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我的位置 > 首页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冯鹏志:新时代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内涵逻辑
  “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是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并深刻阐述的重大命题。这一命题的提出表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既是新时代我们党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集中体现及其标志性成果,又为我们党继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提供了根本遵循和强大思想武器。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深切地领会和实践这一思想的精髓要义,需要我们在把握这一思想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原创性贡献、历史性贡献和世界性贡献的同时,深刻展现其之所以能够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内涵逻辑,深入阐释其从引领时代精神、揭示根本途径、实现理论飞跃、高扬文明自信和塑造看家本领等方面所展现出来的具有时代高度和中国气派的主体自信、理论思维、实践智慧、世界意义及其思维方式建树,从而不断提升学通悟透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继续谱写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一、把握两个大局:引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时代精神
  时代是思想之母,理论是把握在思想中的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也是一个亟待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系统而深刻地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进而在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历史观和文明观高度上深刻阐发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并以之为支撑和引领,从而牢牢驾驭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时代。概言之,这是一个迫切需要我们党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原创出有主体性的新理论、概括出有规律性的新实践、开拓出有世界性的新道路、彰显出有人类性的新文明,从而把握、塑造、引领时代精神和人类文明新前景的时代。
  立足于这一全新的时代背景,面对国内外形势新变化和实践发展新要求,习近平明确指出:“领导干部要胸怀两个大局,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一个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我们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深刻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及其时代要求,深刻把握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及其时代特征,在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的同时又自觉自信地塑造和引领当代中国与当今世界的时代精神,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能够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最为坚实的前提条件。
  第一,深刻塑造并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及其时代精神,为新时代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提供了最为自信而坚实的思想引领。
  当代中国正在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正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持续深入推进,我国书写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我国发展具备了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但同时也面临着新的发展局面、新的社会主要矛盾和新的奋斗目标。
  着眼全新的历史条件及其变化特点,习近平敏锐而坚定地把握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历史主题及其时代要求,明确指出:“经过近代以来特别是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中国人民持续奋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经展现出光明前景,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可以看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采取一系列战略性举措,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在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为其塑造和引领自信自立、守正创新的时代精神中创立的,展现了新时代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巨大真理威力。
  正是立足于从时代精神的高度去深刻洞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逆转这一历史进程的本质性规定和规律性要求,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我们要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以更加积极的历史担当和创造精神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新的贡献”,“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以满腔热忱对待一切新生事物,不断拓展认识的广度和深度,敢于说前人没有说过的新话,敢于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以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这既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也为新时代我们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塑造和引领了自信自立、守正创新的时代精神。
  第二,深刻塑造并引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演变的时代精神,为新时代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提供了最为自觉而前瞻的思想引领。
  当今世界,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均衡,世界各国人民的命运从未像今天这样紧密相连。同时,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日益突出,尤其是近年来,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一方面,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决定了人类前途终归光明;另一方面,恃强凌弱、巧取豪夺、零和博弈等霸权霸道霸凌行径危害深重,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重,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
  面对国际新形势、新动向、新特征,习近平深刻提出“放眼世界,我们面对的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一重大战略判断,创造性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并在此前提下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坚定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倡导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旗帜鲜明反对一切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毫不动摇反对任何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凌行径,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展现负责任大国担当,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全面开展抗击新冠疫情国际合作,赢得广泛国际赞誉,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显著提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在引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发展方向并为其塑造天下为公、命运与共的时代精神中创立的,展现了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重大世界意义。
  正是立足于从时代精神的高度去深刻洞察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深刻矛盾及其历史走向,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人民前途所在……只有各国行天下之大道,和睦相处、合作共赢,繁荣才能持久,安全才有保障”,“我们所处的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时代。中国人民愿同世界人民携手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这既是对当今世界变革演进趋势的深刻把握,也为新时代我们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塑造和引领了天下为公、命运与共的时代精神。
二、提出“两个结合”:揭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首次提出了“两个结合”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大命题。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明确指出:“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进一步指出,“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这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认识”,“历史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表明,‘两个结合’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这一系列重要论述表明,“两个结合”既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我们党对中国道路和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不仅在“必由之路”和“最大法宝”的意义上表征了我们党在中国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上的认识新高度,表征了我们党在历史自信、文化自信上的把握新高度,表征了我们党在自觉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而推进文化创新上的实践新高度,也从思想解放的界面上创造性地揭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所以能够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根本逻辑。
  马克思主义是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最科学、最先进、最严密的思想体系,具有巨大真理威力和强大生命力;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与时俱进进行理论创新,是我们党的成功之道。立足新时代以来我们党所展开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造,习近平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创造性提出“两个结合”的根本要求,深刻阐释“两个结合”的内涵逻辑,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党的理论创新之源,增强了我们党的理论创新之力,丰厚了我们党的理论创新之实,为我们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提供了具有时代高度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开拓了具有文明引领意义的理论创新空间、实践创造格局和文化主体自觉。正因为如此,党的二十大闭幕不久,习近平在河南安阳考察殷墟博物馆时即明确指出,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是“两个结合”。
  第一,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使我们党能够在思想解放和坚持理论创新的高度上始终作出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的正确回答,得出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形成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更好地指导中国实践。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已伴随我们党走过百年历史,展现了我们党在为什么要推进理论创新、如何推进理论创新上的深刻实践智慧和深厚历史积淀。历史经验表明,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强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但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随着时代进步而进步、随着问题深化而深化。一百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在一次次求索、一次次挫折、一次次开拓中完成中国其他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根本就在于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及时回答时代之问、人民之问,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习近平指出:“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这就表明,在21世纪中国,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推进理论创新和其他各方面创新,都必须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着眼解决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不断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作出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的正确回答,得出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形成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从而更好指导中国实践。只要我们坚持把握基本国情、洞察时代大势、聚焦现实问题、总结实践经验,勇于结合新的实践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善于用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就一定能够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展现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
  第二,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使我们党能够在思想解放和坚定文化主体性的高度上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贯穿在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和新时代伟大实践中的深沉底蕴,更是习近平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上具有时代高度和文明力度的原创性贡献。习近平指出:“更重要的是,‘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这一重要论述,既深入揭示了“第二个结合”作为“又一次的思想解放”所具有的“必由之路”和“最大法宝”性质,也深刻阐发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特质与内在机理,极大地深化了我们党对坚持以理论创新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规律性认识。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是要背诵和重复其具体结论和词句,更不是把马克思主义当成一成不变的教条,其实质是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即运用其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观察、分析和解决中国的问题,进而创造出能够植根广袤中国大地和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同时,只有植根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才能根深枝繁;只有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才能叶茂果壮。正如习近平所指出的那样,“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把先进的思想理论带到中国,以真理之光激活了中华文明的基因,引领中国走进现代世界,推动了中华文明的生命更新和现代转型”;“另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实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生命,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实现中国化时代化的新飞跃,显示出日益鲜明的中国风格与中国气派,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这表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就是要在坚持中国人的世界观、历史观、价值观的高度上,坚定文化主体性,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就是要坚持在理论创新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就是要注重从安邦理政的治国之道、修身处世的道德理念、格物究理的思想方法、质文兼备的话语方式等方面,不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
三、坚持守正创新: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的飞跃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指出:“十九大、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概括了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丰富发展。”这一系列重要论述,阐明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也为我们深刻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所以能够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提供了最为明确的聚焦。概括来看:
  “十个明确”,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理论,构成了支撑这一思想的“四梁八柱”。把握好“十个明确”,不仅为我们把握好这一思想的核心要义和基本精神提供了最为深刻的认识聚焦,也为我们深入领会其之所以能够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内涵逻辑提供了最为坚固的思想遵循。
  “十四个坚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方略,体现了这一思想把“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相统一的鲜明特色。把握好“十四个坚持”,不仅为我们把握好这一思想的基本方略和实践品格提供了最为精准的实践聚焦,也为我们深入领会其之所以能够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内涵逻辑提供了最为坚定的实践引领。
  “十三个方面成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实践,体现了这一思想在引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上取得的原创性思想、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果。把握好“十三个方面成就”,不仅为我们把握好这一思想的基本格局和现实力量提供了最为真切的现实聚焦,也为我们深入领会这一思想之所以能够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内涵逻辑提供了最为坚实的现实导向。
  与此同时还需注意的是,在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六中全会和二十大系统深刻地阐释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引领作用、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的背景下,全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尤其是深刻领悟这一思想在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上所具有的重大意义和时代高度,还需要我们从以下方面来进一步深化对这一思想的学习与理解。
  第一,“两个结合”的原创性确立展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思维的新高度。
  习近平指出:“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不能没有正确思想指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对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为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具有时代新特征、理论新高度和文明新视野的根本理论思维,展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所以能够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的真理逻辑。
  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所以行,关键就在于这一思想以“两个结合”的原创性理论思维,在理论创新的推进中实现了理论与实际、历史与现实、传统与当代、文化与实践的贯通,并在这一贯通中打开了理论创新的空间、建构了理论创新的路径、激发了理论创新的活力、彰显了理论创新的文化主体性,从而创造性地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历史性地建构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理论思维的新高度,
  “两个结合”作为习近平在深刻总结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接续展开的百年奋斗的历史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重大理论命题、理论原则、理论思维,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立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及其伟大实践,植根于广袤中国大地和中华民族的漫长历史及其恢宏格局,把基本原理、时代精华、实践智慧和文明底蕴熔为一炉,深刻建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并充分展现其时代内涵、实践内涵、民族内涵、文明内涵,既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激活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创造的伟大文明并使之不断迸发出强大时代力量的内在机理,又阐明了中华文化基因的完整理念体系之所以能够接纳、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并使之落地生根、深入人心的根本逻辑,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飞跃和思想升华,为我们更加深刻地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本质内涵与根本规定提供了全新思维方式和根本解释原则,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标志和本质特征。
  第二,时代课题的宗旨性回应展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实践智慧的新高度。
  习近平指出:“面对快速变化的世界和中国,如果墨守成规、思想僵化,没有理论创新的勇气,不能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不仅党和国家事业无法继续前进,马克思主义也会失去生命力、说服力。”时代课题是理论创新的驱动力,宗旨立场是理论创新的生命线。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坚持把人民至上确立为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最高价值尺度,既坚持以人民至上为根据和标准去洞察时代大势和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又坚持以人民至上为思维和方法去具体回应和回答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创造性地凝练并升华了我们党具有更强价值自觉和更高时代站位的实践智慧的结晶,展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所以能够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的价值逻辑。
  坚持从人民江山论去回应和回答时代课题,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坚持真理与践行初心相统一的实践智慧,展现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新境界。习近平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坚持“江山就是人民”,阐明了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的根本逻辑;坚持“人民就是江山”,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始终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血肉相连、水乳交融的政党本质;坚持“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阐明了在新时代新阶段新征程上我们党必将始终坚守初心使命,坚持人民至上,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切为了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实现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价值承诺与使命担当。坚持人民江山论,为深刻回应和回答时代课题提供了最为根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坚持从新发展理念去回应和回答时代课题,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相统一的实践智慧,展现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新境界。习近平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许多重大理论和理念,其中新发展理念是最重要、最主要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的提出,创造性地建构了引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国家建设的系统理论体系,深刻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政治问题。坚持从根本宗旨、问题导向和忧患意识把握新发展理念,推动全党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既突显了我们党把发展重心聚焦于切实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并统筹好发展与安全的实事求是精神,又突显了我们党把发展尺度设定为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推动共同富裕实现更加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解放思想品格,从而为深刻回应和回答时代课题提供了具有前瞻性把握、全局性谋划和整体性推进意义的基础性理念引导。
  坚持从伟大斗争精神去回应和回答时代课题,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追求理想与居安思危相统一的实践智慧,展现了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新境界。习近平指出:“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实现伟大梦想就要顽强拼搏、不懈奋斗。”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道路的更高水平展开和中国奇迹的史诗般塑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迎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但与此同时,当代中国开始面临深刻复杂变化,当今世界开始发生广泛深刻变化。这既深刻地重塑着中国道路得以进一步展开的时空条件、要素结构、系统机制及其文明意义,也必然要求我们党在时代课题的把握与回应上,必须深刻凸显更具时代高度与战略定力的斗争精神,并将其贯穿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各方面、各领域和全过程。坚持斗争精神,把追求理想和居安思危统一起来,既坚持敢于斗争又强调善于斗争,既勇于推动伟大社会革命又敢于坚持自我革命,极大地深化了我们党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和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的战略把握和清醒认识,有力地推动了我们党对时代课题的回应与回答走向彰显、维护和引领人间正道的新境界。
  第三,“两个创造”的世界性阐发展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自信新高度。
  习近平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文明是人类历史性的创造,历史是人类创造性的文明。中国式现代化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既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百年奋斗的伟大历史成就,也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大历史贡献;既突破了西方中心主义的线性现代化观和文明等级论,又在中华文明发展史和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写下了具有深远世界历史意义的辉煌篇章。深刻阐发“两个创造”的实践特质、世界意义与文明气度,讲清楚了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为解决人类问题所贡献的实践精粹、文化精华和天下情怀,展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所以能够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的历史逻辑。
  中国式现代化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伟大的历史奋斗成就。习近平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近代以后,创造了灿烂文明的中华民族由于未能及时赶上现代化的时代潮流,从而遭遇了文明难以赓续的深重危机,呈现在世界面前的是一派衰败凋零、文明蒙尘的景象。一百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不懈奋斗、不断进取,成功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推动中国从四分五裂、一盘散沙到高度统一、民族团结,从积贫积弱、一穷二白到全面小康、繁荣富强,从被动挨打、饱受欺凌到独立自主、坚定自信,仅用几十年时间就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尤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使世界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的人口数量翻了近一番,不仅以中国式现代化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实践创造向世界展现了中华民族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而且正在并将继续深刻改变世界的发展格局,也必将极大地鼓舞全党全国人民满怀信心地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中国式现代化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坚定的历史进步气象。习近平指出:“我国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一百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和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统一起来,坚持走自己的路,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这既呈现了我们党之所以具有历史自信的最大底气,更厚筑了我们党在中国执政并长期执政、团结带领人民继续前进的历史自信。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解决人类重大问题和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进一步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志在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的历史进步气象。
  中国式现代化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主动的历史担当精神。深刻把握历史发展规律,牢牢掌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是我们党的优势所在,也是蕴含在中国式现代化和人类文明新形态创造之中的鲜明实践特征。党的百年光辉历史,就是一部把握历史主动、锚定现代化建设和人类文明发展目标的不懈奋斗史。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牢牢把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推动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进一步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和人类文明新形态实践的历史主动特征。也正因为如此,在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明确指出,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国发展具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持续快速发展积累的坚实基础、长期稳定的社会环境、自信自强的精神力量这样五个战略性有利条件。这不仅为当代中国继续走好新时代的必由之路提供了重要认识论和方法论,也必将进一步壮阔我们党和中华民族继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人类文明新形态实践的历史主动精神。
四、高扬文明自信:彰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世界意义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既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也是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既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的飞跃,又塑造并引领了中国式现代化和人类文明新形态。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所以能够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内涵逻辑,需要我们从推动21世纪人类文明及其实践模式更新发展的更广阔视野,去深刻把握这一思想的深刻文明逻辑和深邃世界意义,从而更加坚定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加坚定地以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去展现人类文明更新发展的光明前景。
  第一,在倡导并践行文明交流互鉴中实现对西方中心主义文明观的根本性突破。在近代以来的数百年时间里,西方文明不仅在人类文明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而且西方中心主义文明观也在人类对文明本质的阐释和把握上长期占据着主导位置。其结果,不仅引发了人类文明进程中的巨大问题,而且阻碍了人类形成克服和超越上述历史困境的正确理念与合理方案。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无疑为人类实现对文明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理解提供了全新批判视野和观念变革。马克思和恩格斯从唯物史观的高度来看待文明。在他们看来,文明是一种历史现象,是人类实践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的一种生产方式或生活方式。基于这种理解,马克思和恩格斯明确指出,任何一个时代的文明都是不断生成、发展并最终要为新的文明所代替的,资产阶级文明也是如此。资产阶级文明尽管早期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但随着其固有矛盾的发展,消极作用会越来越明显,其“文明每前进一步,不平等也同时前进一步。随着文明而产生的社会为自己所建立的一切机构,都转变为它们原来的目的的反面”。只有扬弃资本主义文明,才能实现未来社会的新文明即社会主义文明。
  中国共产党人是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忠实继承者、坚定实践者和创新开拓者。在百年奋斗中,我们党不仅从未停止过对社会主义新文明的探索,也从未停止过对西方中心主义文明观的批判和突破。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人类文明发展实践及其观念建构长期面临的复杂历史与思想困境,习近平放眼“两个大局”深刻呈现的全新历史处境和文明变革趋势,深刻研判世界文明的新走向,深刻把握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新特点、文化与经济社会及科技关系的新动态、意识形态与价值观竞争的新格局,坚持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坚持真理与创造价值、传承历史与塑造时代、坚守本根与开拓创新、文化自信与文明对话的统一,既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本土化实践中创造性展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明本质及其历史创造的深刻阐发与实践推进,鲜明地展现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高度的文化自信,又在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观的层面上创造性提出“文明交流互鉴”的重大理念,深刻揭示“对话”这一人类文明交往的“黄金法则”,从而为人类在21世纪突破西方中心主义文明观及其等级论的思维方式实现了一次深刻的范畴性奠基。展开来看:
  深刻把握人类文明的多样、平等、包容属性,把“多彩、平等、包容”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把握和洞察文明本质的“基本三角”,既阐发了当代中国在文明本质问题上的根本认识,也极大地推进了对西方中心主义文明观及其文化霸权主义的深刻批判。习近平指出,“文明是多彩的,人类文明因多样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文明是平等的,人类文明因平等才有交流互鉴的前提”;“文明是包容的,人类文明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鉴的动力”。在此基础上他明确指出,“人类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源泉”,“文明没有高下、优劣之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别”,“对待不同文明,我们需要比天空更宽阔的胸怀”。这一系列重要论断,揭示了文明的本质属性和根本特征,既是对西方中心主义和文化霸权主义的深刻纠偏,又深刻阐发了当代中国在文明本质问题上的根本观点和思想立场。
  深刻把握人类文明关系的交流、互鉴、共存特征,把“交流、互鉴、共存”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把握和处理文明互动关系的“基本三角”,既阐发了当代中国在人类文明关系问题上的根本认识,又实现了对文明优越论、文明冲突论等错误思潮的深刻批判。习近平指出,“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历史告诉我们,只有交流互鉴,一种文明才能充满生命力。只要秉持包容精神,就不存在什么‘文明冲突’,就可以实现文明和谐”,“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要‘交而通’,而不是‘交而恶’……把对话当作‘黄金法则’用起来”。这一系列重要论断,阐明了正确对待和处理文明关系的本质要求,既是对文明优越论、文明冲突论等错误思潮的深刻纠偏,又彰显了在文明关系问题上的思想格局和实践智慧。
  深刻把握人类文明发展的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把“共商、共建、共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把握和推进文明发展的“基本三角”,既阐发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在人类文明发展问题上的根本认识,又极大地推进了对历史终结论和反全球化思潮的深刻批判。习近平指出,“应该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谐共处,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是各国人民的期待,也是我们这一代政治家应有的担当。中国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这一系列重要论断,阐发了推动人类文明共同发展的根本路径,既是对历史终结论和反全球化思潮的深刻纠偏,又展现了当代中国在文明发展问题上的根本承诺和积极建构。
  第二,在创造并拓展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实现对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整体性超越。现代化尤其是资本主义的现代化,作为一场彻底改变人类历史命运的世界历史进程,既推进了人类文明的极大发展,也在人与世界关系的文明塑造上构成了多样而巨大的“赤字”或困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由于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文明观去把握和塑造人与世界的关系,将中国式现代化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开创和拓展作为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和使命,从而为从整体上消解西方现代化模式所造成的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等提供了创造性解决路径。
  在把握和处理国家与国家关系上,人类文明新形态坚持既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也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以自强不息的奋斗深刻改变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始终坚持从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中国发展大历史正确认识和处理同外部世界的关系,坚持开放、不搞封闭,坚持互利共赢、不搞零和博弈,坚持主持公道、伸张正义,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为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成为推动人类文明更新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把握和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上,人类文明新形态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自觉地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全党全国绿色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生态环境保护实现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
  在把握和处理人与社会关系上,人类文明新形态坚持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既积极创造和积累社会财富,又防止两极分化,努力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领导全国人民共同奋斗把“蛋糕”做大做好的同时,又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正确处理增长和分配的关系,努力把“蛋糕”切好分好,从而发展了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的良好局面,续写了社会长期稳定与创新活力持续迸发的奇迹。
  在把握和处理人与自我关系上,人类文明新形态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硬,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振奋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开创新局面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和坚定文明自信。
  概括来看,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以发展中大国、社会主义大国和文明大国的多重身份参与到经济全球化和当代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的时代进程之中,既被全球化所促动和塑造,也日益深刻地影响着全球化的结构和走向,并逐渐呈现出迈向世界舞台中心的发展态势和建构能力。这一深刻的历史进程及其结果的出现,既为中国带来了“两个大局”深刻浮现的全新历史处境,也在文明秩序的层面上提出了当代中国如何拓展文明观念从而能够与自身所面对的新的国际格局相适应的紧迫历史课题。因此,深入思考并重新定义文明、文明观和文明秩序,进而借此重新定位中国以及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不仅是当代中国和中国共产党必须完成的话语建设使命,也是其亟待展开的文明建构任务。
  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和时代语境下,我们看到,不论是对西方中心主义文明观的创造性突破,还是对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整体性超越,既展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的文明性回应,也深刻地塑造了一种能够有效应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从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车轮向着光明目标前进的中国理念、中国思维、中国方案;既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卓越文明创造,也构成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自信存在方式。这样的一种塑造并引领文明发展的中国理念、中国思维、中国方案,尽管仍然需要在中国式现代化和人类文明新形态实践不断深化的基础上不断走向成熟,但其所蕴含的胸怀天下的主体性、普遍性和引领性,由于已经在实质和方向上得到了根本的揭示,从而为21世纪的人类文明发展展现了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人间正道。
  在2023年3月举行的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习近平在题为《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的主旨讲话中明确提出了全球文明倡议。这既是新时代中国为国际社会探索现代化道路提供的又一重要公共产品,也集中而深刻地展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意义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范式价值。这就是:坚持在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中去塑造人类现代化的根本理念,坚持在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中去把握人类现代化的时代精神,坚持在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中去激发人类现代化的贯通智慧,坚持在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中去延伸人类现代化的现实路径,不仅是中国式现代化和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时代高度的理论思维、历史主动和文明自信,也是促使人类各具特色的现代化事业能够汇聚成推动21世纪繁荣进步时代洪流的坚实文明引领。
五、塑造看家本领:凝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活的灵魂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现着“时代精神的精华”和“文明的活的灵魂”的统一。在坚持这一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本原理前提下,充分考虑认识和实践的社会文化条件和时代性,坚持用变化和发展的眼光来观察世界、把握世界、改造世界,坚持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人能够正确把握、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鲜明特征。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看家本领,贯彻党的思想路线,坚持在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上精准把握并深刻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为马克思主义永葆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提供了具有时代高度和文明厚度的理论思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最为坚实的思想引领。尤其是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以“六个必须坚持”作出概括阐述,强调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不仅创造性地凝练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展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把理论与实践、真理与价值、历史与现实、民族与世界统一起来的鲜明理论品格和实践特质,而且深刻展现了我们党坚持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的科学方法,为我们党提供了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总钥匙”,为广大党员干部提供了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看家本领”。与此同时,也为我们深刻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所以能够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提供了深刻启迪。
  “六个必须坚持”的提出,揭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要义、理论品格和鲜明特质,体现了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坚持真理与创造价值、理论创新与实践创造、文化自信与文明对话的统一,既是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牢牢把握的基本点,也是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必须始终坚持的基本点。
  一方面,“六个必须坚持”升华了我们党百年奋斗的理论精华,凝练了新时代伟大奋斗的实践智慧,破除了西方中心主义思维的迷思陋见,塑造了驾驭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思想引领,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上极大地深化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具体来说:
  坚持人民至上,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基本观点,体现了人民历史主体性与价值主体性的辩证统一。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马克思主义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以科学的理论为最终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指明了方向。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之所以具有跨越国度、跨越时代的影响力,就是因为它植根人民之中,坚持并壮阔了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的人间正道。
  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论的基本观点,体现了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任何实践都是人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活动。我们党在领导人民长期奋斗的实践中,历来坚持在遵循历史规律的前提下独立自主开拓前进道路。这种独立自主的探索和实践精神,这种坚持走自己的路的坚定信心和决心,是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立足点,也是党和人民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
  坚持守正创新,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论的基本观点,体现了继承性与创新性的辩证统一。我们从事的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事业越伟大、越充满艰难险阻,越需要把准方向、越需要开拓进取。习近平指出:“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我们都要激发守正创新、奋勇向前的民族智慧。”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
  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矛盾论的基本观点,体现了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理论的根本任务。也正因为如此,习近平明确指出:“每个时代总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只要科学地认识、准确地把握、正确地解决这些问题,就能够把我们的社会不断推向前进。”
  坚持系统观念,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基本观点,体现了整体与部分的辩证统一。唯物辩证法认为,万事万物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整体,也是相互作用的系统,这就决定了我们在对人与世界关系的把握与实践上,“要坚持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联系地而不是单一孤立地观察事物,妥善处理各种重大关系”。也正因为如此,习近平明确指出:“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
  坚持胸怀天下,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观的基本观点,体现了世界性与民族性的辩证统一。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坚持胸怀天下,是中国共产党奋斗发展的一条重要历史经验。一百多年来,我们党坚持从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中国发展大历史正确认识和处理同外部世界的关系,从而始终站在了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了人类进步的一边,为世界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不断作出重要贡献。
  另一方面,“六个必须坚持”不仅在“时代精神的精华”与“文明的活的灵魂”相统一的高度上凝练了有哲理性的大道理和概括了有规律性的新实践,展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原创性贡献,而且在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上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把握时代、引领时代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看家本领。从某种意义上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真理力量、道义力量、实践力量、文明力量,关键就在于其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界面上,深刻塑造并充分实践了“六个必须坚持”的理论精粹和实践智慧。具体来说:
  “六个必须坚持”在世界观的界面上深刻阐发并彰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时代高度和文明引领的世界把握,强调以“两个大局”为基点直面当代中国的变革场景和当今世界的变化图景,为我们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奠定了强大思想基石。
  “六个必须坚持”在历史观的界面上深刻阐发并彰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时代高度和文明引领的历史思维,强调坚持大历史观和正确党史观,为我们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启迪了厚重思想底蕴。
  “六个必须坚持”在价值观的界面上深刻阐发并彰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时代高度和文明引领的价值导向,强调人民群众始终是我们党一切理论创新和实践创造的出发点、立足点和归宿点,为我们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构筑了坚实思想支撑。
  “六个必须坚持”在文明论的界面上深刻阐发并展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时代高度和文明引领的世界眼光,强调文明的多彩、平等、包容本质和倡导文明交流互鉴,为我们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开拓了广阔思想格局。
  “六个必须坚持”在方法论的界面上阐发并彰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时代高度和文明引领的思维方式,强调解决中国的问题和提出解决人类问题的中国方案要坚持中国人的方法论,为我们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锤炼了卓越思维方式。
  马克思主义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而世界观和方法论本身是历史的、发展的、文化的、民族的。“六个必须坚持”既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又是以此为基础去深刻把握和阐发一切现实存在和实践活动的历史进程、文化积累及其发展规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正因为如此,习近平明确指出:“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要特别重视挖掘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的精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结合起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六、结 语
  理论在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的实现程度,既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这个时代需要的程度,也取决于理论在不断丰富与发展中展现了什么样的内涵逻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所以能够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就在于其在回应时代、引领时代、传承文明、塑造文明的同时又展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为坚实而深刻的内涵逻辑,这就是:在把握“两个大局”中塑造并引领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时代精神,在坚持“两个结合”中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路径,在坚定守正创新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的飞跃,在高扬文明自信中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世界意义,在塑造看家本领中凝练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活的灵魂,从而从总体和根本上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持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为解决当今世界问题和塑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为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提供了具有基础性的科学方法和观念引领。
  习近平指出:“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重大任务,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深刻把握并展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内涵逻辑,进而在时代前行的风云和文明更新的大潮中进一步深入领悟这一思想的巨大真理力量和强大实践伟力,必将有助于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担当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庄严历史责任中,更加自信地坚守马克思主义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这一基础和前提,更加自觉地展现在“人类知识的总和”中汲取优秀思想文化资源的大格局大气象,更加自主地及时科学解答时代新课题,更加自立地推进创新理论自身的体系化、学理化,更加自省地从人民群众的创造中汲取创新智慧,从而坚定续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作者简介:冯鹏志,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
  网络编辑:同心
  (原载《中共党史研究》2023年第5期,注释从略)
发布时间:2023-12-21 10:24:00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