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著名专家学者>姜辉>姜辉-著作与论文

姜辉: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意义

发布时间:2017-10-20
字体: 打印
分享: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今天的中国,前所未有地走到世界舞台的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所未有地具有实现这个目标的能力和信心。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具有世界眼光,必须培育世界胸怀,必须做出世界贡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辟了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新发展的“高度现实性和可行性的正确道路”,创造性回答了“如何治理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课题,为人类发展开辟了一条现代化新路,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我们必须站在这样的高度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意义。

 

    [关键词]民族复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世界意义

 

    进入21世纪以来,当代世界和当代中国都发生了深刻而重大的变化,可以说我们面对的是百年未遇之大变局。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今天的中国,前所未有地走到世界舞台的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所未有地具有实现这个目标的能力和信心。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具有世界眼光,必须培育世界胸怀,必须做出世界贡献。毛泽东在1921年谈“改造中国与世界”时,就豪迈大气地指出:“提出‘世界’,所以明吾侪的主张是国际的;提出‘中国’,所以明吾侪的下手处……中国问题本来是世界的问题,然从事中国改造不着眼及于世界改造,则所改造必为狭义,必妨碍世界。”《毛泽东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页。近百年后,在中国真正走进世界舞台中心的历史时刻,习近平同志明确地表达了同样的思想,同样豪迈自信地提出“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72日。。我们今天必须从这样的高度来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意义。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辟了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新发展

 

    “高度现实性和可行性的正确道路”从《共产党宣言》问世到现在,科学社会主义在近170年的历史发展中,每在时代巨变和历史转折的时刻,都出现里程碑式的理论与实践飞跃,从而开拓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局面。在历史长河中,社会主义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现实,从一国到多国,从兴盛到挫折,21世纪初又从逐渐走出低谷到谋求振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世界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21世纪科学社会主义新发展的引领旗帜,成为世界社会主义的中流砥柱。中国共产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完全有责任、有信心、有能力为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新发展做出重大的历史贡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的伟大胜利,“使具有500年历史的社会主义主张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成功开辟具有高度现实性和可行性的正确道路,让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72日。。从历史上看,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参照系”:在19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参照系是德国,主要历史任务是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发展与社会主义运动的开展;在20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参照系是俄国,主要历史任务是社会主义革命与政权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与巩固;而到了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的参照系已转到中国,主要历史任务是全面改革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真正显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振兴的重要载体和推动力量。

 

    大体上,从科学社会主义诞生到21世纪中叶,我们可以用三个“七十年”来划分:从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科学社会主义诞生到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是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第一个七十年。这一时期,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导的主要任务是促进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建立工人阶级政党,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夺取政权。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体现在马克思主义形成和丰富完善,并在社会主义运动中取得主导地位。从1917年十月革命到20世纪80年代末苏东剧变,是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第二个七十年,主要历史任务是促进马克思主义与各国实际相结合,回答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问题,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解放运动问题,如何从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建立新的社会制度的问题,以及社会主义改革等问题。科学社会主义的新发展主要体现在列宁主义的形成,在中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以及改革开放过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创与初步发展。第三个七十年,就是从20世纪80年代末苏东剧变到21世纪中叶,这个阶段科学社会主义的新发展,就是通过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实现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更加充分地体现出来,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达到一个新的水平,科学社会主义的新发展集中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和发展。21世纪中叶,正是我们党提出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胜利实现的伟大历史时刻,这必将对科学社会主义第三个七十年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历史意义。邓小平生前就有关于第三个“七十年”的深远预见:“我们中国要用本世纪末期的二十年,再加上下个世纪的五十年,共七十年的时间,努力向世界证明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我们要用发展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实践,用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制度优于资本主义制度,让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人民认识到,社会主义确实比资本主义好。”冷溶、汪作玲主编:《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1255页。习近平总书记表达了同样的思想和信心:“我们坚信,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我们的制度必将越来越成熟,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必将进一步显现,我们的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我国发展道路对世界的影响必将越来越大。”习近平:《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316日。所以,我们要从继续开辟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发展的高度现实性和可行性的正确道路的高度来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世界意义。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性回答了“如何治理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课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围绕“治国理政”这条主线,创造性地回答了“什么是治理社会主义社会,怎样治理社会主义社会”的问题,进一步深化了对治国理政规律的认识。习近平总书记说:“实际上,怎样治理社会主义社会这样全新的社会,在以往的世界社会主义中没有解决得很好。”习近平:《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求是》2014年第1期。马克思、恩格斯没有遇到全面治理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列宁在俄国十月革命后不久就过世了,没有来得及深入探索这个问题;苏联在这个问题上进行了探索,取得了一些实践经验,但也犯下了严重错误,没有解决这个问题。邓小平带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紧迫感指出:“我们今天再不健全社会主义制度,人们就会说,为什么资本主义制度所能解决的一些问题,社会主义制度反而不能解决呢?这种比较方法虽然不全面,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不加以重视。”《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33页。从我们党治国理政历史的承继发展看,治理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实践已经走过了不平凡的历史进程。在以往的社会主义实践中,主要的历史任务是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改革,现在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今天就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以往世界社会主义实践中“没有解决得很好”的问题进一步解决好,以治国理政的成功充分证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这就要靠通过不断改革创新,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比资本主义制度更有效率,更能激发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能为社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更能在竞争中赢得比较优势,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充分体现出来。”习近平:《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求是》2014年第1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特色鲜明、富有效率的,但还不是尽善尽美、成熟定型的。今天,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就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人民幸福安康、为社会和谐稳定、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不断提高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效治理国家的能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根据本国传统、现实国情和长期治理经验,创造性地推进治国理政事业,形成了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创造了不同于历史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治理模式,形成了对比于西方社会治理的独特优势,也为如何治理社会主义社会提供了成功经验,这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治国理政的根本特征和重要创新。当今世界出现了“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的鲜明对照,这也从一个方面反映了我们党对治国理政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反映了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治理国家的有效性、优越性。如果说以往我们更多地从理论上根据历史规律来阐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那么21世纪我们则必须运用高于和好于资本主义制度的经济效率和治国理政能力,来真真切切地展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人类社会发展和制度文明做出的巨大历史贡献。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人类发展开辟了一条现代化新路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我们党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目标,形成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理论,进一步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为世界提供了一条不同于西方现代化的新路,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另一条值得借鉴的成功发展之路。

 

    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不论其历史传统、社会制度、发展水平如何,都不可避免地、或早或晚地走上了现代化道路。但现代化之路往哪个方向走、如何走,却有很大不同。在历史上,可以说西方国家在现代化道路上先行一步,其成功经验和积极成果是对人类发展的重要贡献。但据此认为西方道路是实现现代化的唯一正确可行之路、普世之路,其他国家别无选择、必须亦步亦趋地跟随,则是错误的。况且,西方现代化道路有着固有的矛盾弊端、制度局限、历史局限。可以说,2008年以来的金融危机,也是西方现代化的危机,现在的“西方乱象”及诸种表现,贫富差距悬殊、难民危机、民粹主义泛滥、恐怖主义猖獗,逆全球化和反全球化趋势等,都标志着西方现代化弊端重生,走入死胡同。一些亦步亦趋地沿着西方现代化模式和西方提供的方案谋求发展的国家,有的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而长期停滞,有的则成为依附于“中心国家”且受其统治和支配的“外围国家”而丧失了国家独立性,有的则在诸如“华盛顿共识”那样的方案引诱下或“结构性调整计划”的猛药“医治”下而陷入破产,有的在“颜色革命”中陷入政治动荡和国家分裂。人类发展迫切需要呼唤一条不同于西方现代化的新道路。

 

    中国共产党人立足国情和历史传统,汲取各国各地区现代化道路的经验,借鉴但不照搬,走出了一条独特的现代化之路。习近平总书记这样讲:“中国有96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56个民族,我们能照谁的模式办?谁又能指手划脚告诉我们该怎么办?对丰富多彩的世界,我们应该秉持兼容并蓄的态度,虚心学习他人的好东西,在独立自主的立场上把他人的好东西加以消化吸收,化成我们自己的好东西,但决不能囫囵吞枣、决不能邯郸学步。”习近平:《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96日。中国开辟的以民族复兴为目标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超越了西方的现代化模式,打破了发展中国家对西方现代化的“路径依赖”,以开拓创新的勇气和坚忍不拔的毅力把现代化“后发劣势”转化为“后发优势”,走出一条包括经济现代化、政治现代化、文化现代化、社会现代化、国家治理现代化等的全面现代化道路。习近平总书记说:“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519日。。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是符合中国当今实际的最鲜活的独创版和现实版。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发展蓝图、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发展理念和根本保障,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科学指南,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社会主义中国建设好、发展好,由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向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转变,提供了基本遵循。邓小平曾经说,我们的改革不仅在中国,而且在国际范围内也是一种试验,我们相信会成功。如果成功了,可以对世界上的社会主义事业和不发达国家的发展提供某些经验。今天,中国新的现代化道路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丰富经验。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进入21世纪,中国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中国发展道路的探索创新同时也在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新智慧、新经验。我们党着眼于中国走到世界舞台的中心的新阶段新形势,致力于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创造性回答“人类社会向何处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在人类社会发展趋势、发展目标、发展道路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理念和新思想,从而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来未有之大变局中。有人说是“混乱时代”“无序时代”,有人说是“战国时代”,有人说是“后西方时代”,有人说是“中国时代”。的确,这个世界充满了不确定性,反常、不确定、逆主流成了“新常态”。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暴露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固有局限和无能为力;“美国优先”、英国脱欧、美国与欧洲的新矛盾新冲突等,说明西方的分裂和撕裂,危机之时“各扫门前雪”“大难临头各自飞”,充分暴露了资本帝国主义集团的本性与内部矛盾;西方金融寡头和国家为追求超额资本利润曾积极推动自己主导的经济全球化,而今同样为了各自经济利益和国家利益而“关门建墙”,逆全球化潮流而动,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整个世界无序失序、充满着极大的不确定性。曾宣布“历史终结”的弗朗西斯·福山深深担忧西方自由民主制度正“面临倒退”,哀叹“我们都不知道这会如何完结”《华盛顿邮报记者伊沙安·塔鲁尔对弗朗西斯·福山做的一次电话采访》,转引自《参考消息》2017213日。。

 

    在世界深刻复杂的大变局大动荡中,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发出了“中国应该对人类社会有更大的贡献,更大的担当”的时代强音,提出“让和平的薪火世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习近平:《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人民日报》2017120日。的美好蓝图。中国共产党人根据当今时代人类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新问题,立足中国,面向世界,把中国发展和世界各国发展有机结合,既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又把握历史大势,遵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同时向人类社会提供丰盈鲜活的“中国智慧”“中国经验”“中国方案”,以中国发展理念与实践引领塑造人类社会发展新未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解决好民族性问题,就有更强能力去解决世界性问题;把中国实践总结好,就有更强能力为解决世界性问题提供思路和办法。”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519日。我们坚持中国发展和人类社会发展的有机统一,提出促进人类社会繁荣发展的新理念;建设“一带一路”、组建亚投行和金砖银行,推动建设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引导全球经济议程等。遵循“五大发展理念”,也为人类社会发展贡献新理念。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国际秩序新原则和人类社会关系新愿景,是我们党对当今时代“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的创造性回答。总之,“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习近平:《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人民日报》2017120日。

 

 

网络编辑:张福军

来源:《世界社会主义研究》2017年第4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