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启智增慧、培养道德的重要途径,可以让人得到思想启发,树立崇高理想,涵养浩然之气”[1]。2023年3月27日,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实施方案》,其中明确要求实施“典耀中华”主题读书行动,加强中华传统经典、红色经典和当代经典阅读。红色经典作为中华典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重温红色记忆、赓续红色血脉、厚植爱国情怀、汲取奋斗力量的重要载体。阅读红色经典是用好红色资源,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方法。以红色经典阅读推动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对进一步提升爱国主义教育的思想性、理论性和启发性,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作为爱国主义教育方法的红色经典阅读
1. 红色经典阅读的内涵特征。“红色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鲜亮的底色”[2],经典“是传承普遍价值、珍藏深刻思想、形成优良人性、塑造精神信仰的重要载体”[3]。红色经典是指“以革命战争时代为创作背景,以英雄事迹或英雄人物为讲述内容的全部经典文本”[4]。以红色经典为主要对象的阅读行为一般称为红色经典阅读。作为众多阅读形式中“底色”最为鲜亮的一类,红色经典阅读既具有阅读行为和阅读文化的普遍性特征,又镌刻着革命文化的红色烙印,肩负着红色文化传承的特殊使命。
红色经典记录着党的光辉历史、承载着红色革命传统,阅读这些经典有助于人们从中汲取红色养分和精神力量。总的来看,红色经典阅读具有如下特征。其一,受众层面,面向全体人民,聚焦青少年和党员干部。阅读红色经典是人们获取红色知识的重要方式,面对全体人民开展红色经典阅读活动,有助于全党全国人民提高红色文化素养。青少年和党员干部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点对象,针对重点群体开展红色经典阅读,能够帮助他们坚定理想信念、树立崇高理想,成为传承红色基因的骨干力量。其二,载体层面,以记录或描绘革命战争时代的英雄事迹或英雄人物的图书、史料、书信等文本为阅读素材。这些素材涵盖革命信仰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众多内容,能够使阅读主体脑海中复现与之对应的历史情境,并在此基础上加深知识理解、激发爱国热情。其三,方式层面,以个人默读为主,名家导读、师生共读、集体诵读、亲子阅读等形式为辅。个人默读是阅读的主要形式,有助于阅读主体透过文字“沉浸”在红色文化和革命情境之中。名家导读等“众享式”阅读则有助于引发人们的情感共鸣,引导人们深度理解和感悟文字背后的精神力量。
2. 红色经典阅读与爱国主义教育方法。“毛泽东曾形象地把党的工作任务比作‘过河’,把解决问题的方法比作‘桥或船’,认为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就不能顺利‘过河’。”[5]爱国主义教育方法就是这里的“桥或船”。红色经典阅读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发挥着桥梁、纽带、窗口的中介作用。首先,红色经典阅读是获取红色知识的桥梁。阅读是一个通过视觉来收集、察觉、处理、存储文本信息并进行知识建构的过程。在知识获取阶段,具有主观意识的人通过阅读行为来获取文本上承载的信息,通过阅读行为与文本建立联系。在知识建构阶段,人们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并在此基础上建构自主知识体系。从这两个阶段来看,红色经典阅读帮助人们获取了大量零碎的、分散的、不成体系的红色知识,进而启发人们通过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红色知识体系,获得更加深刻的阅读体验和心灵感悟,在阅读主体与文本之间扮演着桥梁角色。其次,红色经典阅读是传承红色基因的纽带。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人独特的精神特质。传承红色基因,要求人们从心理、情感上高度认同红色文化。在红色经典阅读中,文本内容通过视觉传达到人脑中,为人们营造出一种身临其境的红色历史情境。一方面使人们从心理上、情感上、行动上不自觉地与文本中的内容建立联系,形成独立的爱国意识、产生爱国认同;另一方面激发人们强烈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激励人们以英雄人物为榜样自觉践行红色使命。再次,红色经典阅读是传播红色文化的窗口。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进程中创造的一切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文化总是依托着一定的物质载体呈现并传播。在红色经典阅读中,文本就是红色文化的物质载体,阅读行为则是红色文化的传播窗口。一方面,红色经典文本记录了大量的革命历史与英雄事迹,塑造了无数宁死不屈、敢于斗争的共产党人形象,为红色文化传播提供了物质载体。另一方面,阅读行为本身就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形式,人们在阅读过程中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与感染,在阅读中感悟红色文化、体悟革命情怀,成为红色文化传播的一部分。
二、红色经典阅读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多重功能
1. 以阅促知:建构红色知识,深化爱国认知。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爱国主义教育就是要将这股精神动力转化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和行动自觉,“‘知’是基础、是前提,‘行’是重点、是关键,必须以‘知’促‘行’”[6](P39)。一方面,阅读的过程即是系统获取知识的过程。人们通过阅读书籍、文献等文字载体来理解文本所蕴含的深刻意义,并根据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已有经验主动建构与之对应的知识体系,从而获取某一领域专业、系统的知识。另一方面,阅读是获取知识的惯用方式。红色经典记录和反映了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阅读这些红色经典,有助于人们系统学习和掌握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建构与之对应的红色知识体系,在阅读中完成“信息的获得、贮存、转化和应用”[7]的认知过程,不断深化爱国认知。
2. 以阅明理:复现红色情境,强化爱国认同。爱国主义是一种抽象的民族情感,它需要借助一定的载体来表现和弘扬。其一,从信息获取的媒介来看,阅读是一种“想象的艺术”[8]。阅读是在视觉识别文字的基础上,通过大脑来理解文字意义并产生合理想象获取信息,增加了一个从“文字”到“想象”的情境复现环节。阅读给人们带来的触动多来自对抽象文字含义的深刻领悟,这种领悟建立在对阅读内容的深度认知之上,并随着情境带入使阅读主体逐步实现从认知向认同的转化。其二,从情感生发的类型来看,阅读是一种沉浸的理性。阅读需要反复咀嚼文字,沉浸于文字中理解深意,借助抽象思维实现从文字的感性认知到本质的理性认知的认识飞跃。在红色经典阅读场景中,红色情境会随着阅读主体的阅读行为在脑海中不断复现,且这种复现会因为产生于阅读主体的自身想象而具有唯一性和亲历性。阅读主体在理解文字的过程中,会透过对革命人物、英雄事迹的描写生发爱国情感,并以此为基础产生强烈的爱国认同,这也是红色经典阅读的独特价值所在。
3. 以阅增信:涵育红色文化,坚定爱国信念。红色文化是爱国主义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它蕴含着我们党的立党之基、精神之柱、力量之源,“是孕育中国精神的宝贵富矿”[9](P2)。阅读红色经典有助于人们在深度阅读中增强理想信念。其一,红色经典是涵育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红色经典中记载的光辉历史、涌现的英雄人物、弘扬的革命精神是涵育红色文化的鲜活素材,架构起了红色文化的强健骨骼。其二,阅读红色经典有助于营造红色文化氛围。红色经典是红色文化的缩影,反复阅读、诵读、共读这些经典能够在人们脑海中打下红色烙印,让经典中蕴含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等信仰信念深入读者骨髓。不论是个人阅读红色经典的场景,抑或是专门打造的红色经典阅读空间,都能够让人们在特定的时空浸润于红色文化之中汲取精神养分。其三,阅读红色经典有助于提升个人红色文化素养。“阅读是提升个体文化素养,积累知识的普遍途径,它使参与阅读的个体成为广泛意义上的文化传承载体。”[10]从这层意义上看,人们在阅读红色经典时,不仅提升了自身红色文化素养,更不自觉地成为红色文化传承的一部分。随着阅读主体掌握的红色知识日渐丰富,其理解传承红色文化的动力愈加强烈,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信念也愈加坚定。
4. 以阅导行:培育红色价值,塑造爱国品行。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红色价值观主要表现为对与红色文化、红色基因、革命精神相关的历史、事件、人物等的看法与理解。红色价值观的生成有助于人们廓清思想迷雾,正确认识、准确把握、科学评价党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和重要人物,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文化虚无主义,主动将爱国之情、强国之志转化为报国之行。阅读红色经典有助于人们在深度思考中培育和践行红色价值观。其一,阅读红色经典能够引发深度思考,培育红色价值。价值养成有赖于认知提升,这正好与阅读获取知识、提升认知的功能相契合。在红色经典阅读中,人们深入了解红色文化的形成背景、发展历程、内容体系,重新思考历史事件、伟大精神、英雄人物的历史意义,在思考中形成红色价值观。其二,阅读红色经典能够促进深度思考,塑造爱国品行。阅读红色经典能够让人们透过文字感悟精神力量,让读者浸润在文字所描绘的革命情境中,深刻感受革命者对祖国的炽热情感进而涤荡灵魂、鼓舞精神,在潜移默化的完成由榜样示范到个体践行的价值转化,从而塑造爱国品行。
三、以红色经典阅读推动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
1. 策划红色经典阅读主题,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系统性。主题阅读一般侧重于提升某一领域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更关注系统知识和技能的扩充。当前,已有部分图书馆和书店策划了红色主题图书推广活动,如首都图书馆设置的“百年峥嵘话党史”图书推荐专区、广西钦州市灵山县新华书店打造的“红湾”主题阅读体验区等,这些阅读推广活动都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重温红色记忆、强化爱国认知的作用。然而,多数主题阅读活动仍停留在红色书籍推广阶段,尚未形成包括阅读推广、阅读省思、阅读分享、阅读应用的立体阅读体系。因而,在红色经典阅读中要注重策划引导,以主题“聚焦”推动成效“聚集”,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系统性。一要根据阅读群体的差异性来策划红色经典阅读活动,使阅读契合个体认识发展水平和职业发展需要。在学校教育中,要根据大中小学生所处的不同年龄阶段一体化策划阅读主题,根据各学段认知水平差异化推荐阅读书目,并完成相应的读书分享活动,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厚植爱国情怀。二要围绕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来策划红色经典阅读活动,使阅读契合国家和社会发展需求。当前,正值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之际,各企事业单位更要围绕主题教育开展系列读书活动。策划读经典、学经典、说经典、写经典、唱经典等系列阅读分享活动,从红色经典阅读中感悟初心使命,在深学细照笃行中实现实行合一。
2. 整合红色经典阅读资源,提升爱国主义教育的针对性。红色经典阅读资源多以纸质书籍、电子书籍和有声书籍等形式出现,以电子数据库、文献库等作为补充。从资源供给上看,当前红色经典阅读资源供给充足、形式多样、品类繁多,但尚未形成体系完备的红色经典资源矩阵。因此,如何有效整合现有资源,以增强资源适配性提升爱国主义教育的针对性,是红色经典阅读中亟待解决的难题。一要整合校内外资源,提升青少年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针对性。在推动校园红色经典阅读中,既要深入挖掘校史中的红色基因,利用现有馆藏红色经典书目、红色文献资源库引导学生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也要积极运用公共图书馆、博物馆、革命遗址、工业遗址中丰富的红色文本资源,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经典导读、主题荐读、场景悦读等红色经典阅读活动。二要整合线上线下资源,提升党员领导干部爱国主义教育的针对性。从年龄上看,多数党员已经走上工作岗位,这一群体阅读呈现出时间碎片化、主题随机化、内容分散化等特点,“怎么读”成为需要解决的新问题。因而,要充分整合线上线下资源,引导党员领导干部将线下精读与线上泛读相结合,对于知识性、学理性强的红色经典文献,要采取线下专题研读的形式;对于文学性、故事性强的红色经典文献,利用碎片时间线上阅读,通过整合阅读资源来提升爱国主义教育的针对性。三要整合无声资源和有声资源,提升人民大众爱国主义教育的针对性。要加大对红色经典文本的“有声”转化,以“有声”资源扩大阅读覆盖面,再以精读“无声”资源提升阅读的有效性。
3. 创新红色经典阅读模式,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感染力。“个人默读式”的传统阅读模式能够通过“想象的艺术”引发情感共鸣,数字时代的到来无疑提供了更多可能。一是场景化的沉浸式阅读。沉浸式阅读是默读的典型特征,场景化的沉浸式阅读营造了与阅读主题契合的声、光、景等外部环境,通过场景切换使阅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进而深度沉浸在阅读之中。在阅读红色经典文本时,将阅读空间中的场景选项切换至相应主题,阅读场景就会随之发生变化,出现与文本中所描绘的年代、环境相对应的画面,并辅之以风雨声、车马声等声音背景。二是社交化的分享式阅读。分享式阅读一般以线下读书分享会的形式呈现,社交化的分享式阅读不限于线上线下,不仅分享读后感,也分享阅读过程、阅读进度、阅读笔记等,是一种开放式的共读模式。天南海北的阅读者共读一本书,并在线上阅读小组内及时更新阅读进度、状态、心得等。阅读者分享的读书心得可能会引发组内成员高度的情感共鸣,激发、带动组内成员分享自己和身边的红色故事,从而营造浓厚的爱国主义教育氛围。三是项目化的体验式阅读。红色经典中提及的多数红色遗址、革命场馆都对公众开放,通过项目化体验的方式亲临现场,如开展城乡社会调研、参与国家乡村振兴项目等实践活动,能够让读者在历史变迁的对比中笃定爱国之情,投身强国实践。
网络编辑:同心
来源:《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