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著名专家学者>侯惠勤>侯惠勤-著作与论文

侯惠勤 朱继东:抗震救灾恢复重建的伟大胜利彰显中国梦的美好前景

来源:《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发布时间:2013-07-15
字体: 打印
分享:
  

  五年前的那个初夏,一场突如其来的八级特大地震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也让鲜少为人知的汶川、北川等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关注的焦点。共和国史上的最强地震、近十万平方公里的严重破坏区、近七万的死亡和近四十万的受伤人数、8452亿元的直接经济损失,确实令人震惊。在人类记忆中,无情的重大自然灾害,不仅毫无例外地造成生命的灾难,甚至能够直接导致一些人类文明类型的毁灭。中国政府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的迅速、高效和“以人为本”的救援很快就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同,但是对于受到重创的灾区能否恢复重建许多人则仍然心存疑虑。五年过去了,那些重返汶川、北川等地震重灾区的人都无不惊叹于这些地方的巨大变化:不仅有比震前更加布局合理、特色鲜明、坚固美丽的建筑群,更加安定富裕、不断改善的生活质量和正在恢复的自然生态,而且有良好的精神风貌,这就是在不断医治失去亲人和家园的心灵创伤、深深感恩社会各方的全力支援中的开创美好幸福新生活的蓬勃朝气。整个抗震救灾、灾后重建的过程充分弘扬了伟大中国精神,展示出了强大的中国力量,体现了光明的中国道路。五年后看汶川,我们看到了灾区重建发展的美好前景,看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凝聚力量、众志成城方面的巨大力量,看到了中国人民朝着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迅跑,看到了实现中国梦的光明前景。

  人人出彩的前景更加光明

  习近平同志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经过几千年的沧桑岁月,把我国56个民族、13亿多人紧紧凝聚在一起的,是我们共同经历的非凡奋斗,是我们共同创造的美好家园,是我们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而贯穿其中的、更重要的是我们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他还进一步强调,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抗震救灾的伟大胜利充分证明,人人出彩的机遇,是在共同创造美好家园的奋斗中获得的,是在同心同德的攻坚克难中实现的。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始终是鼓舞我们万众一心,克服一切困难创造美好生活的不竭动力,也是让人人出彩的前景更加光明的强大支撑。

  从2010年9月北川新县城羌族特色商业步行街、道路、桥梁等众多项目的陆续移交,山东省援建的北川新县城就基本上成为了每一位来重访灾区的人必去的重要景点,不仅因为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例因地质灾害全部搬迁重建的县城,也不仅是这里被誉为全国设计布局最合理、外观最漂亮、生态最宜居的县城,而是因为这里绝大多数房屋都带有浓厚的羌族特色,走在羌族风情一条街可以体味到浓郁的羌族文化气息,更有这里人们乐观、感恩、向上的精神风貌。不仅是北川新县城,汶川映秀镇也是很多重访灾区的人必去之处,这里不仅有色彩艳丽的藏羌碉楼、白墙青瓦的川西民居,还有雄伟现代的场馆、宽敞平整的街道……而这里就是当年被夷为平地的特大地震的最中心区。在废墟上屹立起的一座座美丽新城里,凝聚了全国人民的创造力,也凝聚了许多个人的才华和梦想,他们在用自己的行动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也共享着人生出彩的机会。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不难看到,不仅四川地震灾区人民在抗震救灾中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包括来自全国很多省区市的援建者、志愿者和众多为抗震救灾奉献爱心的人们也都在自己的奋斗中享有了人生出彩的机会。很多援建干部都是以一种“白天晚上都工作,每周工作7天,白天下工地、夜里开总结会”的状态全身心投入工作。中国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他们身上又一次得到鲜明体现。山东省聊城市援川前线指挥部总指挥孙兰雨虽然离开灾区已经两年多了,但每当回想起在通往北川最为偏远的乡镇——片口乡的道路经常发生滑坡、塌方、落石和泥石流等险情,回想起自己乘坐的指挥车三次被砸坏,回想起灾区人民敬赠的“攻坚克难汗洒羌族山水,聊城精神永驻北川大地”的标语等,他仍然心情难以平静:“援建灾区的几年是我人生中最难忘的岁月,我们与当地人民心连心,取得了抗震救灾的胜利,也让自己享有了一次人生出彩的好机会!”

  中国梦的强大基础在于寄托了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面对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殷切期待,如何让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这个承诺变成现实,是我们必须认真考虑和回答好的重大问题。这要求我们随时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和最需要关心的人群,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使人民成为改革开放的最大受益者。而在过去的五年里,四川地震灾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外界关注的焦点所在,也一直是我们党非常重要的奋斗目标之一。在抗震救灾中,正是因为我们党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重要的位置,才真正做到了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上,坚定不移地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个人的人生出彩才紧紧地与中国梦连在了一起。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而中国梦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中华民族始终有着“家国天下”的情怀,与美国梦突出个人和金钱,强调个人奋斗和成功不同,中国梦强调个人命运和国家紧密相连。中国梦是在中华文化滋润下萌生,推崇“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这也使得中国人民无论面对多少挑战、多大困难,都能够始终以伟大的民族智慧为底蕴,始终张扬着“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性格。抗震救灾的伟大胜利再次证明,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如果没有举国上下万众一心,就不会有灾区美好的今天,灾区人民也过不上以前从来没敢想过的幸福生活。党的十八大明确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之中,这标志着中国已把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终极价值追求,这也在价值层面上极大提升了“中国梦”的吸引力、凝聚力、感染力和感召力。因此,我们应该把个人追求、人生价值和个人梦想的实现融入到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去,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紧密结合在一起,才能让自己的人生更加出彩,在同祖国、时代一起进步中真正梦想成真。

  “美丽中国”的前景更加光明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是昙花一现的“富民强国”,而是可持续的繁荣富强。她不仅要对内和谐发展、对外和平发展,而且要永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继十八大报告第一次提出“美丽中国”之后,习近平同志最近又一次提醒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都要高度重视生态环境问题,而良好生态环境是真正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保证和核心内容,没有良好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就无从谈起。青山绿水、碧海蓝天是我们拥有美好生活的重要保障,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前提,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倍加珍爱、精心呵护。汶川的灾后重建,严格遵循了生产、生活和生态统筹协调的原则,把恢复和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摆在了突出的位置。

  为了科学规划,国务院正式发布的《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汇聚了30多个部门的智慧,并经过10余次实地调研、专家咨询、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之后形成的。四川省也先后组织协调了省内外300多家规划设计单位、4000多名规划技术人员,集中开展灾后重建的规划编制工作,形成了目标明确、层次分明、范围清晰的灾后恢复重建规划体系。灾区干部群众主动告别“盆地意识”,积极向东部取经、向世界先进水平学习,以更宽广的视野、更博大的胸襟、更科学的方式恢复生态、建设生态文明。汶川县水磨镇有一条寿溪河,在地震前常常是污水横流,而灾后重建中把地震之前的60多家高污染企业只保留了环评排放全部达标的5家,如今寿溪河已经建成一个碧波荡漾的湖泊,推动着这个昔日粉尘飞扬的小镇已经成为旅游热点的“现代桃花源”,并在“第六届全球人居环境论坛”上获得“全球灾后重建规划设计最佳范例”称号。无论是北川还是汶川,或者是其他曾经遭受地震灾害的地区,如今都是山清水秀,发展经济首先考虑环境保护成为当地干部群众自觉的行动指南,坚持走生态文明、共同富裕的道路,也让每一位游客真切感受抗震救灾巨大胜利的同时对“美丽中国”的前景更加充满信心。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美丽不美丽,生态是第一。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新要求,并将到2020年成为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令人欣慰的是,在灾后重建的过程中,生态建设一直被放在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北川、汶川等地不仅推广绿色材料、绿色施工、绿色建筑,而且发展绿色经济、打造绿色产业、叫响绿色品牌,抗震救灾的伟大胜利让“美丽中国”在这里有了很好实践,也让“美丽中国”的前景更加光明。立体种植、无土栽培、无公害生产、智能设施……在来自中国蔬菜之乡山东寿光市的国家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山东寿光蔬菜产业控股集团投资兴建的北川维斯特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里,展陈的奇花异草、优质瓜果和高产蔬菜让人忘了这里在震后曾经是一片废墟,而他们正在全力打造的集高山蔬菜、中药材、山野菌、高山花卉、现代农业等于一体的中国西部最大的高山农业中心不仅让震后的北川农业找到了新的支撑点,也为北川旅游发展增添了一个新亮点,这种主打绿色自然品牌的生态旅游令游客们大开眼界,北川维斯特农业科技集团总经理宋金科也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更重要的是,他们成功探索出了一条既能很好地保护环境,又能很好造福当地百姓、大力发展好当地经济的生态经济之路。而北川县政府从2012年起正式启动的全县打造5A级景区的工程,又把寻龙山风景区、北川地震遗址博物馆、维斯特现代农业示范园等景区一起打造成为北川旅游新的亮点,赢得了当地老乡的交口称赞。

  社会主义的前景更加光明

  中国梦是走出来的,圆梦之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与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抗震救灾的伟大胜利,充分显示了党和人民的伟大力量,展现了我们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展现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展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不仅让全世界看到了伟大的中国精神、强大的中国力量、光明的中国道路,看到了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高度的价值自信,看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优越性,也让更多的人对社会主义的未来前景更加充满信心。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传统美德,国际社会也有不断扩大的国际救援和慈善事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不仅让这种美德在新时期再次发扬光大,而且赋予了更高更博大的思想内涵,这就是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使每一个人都得到和享有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汶川特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重建任务最重的一次地震灾害,四川、甘肃、陕西三省极重灾区县和重灾区县多达51个,1.2亿多平方米民房倒塌,7400多所学校损坏,8万多人遇难、失踪,1500多万人无家可归,直接经济损失8400多亿元……但再大的困难都吓不倒伟大的中国人民,灾情就是命令,党中央领导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在第一时间紧急行动起来全力支援灾区,一支支救援队从四面八方疾驰灾区,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与灾区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尤其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国家救援制度,极大地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确保了灾后重建工作的顺利进行。尽管5年来国际国内发生了许多大事,并且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巨大,有的对口支援省市财政收入一度出现大幅减少,但都没有影响中央灾后重建资金和对口支援省市援建资金的安排,已确定的援建资金没有缩水,有的省市甚至通过压缩本地行政开支,以确保援建资金的及时到位。“首都标准”“山东情谊”“广东速度”“上海质量”“河南奉献”……这些特定名词的背后是对口支援省市高度负责、精益求精的精神。几乎所有到灾区来的中外人士都惊叹于这巨大的变化,感叹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只有在社会主义的中国,才能创造这样的人间奇迹!即便从使用“中国的救灾模式不可复制”一类暧昧字眼的评价中,我们不难看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道路之别不是词句上的,而是能够实实在在感受到的。

  正如习近平同志所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历史的结论、时代的呼唤、人民的选择。汶川大地震之后,正是我们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决定了只有社会主义中国才能在那么短的时间内科学决策、果断指挥、全力救援,集中了全国人民的意志和力量来应对这场特大自然灾害。从新闻报道到紧急救援,从募捐赈灾到恢复重建,整个抗震救灾的进程中正是因为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才做到了公开透明、全程监督、万众一心,充分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监督权。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弘扬伟大的中国精神、凝聚强大的中国力量,创造出了令世界惊讶的“中国奇迹”!“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从全国紧急总动员的生死大救援,到干群合力排除万难的百万灾民紧急安置,再到举国同心顽强拼搏的灾后恢复重建,伟大的抗震救灾进一步密切了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强了全国人民的大团结。人们发自内心地说:“感恩共产党,感恩全国人民,感恩社会主义!”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好中国道路,这就是来之不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作为展示中国发展理念、发展道路、发展模式的一个窗口,地震废墟上重建的美好家园、民族精神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理想在新时期的生动体现,抗震救灾的伟大胜利是对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的最好诠释。展望未来,我们应该深刻认识到,“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是我们的宝贵财富,我们一定要继续大力弘扬,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五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政治自信、价值自信,牢记使命、紧密团结、万众一心,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用13亿人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朝着正确的方向去努力实现“中国梦”,沿着正确的道路进一步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网络编辑:嘉扉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