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中共党史与党建

许大纯:延安时期党的建设对党章的贡献及影响考略

发布时间:2023-11-06
字体: 打印
分享:

  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延安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实际相结合,以独创性的理论成果为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丰富和发展作出重要贡献,有力推动了党章的完善和发展。

一、创新党章框架结构

  1921年7月,党的一大通过《中国共产党纲领》,实际上起到党章的作用,包含政治任务、组织原则、组织机构等内容,条文比较简单。1922年7月,党的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是第一部正式党章,共六章二十九条,分别为党员、组织、会议、纪律、经费、附则。党的三大和四大通过的党章基本上保持二大党章的内容和结构。党的五大是在大革命处于危急时刻召开的,会议期间没能通过新的党章。中央政治局于1927年6月通过《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修正章程决案》,共十二章八十五条,包括党员、党的建设、党的中央机关、省的组织、市及县的组织、区的组织、党的支部、监察委员会、纪律、党团、经费、与青年团的关系等。六大党章基本保持第三次修正章程的内容。六大以及之前的党章,结构上都只有条文部分没有总纲部分。

  1945年4月至6月在延安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党章》,这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最完备最成熟的一部党章。七大党章共有十一章七十条,最突出的特点是增加了总纲,第一次将总纲作为有机部分写入党章。总纲是我们党政策主张和指导方针的集中体现,是整个党章的灵魂,是每一名党员一切活动的准则。七大党章的总纲总结了党成立二十四年来的斗争经验,以简洁的文字阐明了党的性质和指导思想,中国革命的性质、动力、任务和特点,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基本方针和必须具备的条件,为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从七大开始,党章由总纲和条文两部分组成。以后历次党代会,随着形势发展、事业开拓,我们党与时俱进对党章进行丰富完善,但总纲和条文的结构一直沿用至今。

二、提出党的性质是“两个先锋队”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始终是党的建设的重要课题。党的二大提出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做革命运动的急先锋”。抗日战争爆发后,在民族危机深重、阶级矛盾尖锐的复杂历史条件下,我们党作出战略思想重大转变,即由土地革命战争转向抗日战争,党的建设也随之发生重大转变,相应地对党的性质也作出了最新概括。1935年12月,瓦窑堡会议决议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他应该大量吸收先进的工人雇农入党,造成党内的工人骨干。同时中国共产党又是全民族的先锋队,因此一切愿意为着共产党的主张而奋斗的人,不问他们的阶级出身如何,都可以加入共产党。”1937年10月,毛泽东同志在《论鲁迅》中指出:“我们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同时又是最彻底的民族解放的先锋队。”党的性质的表述由“一个先锋队”拓展为“两个先锋队”,这一重大转变使党适应抗日战争的需要,迅速发展成为一个全国性的大党,为领导民族救亡运动奠定了组织基础。“两个先锋队”的重要论述体现了党的阶级基础与群众基础的内在统一。

  七大党章第一次把党的性质规定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进的有组织的部队,是它的阶级组织的最高形式。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民族与中国人民的利益。”这鲜明揭示了我们党的阶级属性和阶级基础,揭示了党同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关系,进一步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十六大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这是新形势下我们党对延安时期“两个先锋队”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有利于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有利于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之后历次党章修改均采用这一提法。我们党在不同历史阶段,适应当时政治任务需要,相应地对党的性质作出不同表述和阐释,保证了党的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三、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是党的事业开拓前进的先导,是党具有生命力和创造力的灵魂和根本。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经过长期实践探索,提出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的重要成果。

  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并写入党章。七大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为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提供了基本原则,指明了根本方向。将党的创新理论成果写入党章,为后来党章的修订提供了范式,产生了重要影响。后续不同时期党的指导思想不断丰富发展并写入党章。二十大党章规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党的指导思想的每一次与时俱进,都极大地推进了党的事业。

四、提出实事求是、密切联系群众、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思想,确立了党章关于党的思想路线、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

  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长期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党的思想路线。延安整风运动是一次深刻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运动,使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从此在全党范围内深入人心。1941年,毛泽东同志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结合辩证唯物主义理论,赋予“实事求是”新的内涵,“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说我们要从客观存在事物出发,来研究事物发展的本质规律性。毛泽东同志还反复强调“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主观主义的方法,是共产党的大敌……是党性不纯的一种表现”,共产党“靠实事求是吃饭”。实事求是思想的提出奠定了党的思想路线的基础和根本点。随着整风运动的进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党的七大上正式确立。

  是否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是否承认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主体作用,是区别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根本标志。毛泽东同志强调,人民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1943年,毛泽东同志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中首次明确提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领导方法,指出“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1944年9月8日毛泽东同志在纪念张思德的讲演中提出“为人民服务”。党的七大认为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的政治路线,也是我们党的根本的组织路线。七大党章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党的群众路线问题,即“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具有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的精神,必须与工人群众、农民群众及其他革命人民建立广泛的联系”。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作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充分彰显了真理的力量,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经验的深刻总结,在后来历次党章修订中一直延续下来。二十大党章规定,“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党的思想路线、群众路线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

五、确定了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

  民主集中制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和领导制度。毛泽东同志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民主集中制基本原则基础上,提出了民主集中制的科学内涵:民主集中制就是“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在集中指导下的民主”。1937年10月25日毛泽东同志在和英国记者贝特兰的谈话中阐明了民主和集中的关系,他说民主集中制“是民主的,又是集中的,将民主和集中两个似乎相冲突的东西,在一定形式上统一起来”。在1938年9月至11月召开的六届六中全会上第一次完整提出民主集中制的“四个服从”原则: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党的七大将“四个服从”写入党章,成为全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在党的七大上,毛泽东同志进一步阐述了民主和集中的辩证统一关系:“我们党历来就讲民主,但是有些时候、有些地方不够民主。我们党历来也是讲集中的,但是有些时候、有些地方集中得不恰当或者集中不够。民主要有很高程度的民主,集中也要有很高程度的集中,这两个东西有没有矛盾呢?有矛盾的,但是可以统一的,民主集中制就是这两个带着矛盾性的东西的统一。”

  七大通过的党章指出,“中国共产党是按民主的集中制组织起来的,是以自觉的、一切党员都要履行的纪律联结起来的统一的战斗组织”,进一步完善了民主集中制原则,对扩大党内民主和实行集中统一领导作了详细规定。之后,毛泽东同志还提出要建立集体领导制度,重要问题由党委集体而不是由个人决定,在发扬党内民主、坚持集体领导的基础上,实行党的集中统一领导。

  二十大修订的党章规定:“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它既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也是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中的运用。”这是对毛泽东同志和七大党章关于民主集中制涵义的继承和发展。

六、明确党的代表会议制度

  党的代表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的一项重要的组织制度,是指在中央和地方各级委员会任期内,根据工作需要召集的、由代表参加讨论和决定重大问题的会议。党的历史上,首次全国代表会议是在延安时期召开的。为了迎接全国抗战的新形势,确定党在新时期的方针和任务,1937年5月在延安召开中国共产党苏区代表会议(全国代表会议)。参加会议的有苏区的代表、白区和红军的代表,共有200多人参加会议,讨论的问题是全国面临的全局性任务。1955年、1985年分别召开了第二次、第三次全国代表会议。

  现行二十大党章第十二条、二十一条对党的代表会议制度进行了规定。第十二条规定:“党的中央和地方各级委员会在必要时召集代表会议,讨论和决定需要及时解决的重大问题。代表会议代表的名额和产生办法,由召集代表会议的委员会决定。”第二十一条规定了党的全国代表会议的职权,即“讨论和决定重大问题;调整和增选中央委员会、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部分成员。调整和增选中央委员及候补中央委员的数额,不得超过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选出的中央委员及候补中央委员各自总数的五分之一”。党的代表会议制度是体现“必要”“及时”原则的重要组织制度,是应急而开、因时而生、顺势而为的会议制度。七大党章明确规定此项制度并付诸实施,现行党章在七大党章基础上又不断发展和完善。

七、启示与体会

  在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中,延安时期是党走向成熟的时期,也是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新中国奠定基础的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命题,开启理论创新的大门,创造出自己的伟大理论。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创立了完整科学的党的建设理论体系,奠定了党的建设基本内容,开创了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为党章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明确了指导思想和努力方向。

  延安时期党的建设对后续党章的影响与贡献是整体性的。七大党章是党第一部独立自主制定的党章,是党章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七大党章重塑了党章的结构,创新并丰富和完善了大量内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的体现,为后续党章修订和发展奠定了框架性基础,并影响至今。

  延安时期党的建设对后续党章的影响和贡献是系统性的、全面性的。延安时期党的建设的宝贵经验,对党章的发展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现行党章的很多规定都能从中找到源头和发端。

  回顾历史、回望延安,感悟延安时期党的建设伟大成就对党章的贡献及影响,对我们担负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使命有诸多启示。

  一是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延安时期之所以成为党的建设的光辉时期,其根本原因在于形成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坚强而稳定的领导集体,强调“全党的统一性、集中性和服从中央领导的重要性”。新征程上,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保证全党的团结统一和行动一致,保证党的决定得到迅速而有效的贯彻执行。

  二是从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仰中汲取坚不可摧的精神力量。党的七大高举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旗帜,对统一全党思想、指导全党行动、实现党的政治路线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在新征程上,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增进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把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让党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

  三是从“只见公仆不见官”的为民情怀中站稳人民立场。“只见公仆不见官”是延安时期党风、政风的生动写照。这种鱼水般的党群、军民关系,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取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根本原因所在。在新征程上,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人民利益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同人民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四是从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获取坚持真理的勇气。延安时期,中国革命之所以能转危为安、重入正轨,就是因为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真理。在新征程上,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深入基层了解情况,深入群众听取意见,使各项决策和各方面工作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人民意愿。

  网络编辑:同心

  来源:《机关党建研究》2023年第10期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