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国外马克思主义

张清政:印度共产党(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探索

发布时间:2023-03-28
字体: 打印
分享:
  印度共产党(马克思主义) [以下简称印共(马) ] 脱胎于印度共产党(以下简称印共)。1964年, 以普·孙达拉雅(P·Sundarayya) 为代表的一派在加尔各答举行了印度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标志着印共(马)正式成立。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以来,为了适应新的世界局势变化,印共(马) 对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较为有效的理论和实践新探索,党的力量得到壮大和发展,党员人数实现了跨越式增长。印共(马) 现已成为当今资本主义世界里最大的共产党,也是当今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里唯一通过议会选举在地方实现了长达几十年连续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与此同时,近年来该党也遇到不少困境。从其发展进步和遇到的困境,我们可以大致分析其发展前景。
一、印共(马) 对当前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认识
  印共(马)以反思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为契机,发挥集体智慧,凝聚全党共识,逐步破除了思想迷雾,深化了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认识,也为社会主义道路新探索成果的取得作了思想上的准备。进入21世纪的印共(马),积极总结过去,放眼未来,近年来针对新时期新问题提出新认识,完善了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认识,增强了对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信心。
  1. 理性认识苏联解体东欧剧变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发生后,印共(马) 通过多届党代会展开广泛的民主讨论,统一了思想认识,认为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不等于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正确性的否定,不等于对十月革命的否定,只是代表了苏联扭曲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失败,反映出苏联对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和实践的偏离。21世纪以来,每逢十月革命重大纪念日,印共(马)必定纪念这一历史事件,并以此为契机,肯定苏联在人类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中的积极意义,赞扬十月革命的历史、现实和未来指向意义。印共(马)前总书记普拉卡什·卡拉特( Prakash Karat) 指出,在“后苏联”和所谓“后马克思主义”时代里,虽然各种思潮和理论盛行,但基于马克思主义的分析法来剖析和理解今天和将来的资本主义仍然是最科学的方法,在21 世纪科学社会主义仍是资本主义唯一的革命性替代选择。印共(马)现任总书记亚秋里( Sitaram Yechury) 指出,尽管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存在重大缺陷,但纵观今天帝国主义带来的灾难和压迫,更显示出社会主义仍然是人类实现民族和社会解放的必然选择。
  2. 批判“民主社会主义”
  面对西欧和原苏东地区的共产党积极拥抱“民主社会主义”路线的态势,印共(马)给予坚决批判。2012年印共(马)二十大通过的《关于意识形态问题的决议》指出,“民主社会主义”曾主张与资本主义相适应,并在资本主义制度内进行改革。在当下的金融资本全球化时代里,它进一步被纳入资本主义制度。曾极力主张改良主义的社会民主党现在拥抱新自由主义政策,已彻底沦为资产阶级统治的帮凶。在印共(马)看来,“民主社会主义”力量虽然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里有着重大影响,在维护工人阶级利益和世界和平方面有所贡献,但“民主社会主义”终究“只是一种改良主义思潮”。社会民主党抛弃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国家和社会革命的主张,放弃了阶级斗争,鼓吹阶级合作。它在西欧国家“作为执政党时支持资产阶级,作为在野党时支持工人阶级”,总是在关键时刻“背叛工人阶级”,因此不能将其和共产党等同看待。
  3. 批判当代新自由主义与资本主义危机 
  2018年,印共(马)在二十二大的政治决议中指出,当前资本主义世界的新自由主义全球化政策是不可持续的。要确定这一点,关注其全球化过程的两个重要特征即可。首先,这一过程伴随着发达国家内部以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日益加剧的经济不平等。其次,新自由主义全球化引发了“无就业增长”现象。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利润最大化的诉求总是刺激着投资流向开发技术,而不是开发人力资源,以图节省劳动力。这一时期的就业增长率一直低于全球GDP 增长率。这两个特征加在一起意味着,资本主义世界绝大多数人口的购买力一直在下降。这最终会导致产品无法售出,剩余价值不能转化为利润,资本主义不可避免地陷入危机。在帝国主义的经济全球化阶段,这样的危机将继续以不同的形式重现,使其不可持续。资本主义当然会试图通过各种方式来克服这一点。在此过程中,资本主义可能会暂时度过当前危机,但不可避免地会为未来更深层次危机奠定基础。21世纪初,为了刺激消费,资本主义曾大力推动金融放贷,助推了经济“泡沫”,最终“泡沫”破裂,爆发了2008年金融危机。在全球经济已经放缓并走向衰退时,又逢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这使得摇摇欲坠的全球经济再次遭受重创。2022年,印共(马)在二十三大的政治决议中进一步指出,全球资本主义经济衰退加剧,新自由主义无力为系统性的经济衰退提供任何解决方案。相反,其提出的一揽子重振经济的刺激方案都进一步强化了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新自由主义惯性。
  4. 剖析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趋势
  在印共(马)看来,自十月革命以来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实践给人类文明发展带来了质的飞跃,在现代文明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苏联解体虽然是社会主义的重大挫折,但“灾难资本主义”也不是人类未来的选择。在新自由主义的推动下,金融危机后的全球资本主义危机有着继续发展甚至加重的趋势。人类发展的历史和21世纪前20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现状,已经证实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预判,即资本主义制度有其无法克服的内部矛盾,永远跳不出剥削人和陷入周期性系统性危机的怪圈。中国、越南等社会主义国家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中取得了巨大发展成就,壮大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整体力量,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以及21 世纪社会主义发展的美好前景。印共(马)在最近的二十三大上指出,新冠肺炎疫情下的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产生强烈对比,中国崛起引发了美帝国主义的震惊,后疫情时代的美帝国主义将加强遏制和孤立中国。美帝国主义对古巴和朝鲜的持续侵略姿态,尤其是中美冲突的加剧将对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对立矛盾产生影响。但资本主义灭亡和社会主义最终胜利是历史必然性,通往社会主义的道路既不是一个线性过程,也不是一个“单向道”,而是一个螺旋上升的曲折过程,即具有阶段性、过渡性。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及其与资本主义较量的成败,在任何时候都取决于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成就。亚秋里指出,社会主义是唯一能够确保人类真正和完全解放的选择。然而,这将是一场斗争,既激烈又起起落落,总体来看人类文明发展进程的历史方向是朝着社会主义前进的,对其未来发展应保持充分信心。
二、印共(马)关于“人民民主革命”理论的发展
  1964年,印共(马)在成立时正式阐述了“人民民主革命”的理论主张。1964年至1989年,印共(马) 对该理论的发展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一是提出要建立左翼民主阵线,二是关于加强党的建设。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以来,印共(马)顺应时代要求,更新了《党纲》,对原“人民民主革命”理论进行修改或增添新内容,使其得到不断丰富和发展,集中表现在以下方面。
  1. 更新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关系的认识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前,印共(马)认为世界处于“资本主义立即崩溃,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马上胜利”的阶段。印共(马)在十四大上指出,要更正这一错误认识,开始承认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将长期共存,并认为这是一个希望维护资本主义剥削秩序的反革命力量与寻求解放人类的革命力量不断对抗的时期。这种持续的斗争发生在世界范围内,包括社会主义国家内部。此外,印共(马)还提出了新四大矛盾,即“世界社会主义力量和帝国主义力量之间的矛盾、帝国主义和发展中国家人民之间的矛盾、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以及资本主义国家内部劳资之间的矛盾”。印共(马)在十五大上指出,目前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的矛盾占主导地位,当前时代的基本方向是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到二十大,印共(马)指出,“新兴经济体”日益强大,将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产生复杂的影响,苏联解体后全球资本主义已经进入危机时期。到二十二大,印共(马)进一步指出,新自由主义危机的加深会加剧帝国主义内部矛盾,新政治力量的出现和紧张局势的加剧是当今世界的常态。
  2. 更新“人民民主革命”的手段和依靠力量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以来,印共(马)在重申和坚持“人民民主革命”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基础上,结合新时期新问题,对“人民民主革命”的手段和依靠力量进行了一定的更新和发展。
  关于“人民民主革命”的手段,在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前,印共(马)党内曾因该问题发生过一次大分裂,当时主张用农民武装斗争手段的纳萨尔巴里派因而分裂离党。在此之后,印共(马)在关于采取何种革命手段上,主张“既不模仿苏联也不效仿中国”,而是要结合印度具体国情并独立自主地去探索。在此过程中,确立了采取和平与议会斗争的手段,而印共(马)在地方的成功执政实践又强化了这一认识。但时下印共(马)所面对的国内政治形势发生了较大变化,因此印共(马)在其新党纲里表述有所不同。新党纲指出: “尽最大努力通过和平手段建立‘人民民主’……通过强大的群众革命运动,把议会斗争和非议会斗争结合起来……但是,必须牢记……保持警惕,应对突发事件”。即在革命手段上,保留非议会斗争与其他可能的革命手段的选项。关于依靠力量,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前,印共(马)把目光主要集中在工人和农民两阶级。而当下,印共(马)在看到知识分子、中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内部分化和阶级力量对比关系变化的现实后,提出要依靠四个阶级,即工人阶级、农民阶级、中产阶级和非垄断资产阶级的联合行动,组成最广泛的“人民民主阵线”,且必须保证工人阶级和印共(马)处于领导地位,才能夺取革命胜利。
  3. 加强党的建设
  印共(马)对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及其教训保持高度警惕。印共(马)在十四大上指出,“苏共亡党亡国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忽视党建,官僚主义不断膨胀,致使党严重脱离了人民群众”。为了应对新态势和党的未来发展,印共(马)从思想、政治、作风和组织等方面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第一,思想建设。面对各种形式的反共意识形态和新自由主义宣传,在新时期里印共(马)的历届党代会几乎都强调“加强同一切外来意识形态的思想斗争”。一是对社会主义重要历史问题、理论与实践问题,全党进行探讨,统一思想认识; 二是曾举办了多期中央党校对党员和干部的培训教育,但这种干部教育没有持续下去; 三是出版各种有关党的历史与理论学习的书籍和小册子; 四是成立党的专门宣传部门,注重宣传手段和平台的更新。第二,政治建设和作风建设。印共(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国情确定了近期奋斗目标和政治路线,即团结左翼民主力量,最终建立“人民民主”国家,以取代资产阶级国家政权。该党始终高度重视“用群众路线加强革命党,与人民群众建立密切关系”。第三,组织建设。一是入党程序更加严格; 二是规定党员必须严格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政策、决议和指示; 三是重视党纪,强调对违纪行为的处分; 四是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反对党内存在的宗派主义、分离主义和山头主义等不良倾向,强化党中央的权威和领导;五是积极解决党的力量分布严重失衡局面,加强在印地语区和其他地区党的建设力度; 六是强调精简党组织,努力把青年和妇女吸纳入党,建设高素质的革命党。
  4. 调整党的政策和路线
  根据现实需要,印共(马)采取更为灵活的策略,组成广泛的统一战线,打击前进道路上最主要的反动势力。20世纪70年代,印共(马)统一战线的对象是左翼政党和其他民主力量,从而建立“左翼—民主阵线”。20世纪90年代以来,针对印度人民党的反动政策,印共(马)的统一战线有了新变化,即团结除国大党和人民党以外的所有左翼政党、民主力量和世俗主义力量,组建“第三种替代性力量”。2011年,印共(马)丧失了在西孟加拉邦的执政权。在二十一大上,印共(马)开始主张恢复“左翼—民主阵线”的领导地位。2018年,印共(马)在二十二大上主张,应当联合所有左派和知识分子的力量,与包括分散在各个党派的社会主义者和世俗资产阶级政党中的民主党派构建“左翼—民主阵线的另一种替代性选择”,并提出了替代新自由主义和资产阶级地主政策的方案; 主张通过“人民团结的火炬之光( Jan Ekta Jan Adhikar Andolan) ”平台开展团结与斗争行动,并把这一群众运动力量投射到国家层面。由于印共(马)在西孟加拉邦和特里普拉邦的选举连续失利,最近几年党内就政治战线是否要调整正处于激烈争论之中,争论的核心是要不要联合国大党击败人民党。以印共(马)现任总书记亚秋里为代表的一派,主张把包括国大党在内的所有“世俗”力量都联合起来,以打败人民党这一主要敌人。以印共(马)前总书记卡拉特和现任喀拉拉邦首席部长皮纳拉伊·维贾扬( Pinarayi Vijayan) 为代表的一派,则反对与国大党结盟。双方各持己见,并在2018年印共(马)二十二大上进行了关于政治路线是否要调整的议案投票,其中赞成票31票,反对票55票。虽然提案最终未获通过,但党内关于这一方面的分歧依然存在。目前,印共(马)和国大党“达成政治谅解,但不结成联盟”,后期印共(马)是否会进行路线调整有待观察。
  5. 构想未来“人民民主”国家的纲领和政策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后,印共(马)的新党纲对未来“人民民主”国家的政策和纲领进行了构想,而不是直接空想设计未来社会主义社会。印共(马)把夺取“人民民主革命”胜利,建立“人民民主”国家,视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必经阶段。从印共(马)的构想来看,其政策和纲领带有一定的社会主义色彩。
  关于未来国家结构与民主,主张主权在民,公民一律平等,国家权力机关对人民负责,行使国家权力的是人民代表,村以上的地方机构由人民直接选举产生; 消除社会不平等,消灭种姓压迫和妇女歧视等。关于农业、农民和工业、工人的政策,主张实行土地改革,消灭土地地主所有制,把土地无偿分给无地少地的农民; 国家接管私人垄断财产,清除国内外垄断资本; 承认工会及其集体谈判权和罢工权; 实行有利于人民群众的价格和税收政策等。关于文教、医疗卫生和环保等公共事业的政策,主张发展民主的、世俗的、新型的、进步的民族文化; 发展人民大众传媒,杜绝私人和外国资本控制媒体; 实行中学以下的免费和义务教育; 建立免费的健康医疗保障体系; 采取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等。关于对外政策,主张在平等友好合作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关系,促进南南合作,振兴不结盟运动; 支持所有反对帝国主义、争取民主和社会主义的运动; 和平解决同邻国存在的分歧和领土争端等。
三、印共(马)关于“人民民主革命”实践的新推动
  1. 印共(马)的力量发展与开展的群众运动及斗争
  自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以来,印共(马)总体上处于快速壮大中,近十年来增长势头有较大下降。1991年,印共(马)的党员人数为579666人,2021年年底,党员人数为985757人。在十四大召开之时,印共(马)领导的群众组织成员约为2878万人,到2008 年十九大召开之时,已攀升到6100多万人,目前群众组织人数仍在这一规模波动。在印共(马)看来,自20世纪90年代印度人民党上台以来,其反人民、反民主的政策不仅使印度国内政治右转,而且导致教派主义势力抬头。于是,印共(马)积极领导群众组织开展保护世俗主义、反对教派主义和种姓歧视的群众运动。21世纪初,印共(马)主要批判印度人民党和国大党在执政期间过度追求自由化和私有化的经济政策。近十年里,印共(马)主要批判印度政府推行新自由主义改革、促进裙带资本主义、培育民族沙文主义,导致工人阶级遭受严重剥削,大资产阶级受益成为大垄断集团,经济结构日益畸形,社会两极分化日益加剧,世俗民主与印度宪政遭到破坏。为此,印共(马)常年领导群众组织开展运动与斗争,以反对联邦政府的自由化、私有化改革和新自由主义经济改革,捍卫工人权利。此外,印共(马)反对联邦政府资产阶级—地主阶级的政策,积极组织群众开展帮助农民夺得土地与分配土地的运动及斗争。自进入21世纪以来,印共(马)在历届党代会决议里几乎都提出了坚决反对印度人民党附和美国的霸权主义政策和战略扩张。印共(马)在十七大的政治决议里指出,在中印关系问题上,双边关系问题可以通过对话和平解决,印共(马)强烈谴责国内右翼政治势力追随美国把中国定位成对抗力量的错误国策,主张中印友好合作,积极发展双边关系。于是,印共(马)一边公开反对人民党的对外政策,一边积极同邻国开展建设性、友好型的交流和沟通,促进印度各邦与多国开展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
  2. 地方执政新动态
  1977年印共(马)领导的左翼阵线政府开始在西孟加拉邦执政,2011年输掉了该邦的大选,连续34年的执政地位戛然而止。自此以后,左翼阵线在该邦的议会席位数开始断崖式下跌,2021年骤降到0,“这是自独立以来,西孟加拉邦议会中首次没有左翼代表的情况”。1993年印共(马)夺回在特里普拉邦的执政地位,2018年在邦议会选举中落败于印度人民党,丧失执政地位。自20世纪60年代至1991年,印共(马)领导的左翼民主阵线和印度国民大会党领导的联合民主阵线在喀拉拉邦轮流执政。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后,印共(马)丧失了在该邦的执政地位,直到1996年重新夺回。在2016年和2021年的喀拉拉邦议会选举中,印共(马)皆获大胜,这是自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以来印共(马)在该邦最长的执政周期,这鼓舞了印共(马)在连续丢掉西孟加拉邦、特里普拉邦执政地位后的士气,吹响了印共(马)重拾信心、自我革命、再续辉煌的新号角。
  3. 党际交往新局面
  党际交往是印共(马)实践活动中的重要内容。1964—1977年,印共(马)和印共处于对抗关系之中。1978—1991年,两党敌对关系开始破冰。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后,随着国际形势,尤其是印度国内政治力量的变化,两党的交流合作随之攀升。1996年2月20日,两党领导层举行会晤,确立了共建更广泛的左翼和民主联盟力量,即“第三种力量”。在21世纪,为了阻止人民党的极端宗教政策,两党结成的联盟更加牢固,国内影响力得到巨大提升。但是,印共(马)始终反对印共提出的两党合并的主张,也时常批评印共与国大党的合作。总的来看,在新时期里两党的共识与合作是主流,分歧和矛盾是支流。
  20世纪80年代以前,印共(马)同中国共产党的关系处于冰冻期; 到80年代,由于双方国内外形势变化和党自身政策的调整,双方开始接触,着手恢复正常关系; 到90年代,双方关系完全正常化。在21世纪,印共(马)同中国共产党交往更加频繁,双边关系也更加密切起来。印共(马)高度重视加强同中国共产党的双边关系建设,时常在党的机关报中刊登文章介绍中国共产党的理论与实践,并号召全党进行探讨。此外,印共(马)同苏共的关系历经从敌对到友好再到分歧的复杂转变。在21世纪,印共(马)同俄共以及其他各国共产党的交往更加频繁,党际关系更进一步,党的历届党代会召开时都会收到大量他国共产党的贺信和贺电,也有众多国家政党代表团应邀出席会议。
  四、印共(马)在新探索中的成功经验、存在问题和发展前景
  1. 成功经验
  第一,共产党必须在意识形态上筑牢思想阵地,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坚守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这是立党兴党之基。印共(马)在苏联解体东欧剧变过程中就着手在政治和意识形态上凝聚全党共识,表达了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以来,印共(马)始终坚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和武装全党,借鉴吸收世界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发展的经验教训,积极开展意识形态斗争。几乎在每一届全国党代会上,该党都会对意识形态工作作出部署,甚至形成决议要求全党执行。此外,当国内外局势发生重大变化,各种外界因素影响党员的思想认识时,印共(马)会主动就这些问题进行全党大探讨,进而深化认识,坚决克服和改造各种非无产阶级政党思想,消除认识偏差,达成共识,让全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行动指南,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
  第二,无产阶级政党要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在本国生根发展,就必须把马克思主义本土化,坚持发展的观点,独立自主地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正如普拉卡什·卡拉特在印共(马)二十大开幕式上的致辞所强调的: “印共(马)始终坚持把马列主义运用到印度的具体情况中,以探索出自己的革命道路。我们从未试图模仿国外模式,必须不断更新思想认识。”实际上,印共(马)的“人民民主革命”理论与实践就是马克思主义印度化的体现。自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以来,印共(马)能及时更正和修改不合时宜的认知和做法,并在新探索中取得成就,很重要的原因正在于其独立自主和与时俱进的态度。
  第三,反对阶级压迫并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本色担当,也是党的生命力所在。面对印度资产阶级对工人阶级和农民的压迫,尤其是劳资矛盾的加剧,印共(马)开展群众运动并实现相关立法,捍卫了群众的利益,“提高了党在群众中的威信,促进了党的思想在群众中的传播”。此外,印共(马)在其执政邦推行土地改革,用村民基层自治取代旧式地主家族权力,推行世俗主义以减少种族和宗教矛盾的冲突,采取“人民计划”实现权力下放,极大程度地促进了人民当家作主,展现了印共(马)作为人民革命党的本色,也壮大了自身的政治声望。
  第四,无产阶级政党一定要高度重视自身建设,赢得最广泛群众支持,采取灵活的策略,壮大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当前印共(马)关于党的建设目标是: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基础,拥有牢固群众基础的、高素质的、结构优化的强大革命党。”印共(马)认为,只有建设强大的党,才能推动党在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取得新成就。因此,印共(马)把加强党的思想、政治、作风、组织和人员架构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坚持群众路线,并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采取不同的统一战线。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以来,凡是印共(马)特别重视党的建设、为人民服务和团结统一战线各力量之时,就是该党的力量和影响力发展壮大较快的阶段。
  2. 存在的问题
  第一,印共(马)的政治投射力分布严重失衡,政治影响力波动幅度大。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以来,该党影响力仍然主要分布在印度少数几个邦,一半以上的党员都来自喀拉拉邦,在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里,党在全国选举和地方执政中遭受重大挫折。1989—2004年,印共(马)在人民院( Lok Sabha) 的议会席位数稳中有进,2004年印共(马)领导的左翼联盟更是创下纪录,拿到议会543个席位中的61个席位,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议会斗争之路似乎前景光明。然而,此后印共(马)的议会席位数出现断崖式下跌,在最近一次的选举中仅仅获得3个席位,可见波动之巨大。2014年,第十六届议会选举是印度当代政治史上的一个分水岭。印度人民党凭借单一政党的力量赢得多数席位,印度政治格局发生显著变化。印共(马)领导的左翼力量在素有“左翼堡垒”之称的西孟加拉邦和喀拉拉邦都遭到滑铁卢式的巨败,反映出该区民众对其长期信任已发生动摇。在2022年二十三大上,印共(马)的自我评估是: “党正面临自1964年成立以来最具挑战性的局势……我们的群众基础和影响力受到侵蚀”。因此,印共(马)亟待重建民众的信任。第二,印共(马) 虽然重视党的建设,但近年来党的领导层对此有所松懈。印度许多左翼政党领导人和政治评论员认为,“印共(马)领导层最大的问题是尽管他们表示了自省,但在路线和策略上没有做实际而又必须的修正。即使在他们遭受连续不断的选举失败之后,也没有一个政党领导人对此负责”。此外,部分党员出现官僚主义作派,思想政治层面混乱,纪律涣散,不出席党的会议、党组织活动和群众活动,脱离群众,甚至只顾自己的眼前利益,不履行党员义务。因此,印共(马)需要加强对党员的培训和教育工作。因始于20世纪90年代定期举办中央党校培训党员干部的机制没有长期坚持下去,目前印共(马)缺乏体系化、垂直化的党员干部培训机制。第三,印共(马)的党员人数在新时期的初期都是快速增长,但2007—2017年只是缓慢增长,更严重的是,“最近几年出现了党员人数不断下降”的情况。此外,印共(马)领导的群众组织成员数在经过多年增长后,近年来也出现了停止增长甚至下降的现象。以上两种现象都反映出党的力量发展遇到困境。第四,党内新的宗派主义和分裂主义势力不容小觑。这些势力曾另立“拯救印共(马)论坛”与平行的邦级领导机构和邦委会对峙,另立“真正的印度共产党(马克思主义) ”组织等试图夺取党的领导权。此外,印共(马)领导层和地方邦委会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派别斗争。这些都严重削弱了党的权威和号召力、凝聚力。第五,存在党的宣传阵地失守与“喉舌”遭削弱的趋势。印共(马)宣传教育的手段和方式较为传统,缺乏有效的综合宣传体系和先进技术手段。这具体表现在: 进入21世纪以来,党的多种机关刊物的发行量总体呈下降趋势; 党的宣传人才队伍的素质和职业技能有待提高; 宣传内容的大众化和时代化仍有不足; 在宣传方式上,虽然采用了一定的新社交软件平台,但总体上仍比较依赖传统老办法,综合立体化、多元化、精细化、系统化程度不足。
  3. 发展前景
  印共(马)的继续发展壮大是有不少有利条件的。第一,印度的国家制度虽然是资本主义制度,但其仍然保留着“将印度建成为主权的社会主义的非宗教性的民主共和国”的宪法序言,再加上资产阶级多党议会民主制和政党林立的政治环境,这在客观上为印共(马)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空间。第二,印共(马)有希望争取到更多人民群众的支持。虽然近年来印共(马)在选举中遭受重挫,但在一些地区仍保留有声望和较为完整的机构和组织,有再次获得群众支持的可能性。印度的城镇化在稳步推进,但农村总人口仍在逐年增长,截至2021年年底,印度有9亿多农村人口,且日益加剧的贫富分化会诱发群众的不满情绪。第三,当下中国和越南等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蓬勃发展和世界左翼力量的逐渐恢复,一定程度上也为印共(马)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第四,最关键的是印共(马)自身的成功经验和优势。
  印共(马)发展壮大的不利条件,除了党自身存在的问题,还有不少客观原因。首先,印度是一个宗教色彩非常浓厚的国家,加之教派林立和种族对立,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印共(马)意识形态的输出和影响力的拓展。但这个不利条件在一定情况下可以转化为有利条件,如教派和种族矛盾引发的经济与社会不平等一般被看作左翼发展的有利条件。其次,印共(马)面临帝国主义和资本主义政权的联合打击更加严重的趋势。以最近的事件为例: 2019年1月,印共(马)领导人苏扬·查克拉博蒂在带领群众举行印度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全国罢工时被警方拘留。2019年8月,印共(马)总书记亚秋里在拜访印共(马)一位生病的领导人时被无故拘留。2021年7月,印共(马)就政府购买以色列NSO公司的“飞马”软件对其进行间谍监视活动提出抗议。2021 年9月,印共(马)多地分部办公室、报社和电视台遭到人民党成员的暴力和纵火攻击,其中特里普拉邦总部遭到更为激烈的破坏,损失惨重。前特里普拉邦首席部长、印共(马)政治局委员马尼克·萨卡尔( Manik Sarkar) 最近表示,在特里普拉邦,“过去四年里,多达24名印共(马)领导人和工人被暗杀”。
  总的来看,自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以来印共(马)经受了各种考验,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过程中虽然历尽艰辛和曲折,但取得了新发展、新突破,积累了有益经验,当然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有些问题甚至在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前就存在,新时期里虽然提出了新主张、新办法,但是结果并不理想,有待今后持续改进,如党的建设方面。从印共(马)所面对的国内外形势和自身因素可以预测,印共(马)在未来的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会取得新成绩,但道路依旧不会平坦。
  (作者简介:张清政,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网络编辑:同心
  来源:《马克思主义研究》2022年第12期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