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经济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尤其是2015年11月24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讲话,内容丰富、思想深刻,发展了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和治国理政的经济思想,对于我们贯彻落实“十三五”规划和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等,均具有重大意义。本文拟重点阐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基本分配制度、基本调节制度、自主开放型经济制度以及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等五个经济思想。
关于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说:“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关系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对于全面深化改革期的经济发展来说,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尤为必要。通过巩固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坚持改革性质、通过完善公有制实现形式深化改革,两者都体现了公有主体型产权制度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这一发展思想,有利于消除改革过程中“国有企业私有化、土地私有化、金融自由化”的新自由主义干扰和负面影响。
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总体思路。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思想,必须首先把握其总体思路。总体思路主要有两条:一是强调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二是必须深化改革。前者体现了“战略定力”,后者则需要“问题意识”,两者都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针对性。“两个毫不动摇”最初是党的十六大提出来的,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现阶段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碰到了一些严峻挑战。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国有企业不仅不能削弱,还要加强”;强调“把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确保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在国有企业改革中得到体现和加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强调“公有制主体地位不能动摇,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能动摇,这是保证我国各族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制度性保证,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坚持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保证”。
重点发展公有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是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一个重要部署,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党的十五大第一次提出的概念,后来经过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和党的十七大的重要发展。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将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思想推向一个新高度,在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定位上提出了两个根本性论断:一是首次肯定它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二是提出它成为新形势下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的有效途径和必然选择。两大论断对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前提下,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合作、共同获得发展机会,奠定了强有力的思想认识基础。在参股经济成分的地位与作用上,强调发展公有资本控股为主,也鼓励发展非公有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提到要吸取过去国企改革经验和教训,不能在一片改革声浪中把国有资产变成谋取暴利的机会。这将确保混合所有制真正成为公有主体型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
由此,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将是:在全社会上是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混合发展,在微观上是以公有资本控股为主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大大发展,并适当发展非公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使之成为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这就是“基本经济制度”的科学内涵。
关于完善基本分配制度的思想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2012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解决群众的生活生产困难,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坚持按劳主体型分配制度的必然性。分配是社会再生产的一个环节。生产对分配起着重要的决定作用,分配反过来对生产起着重要的反作用。只有科学贯彻按劳分配主体型基本分配制度,才能实现效率与公平的统一。实行按劳分配主体型基本分配制度,是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决定的。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决定了按劳分配在分配领域的主体地位。而按照资本、土地、技术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的实质,是按照这些要素的产权关系进行分配,是表象与实质的对立统一。
初次分配改革思想。所谓初次分配,就是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企业作为主体的分配。结合国外和国内现状来看,初次分配是人们利益关系的根本。它一般占居民收入的80%~90%,再分配只占居民收入的10%~20%(如美国为12.5%)。注重初次分配领域的深化改革,是习近平分配体制改革思想的突出特点,核心是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第一,着重保护劳动所得,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具体的政策主张,概括起来是四条基本路径:健全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完善最低工资和工资支付保障制度、适当减少国有企业管理层薪水、推进和完善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第二,健全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由要素市场决定的报酬机制。第三,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和津贴补贴制度,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增长机制。这有利于实现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收入增长与社会经济增长同步,优化收入分配的区域格局,促进全社会共享发展成果。
广义再分配思想。所谓再分配,是政府通过税收、转移支付等手段的分配,以调节初次分配中所没有解决的不公平问题。习近平再分配思想的特点是:既注重运用税收、转移支付等经济手段,又注重运用社会保障这种重要的再分配形式;既注重发挥政府作用,也注重发挥社会力量的再分配作用;既注重一般物品的再分配,也注重建立公共资源出让的收益合理共享,从而大大拓宽了再分配领域的视界、丰富了政策主张。第一,加大和完善社会保障,实行托底社会政策。第二,加大和完善税收、价格、转移支付等多种手段加大再分配。第三,加大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积极推行社会慈善事业和社会捐助。
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就需要完善收入分配调控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建立个人收入和财产信息系统,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其中,建立个人收入和财产信息系统,清理规范隐形收入,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差距是工作重点。
关于完善基本调节制度的思想
2013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两个更”,即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他进一步强调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并指出:“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们仍然要坚持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发挥党和政府的积极作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并不是起全部作用。”
双重调节的科学内涵。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市场决定”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从总体上是强调市场与政府的双重调节,只不过市场与政府的作用和职能是不同的。一是在宏微观的不同层次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决定性作用论”强调国家的宏观调控和微观规制共同矫正某些“市场决定性作用”。二是在“市场决定”的资源范围上,正确含义是市场对一般资源的短期配置与政府对地藏资源和基础设施等特殊资源的直接配置、对一般资源的长期配置相结合。三是在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非物质资源配置中,政府的主导性作用应与市场的重要作用相结合。
构建完善的市场体系。怎样实现“市场决定”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呢?主要路径有两条:一是构建完善的市场体系,二是完善政府职能。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必须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着力清除市场壁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可见,应将构建完善的市场体系放在基础性地位。概括起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完善市场体系的思想主要包括:第一,完善要素市场体系。第二,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第三,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
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在新一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体学习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的问题上,要讲辩证法、两点论,‘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都要用好。”“既不能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取代甚至否定政府作用,也不能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取代甚至否定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就是说,我们不能将“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理解为由“市场决定”,更不能片面强调简放政权。它应是一个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优化政府组织结构的系统工程,核心是建设民主高效的法治政府和为人民服务型政府,要以人民为中心,体现人民主体性。
今后,我们需要将市场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看作一个有机整体,既要用市场调节的优良功能去抑制“国家调节失灵”,又要用国家调节的优良功能来纠正“市场调节失灵”,从而形成高功能市场与高功能政府、高效市场与高效政府的“双高”或“双强”格局。实践中,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建立在公有制为主体、国有制为主导、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础之上的,包括人大、政府在内的整个国家从法律、经济、行政和伦理等多方面的调节力度和广度,必然略大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下的调节能力,从而可以显示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势和高绩效。
关于完善自主开放型制度的思想
面对世界新格局、新形势,进一步扩大开放,既面临机遇也将面对挑战。2013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我们要坚持从我国实际出发,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同时要树立世界眼光,更好把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一起来,把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联系起来,把中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走和平发展道路,但决不能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决不牺牲国家核心利益。在扩大开放中坚持开放的自主性,构建自主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决定着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前途和命运。
构建自主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总体思路。加快构建自主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总纲领。其总体思路既包括主要目标,又包括基本路径和推进重心。主要目标是要“实现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推进重心是对外开放要着眼于人、着力于人。
构建自主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战略举措。怎样实现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怎样更好统筹国内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怎样培育竞争新优势?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要有综合性战略抓手。这些战略抓手包括:第一,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第二,深入推进沿边开放战略。中央已作出加快发展“东南国际经济开放圈”、“西南国际经济开放圈”和“东北国际经济开放圈”等决策部署。此前,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第三,加强对外援助,充分展现中国负责任大国形象。
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必须处理好几对关系:一是独立自主与合作共赢的关系。独立自主的关键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01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中指出:“‘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潮流,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但一些国家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冷战思维、各种渗透依然存在,强调独立自主仍然有重要的现实性。没有独立自主,就谈不上合作共赢。二是正确统筹自力更生与扩大开放、扩大内需和利用国际市场的关系。在世界主要经济体持续滑坡、国际市场疲软、外需不足的情况下,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只能主要依靠扩大内需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支撑,这应当成为我国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的重要政策方向。三是正确处理相互尊重与聚同化异的辩证关系。由于各国历史文化传统、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客观上存在各种分歧和摩擦,需要妥善处理双边及多边关系。四是正确处理国际交往中“义”“利”关系。2014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出访韩国时明确提出:“在国际合作中,我们要注重利,更要注重义。”“只有义利兼顾才能义利兼得,只有义利平衡才能义利共赢。”
要言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自主高水平开放的基本思想是:“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善于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同时坚决维护我国发展利益,积极防范各种风险,确保国家经济安全。”
关于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思想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我国如何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核心思想。2013年9月,新一届中央政治局举行第九次集体学习会,专门研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问题。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学习并在会上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决定着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全党全社会都要充分认识科技创新的巨大作用,敏锐把握世界科技创新发展趋势,紧紧抓住和用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面向未来的一项重大战略实施好。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问题提出了很多新思想和新论断,初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创新驱动发展思想体系。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根本所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科技实力决定着世界政治经济力量对比的变化,也决定着各国各民族的前途命运。”可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创新”有两大根本性特征:一是指基于我国自身力量为基点的自主创新;二是指科学技术领域方面的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改变“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传统观念。种种理由表明,我们必须加快从要素驱动型发展为主向创新驱动发展为主的转变。
加快科技创新与运用的体制改革步伐。有鉴于目前科技创新和运用体制存在的一些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西方跨国公司的主要战略目标是利用我国科技人才,高价出售科技产品,获取垄断利润,控制中国高科技和核心技术的自主发展。要言之,政府要加强统筹协调,集中力量办大事,抓基础、抓重大、抓尖端、抓基本,引导和撬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自主创新的强大合力。
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在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掌握和引领关键核心技术。但当前我国科技创新基础还不牢、自主创新能力特别是原创力不强,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格局没有根本改变。在市场与政府双重调节下,只有始终瞄准中国特色自主创新大方向,才能根本改变这种相对落后局面,实现我国民族经济“控技术、控品牌、控股份”的“三控型”产业发展模式。习近平总书记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思想主要是:第一,围绕自主创新链,完善资金链。第二,着力完善人才发展机制。第三,加快自主创新主要路径的探索,即努力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再创新和协同创新。
着力扩大科技开放合作。自主创新绝不是闭门造车,也不是单打独斗,更不是排斥学习先进、把自己封闭于世界之外。习近平总书记曾先后强调:“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在更高起点上推进自主创新”;“更加积极地开展国际科技交流合作”。辩证看待、正确处理自主创新与扩大科技开放合作的关系,必须准确把握以自主创新为基点的扩大科技开放合作的科学内涵。换言之,通过以我为主,具备全球视野、利用全球资源、瞄准先进水平、共应全球挑战,真正走上国际领先、发挥自身优势的自主创新之路。
来源:《前线》2016年第4期
网络编辑:保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