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中共党史与党建

轩传树 于明:中国共产党:百年大党的新成就与新贡献

发布时间:2023-09-26
字体: 打印
分享: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之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起始之年、贯彻落实“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开局之年。这一年,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进新征程、再创新辉煌,不断取得实践新成就与理论新进展,为人类文明多样化发展、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振兴等进步事业作出新贡献。展望未来,全党全国人民必将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 伟大实践成就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
  2021年,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取得全方位历史性成就,涵盖政治经济文化、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等领域,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开创新局面。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迈出关键一步
  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指出:“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2021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关键一步”。
  党的十八大以来,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中国不仅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还提前10年实现了“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截至2020年底,中国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重大贡献,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国在解决自身贫困问题的同时,还积极履行国际责任,为全球贫困治理提供新方案。国际社会对此给予广泛关注和普遍赞赏,认为“中共中央直接领导的‘史上最大规模的扶贫行动’收获了全面成功。同时,中国的扶贫成就也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并为其他国家提供经验”;“中国通过参与国际援助组织以及同新兴经济体开展合作等多边途径参与全球贫困治理,以实际行动成为国际减贫队伍中的重要一员,并为全球减贫开辟一条新路”。
  (二)进入新发展阶段,“十四五”顺利开局起步
  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并对其作出具体部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我们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这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一个新发展阶段”,这一论述深化了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发展阶段在我国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进入新发展阶段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大跨越”。“十四五”是新发展阶段的第一个五年规划。
  进入新发展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胜利完成,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持续巩固,经济运行稳定恢复。2021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再度突破100万亿元大关,迈上110万亿元的新台阶,较上年增长8.1%,2020~2021年两年平均增长5.1%,稳居世界第二,并成为近百年来首个经济总量达到美国七成以上的国家。中国经济不仅达成量的稳步增长,而且实现了质的有效提升。在“十四五”开局之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人均GDP突破1.2万美元,城镇化率超过60%,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内需对经济贡献率近80%,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预计达到25%。国际社会也高度关注中国经济发展成就并普遍认为,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世界经济持续低迷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保持逆势上扬殊为不易,凸显出强大韧性与活力,将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信心与动力。
  (三)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阔步前行,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021年,在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之际,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阔步前行,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展开,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就促进世界社会主义发展与助力全球团结抗疫而言,2021年度有三大主场外交活动值得特别关注。一是召开世界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研讨会(5月27日),加强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对话、战略沟通和经验交流,深化全球左翼力量团结协作,凝聚各党对世界社会主义的共识与信心;二是举办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7月6日),推动政党合作,守卫人民健康,增进人民福祉;三是主办新冠疫苗合作国际论坛首次会议(8月5日),增强疫苗在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与可负担性,以实际行动为全球团结合作抗疫贡献中国力量。
  此外,中国还主办或承办了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峰会(2月9日)、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4月20日)、《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10月11~15日,第一阶段)、第二届联合国全球可持续交通大会(10月14~16日)、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纪念峰会(11月22日),坚定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开展两次中俄元首会晤(6月28日、12月15日)、三次中美高层对话,以及中美元首会晤(11月16日),维护大国关系总体稳定,促进世界和平;举办“一带一路”亚太区域国际合作高级别会议(6月23日)、中老铁路通车仪式(12月3日),雅万高铁项目顺利推进、中欧班列开行逆势增长,切实助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同时,中国还坚决反对和遏制各种形式的分裂势力,坚定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以上事实也表明,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之路,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坚持走改革开放之路,始终做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坚持走多边主义之路,始终做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二 两大纲领性文献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角度看,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呈现新气象,有力推动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实现更好、更深、更全面的发展。
  2021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隆重举行(7月1日),十九届六中全会胜利召开(11月8~11日)。两次会议在议题设置、话语逻辑、理论旨趣等方面一脉相承:均是立足于“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的时代方位,推动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达到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目的,同时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丰富发展、进一步确立其历史地位。这两次会议及其形成的一系列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特别是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百年党史中的第三个历史决议《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是2021年度理论新进展的集成与重点呈现。
  (一)总结历史经验,汲取前进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发展有其规律,但人在其中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只要把握住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抓住历史变革时机,顺势而为,奋发有为,我们就能够更好前进。”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重视总结历史经验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善于借鉴和运用经验是其一贯的优良传统和独特优势。
  2021年两大纲领性文献在已有结论的基础上,对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作出进一步深刻总结,提出“九个必须”“十个坚持”。这些内容贯通历史、现实与未来,既有一以贯之的传承,又有与时俱进的创新;既是回答过去我们“为什么能”的经验总结,又是对当前和未来我们“怎样干”的行动指南,是党和人民的共同精神财富。
  作为百年大党,特别是当今世界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应该也必然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其他共产党、工人党发挥借鉴作用和启示意义。比如,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也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最根本原则。邓小平同志指出,“自有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以来,就证明了没有无产阶级的政党就不可能有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在苏联解体30周年之际再度回望历史,坚持党的领导的重大意义则更为凸显。同样,坚持人民至上是共产党的根本立场,人民是共产党的最深根基和最大底气,各国党只有深深扎根人民,才能不断获得前行动力,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各国党在维护本国人民利益的同时,还要积极践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理想,深化兄弟政党间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全世界人民大团结。还如,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应坚持开拓创新。“科学社会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的一大区别,就在于它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把社会主义看作一个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实践过程。”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各国党必须根据本国现实情况而不断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使马克思主义在各国大地上展现出更深入人心的真理力量,社会主义事业才能永葆生机与活力。再如,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应坚持独立自主。社会主义革命不能依靠“输入”和“遥控”,而必须尊重各国人民的选择。中国始终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与党际交往四项原则,坚决捍卫各国的主权和独立,支持各国人民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革命和发展道路。最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应坚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敢于胜利,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不可战胜的光荣传统和强大力量。共产主义运动诞生和壮大于反抗压迫与剥削的斗争中,具有不畏强暴、勇于斗争的鲜明品格,以及维护阶级利益、追求公平正义的革命传统。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振兴,也将是不断同一切压迫行径作斗争的过程,如此等等。
  (二)顺应历史规律,增强理论自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历史进程的认识越全面,对历史规律的把握越深刻,党的历史智慧越丰富,对前途的掌握就越主动。”我们在研究具体历史现象、总结一般历史经验的基础上,还需进一步站在认识和把握历史规律的高度,为发挥历史主动性提供客观依据。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昭示,接续推进理论创新,善于以新的科学理论指导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条重要历史规律。
  中国共产党十九届六中全会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进一步明确其历史地位。具体而言,《决议》在系统总结民族复兴进程四次“伟大飞跃”实践成就的基础上,紧密联系“两个大局”这一具有转折意义的时代背景而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这一历史定位,既源自坚实的理论依据和现实基础,又彰显着鲜明的时代内涵,同时还提出更为具体的实践要求。
  首先,“十个明确”构成“新的飞跃”的理论依据。《决议》在十九大报告“八个明确”的基础上进一步“新增”“调整”“完善”,用“十个明确”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作出进一步概括。首先是新增两个“明确”。一是在承继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的基础上,旗帜鲜明地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核心内容列为第七个明确;二是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重要论述列为第十个明确。其次是调整一个“明确”。《决议》将“八个明确”中的第八个明确置于“十个明确”的首位,并以“全党必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替换原有表述。最后是完善三个“明确”。《决议》充分吸纳最新理论成果,增加了“中国式现代化”“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等新内容、新表述。
  其次,党的十八大以来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形成“新的飞跃”的现实基础。《决议》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全面从严治党、经济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政治建设、全面依法治国、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国防和军队建设、维护国家安全、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外交工作十三个方面,系统阐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所采取的重大方略、重要举措,全面展示了这一阶段的原创性思想、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果,进而客观确证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原创性贡献。
  再次,三个“时代课题”阐明“新的飞跃”的时代内涵。《决议》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以上三个方面,深化了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发展、现代化路径、管党治党各领域的理论认识。从集中回答一个时代课题,到全面回答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也反映出中国共产党对科学理论创立之时代需要的更全面认识、更深刻掌握、更完善表达。
  最后,“两个确立”深化“新的飞跃”的实践要求。《决议》指出:“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拥有坚强领导核心和科学指导思想,是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重要标志。“两个确立”是十八大以来最重要的政治成果,鲜明提出“两个确立”,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政治保障和科学理论指引的同时,也深化了新时代奋进新征程思想上、行动上自觉做到“两个维护”的实践要求。
  (三)掌握历史主动,奋进复兴征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深入研究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是为了“始终掌握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增强锚定既定奋斗目标、意气风发走向未来的勇气和力量”。总结历史经验,顺应历史规律,方能洞察历史前进方向,始终站在历史正确一边。两大文献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百年奋斗历史之源起、主题、分期的全新认识,有助于更好洞悉历史发展大势,以更加主动的精神力量,担当历史使命,奋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
  一是首次提出“伟大建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首次提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从思想品质、实践特质、精神气质和政治本质四个维度,高度概括伟大建党精神的核心内涵。伟大建党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精神根脉,贯穿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过程各阶段,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源头活水,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提供持久支撑。
  二是首次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总结党的百年历史主题。一直以来,党的历史主题和主线被概括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大历史任务。“七一”重要讲话则以一种全新角度来概括党的百年历史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重要论断,语言更为集中凝练,意蕴更加鲜明突出,体现了党对百年奋斗历史之主题、主流、主线的深刻认识和科学概括,也反映出百年党史与近代以来民族复兴史一脉相承,继而使党史叙事方式发生了从“革命”到“现代化”再到“民族复兴”的战略转进。此外,这一重要概括还破解了社会主义运动的民族性与国际性关系问题,展现了马克思主义民族化、本土化的内在诉求,推动社会主义运动实现从传统到现代的飞跃。
  三是首次以“四个历史阶段”划分党的百年历史进程。从历史分期来看,此前通常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划分为革命、建设、改革三个历史时期。“七一”重要讲话和《决议》则基于对党的百年奋斗伟大历程,尤其是新时代伟大变革的深刻把握,首次增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一全新历史时期,创新性地将党的百年历史划分为四个阶段,并深刻总结了四个历史阶段的“主要任务”,以及党领导人民所创造的四个“伟大成就”、实现的四次“伟大飞跃”,并用四个“庄严宣告”来论述中国、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在这一进程中所发生的历史性转变,体现了党对百年奋斗历史进程和历史贡献的最新概括。
三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新贡献
  “为人类不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早就作出的庄严承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蕴的人类情怀,无疑超出中国范围而具有世界意义。具体而言,中国共产党自觉将中国发展与世界繁荣相联系,实现本国人民利益同人类前途命运相统一,为促进人类文明多样性发展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振兴等进步事业发展不断贡献中国力量。
  (一)中国通过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创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一方面,中国打破“西方中心论”,向世界昭示一种非资本主义的现代化新路径。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追求,但事实证明,由资本主义国家率先开创的现代化模式是带有根本性缺陷的,“当今世界都在追求的西方式现代化是不能实现的,它是人类的一个陷阱”。因此,一些照搬照抄西方现代化模式的发展中国家,非但难以取得预期的成功,反而深陷困境。在此背景下,中国则仅用几十年时间就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成功开辟“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这也充分证明不同道路、不同制度的国家完全可以“殊途同归”,进而超越近现代以来普遍存在的“西方中心论”的狭隘论调,使人类现代化呈现崭新的社会主义形态,为世界文明多样化发展作出重大贡献。正如巴西瓦加斯基金会巴中研究中心主任埃万德罗·卡瓦略(Evandro Carvalho)所指出的,中国注重学习借鉴他国先进经验,同时并未放弃本国文化财富和民族智慧,成功开辟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不断引领人类历史迈向新阶段。
  另一方面,中国共享发展机遇,为破解发展中国家发展难题提供现实方案。“发展不平衡是当今世界最大的不平衡。”发展中国家如何实现发展,始终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通过自身发展成就为落后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经验和借鉴的同时,也欢迎其他国家共享中国发展所带来的切实机遇。中国倡议按照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建设“一带一路”,将其打造为促进各国平等合作、共同发展的国际平台,其作用和意义也日益赢得国际社会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广泛认可。例如美国丹佛大学教授赵穗生等认为,中国积极提供“一带一路”倡议的国际公共产品,增进与世界各国的友谊与合作,此举在美西方国家推卸国际责任、减少公共产品供给的国际大背景下尤为重要,受到很多国家欢迎;古巴外交部国际政治研究中心亚太部主任卢维斯雷·冈萨雷斯·塞斯(Ruvislei González Saez)指出,如果说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各国互惠互利、共赢发展提供了崭新历史机遇,那么“一带一路”倡议就是为许多遭受单边主义和霸权主义欺凌的国家敞开了发展的大门;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也表示,“一带一路”倡议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高度契合,是当今世界的重要发展机遇。
  (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进展助力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走向振兴
  “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成功,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意义,对世界社会主义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国际社会不少政党、政要、学者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推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与振兴中的作用给予高度评价。
  首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治理效能,充分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归根到底是回答或解决如何彰显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问题。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显著的治理效能取得巨大成功,充分展现出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伴随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数一再刷新,“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形成鲜明对比,不同国家、不同社会制度的治理效能与价值取向在对比中高下立判。相较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应对疫情时的乏力和无术,以及某些国家固守冷战思维,利用病毒溯源进行政治操弄,中国在迅速控制本国疫情、恢复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勇于担当大国责任,积极倡导并模范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不断为世界团结合作抗疫贡献力量,赢得国际社会广泛认可。例如,英国四十八家集团俱乐部主席斯蒂芬·佩里(Stephen Perry)表示,“经过本次疫情,我们更深刻地感受到,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才是应对全球危机的正确选择”;就连曾鼓吹“历史终结论”的美国学者弗朗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都一改往日的论调而公开承认,成功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因素在于较强的国家能力、社会信任和领导力,东亚国家在处置疫情方面较欧美表现更佳,因此世界权力中心将继续向东转移。此外,“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等新理念、新认识、新要求,也都赋予社会主义文明以更多时代性内涵和创新性特质,彰显着社会主义崇高价值追求与制度优越性。
  其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提振了世界社会主义的士气和底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不断取得新进展,其影响和意义远超一国的范围,更承载着全世界马克思主义者的共同期待,鼓舞着正在为社会主义而奋斗的各国进步人士。委内瑞拉统一社会主义党副主席阿丹·查韦斯(Adan Chavez)认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成就与实践经验,给世界各国憧憬社会主义的人带来了希望。各国共产党和左翼力量也纷纷表示深受鼓舞,愿借鉴中国的发展经验,共同推进世界社会主义事业。例如,德国共产党主席帕特里克·科贝尔(Patrik Köbele)强调,中共百年奋斗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作出了巨大历史贡献,推动着世界进步事业的发展,也鼓舞着我们总结和借鉴中国的成功经验,进而通过理论思考彰显社会主义的全新吸引力。老挝国家行政学院院长普冯·温坎显表示,老挝人民革命党对中国共产党作为百年大党的光辉历史和伟大成就深感钦佩,并高度重视学习中国共产党的发展经验。老方愿同中方进一步密切治党治国经验交流,充分发挥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纳米比亚总统、人组党主席哈格·根哥布(Hage Geingob)指出,纳方致力于学习中方治国理政经验,人组党目前已将“纳米比亚特色社会主义”作为指导思想正式写入党章。越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政府总理范明政则表示,越方永远铭记并感谢中方为越南革命和建设事业所提供的巨大帮助。繁荣强大的中国为越南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发展模式和宝贵经验。
  最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指引着世界社会主义的前进方向。不少国外政党纷纷强调,“中共强大首先是领袖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每一关键时刻,党的领导核心尤其是党的领袖发挥着无与伦比的突出作用。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高远的全球视野,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既立足时代前沿,又着眼长远发展,既聚焦国家利益,又秉持国际情怀。对此,多国政党政要一致认为,习近平总书记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级领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中国共产党百年理论创新的集大成者,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这一重要思想开辟了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境界。例如,秘鲁共产党(红色祖国)主席阿尔贝托·莫雷诺(Alberto Moreno)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为新形势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着根本指导,也为世界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经验与借鉴。希腊前总理乔治·帕潘德里欧(George Papandreou)指出,当今世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智慧、力量与责任感,来推动不同文化和国家和谐共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理论的力量,整合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壮大世界社会主义的现实,提供了全球化的全新视野。越南社会科学翰林院副院长范文德认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治国理政新思想、新理念、新举措,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值得社会主义国家尊敬、学习和借鉴。“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都可以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得到有益启发。
四 前景展望
  展望未来,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纪疫情走势仍难以预料的形势下,我们既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也面临着千载难逢的机遇。总体来看,“时与势在我们一边,这是我们定力和底气所在,也是我们的决心和信心所在”。在此背景下,中国一方面要保持定力,继续提升斗争能力与应对风险水平;另一方面要坚定信心,勇于承担重任,引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不断开拓前行。
  一是要全面分析形势,保持定力,有效应对风险。进入新发展阶段,中国面临着更为严峻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就国内情况来看,“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但2021年度GDP增速逐季度放缓,未来经济下行压力将持续增大;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等三重压力叠加,巩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比较优势的难度亦不断加大。就国际形势特别是两制关系而言,我们应清醒认识到,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并未改变,“东升西降”的发展态势对中国有利,但世界力量格局演进过程中仍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因素,东西、两制间的竞争博弈将更趋激烈,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未来仍将在新的挑战中砥砺前行。为此,中国首先要坚定忧患意识,提升斗争能力,“既要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也要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也要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尤其是在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的情况下,加强对不确定因素的管控,更应作为“十四五”时期的重要工作而常抓不懈。其次要保持定力,“做好我们自己的事情”。坚持与资本主义势力长期共存、长期合作又长期斗争,继续以“风景独好”的发展成效彰显中国制度的优越性,继而实现对资本主义的超越。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前和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的重要任务。
  二是要发扬主动精神,坚定信心,勇于担当重任。要坦然承认,中国道路的成功开辟助力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逐步走出低谷并日益呈现蓬勃生机,推动着两制之间的较量发生着有利于社会主义的转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辉煌成就为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提供了条件、开拓了空间,中国崛起给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带来了巨大战略机遇。面向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已经成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理论参照、实践样板和力量源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21世纪社会主义发展的引领旗帜,成为振兴世界社会主义的中流砥柱。”为此,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一方面应坚定信心,勇于肩负起引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重任,在办好自己事情的基础上,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同世界左翼的平等对话与合作,在物质上和道义上向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进步力量。另一方面,还要担负起推动理论创新的使命。特别是2022年,中国共产党即将召开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是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我们应借此机会,进一步总结阐发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辉煌成就和实践经验,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进一步创新发展和凝练升华,更多地树立、彰显、传播中国的原创性做法,形成更具典型意义的中国经验、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轩传树, 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副所长, 研究员; 于明, 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网络编辑:同心
  来源:《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报告(2021~2022)》,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3年版第135-152页。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