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罗蓉: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

发布时间:2024-05-09
字体: 打印
分享:
  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是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明确要求,是我国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任务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把“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落实到位。必须深入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相关重要论述精神,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
一、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内在要求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特别是基于我国比较优势的变化,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决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更深层次改革,实行更高水平开放,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强大动力”,明确了在更高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对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深远意义。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意味着我国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将更多依托国内市场,能够有效化解外部冲击和外需减少对经济带来的影响,确保即使出现极端情况,我国经济也能基本正常运行,保持社会大局总体稳定。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在于国内循环的畅通无阻。当前,国内循环仍然存在部分领域行政配置资源过多、劳动力和土地等传统要素市场化改革、人才和数据等创新要素跨境流动壁垒等问题,客观上制约了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的提升。这些问题是涉及多个部门、多个领域的系统性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形成全国统一大市场,更好地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释放巨大的内需潜力,必须通过系统性深层次改革来完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意味着我国参与国际循环能够从供给和需求两个层面推动国内大循环不断升级,涉及各类要素、产品和服务在国际循环和国内大循环之间的高效跨境自由流动。这就要求我国推动更深层次改革,更好发挥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作用,在国际合作和竞争中不断提高中国企业全球配置资源能力,提升中国的影响力和话语权,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
  开放不仅包括对外开放,也包括对内开放。实行更高水平开放是促进国内大循环高效畅通的重要条件,各地只有突破自我发展的“小圈子”,融入国家统一的市场基础制度规则、市场联通设施、要素和资源市场、商品和服务市场、市场监管体系,才能推动形成国内统一大市场,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畅通流动。实行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是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必然要求。当前,以深圳、上海浦东为代表的沿海发达地区率先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是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生动实践,对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具有示范和带动作用。
二、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改革开放越往纵深发展,面临的问题和矛盾越错综复杂,越需要坚定不移地持续推进更高水平开放,以更深层次改革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
  我国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后,客观上要求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和生产力发展路径,对调节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的体制机制进行深层次改革,培育发展符合新发展理念的新质生产力,并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必须看到,这一过程必然要求面向全球引入一切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优质高端要素,借鉴学习其他经济体发展先进生产力的成功经验,也必然要求我国在推进经济体制、科技体制等领域深层次改革的过程中,不断提升高水平开放的能力和水平。对接或超越国际先进科学技术和规则标准,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国内国际堵点卡点,建立高标准市场体系,才能在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中,激发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和数据等各类国内外优质生产要素向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方向顺畅流动并集聚,实现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的优化组合跃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大幅提升。
  新征程上高水平开放展现出三个显著特征,一是更大范围,既包括传统边境领域的对外开放,也包括知识产权保护、竞争政策等领域和国际高标准规则的对接相容;既包括对外开放,也包括对内开放,更加注重开放发展的内外联动性。二是更宽领域,我国在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的同时,不断拓展深化服务业、农业全方位对外开放,大幅放宽市场准入,在更多领域允许外资控股或独资经营。三是更深层次,我国在推动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的同时,更加注重制度性、结构性安排,积极主动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也就是围绕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在优化区域开放布局的基础上,以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为重点,聚焦投资、贸易、金融、创新等对外交流合作重点领域,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塑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三、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取得新成效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时强调,“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又一个重要年份,主要任务是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了进一步深化改革的一系列重大原则,为新时代新征程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作出更加清晰的顶层设计。各地区各单位各方面必须加强协同、加大力度、加快进度、拓展深度,在关键处落好子起好步。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凝聚形成新征程推进改革开放的合力。当前,我国改革正处于攻坚期和深水区,各地区各部门能够靠自己的力量进行改革的事项都在有序推进,改不动的大部分都是牵扯利益多、难度大、风险高的事项,单由一个地方或一个部门难以顺利推进、取得全面成功。这就需要下大力气凝聚全国人民共识,坚定改革开放的信心,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把党内外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广泛团结起来,把国内外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充分调动起来,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最大限度集中群众智慧,在更高起点上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
  发挥自贸试验区等重大平台试点探索先行示范作用,协同推进“啃硬骨头”“涉险滩”事项。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重要举措。经过十年发展,我国已设立22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并在2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下设70个片区,以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为抓手,积极探索、投石问路,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引领性制度创新成果。《关于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促进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意见》对制度型开放和投资、贸易、金融、创新等对外交流合作领域体制机制创新进行了全面部署。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新体制的改革涉及面广泛,有些还是难啃的“硬骨头”,必须强化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优势,明确各部门的主体责任,及时跟进可落地的配套改革举措,聚合协调推进改革的正能量。
  加快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奠定坚实基础。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教育、科技、人才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提振发展信心,增强经济活力,以更大力度办教育、兴科技、育人才”。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塑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要把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开放作为优先项。教育、科技、人才三者是相互关联的。其中,人才是第一资源,既是经济高质量发展最为关键的生产要素,也是知识、技术、管理、资本和数据等其他生产要素可以依附的重要载体。从改革的系统工程理论来看,推进经济体制、科技体制以及教育体制等领域的改革开放,需要大力推动科技同经济的深度融合,将教育、科技、人才作为一个整体,以高素质人才跨境自由流动为重点完善对外开放战略策略,畅通三者良性循环,形成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以建设具有强大影响力的世界重要教育中心、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为抓手,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和发展,激发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整体效应。
  着力提升监管能力和水平,在确保安全前提下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提出,当前需要统筹的两大战略任务,一是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二是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这两个方面是紧密联系的。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越开放越要重视安全,着力增强自身竞争能力、开放监管能力、风险防控能力。一方面,要坚持底线思维、极限思维,抓紧健全极端情形下的国家安全保障体制机制;另一方面,要以高水平开放为目标,运用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各种新兴技术,积极推动多部门协同联动创新监管方式,全面提升各级政府整体监管能力水平,加快提升国家治理能力,为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奠定制度基础。
  网络编辑:保罗
  来源:《红旗文稿》2024年第5期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