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立足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统筹发展和安全作出的战略决策,是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才能夯实我国经济发展的根基、增强发展的安全性稳定性,才能在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狂风暴雨、惊涛骇浪中增强我国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不被迟滞甚至中断,胜利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释了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意义。
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在于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这要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实现国民经济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畅通的良性循环。只有统筹好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才能形成高水平供需动态平衡。要把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通过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动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着力解决制约高水平技术供给、制度供给的关键问题,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创造引领新的需求。要处理好消费与投资的关系,既持续强化消费的基础作用,又更好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从消费看,最为关键的是建立和完善扩大居民消费的长效机制,使居民有稳定收入能消费、没有后顾之忧敢消费、消费环境优获得感强愿消费。从投资看,要着力拓展有效投资空间,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加大具有民生“补短板”、产业“促升级”功能的有效投资。
构建新发展格局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新发展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环境和自身条件都已经发生了变化,无论是从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增强发展的安全性稳定性来看,还是从我国生产函数组合方式来看,科学技术的重要性都全面上升。当前,科技创新能力薄弱,是我国经济循环内生动力不足的关键问题。必须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把提高科技自立自强水平作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着力点。要坚持问题导向,抓住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重大科技问题进行攻关;要坚持系统观念,坚持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一体推进,坚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开放创新一体设计,坚持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一体部署,坚持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效联动。
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现代化产业体系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建立在现代技术、资本和人力等要素基础之上,由现代化产业、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构成,具有创新驱动、协调发展的特征。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性稳定性面临多重压力,产业体系能否实现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成为决定我国经济循环畅通无阻、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的关键。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强创新驱动,促进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既要注重产业融合发展,推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又要注重产业集群发展,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先进产业集群。
网络编辑:张福军
来源:《经济日报》2023年10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