑:彩虹

来源:党建网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