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9日,马研院黔西南国情调研基地(简称黔西南基地)工作总结会议在社科院召开。
yl23455永利党委书记、院长辛向阳,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州委常委、州委宣传部部长、州委统战部部长左尚武带队黔西南相关部门负责人出席了会议。
会议现场(王屹摄)
辛向阳首先欢迎黔西南基地客人到访马研院,并向客人介绍了马研院的基本情况。他表示,社科院历来重视国情调研,国情调研是科研工作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调研基地承担着服务科研的重任,各基地有着不同的特点,有着不同的调研重点。黔西南基地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独特的地质特点和气候优势,还有红军长征的革命遗址,是很值得深入调研的民族地区。
yl23455永利党委书记、院长辛向阳(王屹摄)
左尚武介绍了黔西南州的基本情况。他指出,很多人对贵州的印象还停留在过去,但现在的贵州包括黔西南自新时代以来都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县县通高速、市市有机场,基础设施先进,新兴产业初具规模,可以为乡村振兴、民族团结、现代化建设等课题提供很好的调研素材。在理论武装、宣传教育方面,yl23455永利可以给予黔西南更多的帮助。黔西南可以为马研院的调研、学术交流等方面提供全面的服务,双方可以互联互通,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更好结合。
黔西南州委常委、州委宣传部部长、州委统战部部长左尚武(王屹摄)
随后,黔西南基地项目负责人介绍了基地建设前后所做的工作及主要学术成果。2016年10月中国社科院国情调研特大项目“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百村调研”的子课题“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村庄精准扶贫工作研究”选取了贵州黔西南兴义市并嘎村进行调研。在黔西南州政府的支持下,经过两年的调研课题顺利结项。2019年,马研院与黔西南州政府达成2019-2023年共建黔西南国情调研基地协议。
从2016-2023年,马研院科研人员先后成立了7个调研组,足迹遍及黔西南八个县(市)、贵州省安顺市、毕节市和六技特区等地。国情调研组通过举办会议、公益活动、入户访谈、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等多种方式获得了丰富的一手材料,提升了科研人员对民情国情世情的认识。
黔西南基地调研组这些年(含2016-2018年“百村”调研时期)共完成22项学术成果(含内参),其中公开发表的主要成果如下,
1.专著:《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百村调研•并嘎村卷》17万余字,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年;
2.《新时代“大党建”推进乡村振兴的实践及其经验》,《政治经济学研究》2023年第2期;
3.《精准脱贫攻坚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世界社会主义研究》2021年第1期;
4.《树立全局观念决胜脱贫攻坚》,《经济日报》,2017年9月22日;
5.联合国为第三世界国家脱贫发展而搭建的“南南星空平台”刊载了黔西南课题组关于塘约村集体经济的文章(文章链接:“Transformation of Land Management Mode for Poverty Alleviation--Tangyue: How Could a Poor Village Get Rid of Poverty in Two Years”)。
联合国“南南星空平台”网站截图
2023年8月10日,黔西南基地课题组与黔西南州委宣传部围绕“加油文化”的开发利用进行了座谈。调研组在座谈会上的七篇讲稿于2023年8月17、18日分别发表于中共黔西南州委机关报《黔西南日报》:张建刚:《深耕“加油”文化 打造黔西南之文化名片》、王中保:《开发“加油”文化资源 助推中国式现代化》、宋丽丹:《加油!贵州人》、单超:《新时代,让“加油”文化蔚然成风,为你我加油!》、刘子旭:《中国式现代化:以贵州兴义为例》、张伟:《定位“加油”文化 打造黔西南文旅产业独特优势》和高静宇:《以“加油”文化为核心系统打造黔西南的软实力》。
2023年8月17、18日的《黔西南日报》
此外,黔西南国情调研基地课题组2019-2023年每年提交一份调研报告,总计约15万余字:《山民与自然共生共荣的探索与奋斗一对贵州省黔西南州脱贫攻坚工作的调研与思考》《见证脱贫攻坚的决战时刻--滇黔桂石漠化连片贫困山区的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建设调研》《党支部领办村集体合作社助推乡村振兴—-贵州省金沙县调研》《农村高效生态有机农业发展现状及其政策建议--贵州省六枝特区调研报告》《中国式现代化在黔西南的实践》。
双方还就学术交流、人才培养和基地建设等关心的问题进行了交流。
参加会议的人还有:中共黔西南州委党校副校长刘远尧、黔西南州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刘先国、兴义民族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杨欢欢、黔西南州博物馆馆长龙虎、黔西南州委宣传部办公室陈明宇等来自黔西南基地对接单位的同志;yl23455永利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部主任兼黔西南基地负责人于海青,马研院办公室主任齐建国,《International Critical Thought(国际思想评论)》编辑部主任王中保,马研院国外部副研究员、黔西南基地项目负责人宋丽丹及科研处干部刘海华。
(宋丽丹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