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明伟:毛泽东对强国目标的思考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既是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任务,也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确定的强国目标。
中国共产党人对强国目标的思考、设想和实践探索,由来已久。实现人民幸福、民族复兴,建设一个由人民当家作主的现代化国家,这正是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的伟大梦想和使命担当。实现这个梦想的第一阶段任务,首先就要“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使中国人民“站起来”。在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正确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28年流血牺牲和不懈奋斗,终于在1949年取得胜利,“从此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真正开始“创造自己的文明和幸福”。新中国成立,标志着“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然而,毛泽东明确告诉大家,“站起来”,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以后怎么办?这就是毛泽东继续思考和探索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一、确定强国目标:“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我们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国家?对这个问题,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思考和探索的方向始终是清晰明确、坚定不移的: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实现国家富强。国家强盛和人民幸福是主要内涵。
(一)确定“富强”目标:把“富强”专门写入自己的纲领
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的开幕词中,毛泽东就提到有关新中国建设在经济、文化、国防等方面要达到的几大目标:“经济建设的高潮”“文化建设的高潮”“高度文化的民族”“国防将获得巩固”“人民武装力量必须保存和发展起来”。毛泽东坚定指出:“我们将不但有一个强大的陆军,而且有一个强大的空军和一个强大的海军。”这就包括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一些基本目标。
在政协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第一条即确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发展目标:“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和富强”。这份起临时宪法作用的国家根本性文件,把“富强”作为目标落脚点规定下来。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由毛泽东亲自主持起草的宪法,其中明确规定了“通过和平的道路消灭剥削和贫困,建成繁荣幸福的社会主义社会”的目标。对于这一点,毛泽东在解读宪法重点时多次提及。这样的目标任务一直贯穿到现在,体现于党的十八大后最新的宪法修正案:“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毛泽东认为,确定“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强国”这个目标并带领中国人民为之奋斗,这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中国共产党推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责任,如果不这样,“我们感到惭愧”。
(二)强调核心力量:“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
实现“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一目标,必须且只能由中国共产党来领导。早在1949年3月召开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谈到取得胜利后我们下一步目标时,毛泽东明确提出:“在革命胜利以后,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对付国外的帝国主义,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也就是在这时,毛泽东清醒告诫全党同志:“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由此他提出了“两个务必”的要求和中国共产党人今后努力的方向,“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让中国人民“活得比帝国主义国家要好些”;领导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把弱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强国。
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进一步强调党的领导对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成败的极端重要性,明确指出:在中国人民的政治生活中,判断我们的言论和行动要有一些是非标准,“最重要的是社会主义道路和党的领导两条”。他强调,确定“领导核心”对社会主义事业具有决定性作用,“中国共产党是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没有这样一个核心,社会主义事业就不能胜利”。而在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所有力量中,党的领导是核心力量,“我们党已经成了团结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核心力量”。毛泽东在号召大家“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时明确提出:“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并强调有中国共产党领导这个伟大的事业,“我们的目的一定能够达到”。
(三)追求共同富强:强国的目标导向是“大家都有份”“这个富,是共同的富,这个强,是共同的强”
社会主义国家的强国目标,是以全体人民为出发点和归宿的,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目标,富和强绝不是少数人的事。毛泽东一再号召社会主义国家全体人民要“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以达到“大为发展,大为富、大为强”的目标,他坚定地说:“现在我们实行这么一种制度,这么一种计划,是可以一年一年走向更富更强的,一年一年可以看到更富更强些。而这个富,是共同的富,这个强,是共同的强,大家都有份。”
毛泽东所言“这种共同富裕”和“大家都有份”的目标,其内涵也非常丰富具体。比如在生活富裕方面,他强调要“农林牧副渔五业综合平衡”,并列举过一些具体的共富标准,“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一定可以做到有菜吃,有油吃,有猪吃,有鱼吃,有菜牛吃,有羊吃,有鸡鸭鹅兔吃,有蛋吃”。他鼓励大家,我们应当有志气、有决心、有信心做到这些,达到这些标准,在政治、经济上都有伟大意义。
(四)塑造强国可亲:强国目标是可亲可爱、生动活泼的
毛泽东不仅从国家和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富强状态做过总体描述,还从人民的体验感上对强国目标做过一些生动描述。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等人就明确提出,中国发展起来后应是一种“亲切可爱”的形象,这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目标。邓小平在转述这个意思时指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样一个多民族大家庭里,我们能够获得“一切的希望和幸福”,“今后要更广泛地进行爱国主义的宣传教育,使人人觉得我们国家可爱,这是我们今天要不断努力的,这是我们的任务”。邓小平还特别提醒人们:“要实现这个任务,要使人人觉得我们国家可爱,不是空空洞洞几句话就能解决的,不是只说毛主席好、人民政府好将来就会幸福的。”“要使大家从内心里感到我们国家的可爱,首先要使大家觉得这个国家是自己的。”也就是说,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强国,是与“人民当家作主”“个人生活得到改善”“人民生活幸福”“民族平等”等元素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人民幸福和国家可爱,正是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题中应有之义。
在社会主义建设各个阶段,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不断强调,我们要建设和塑造的是一个“强大而可亲可爱的国家”。毛泽东提出,一方面,我们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就是“要把中国的面貌加以改变”“政治面貌改变之后,必须要使经济面貌加以改变”;另一方面,“采取现在的方针,文学艺术、科学技术会繁荣发达,党会经常保持活力,人民事业会欣欣向荣,中国会变成一个大强国而又使人可亲”。这里的“可亲可爱”,也就是“把我们中国变成这样一个活泼的国家”,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繁荣发展。毛泽东自信地说:“我相信,我们的文化、科学、经济、政治,我们的整个国家,一定可以繁荣发展起来,我们国家就会变成一个有近代农业、工业化的国家,人民的生活会要好起来,人民的政治情绪,人民跟政府的关系,领导者跟被领导者的关系,人民与人民之间的关系,将是一种合理的、活泼的关系。我们希望的就是要造成这样一个中国,把我们中国变成这样一个活泼的国家,使人民敢于批评,敢于说话,有意见敢于说,不要使人不敢说。”毛泽东还专门从政治上设想过这种“生动活泼”的局面,提倡“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
二、提出“两步走”战略安排:“要使中国变成富强的国家,需要五十到一百年的时光”
目标确定以后,要扭转“经济和技术远远落后于帝国主义国家的状态”,建成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是一个长期历史过程。面对新中国“一穷二白”的面貌,党内外一度萌生出“力求在一个不太长久的时间内”改变面貌的愿望和精神动力,希望“速度更要快一点”。毛泽东充分理解这种心情,但他提醒大家:“可以快一点,但不可能很快,想很快是吹牛皮。”“搞社会主义没有耐心怎么行?没有耐心是不行的。”
毛泽东比较世界各个强国的发展经过,同时充分考虑中国自身发展实际,对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间做出一些战略性判断,提出战略性安排。总体上看,他认为“使我们的国家变得比现在要富,比现在要强”,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是团结人民向自然界作战,这是一场新的战争”“建设比革命要艰苦,时间更长”,大家要有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这个“更长”到底有多长?毛泽东作过较为明确的判断,主要有两种阶段性设想。
一是“五十到七十五年”的设想。1954年6月,在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做说明时,毛泽东提出:“我们要建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大概经过五十年即十个五年计划,就差不多了,就像个样子了,就同现在大不一样了。”1955年10月,在党的扩大的七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进一步提出:“大约在五十年到七十五年的时间内,就是十个五年计划到十五个五年计划的时间内,可能建成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二是“五十到一百年”的设想。1956年9月,党的八大召开期间,毛泽东接见外国政党代表团时明确提出:“关于中国的前途,就是搞社会主义。要使中国变成富强的国家,需要五十到一百年的时光。”1957年春天,他进一步提出“两个一百年”的判断和设想:第一个百年奋斗,是从鸦片战争反对帝国主义算起到建立新中国开始社会主义建设,有一百多年时间,我们仅仅做了一件事,就是搞阶级斗争,改变上层建筑和社会经济制度,为建设、为发展生产、为由农业国到工业国开辟道路,为人民生活的提高开辟道路;而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好要多少年呢?我看大概要一百年吧,再有一百年那就了不起,就和现在大不相同了。
用一百年把中国建设成富国、强国这样的伟大设想,毛泽东后来在对内和对外的谈话中表达过多次。比如,1961年,他对外宾说:“至少要五十年到一百年,一个世纪不算长,欧洲、美洲花了几个世纪才到今天的程度,我们用一个世纪超过就算好了。”1962年,毛泽东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进一步分析认为:“在我国,要建设起强大的社会主义经济,我估计要花一百多年。”“中国的人口多、底子薄,经济落后,要使生产力很大地发展起来,要赶上和超过世界上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没有一百多年的时间,我看是不行的。”他还恳切地说:“我劝同志们宁肯把困难想得多一点,因而把时间设想得长一点。三百几十年建设了强大的资本主义经济,在我国,五十年内外到一百年内外,建设起强大的社会主义经济,那又有什么不好呢?”
过程很长,困难也很多。因此,毛泽东时常提醒人们要有长期思想准备,要能耐得住艰苦,“社会主义是艰苦的事业。我们以后对工人、农民、士兵、学生都应该宣传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要把一切都讲得春光明媚,而要讲困难,给学生泼点冷水,使他们有思想准备”。
方向清晰了,时间大体明确了,接下来就是如何按这样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去推进既定目标。为此,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中,逐步形成了分阶段、分步骤实现目标的系列战略安排。
一是“五年计划”战略安排。新中国成立以后,随即开始实施五年计划战略安排。一个个五年计划的制订实施,对于一步步推动中国走向富强发挥了重要作用。毛泽东认为,以这么一种计划安排,中国可以一年年走向更富更强,在几个五年计划之内就可以逐步改变落后面貌。
二是“两步走”战略安排。自20世纪60年代起,我们党开始提出并实施“两步走”战略安排。1963年八九月间,毛泽东在谈到“在一个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问题时,从工业发展角度明确提出“两步走”战略:“在三年过渡阶段之后,我们的工业发展可以按两步来考虑:第一步,搞十五年,建立一个独立的完整的工业体系,使我国工业大体赶上世界先进水平;第二步,再用十五年,使我国工业接近世界的先进水平。”在编制第三个五年计划过程中,毛泽东、周恩来等进一步思考和谋划,又从现代化角度提出了中国走向现代化强国的“两步走”战略,即“总的说来,就是要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为了实现这个伟大的历史任务,从第三个五年计划开始,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可以按两步来考虑:第一步,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这个“两步走”战略安排明确写入第三届人大的政府工作报告。1975年1月,周恩来在第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重申了“两步走”战略:“遵照毛主席的指示,三届人大的政府工作报告曾经提出,从第三个五年计划开始,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可以按两步来设想:第一步,用十五年时间,即在一九八○年以前,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在本世纪内,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国民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
经过不懈探索,五年计划(规划)的战略安排一直延续下来;“两步走”发展战略和“两个十五年”战略安排的传统,也在党的十八大以后全方位展开,成为新时代党和国家发展战略的特色和亮点。
三、倡导的精神状态:“团结党内外、国内外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总体目标和分阶段战略安排确定后,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如何去实现这个目标、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去建设这样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对此,毛泽东加以多方面思考,提出了一些基本要求。
(一)要有必胜的把握和坚定的信心:“走向更富更强是有把握的,不是什么今天不晓得明天的事”
新中国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朝着强国目标迈进,肯定会遇到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巨大而复杂的困难。面对困难怎么办?毛泽东提醒教育党内同志并引导人民群众,首先要有战胜困难的决心和信心:“我们共产党人是以不怕困难著名的。我们在战术上必须重视一切困难。对于每一个具体的困难,我们都要采取认真对待的态度,创造必要的条件,讲究对付的方法,一个一个地、一批一批地将它们克服下去”。
尽管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一项极为艰难的事业,需要五十到一百年的长期过程,但这是可期的目标,并不是虚无缥缈的。在把困难讲透以后,毛泽东充满自信地说,对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我们要有信心”。为此,他进一步提出要做“有把握”的准备。他引用自己提出的“不打无准备的仗,不打无把握的仗”这句话说:“这是我党在过去革命战争时期的著名口号。这个口号也可以用到建设社会主义的工作中来。要有把握,就要有准备,而且要有充分的准备。”毛泽东坚信:“可以肯定,一切困难是能够克服的,一定会出现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中国。”
毛泽东“可以肯定”的认识和“有把握”的信心,并不是凭空产生,而是在不断探索社会主义建设发展规律并逐步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得出树立起来的。“一五”计划成功实施后,毛泽东就在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和反复慎重的思考基础上,作出了有把握的判断: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中国可以一年一年走向更富更强,“这种共同富裕,是有把握的,不是什么今天不晓得明天的事。那种不能掌握自己命运的情况,在几个五年计划之内,应该逐步结束”。进入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在总结新中国建立以来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的巨大成就时,进一步指出,“只要看我们的历史就可以知道了”“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的现代化的强国”这个目标,我们“能够做到”“是做得到的”“必将在几十年的时间内实现。这是一种必然趋势,是任何反动势力所阻挡不了的”。
(二)要安下心来、不骄不燥:“老老实实,勤勤恳恳,力戒任何的虚夸和骄傲”
建设与打仗一样,都必须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毛泽东说过:“打仗,有时打胜仗,有时也打败仗。要胜不骄、败不馁,善于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就能多打胜仗。”搞建设更是如此,来不得半点虚荣和骄傲。要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必须脚踏实地,安下心来踏实苦干。毛泽东特别提醒人们,要实现我们的目标任务,就不能浮躁,全体人民应当努力工作,努力学习,包括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老老实实,勤勤恳恳”“力戒任何的虚夸和骄傲”。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在政治等方面的优势很快显现出来,与此同时,人民群众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的热情也被极大激发出来。但毛泽东提醒大家,我们还有许多明显的短板:“中国从政治上、人口上说是个大国,从经济上说现在还是个小国”,而“要把中国变成一个真正的大国”,就要一步步来,不能急躁。进入20世纪60年代,在总结我国建设经验时,毛泽东再次强调,随着现代化任务的扩展,“在我们这样的国家,完成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艰巨任务,建成社会主义不要讲得过早了”。“还要继续紧张地努力若干年,分几个阶段,把我们的国家搞强大起来,使我们的人民进步起来”。他要求大家:“要安下心来,使我们可以建设我们国家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科学文化和现代化的国防。”他反复提醒大家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差距和不足,虚心向别人学习,包括学习一些国家的先进经验。“将来我们国家富强了,我们一定还要坚持革命立场,还要谦虚谨慎。还要向人家学习,不要把尾巴翘起来。”他甚至告诫大家:“就是到五十年后像个样子了,也要和现在一样谦虚。如果到那时候骄傲了,看人家不起了,那就不好。一百年也不要骄傲。永远也不要翘尾巴。”
随着新中国经济社会迅速发展,新面貌不断展现,也有人头脑开始发热,出现盲目乐观心理。比如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就有人认为中国已经“变成一个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强国”。毛泽东不以为然批评说:“以后不要这种不合实际情况的自己吹擂。”“不要向外国人自吹自擂。”他在审阅修改中央主要报刊的一些社论稿时,不赞同文中提出的我们已经“把一个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变成一个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强国”的说法,他在“繁荣昌盛”前边加了“有了初步”四个字,将“强国”改为“国家”。他严肃指出:“对外宣传不要夸大。无论什么时候,都要谦虚谨慎,把尾巴夹紧一点。”越是国内外形势好的时候,越要谦虚谨慎,“各级领导同志要谦虚谨慎,不要因为胜利就忘乎所以”。
(三)善于团结、互勉互助:“团结党内外、国内外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团结奋斗才能有力量,团结起来“一道干”才能“创造出一个富强的国家”。为此毛泽东发出号召:“让我们跟全国人民一道,跟青年们一道,干他个几十年。”他特别指出:“我们团结党内外、国内外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目的是为了什么呢?是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因为不一致,才有团结的任务”。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社会与以往其他社会一样,依然存在矛盾,有一致和不一致的思想差异甚至观念冲突,只有团结奋斗才符合社会发展的辩证法,不能只看到社会主义的特点是“团结一致,十分稳定”,而看不到社会主义社会内部的矛盾。他指出:“没有矛盾就没有运动。社会总是运动发展的。在社会主义时代,矛盾仍然是社会运动发展的动力。因为不一致,才有团结的任务,才需要为团结而斗争。如果总是十分一致,那还有什么必要不断进行团结的工作呢?”毛泽东还强调在团结的同时,要互相学习,互助合作,“互勉互助”。
“团结奋斗,才能创造出一个富强的国家。”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给我们开辟了一条通往理想境界的道路,而理想境界的实现还要靠我们的辛勤劳动。如果以为到了社会主义社会就应当什么都好了,就可以不费气力享受现成的幸福生活了,这是一种不切实际的想法。他语重心长地对青年人说:“我们的国家现在还是一个很穷的国家,并且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根本改变这种状态,全靠青年和全体人民在几十年时间内,团结奋斗,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一个富强的国家。”
团结一致奋斗,是完成任务和克服困难的先决条件。要完成我们肩负的任务,就必须搞好国内团结和国际合作,对此,毛泽东特别指出:“我们的任务要求我们必须很好地处理我国人民内部的关系——特别是工人阶级和农民之间的关系,很好地处理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同时,必须很好地继续发展同伟大的先进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和各人民民主国家的亲密合作,也要发展同资本主义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的合作。”当党和国家面临困难局面之际,特别是面对外部敌对势力比如美国强力施压的时候,毛泽东更强调在党的领导下全国上下团结奋斗的重要性,他指出:“现在美国操纵联合国的多数票和控制世界很多地方的局面只是暂时的,这个局面总有一天要起变化。中国的穷国地位和在国际上无权的地位也会起变化,穷国将变为富国,无权将变为有权——向相反的方向转化。在这里,决定的条件就是社会主义制度和人民团结一致的奋斗。”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就是带领人民团结奋斗建成一个现代化强国。“团结起来,为建设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而奋斗”,这是毛泽东那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留下的遗愿,也是新时代新征程上中国共产党人继续肩负的使命任务。
(作者简介:杨明伟,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对外合作交流局局长、研究员)
网络编辑:同心
来源:《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23年第12期
发布时间:2023-12-19 09:5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