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著名专家学者>程恩富>程恩富-著作与论文

程恩富 程言君:科学发展观关于经济发展的基本思想

来源:《江苏社会科学》2013年第1期 发布时间:2013-06-16
字体: 打印
分享:
  



  



  

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战略思想如果说科学发展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具有集大成的重要历史地位,那么这种集大成重要地位,主要表现在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经济思想上,恰似马克思的经济学说在马克思主义体系中的地位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经济思想,主要有经济改革经济开放和经济发展三大方面限于篇幅,本文仅就科学发展观关于经济发展的基本思想作一概括研究

  

科学发展观关于经济发展的基本思想,强调经济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地统筹兼顾发展经济发展要以人为本,就是在经济发展中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的首创精神,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走共同富裕道路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地统筹兼顾发展,主要表现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新城镇化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自主创新等几个方面当然,这些方面的以人为本本质及其规律性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充分地演绎和丰富科学发展观的经济发展思想的历史过程

  



  

科学发展观关于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基本思想

  



  

1.党的十我们党对新道路提出

  

我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实质是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业发展道路其基本内涵,即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这条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党的十六大首先精辟论述的虽然我们党在十六大还没有提出科学发展观,但是这一论述乃是科学发展观的萌芽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科学发展观,党的十七大又全面深刻地阐述了科学发展观,在这个过程中,对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论述也不断完善和具体

  

20037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前夕,胡锦涛在全国防治非典工作会议上指出:在促进发展的进程中,我们不仅要关注经济指标,而且要关注人文指标资源指标和环境指标;不仅要增加促进经济增长的投入,而且要增加促进社会发展的投入,增加保护资源和环境的投入这既是对如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所作的进一步阐释,也是对科学发展观经济发展基本思想的细化2003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原则中,针对经济体制改革中分配关系尚未理顺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忽视职工利益等不良现象,正式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自此,我们党对科学发展观的经济发展思想,尤其针对新型工业化道路问题,强调和贯彻落实的越来越坚决,内容越来越详尽

  

200311月,胡锦涛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严肃指出:经济增长不能以浪费资源破坏环境和牺牲子孙后代利益为代价20043月,胡锦涛又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发表讲话指出:要彻底改变以牺牲环境破坏资源的粗放式增长方式,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增长,不能以眼前发展损害长远利益,不能用局部发展损害全局利益强调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不断保护和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要充分运用我国的体制资源人力资源自然资源资本资源科技资源以及国外资源等方面的有利条件和有利因素,推动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同时,发展又必须是可持续的,这样我们才能保证实现我国发展的长期目标这就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历史高度,对我国如何走好新型工业化道路,在体制人力科技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20049月,就做好当前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问题,胡锦涛进一步指出:如果不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能源资源将难以为继,生态环境将不堪重负那样,我们不仅无法向人民交代,也无法向历史向子孙交代

  

200511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指出: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大力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坚持资源综合利用,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20068月,胡锦涛就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问题,从教育发展人才培养角度,重申了十六大提出的新型工业化道路20079月,在亚太经合组织第十五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胡锦涛向国际社会表明:为了有效应对气候变化,中国将坚持科学发展观,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2.党的十大对新道路完善实施部署

  

2007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在全面阐述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重申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对如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作出了进一步的部署,突出了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全面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这就使我国对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探索成为科学发展观的实践形态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这一节,对新型工业化道路关于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的内涵,作出了更为具体的部署:

  

——对于科技含量高,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目标中,提出要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完善管理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法制保障,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努力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注重培养一线的创新人才,使全社会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各方面创新人才17大量涌现

  

——对于经济效益好,提出要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作为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确定下来

  

——对于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强调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必须坚持的基本国策,指出这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要求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子,落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从而使新型工业化道路立足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把科学发展观关于经济发展的以人为本思想具体化生活化了

  

——关于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等等这些把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渗透到走好新型工业化道路各方面和全过程的论述和部署,既有战略高度,又有机制建构;既可具体操作,又全面系统可持续

  



  

科学发展观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思想

  



  

1.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学发展的应有义和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既是科学发展观的应有之义具体内容,又是全面贯彻落实在科学发展观的载体或具体形态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首次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中提出建议第二部分,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部分,在论述必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时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在农村和西部地区要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这里阐释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地位和指导方针第一,提出它是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全局;第二强调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第三指导方针是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这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必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中的地位和定位,就把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区域发展的思想具体化了

  

2.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学发展个统筹居首要地

  

无论党的十六三中全会首次提出科学发展观,强调五个统筹,还是党的十七大报告对科学发展观内涵的重申和深化,一直都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放在首要地位由此可以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思想,作为科学发展观基于国情的固有本质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是我国农村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升华反过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部分,是实践化的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科学发展观的实践形态之一,构成五个统筹兼顾根本方法的首要内容,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从二元经济社会结构走向一元化这个必然趋势的客观要求

  

3.深刻把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种关系本方统筹兼顾

  

科学发展观的统筹兼顾根本方法,是深刻把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种关系的根本方法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统筹城乡发展或者说,统筹好城乡发展关系是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前提因为倘若没有形成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格局,离开了城市的支持,仅仅靠农村的自我发展,是很难完成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个历史性伟大任务的

  

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涉及的内容绝非仅仅一个城乡关系可以完全概括,农村还有农村内在的一系列复杂经济关系并形成了自身的发展规律如农村产业内部有农渔行业之间的关系及其相互协调发展规律,各产业内部有加工营销储藏运输之间的关系及其协调发展规律,农村经济结构中工服之间的关系及其协调发展规律,更有农村人口劳动力以及农村科技人员与农村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及其协调发展规律,等等这些城乡之间和农村内在复杂经济关系的以及其发展规律,都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运用统筹兼顾这个根本方法,才可能全方位地深刻把握,并到位地正确处理好

  

4.学发展观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想各种具

  

上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复杂关系,决定了科学发展观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思想有一系列具体表现形态,统筹城乡关系只是其中一种

  

第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区域发展全国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法规发展总目标总原则等宏观战略上必须一盘棋例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要求,等等,不能各省县等地各行其是,必须全国统一其次,全国东西地区各省乃至各市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起点资源自然禀赋等差异大,各省或各市的城市对本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支持力度差异大,这一基本的国情省情市情,决定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区域发展的重要性

  

第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又好又快地持续推进,必须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即正确处理好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之间的关系,保障相互促进,避免相互掣肘;保障全面发展,避免顾此失彼;保障协调推进,避免单兵突进这些关系处理的好坏,直接决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是否顺利和具有可持续性

  

第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仅必须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而且农村肩负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特别责任自然主要在农村在农村工业大发展小城镇迅速崛起,城市化日益加快的今天,农村保护好自然生态环境,对于处理好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系不仅当前至关重要,而且越来越重要

  

第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现代化农业,尤其是建设现代化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对外经济关系的处理就拿农产品而言,虽然目前我国农产品出口占我国出口总额的比例很小,但我国农村地域广大人口众多,其总产值和总产量对于国际农产品的供需有不可小觑的影响,甚至在一定意义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旦中国13亿人的粮油不能自给,全球粮油价格必然猛涨何况,我国农产品出口总额2010年已比2001年增长了203.6%,进口总额已从2001年的118亿美元,增加到2010年的719亿美元可以预见,随着我国农村的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联系越来越密切是必然的因而,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不仅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而且越来越重要

  

第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上述各种复杂经济关系处理中的共性,是必须统筹处理好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这是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保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不竭动力的根本所在

  

第六,建设现代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

  

第七,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坚持以人为本,主要是坚持以农民为本广大农民群众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依靠广大农民群众,尊重广大农民的意愿利益和首创精神,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决定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效

  



  

科学发展观关于新城镇化的基本思想

  



  

1.学发展观关化现和目标的思想

  

城镇化程度体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科学发展观关于我国新城镇化的现状目标和历史地位的思想,用中央领导同志的话说就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稳步发展,2009年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46.6%但总的来看,我国城镇化水平与工业化水平相比,仍明显滞后,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而且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据统计,发达国家城市化率一般已接近或高于80%,人均收入与我国相近的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周边国家,城市化率也在60%以上城镇化发展水平偏低,制约着我国国内需求的扩大,影响着产业结构的升级,也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的重要原因;并提出:2030年,城镇化率将达到65%左右,各类城镇将新增3亿多人口正确把握新城镇化的现状,加快城镇化的历史进程,关键是把科学发展观关于新城镇化的一系列基本思想落实到位

  

2.学发展观关规律思想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新城镇化,是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城镇化科学发展观意义上的新城镇化,是一个由经济社会尤其工业化水平及其发展速度所决定的自然历史过程,具体表现为大城市或特大城市都以自己为原点和龙头向外扩张,周边乡村人口持续不断地向城镇转移积聚,逐渐形成日趋富裕繁华的城市群落和经济圈对于农民来说,城镇化虽然表现为农民身份向市民身份的转换,但这种身份转换绝不是单纯转户口,而是工业化在使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向现代社会化大生产转化中,由于原有生产生活方式的转换而不得不进行的身份转换无论国际还是国内,正常情况下,只有当城市群的发展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时,才有城镇化的需求市场那种不顾甚至脱离工业化水平的先城镇化,再工业化的过度追求城镇化率的现象,违背了城镇化的一般规律,无异于揠苗助长城镇化的这些一般规律,也就是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具有全面协调可持续性质的城镇化除此之外,科学发展观关于新城镇化的基本思想,具体演化为我国城镇化的一系列新特征

  

3.学发展国新化特征

  

第一,新城镇化的以人为本性质我国的城镇化新在既有城镇化的一般特征,又有中国特色一般特征,即遵循城镇化的一般规律,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中国特色,即坚持以人为本即我国的城镇化立足于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以满足人民生产生活的现代化需求为根本目的和价值指向

  

第二,新城镇化的科学发展性质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而发展的本质特征是科学发展,这要求我国的城镇化必须基于国情,符合中国经济社会特有发展规律那种脱离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一味地盲目照搬外国城镇化率”“成功经验,主张向外国高城镇化率硬靠拢的现象,背离了科学发展观

  

第三,新城镇化的全面协调可持续性质即我国的城镇化必须做到全面”——城镇功能不可残缺,城乡建设必须统筹兼顾我国的城镇化目标不只是发展和建设城镇本身,还同时包括建设好城镇周围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繁荣好乡村经济,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生活水平,实现与新农村建设的协调并进;协调”——城镇和乡村社区设施都要配套,统筹城乡的管理机制要健全,城乡共荣的功能协调可持续”——城镇和乡村规划设计要瞻前顾后,既利于当代发展,又利于代际平等,给后人留有足够的发展空间和生态空间

  

第四,新城镇化的统筹兼顾性质我国新城镇化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统筹兼顾根本方法,统筹兼顾协调推进的在这一过程中,首先要着重处理好城镇发展与新农村建设之间的相互促进关系;其次要处理好大中小城镇建设之间的相互适应关系;还要全面把握和处理好城镇化的规模速度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之间的相应关系经济社会发展与居民生活之间的关系城镇化与土地资源高效利用之间的关系产业结构调整与新城镇布局之间的关系,等等

  

科学发展观关于新城镇化的基本思想十分丰富,要充分挖掘认识,并切实用之于推进新城镇化毋庸置疑,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城镇化道路,将有效地加快我国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向一元转化的历史进程,在缩小城乡差别工农差别脑体差别的历史进程中,发挥深远的历史作用

  



  

科学发展观关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基本思想

  



  

1.学发展观关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和要求的权威观

  

基于当下经济社会发展的国情世情和党情,科学发展观关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基本思想,集中表现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又是战略举措,具有特定的历史内涵,肩负着重大历史使命,绝不仅仅是中国的绿色大跃进对此,胡锦涛强调指出:我们必须紧紧抓住机遇,承担起历史使命,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毫不动摇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断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使我国发展质量越来越高发展空间越来越大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并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我国经济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意义上,要求全党全国必须增强主动性紧迫感责任感,深化认识,统一思想,加强规划引导,突出战略重点,明确主要任务,兼顾当前和长远,处理好速度和效益局部和整体的关系,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断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

  

2.学发展观关把握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思想

  

科学发展观关于把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思想,具体主要表现在转变的形势转变的方向调整和转变的内容及时间要求几个方面在转变的形势认识上,可以概括为三个判断:一是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使2009年成为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我们必须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总体态势;二是国际金融危机没有根本改变世界经济中长期发展趋势,我们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拓展我国发展的外部空间;三是把保持我国经济当前平稳较快发展和为长远发展营造良好条件有机结合起来,努力从国际国内两个方面为我国经济长远发展营造良好条件在转变的方向调整上,可以概括为三个转向:即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在转变的内容和时间要求上,可以概括为八个加快,就是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把调整经济结构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重点;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适应需求结构变化趋势;加快推进自主创新,紧紧抓住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带来的战略机遇;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加快推进对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3.学发展观关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紧迫史使命思想

  

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现实状况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上述基本思想具有非常大的紧迫性目前,许多地方的经济发展方式由于背离了科学发展观而出现相当严重的不可持续性后果一个突出表现,是GDP至上的集约式乃至粗放式高碳经济居主导地位,民生导向的生态文明低碳循环经济在全国经济发展方式中占比甚微这种状况不改变,不仅资源环境承载力将超极限,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指劳动者的积极性)将降低,还有导致人天矛盾劳资矛盾激化的可能,甚至还有导致新中国60多年的举世瞩目成就付之东流的严重后果

  

从世界各国推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态势和人类文明历史形态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形态关系规律看,具有同样的紧迫性人类经济发展方式共有两次转变,即粗放式向集约式和集约式向循环式转变第一次转变,即粗放式向集约式的转变,诞生了工业文明以物为本集约式经济发展方式,形成了高碳市场经济虽然工业文明以物为本高碳市场经济曾一度带来人类发展的突飞猛进,但代价十分巨大以物为本的金钱至上发展理念,人彻底异化为物的奴隶,导致了人文社会环境和自然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全球性金融-经济危机再次表明:人类潜藏着或在蕴蓄着葬送已有文明的可能性因而,自京都议定书签订以来,世界各国对非循环式经济的指责越来越严厉,对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由集约式向循环式转变越来越有紧迫感和共识性

  

这里需要深思也值得深思的是,在人类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式向集约式转变中,中国落伍的历史教训——沦落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被西方列强肆意侵掠了一个多世纪(1840-1949人类经济发展方式开始第二次转变,即集约式向循环式转变的当下,中国还能落伍吗?不仅不能再落伍,而且是加快发展的一次赶超西方发达国家的世纪性历史机遇抓住这次历史性机遇最为重要的,就是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由粗放式向循环式跨越转变从其意义的重大深远看,可以定位为我国第二次跨越卡夫丁峡谷也就是说,如果说第一次在社会制度上跨越资本主义跨越卡夫丁峡谷,确立了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历史地位,那么这次跨越经济发展方式的卡夫丁峡谷,就应是全面超越西方发达国家战略举措只有这样,我们才可能真正抓住这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历史机遇,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崛起

  

在当下,深刻把握抓住这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历史机遇,充分认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集约式发展与高碳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就是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过程中运用科学发展观以经济眼光洞察这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全球可能带来的前所未有的重大经济变革;以政治眼光洞察这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重构全球的经济政治版图的重大意义;以立足人的发展的历史眼光洞察这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人的异化-复归历史本质金钱至上的物本发展理念向人本回归的深刻历史内涵;坚持并不断发展完善公主私辅型基本经济制度,借鉴世界各国推进发展方式第二次转变的先进经验,赶超西方发达国家,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之路和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科学发展观关于自主创新的基本思想

  



  

1.学发展观关义的思想

  

自主创新作为科学发展观关于我国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思想,基于当今国情世情,意义重大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说: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基本国情中,最为重要的是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基本世情中,最为重要的是全球市场竞争激烈的当代,技术立国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的重大发展战略,核心技术是世界各国在国际竞争中取胜的杀手锏在这样的国内外情势下,要提升我国的国际经济地位,从整体上振兴民族经济,就必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实现科学发展不下决心加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科学发展,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目前在相当多的现代产业中缺乏关键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严峻局面,也就改变不了我国许多领域的国际打工仔地位也就是说,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既是科学发展观的应有之义,同时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要条件,意义非常大

  

2.学发展观关新目的的思想

  

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决定了我国自主创新的根本目的是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目的性上看,自主创新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手段当然,就国际竞争中我国某种产业或行业来说,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竞争中某个企业来说,可以在一定阶段上,在某些项目上,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目的,但这仅是局部阶段性的目的这些目的相对于最终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来说,也只是手段着眼和全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思想,就必须始终牢记自主创新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

  

3.学发展观关路径思想

  

实现自主创新,把创新人才培养放在首要地位,是科学发展观关于自主创新的基本思想中,抓住自主创新关键——以人为本推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战略举措这一战略举措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贯彻好教育立国人才强国科教兴国战略须知技术立国的技术不是一般的技术,而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或关键技术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或关键技术必须靠自主创新花钱买不来关键技术,更买不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是新中国60年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的历史经验或教训改革开放初期有人怀揣以市场换技术的良好愿望,积极与外资合作结果,关键技术或核心技术没换来,市场却没有了!这个沉痛教训必须吸取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所需关键技术或核心技术的获得,唯一可靠路径是自主创新那种寄希望从国际资本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获得关键技术或核心技术的想法是不现实的这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及其国际资本垄断集团攫取全球财富的性质所决定,基于国际剩余价值规律,更基于他们视社会主义为攫取全球财富的最大障碍的敌对性质关键技术尤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的取得,唯一可靠路径是自主创新而自主创新的关键是人才自主创新人才的不断涌现的关键是教育一个国家的创新型人才和掌握关键技术乃至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人才,主要靠自己培养我国拥有的航天技术核技术等国际一流乃至领先的技术以及相关人才,靠的是自力更生,既不是靠卖,更不是靠引进为此,我国出台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这是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关于自主创新的基本思想,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大举措,必须认真实施

  

4.学发展观关规律思想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于自主创新的基本思想,要遵循科技发展的客观规律,建立科技创新的可持续长效机制首先在体制机制上,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做到自主创新理念的确立与普及鼓励创新环境的营造和维护法规政策体系的完善与落实教育和科技管理体制及其组织形式的完善与创新等等方面,形成相互支持一举数得的可持续长效机制其次在把握自主创新规律上,要运用科学发展观的统筹兼顾根本方法,把自主创新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人才的自主培养与对外引进国民综合素质的提高保障与高精尖人才的培养激励等方面统筹兼顾起来,以形成高效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合力对此,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作了明确的要求和部署胡锦涛说: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加大对自主创新投入,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支持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性技术研究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完善鼓励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法制保障政策体系激励机制市场环境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源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努力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注重培养一线的创新人才,使全社会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各方面创新人才大量涌现

  



  

网络编辑:岚河水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