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纯东:巩固和提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中国共产党百年来艰苦卓绝的英勇奋斗,既在伟大建党精神引领下为中华民族创造了无与伦比的辉煌,也以筚路蓝缕的奋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造注入了无与伦比的精神力量。这是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取得伟大成功的重要因素,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要条件。从1840年开始,帝国主义入侵使国家蒙难、民族蒙辱、文明蒙尘。在民族灾难深重的背景下,先进的中国人、无数仁人志士奋起救中国,英勇不屈、前赴后继,表现了不屈不挠的气概,但一次次都归于失败。究其原因,重要的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前,中国人民的奋斗都没有反映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科学理论的指导,这样的奋斗方向不清、目标不明、路径不对。习近平深刻指出:“中国迫切需要新的思想引领救亡运动,迫切需要新的组织凝聚革命力量。”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中华民族在精神上由被动变为主动,中国人救亡图存事业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中华民族摆脱了亡国灭种惨祸,走向伟大复兴事业。应走什么道路,应进行什么性质的革命,应该团结谁、依靠谁等等,这些关系革命成败的基本问题,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形成了科学正确的理念、思路。于是,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这个革命面貌的焕然一新,正是中国共产党与旧式革命者相比,在精神面貌上“焕然一新”的结果。没有马克思主义指导使中国共产党在精神上由被动变为主动,中国革命就没有主心骨,就没有正确的方向和方略。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百年征程中,一代代共产党人弘扬这个伟大建党精神,引领整个民族前进的方向,不仅使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实践的面貌“焕然一新”,而且使中华民族、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使中华民族整体、主流的灵魂发生根本性改变。过去颓废、悲戚、沦落的东亚病夫,一盘散沙、分崩离析、逆来顺受的民族,以伟大建党精神为灵魂,在党的带领下实现民族特性的崭新铸造,实现民族心理、民族精神的昂扬奋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一致、众志成城、不屈不挠、英勇奋斗、披荆斩棘、阔步前进。这样的灵魂重构、民族精神的改变,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命运根本改变的前提。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的英勇奋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英勇奋斗,为中华民族实现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注入了威力无比的精神。这包括:马克思主义及中国化成果指引前进方向;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勇于担当、敢于奉献精神;前进道路上不畏强大凶恶敌人、不惧一切风险挑战的英雄气概;对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充分信赖;在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团结协作、众志成城的精神……所有这些精神,是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打造形成的精神品格,是中华民族能够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是进入不可逆转历史进程的精神支撑。没有这样的精神支撑,就不会有中华民族百年来命运的根本转变。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采取一系列治党治国战略性举措,极大地巩固、发展和提升了这些精神支撑,这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逆转的重要保障。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大力加强意识形态建设,使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全社会思想观念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坚持正确的方向
是否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对于社会主义国家来说,是一个关系生死存亡的根本性问题。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就是坚持党和国家的一切工作都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主导地位,坚决反对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多元化,反对和防止西方资产阶级思想观念、意识形态对社会主义国家特别是对青少年的渗透和影响,反对和防止体现西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本质的思想观念打着学术旗号,对社会主义国家各类社会科学学科的渗透和影响。在这方面,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有惨痛的教训。苏联和东欧几个社会主义国家,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纷纷剧变,一夜之间,红旗落地,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丧失,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制度演变为资本主义制度。这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惨痛的失败,这个失败给这些国家、民族、人民带来了深深的灾难。时光已过三十多年,无论苏联的各个部分,还是原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都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内乱。更重要的是时至今日,这些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一直没有出现可喜的重大进步,其中许多国家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停滞不前,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原因当然是复杂的、多方面的。但必须看到,十分重要的原因是,原来这些国家共产党内出了问题,犯了颠覆性错误。苏联共产党及东欧一些国家共产党在八十年代,纷纷开启对社会主义的“改革”,改革本来是需要的,但如何改革?他们共同犯了致命的历史性错误,他们认为要使社会主义国家发展更好,就要抛弃马克思主义,于是在党内动摇并从根本上取消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戈尔巴乔夫公然提出要以“人道民主的社会主义”取代马克思主义,苏共中央召开全会,决定在党章中删除“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在宪法中也进行了这样的删除。于是,党内、全社会不再以科学理论为指导,而资产阶级思想、观念实际上成为国家制度重构以及国内各方面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政策制定的指导思想。这个指导思想的变化,导致苏联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走上邪路,导致苏共党员干部走错方向,导致了苏联国家制度的变质。东欧几个社会主义国家演变的轨迹如出一辙。苏联及东欧剧变给国家、人民造成的灾难性后果,充分表明了马克思主义对于社会主义国家前途命运的极端重要性。马克思主义是国家制度、国家各方面政策的灵魂,坚持这个灵魂,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本。
党的十八大之前,由于种种原因,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里,存在着一些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宣扬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甚至妖魔化、诋毁马克思主义的现象。在一些大学,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点、科学理论在有的课堂上“失声”,在有些大学甚至党校的研讨会上“失语”,在不少教材、重要社会科学图书中“失踪”。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被削弱,影响所及,一些党员干部也在思想上不认同马克思主义,在工作实践中不运用马克思主义,不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改革与发展,而是言必称“国际惯例”,实际上是不加分析地、一律用西方资本主义思想、观念指导工作。意识形态领域更是乱象不少,互联网上否定马克思主义的言论、文章常有出现……指导思想上的混乱使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受到严重威胁。
党的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十分敏锐地看到了意识形态领域问题的严重性及根本改变这个局面的必要性。他在2013年8月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首先发表讲话,提出意识形态工作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意识形态工作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关系民族凝聚力、向心力,意识形态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提出意识形态的根本任务是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在这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对于重视和加强党的意识形态工作,作出一系列指导、提出一系列要求。党中央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旗帜鲜明地在思想理论上批评种种否定马克思主义、诋毁马克思主义的错误观点,提出对错误思想观点要开展批判、抵制和积极斗争,而不能像过去那样、无原则的“包容”。要求党员干部在关系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大是大非问题上要旗帜鲜明、不要爱惜羽毛,从中央到基层各级党委,建立起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度,并通过巡视工作督促落实。在大学、党校中,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清理某些教材中存在的西方资产阶级思想观点。大力加强互联网管理,根本上改变过去互联网上充斥着削弱、诋毁马克思主义的现象。意识形态领域里马克思主义被轻视、被忽视、被嘲弄、被贬低、被边缘化的局面根本改变,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得到巩固。特别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这就从根本上巩固了中国共产党的灵魂,确保了中国共产党在错综复杂局面下能够坚持正确方向,沿着正确道路前进。
二、坚定理想信念,坚守理想、坚持真理,是中国共产党创立时就确立的伟大建党精神
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信仰,对共产主义、社会主义奋斗目标的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一成立就明确的理想信念。100年来风雨兼程,100年来苦难辉煌,100年来经历了无数艰难险阻,遇到了许多凶恶强大的敌人,遭遇了不少的曲折失败,但中国共产党对于自己的理想信念始终坚如磐石、坚定不移,无论顺境还是逆境,无论低潮还是高潮,无论环境有利还是不利,党始终领导人民为实现伟大理想坚定前行,理想信念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前进的灯塔、奋斗的力量源泉。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多次面临严峻困难和极大挫折,甚至濒临被敌人消灭的危险境地。大革命失败、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许多共产党人英勇牺牲,但共产党人毫不动摇地坚守理想,为实现理想英勇不屈。新中国成立后,面对国家一穷二白的基础,面对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全面的经济、科技封锁,党领导人民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坚定信念、坚守理想,艰难探索和建设社会主义,没有被任何困难所吓倒,而是克服重重困难,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使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世界范围内流行着“历史终结论”“中国崩溃论”“普世价值论”,中国共产党坚守自己的理想、坚定自己的信念,坚定不移地为实现理想信念奋斗,终于开创出充满活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入新时代,面对国内改革、发展、稳定的繁重任务,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和外部环境,党坚守理想、坚持真理,为实现远大理想和现阶段共同理想,领导人民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续推向前进。100年来,世所罕见的困难、失败和挫折都没有使中国共产党人灰心丧气、畏惧不前,世所罕见的凶恶敌人和艰难险阻都没有阻挡住中国共产党人奋勇前进。100年来,中国共产党总是能够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克服千难万险、迎难而上、勇往直前。100年来,中国共产党总是能在各种环境条件下披荆斩棘、转危为安、化险为夷,一次次使党和革命事业起死回生,一次次扭转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一次次把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取得无与伦比的辉煌成就。十分重要的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守自己的理想信念,始终是“胸中有理想、身上有力量”。邓小平同志曾经总结说,中国革命的胜利,一靠理想,二靠纪律。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的力量源泉。
与中国共产党的状况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苏联、东欧一些国家共产党之所以丧失执政地位,使社会主义制度演变为资本主义制度,由此给这些国家和人民带来了极大灾难,完全是这些国家共产党自己颠覆性错误导致的,是他们自己折腾的结果。他们之所以会出现这样颠覆性的错误,是因为他们理想信念动摇、丧失。习近平深刻指出,一个时期以来,苏联、东欧这些国家党员干部理想信念丧失,不相信党的领导,不相信社会主义,加上敌对势力的破坏,所以,整个党一夜之间如鸟兽散,整个国家土崩瓦解,教训十分深刻。
党的十八大之前,由于种种原因,国内外一些否定社会主义制度,美化资本主义制度,吹捧资产阶级价值观的思想、观点大量存在,对一些群众和青年学生乃至党员干部产生了程度不同的影响。于是,一些人的理想信念削弱、动摇、滑坡,认为共产主义看不见、摸不着,是虚无缥缈的空想。习近平说:“我主持起草党的十八大报告时,专门要求写了这样一段话:‘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党的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是党的事业不断前进的精神力量。在许多党的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干部队伍建设相关讲话中,习近平都要强调共产党人的信仰、理想,反复强调理想信念对共产党人、对党的兴衰成败的极端重要性。他说:“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形象地说,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关键在于培养造就一支具有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干部队伍。”“我们共产党人的根本,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的忠诚。......立根固本,就是要坚定这份信仰、坚定这份信念、坚定这份忠诚,只有在立根固本上下足了功夫,才会有强大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习近平深刻指出:“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我们党是否坚强有力,既要看全党在理想信念上是否坚定不移,更要看每一位党员在理想信念上是否坚定不移。”“领导干部要把理想信念时时处处体现为行动的力量,树立起让人看得见、感受得到的理想信念标杆。”“全党同志一定要坚守共产党人精神家园……练就共产党人的钢筋铁骨,铸牢坚守信仰的铜墙铁壁,矢志不渝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几年来,全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这些重要讲话精神,弘扬中国共产党人坚守理想、坚持真理的伟大建党精神,批判抵制种种诋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动摇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错误言行。坚定党的理想信念,坚定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全党的理想信念更加坚定,这为党员干部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践中奋发努力奠定了坚实的精神前提。
三、全面从严治党,增强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增强党对人民的吸引力、凝聚力、号召力
人民群众对党的充分信赖,坚定跟党走的决心和意志,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深厚思想基础、巨大精神力量。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是历史前进的决定力量,人类历史上任何伟大的进步、社会事业的发展,从根本上说都是人民推动的结果。政治力量、政党、英雄人物只有代表了历史进步的方向,体现了人民主体的意志,得到人民支持拥护才能获得成功。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党成立百年来为什么能够取得伟大成功?从国内来看,近代以来,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有不少政治势力和政党,为解救中华民族苦难,也进行了英勇不屈、可歌可泣的奋斗。比如,太平天国、义和团运动、旧民主主义者康有为和梁启超等的戊戌变法、孙中山和黄兴等领导的辛亥革命,为什么都以失败告终?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来说,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从欧洲到世界各地,纷纷成立共产党、工人党组织,1921年前后,与中国共产党同时成立的共产党组织数目也在20个以上。但一百年过去了,像中国共产党这样取得辉煌成就的共产党组织几乎是唯一的。为什么只有中国共产党能够成功?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根本上说,是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中国共产党的全部理论与实践都奉行这个理念、贯穿这个理念,代表中国人民根本利益,始终以为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因而得到了中国人民由衷地拥护、信任和极大支持,这就使党获得了巨大的力量,使党能够在物质条件很差、军事装备很落后、外部环境很不利的情况下,能够克服千难万险,战胜强大敌人,夺取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井冈山时期,长征途中的艰难,世所罕见,党领导的红军能够战胜凶恶敌人,转危为安,于万死中获得一生,就是因为党完全是为人民利益而奋斗,得到人民衷心拥护与支持。解放战争时期,淮海战役取得胜利,陈毅元帅归结为是人民用小推车推出来的。建国初期,国家一穷二白,又面临帝国主义的全面封锁、禁运,党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却能取得伟大成功,究其原因,也是因为党的理论、路线、政策代表了中国人民根本利益,得到中国人民衷心拥护,站起来的中国人民以主人翁精神,在党的领导下为建设美好生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没有人民的信任、支持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的成就是不可能的。
对马克思主义政党来说,获得人民的支持、获得人心,不是一个技术问题、不是一个方法问题,不是像资产阶级政党、政客那样可以依靠玩弄权术、搞政治操作,耍政治手腕或者依靠巧舌如簧就能获得的。从根本上说,它是由党的性质、宗旨的坚持与践行获得的。在党的性质、党的宗旨已经明确的前提下,在党的全部实践中,不同时期制定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党组织的整体状况,党员和党的干部的行为表现,在社会上、在人民群众中展示出的形象、风貌,必须体现党的性质,贯彻党的宗旨。百年来,中国人民坚定不移跟党走,就是因为中国人民在实践中看到了中国共产党的这个面貌,看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这个面貌。他们在历史与现实的比较中,从自己切身命运转变的感受中认识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是真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这个党是有一床被子也要留出半床给老百姓的人,是彻底地为人民利益奋斗的,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人民幸福生活的希望,跟着党才能前途光明。同时获得人民支持、信任与拥护,也是一个没有止境的过程,不是一劳永逸的。正因如此,习近平强调全党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要勇于自我革命,永葆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正因如此,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一直十分重视自身建设,十分重视形成和坚持代表人民的路线、方针、政策,十分重视与人民同甘共苦,保持同人民的血肉联系。在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时,毛泽东同志就充分意识到执政条件下脱离群众的危险,强调全党要做到“两个务必”,强调我们“绝不做李自成”,并且在建国后为保持党员干部不变质、国家政权不变色进行了艰辛探索。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排除各种干扰,坚持党的性质,坚持党要管党。也正因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要全面从严治党,要坚持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强调党除了人民利益,没有任何私利可图,决不代表任何特殊利益集团、权势团体和特权阶层的利益。
党的十八大之前,党的队伍、党的状况总体是好的,但由于种种原因,有的党员干部经不起执政、改革开放的考验;有的经不起市场经济发展考验;有的在对外开放条件下搞不清方向、弄不清是非,盲目崇拜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忘记党的初心,淡化党的宗旨;有的利用职权谋取私利甚至违法乱纪、受贿腐败。这些现象,严重影响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影响党在群众中的形象,损害党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
党的十八大之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充分看到了党的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充分看到了党内存在消极现象的危害性,高度重视,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全面从严治党,提出一系列科学方针,采取一系列强有力措施。从提出和实施中央政治局八项规定开始,在全党开展党的群众路线学习教育实践活动,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牢固树立和坚定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明确和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弘扬党的密切联系群众优良传统作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勇于自我革命,雷霆万钧反腐败,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查处消极腐败现象,对腐败问题零容忍,做到反腐败全覆盖,极大扼制了腐败现象蔓延势头,造成了不敢腐的高压态势。与此同时,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和体制建设,打造不能腐的制度和机制保障,加强反腐败教育,加强共产党人宗旨意识教育,努力促进不想腐的思想基础的形成。以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加强党的思想、政治、组织、作风建设,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努力加强党内生活的政治性、严肃性,促进党内政治生活的规范化,促进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生态的形成和完善,在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防止和反对歪风邪气,弘扬党内健康政治文化,促进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清风正气……党中央采取的一系列全面从严治党举措,解决了不少长期没有解决而影响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问题,根本上扼制了腐败现象蔓延滋长态势,极大地改变了党内生活状况、党内政治生态,极大促进了党风政风好转,极大促进了党组织先进性、纯洁性,极大振奋了全体人民对党的组织的信心,极大提升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伟大形象,增强了人民群众对党的信赖、拥护和支持。这些都为长期执政、改革开放条件下,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坚持党的性质,践行初心使命,确保党不变色、不变质、不变味,永远成为中国人民可靠的主心骨、得到人民衷心拥护的领导核心,打下坚实基础。这个基础,是党的领导坚强有力,确保党的领导成功的前提;这个基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深厚的力量源泉、精神条件。
四、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正确方向,引导文化事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根铸魂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化在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中,既是十分重要的任务,是中国革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重要内容,同时又是实现党的全部历史使命,推动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事业沿着正确方向顺利发展的重要力量、重要手段。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在革命战争年代、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都形成了一系列正确的文化发展方针、政策和工作经验。中国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对党的事业前进发展、对中国社会的文明进步发挥了极其重要的积极作用。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遇到许多新的情况、新的挑战,中国共产党坚持社会主义文化前进的正确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取得前所未有的伟大成就,文化事业繁荣昌盛,文化发展极大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但与此同时,在党的十八大以前,一些地方和单位文化建设受到两方面的不良影响。一方面,是在对外开放情况下,如何坚持社会主义文化正确方向,如何在文化建设中正确处理和对待西方文化,一些人没有正确认识,甚至认为文化的繁荣也应该改变文化的社会主义性质,认为正如经济水平、物质生产技术一样,所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文化上也是先进的,也是我们应该全盘引进、全面学习的。于是,不加分析地引进了一些渗透着资产阶级价值观的文化产品。另一方面,是对于文化的性质、文化的功能的认识存在偏差。党的十六大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产业,明确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发展都要坚持正确导向,坚持社会主义效益第一原则,明确文化的主要功能是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但实际工作中,有些人误认为文化只是一个新兴产业,赚钱、获得更好经济效益成为文化单位、文化行业的首要任务。因而,一些文化管理部门只以赚钱多少来考核文化成就,只以出版码洋、收视率、票房收入等作为考核与衡量文化发展政绩的主要或唯一标准。在以上的错误认知及由此实行的一些不当的文化发展、文化管理政策下,文化建设方面也出现了一些不良影响。比如:有些文化产品中存在着价值导向不好、宣传观点不正确、内容上有严重错误等问题,有的小说和其他文学作品中对重大历史是非予以颠覆,对革命英烈、党的领袖进行污蔑、诋毁,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制度一味吹捧,传播极端利己主义的价值观等等。再比如,在党的十八大之前,一些地方的电视节目里、各类晚会中,大量格调低下、低级趣味、庸俗娱乐、文化含量极少的节目常常出现,文化产品无文化。还比如,一些公共媒体在大量篇幅、时段、节目中,热衷于宣传、展示、炒作影视明星与文化建设无关、甚至背道而驰的私人生活,引导全社会特别是青少年盲目追捧、向往影视明星奢侈腐化的生活方式,等等。以上这些现象的存在,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文化健康发展,严重影响了全社会特别是青少年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育,严重影响了全社会特别是青少年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和良好社会风气。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新时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正确指导方针、重要政策。他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必须服从、服务于大局,文化建设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大局服务,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以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谋划文化事业、制定文化发展政策;必须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把党性和人民性有机结合;必须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性质,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根铸魂,为人们特别是青少年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供精神滋养。
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化战线努力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系列重要论述、重要思想观点,在促进文化发展的政策指向、引领文化发展的激励机制方面,在各类文化产品生产、创造的内容方面,在各类媒体对文化产品的传播、推广、销售方面,在文化专业人员队伍建设和文化单位内部管理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特别是,强调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容必须坚持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根铸魂。在文学作品创作中,必须坚持内容为王,必须确保文化产品内容有益于社会主义事业,有利于人的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各类媒体传播中,强调要整治“饭圈文化”,反对在影视类节目中充斥低俗、庸俗的内容,整治影视明星“天价片酬”。在文化发展政策上,强调文化事业和文化产品都要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统一起来,明确文化产业的发展也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反对“唯发行量、唯收视率、唯票房”等单纯用经济效益评价文化建设的成效。加强对电视、互联网等公共媒体管理,对这些媒体在培根铸魂方面做得不好的单位,由中央有关部门约谈、责令改正,等等。这些举措的实施,使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重要指示得到落实,使过去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的若干不正确的导向得以纠正,使过去一些地方文化领域里某些不健康现象得到制止,使文化产品、文化传播对青少年价值观和全社会风气的不良影响得到扼制。这些必将使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在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正确方向上前进发展,必将使我国文化事业在正确方向前提下繁荣昌盛,必将使更多的文化载体、文化产品以更优质的精品滋养心灵,为中华民族美好未来培根铸魂,促进全社会良好思想道德建设和向善向上风尚的形成发展,促进青少年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所有这些,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着更主动、更强劲的精神力量。
(作者系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特聘教授,yl23455永利原院长、党委书记)
网络编辑:同心
来源:《山东社会科学》2021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