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陈志刚:中国式现代化探索的历史逻辑

发布时间:2023-05-05
字体: 打印
分享:

现代化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类文明发展与进步的显著标志,是世界各国孜孜以求的共同目标。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自觉担当起历史的重任,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探索了一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为我们深刻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探索的历史进程和历史逻辑。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实现中国现代化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始终坚持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把中国工业化作为自己的自觉追求。经过二十八年浴血奋斗,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了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现代化建设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真正开启了中国现代化的征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新中国成立后,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消灭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封建制度,建立和巩固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并通过三大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确保了党对中国现代化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也充分激发了最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并且积极探索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和理论准备。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的问题,由此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要求正确处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十大关系,强调在工业化上既要坚持重工业优先又要实行轻工业与农业同时并举,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奠定了物质基础。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充满新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充满新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开创、坚持、捍卫、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小康这一中国式的现代化的目标,并在之后提出了三步走的现代化战略部署。从此,小康目标深入人心,并从小康拓展到全面小康,从全面建成小康拓展到全面建成小康,内涵外延不断丰富,路线图和时间表也越来越细化。

中国式现代化把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焕发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不仅如此,中国式现代化从探索之初就与文明的再造联系在一起,从邓小平同志提出两个文明一起抓,再到后来的三个文明”“四个文明”“五个文明协调发展,中国共产党在不断探索中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守正创新、自信自强,以极大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

首先,在理论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化了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和本质的认识,概括形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初步构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使中国式现代化更加清晰、更加科学、更加可感可行。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思想极大地深化了我们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现代化理论,超越了新自由主义和依附论,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现了现代化的另一幅图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

其次,在战略上,习近平总书记不仅强调协调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统筹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而且提出了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目标以及两步走的战略安排,确保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全面推进、稳中求进、循序渐进、持续推进。另外,在具体战略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乡村振兴战略、自主创新战略、网络强国战略、数字经济发展战略、扩大内需战略等一系列重大战略,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坚实的战略支撑。这些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不仅成功打造了一个升级版的中国式现代化,使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更加宏伟,内涵更加丰富,而且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迈上了新征程。

最后,我们在实践上不断丰富,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积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通过精准扶贫战略,我们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打响了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创造了人类反贫困的奇迹,取得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胜利。通过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我国经济迈上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之路,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我们坚定文化自信,强化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积极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不仅使中国式现代化有了更多的中国特色,而且极大地增强了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和底气,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实践证明,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创造,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探索、开创、推进和拓展的结果,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始终坚持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网络编辑:保罗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2月21日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