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国外马克思主义

丹青:“逆全球化”的成因与应对

发布时间:2024-03-18
字体: 打印
分享:
  “去风险化”“贸易脱钩”“芯片法案”……近年来,美西方国家为维护自身利益与霸权而“逆全球化”操作不断。在新冠疫情、地缘政治等因素叠加影响下,当前全球化逆潮迭起,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认清“逆全球化”成因和实质,提出有效应对思路与策略,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逆全球化”主要表现
  在全球化过程中,一些新兴国家不断发展壮大,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美西方国家已然发现,全球化已偏离自己预设的轨道,不必然导向自己成为政治与经济利益的主要受益方,甚至使自身利益和地位受到挑战。于是,美西方不断进行“脱钩断链”“制裁制衡”,接连掀起“逆全球化”浪潮,企图阻滞全球化惠及更多国家。
  政治上结盟,延续冷战思维。在新的历史时期,美西方国家仍然大搞集团政治,挑动对立对抗,强推单边制裁。长期以来,美国的全球策略一直是“分而治之、逐个打击”,分化欧盟、削弱俄罗斯、打压中国,极力维护美霸权主导的传统国际政治经济秩序。2023年第五十九届慕尼黑安全会议,从会前会后大肆兜售“民主对抗威权”虚假叙事,到会场内外传递出种种对抗性声音,无不反映出美西方企图在21世纪延续阵营对立的冷战思维,从而为维护自身霸权服务。
  经贸上制裁,筑起“高墙小院”。近年来,美国频繁使用金融制裁和贸易管制等措施,大搞技术封锁、科技鸿沟,主动挑起中美贸易战。自2018年以来列入美国“实体清单”的中国企业数量从130家增至532家。美国陆续发布《基础设施投资与就业法案》《通胀削减法案》《芯片科学法案》等系列法案,在加大制裁国外企业的同时,采用或惩罚或补贴的方式促使产业回流美国。
  外交上“退约”,扰乱国际秩序。美国把多边框架下的国际合作当作谋取单边利益的工具,合则用,不合则弃,一旦发现其影响美国利益或不能从中获取更多,就任性地“退约”“退群”。近年来美国已先后退出伊核问题全面协议、《中导条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一系列多边协定与多边组织。这些不负责任的做法,不仅破坏了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多边主义国际秩序,还加剧了各国之间的紧张关系,甚至造成冲突。
  “逆全球化”根源成因
  美西方国家曾是全球化的积极倡导者,为何近年来一反常态,成为“逆全球化”的实施者?对美西方国家来说,没有永远的全球化或者“逆全球化”,只有永远的利益,采用全球化还是“逆全球化”策略,完全视其维护自身利益和霸权的需要而定。在新的国际竞争形势下,美西方出于维持单极霸权需要,不愿看到中国等新兴国家发展,从而以种种“逆全球化”操作进行遏制。
  国内矛盾的外溢外化。借助全球化,美西方国家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产业资本扩张和金融资本跃升。尤其是在冷战结束后的全球化浪潮中,美西方在强取豪夺巨大收益的同时,矛盾风险也在加剧,如金融危机频发、产业空心化和贫富差距拉大等。这些问题,不仅短期内难以克服和缓解,还导致社会矛盾加速累积。在旧的转嫁矛盾做法奏效甚微的情况下,美国就采取“脱钩断链”“筑墙垒院”等“逆全球化”疗法。
  大国博弈的负和策略。近年来,美西方不仅要面对本国内部问题,还要应对新兴国家挑战。冷战后独享世界单极霸权的美国想当然地认为,20世纪是“美国世纪”,21世纪也必然是“美国世纪”。出于维护自身利益和战略遏制的需要,美国以单边行动取代国际合作,采取即便损害自身利益也要遏制消耗对手的负和策略。如不再奉行贸易全球主义,转而推进区域化贸易投资;实施长臂管辖,极力拉拢、威逼盟友打造对华科技封锁线。
  全球治理的滞后效应。借助自身主导的全球化,美西方构建起不公平不合理的国际秩序,企图实现资本主义永续扩张。但数十年来,不以西方意志为转移,美西方国家经济比重在全球经济体系中不断下降,新兴国家占比不断提升。同时,气候变化、网络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日益突出,需要世界各国携手共同应对。然而,当前全球治理机制和能力未能适应新变化,新兴国家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凸显“逆全球化”制衡力量不足。
  “逆全球化”应对策略
  人类同住一个地球村。随着全球化不断演进,人类社会越来越成为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我们要充分认清美西方以“逆全球化”为工具进行矛盾转嫁、自我防卫、战略遏制的本质,与拥护全球化的世界各国一道,积极推动全球化朝着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合作共赢的健康方向发展。
  秉持合作共赢理念,站在历史正确一边。面对当前单边主义逆流和经济全球化回头浪,中国始终不改扩大开放的决心,不断提升开放水平。在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中国不断拓展国际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克服新冠疫情等不利影响,连续5年如期召开进博会。在当前世界处于经济复苏的关键阶段,中国扎实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动荡的世界带来更多稳定性和确定性。要坚定不移地继续奉行开放、发展、合作、共赢的对外政策,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构建公平竞争的内外资发展环境,继续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普惠共赢方向发展。
  抓住历史新机遇,构建新型全球化。当今时代,全球化走到动能转换和系统升级的新阶段,新兴国家迎来参与构建新型全球化的历史机遇。构建新型全球化,有赖于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治理中拥有更多代表性和发言权。中国始终倡导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成立全球发展促进中心、创设“全球发展和南南合作基金”等,为全球合作发展注入新活力。要主动把挑战化为机遇,以反对美西方逆全球化为重点、以维护世界经济发展为目标,积极探索求同存异、包容共生的国际合作新途径,开辟共同发展、共赢发展、共享发展之路。
  携手应对挑战,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面对复杂多变的全球性问题,分崩离析的“逆全球化”不是解药,只有全世界团结起来携手应对才是真正的出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本国人民利益同世界各国人民利益统一起来,朝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方向前行”。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我们要深入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为行动方案,为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网络编辑:张福军
  来源:《前线》2023年第9期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