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文东: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经验探析
中国共产党1921年诞生之时,只有50多名党员,面对的是一个外敌入侵、积贫积弱、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中苦苦挣扎的落后国家。100年后的今天,中国共产党已发展成为一个拥有9100多万党员、460多万个党组织、在14多亿人口的大国长期执政的超大型政党;在党领导下,中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在人类历史长河中,100年不过是弹指一挥间,但中国发生的变化、取得的进步则是震古烁今、世所罕见。是什么力量推动中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呢?中国共产党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原因是什么呢?本文试从中国共产党100年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的角度进行分析和阐述。
一、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在15世纪之前的近5000年历史时期里,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中国始终走在世界发展的前列。但在15世纪以后,西方国家经过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民主革命和工业革命,迅速崛起并赶超中国。尤其是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先后侵略瓜分中国,封建王朝统治日益腐败,人民饥寒交迫、备受奴役,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深重危机。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岁月里,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历史证明,旧式的农民战争、不触动封建统治根基的洋务运动、仿效西方资本主义的种种改良和革命的方案,都不能完成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艰巨任务和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历史使命。要解决中国近现代发展进步问题,亟须产生能够领导中国社会变革的先进阶级和领导力量,找到能够指导中国发展进步的科学理论和正确道路。这一历史重任最终落到了中国工人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身上。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召开。国内各地和旅日的党组织共派出13人出席大会,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克尔斯基列席大会。30日晚,法租界巡捕搜查了会场,最后一天的会议改在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大会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纲领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以及联合第三国际。这表明党旗帜鲜明地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作为奋斗目标,并且用革命的手段来实现这个目标,从而与崇拜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主张走议会道路的第二国际修正主义划清了界限。一大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表明在古老的中国大地上诞生了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行动指南的、新型的工人阶级政党。虽然这时党的力量还很弱小,但党满怀信心地以改造中国、解放人类为己任,为中国革命指明前进的方向,给中国人民带来光明和希望。正如毛泽东所说:“没有一个革命的党,没有一个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理论和革命风格建立起来的革命党,就不可能领导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战胜帝国主义及其走狗”,“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就组织开展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并把“努力研究中国的客观的实际情形,而求得一最合宜的实际的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当作“第一任务”。1922年7月,党的二大在上海召开,发表的宣言通过对中国经济政治状况的分析,揭示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确定党的最高纲领是: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但当时的奋斗目标即最低纲领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这就在世人面前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对党员条件、党的各级组织和党的纪律作了具体规定,体现了民主集中制原则。大会还提出,要联合全国一切革命党派,联合资产阶级民主派,组成“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以实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目标。20世纪二三十年代,党内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教条化、共产国际决议神圣化的错误倾向,导致中国革命遭受重大损失,几乎陷于绝境。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研究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正确解答了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动力、目标以及斗争形式、领导力量和同盟军等基本问题,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路线和纲领,实施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探索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经过第一次国内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四个阶段28年的浴血奋斗,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才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消灭了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完成了救亡图存的历史任务。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开幕,毛泽东庄严宣告:“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我们的民族将从此列入爱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各民族的大家庭,以勇敢而勤劳的姿态工作着,创造自己的文明和幸福,同时也促进世界的和平和自由”。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各级政权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10月1日,30万军民在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的诞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千百年来受压迫、受奴役的中国人民翻身成为新国家的主人,中华民族一洗100多年来蒙受的屈辱而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历史从此开辟了一个新纪元。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中国人民基于自己的切身体验所确认的真理和唱响的赞歌。国外有识之士也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力量和取得的成功赞赏有加。例如,美国的两位记者这样写道:“虽然共产党的敌人咒骂着他们,把所能想到的一切污言秽语泼洒在他们身上,但是任何人都无法否认,他们用双手创造出一个奇迹”,“在现代战争或现代政治中,很少有其他政治事业可以与中国共产党所创造的奇迹相比”,中国共产党人“深入每个乡村的基层中去,用自己的意志和自己的口号唤起了无论是国民党还是日本人都无法想象的巨大力量”。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废除西方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的一切特权,完成从几千年封建专制向人民民主的历史跨越,从根本上改变中国一穷二白、任人宰割的悲惨命运,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扫清障碍、开辟道路。
二、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新社会,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奠定了政治前提、物质基础和制度保障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面临的是满目疮痍、一穷二白、百废待兴的现实情况,生产萎缩、失业严重、物价飞涨、民生困苦。国民生产总值仅为700亿元,人均国民收入只有27美元,1/3的公路无法使用,铁路主干线几乎没有一条全线通车,大量失业工人和4000万灾民等待救助。反革命分子也不甘心失败,向党和政府疯狂进攻,仅1950年在新解放区就有4万名干部和群众被杀害。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人民巩固新生的国家政权,迅速完成土地改革和其他民主改革,实现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并且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到1950年春,全国物价开始平稳向下浮动,旧中国长期愈演愈烈的通货膨胀基本消除了。1952年前后,党和政府开展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使党和国家工作人员精神更加振奋;同时开展的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财产、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打击了资本家的违法行为,社会风气为之一新。经过3年多的艰苦奋斗,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初步发展,工农业总产值比1949年增长77.5%,比历史最高水平的1936年还高出20%,有3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完成了土地制度改革,因战乱而荒芜的大片耕地得到开垦,仅华东地区总播种面积就比抗日战争前增加了将近1倍。人民生活大幅改善,全国各地区职工的平均工资比1949年提高60%~120%,整个国家呈现出蒸蒸日上、欣欣向荣的局面。尤其是党中央坚持“边打、边稳、边建”的方针,领导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同仇敌忾、众志成城,打赢了抗美援朝战争,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和军威,维护了亚洲乃至世界的和平,为中国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正如习近平所说:“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对中国和世界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不仅能推翻一个旧社会,而且能建设一个新中国。
为把中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国家变成社会主义国家,1953年中国共产党制定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即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从这年起,中国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设计的156个项目为中心、由694个单位组成的工业建设,从前连铁钉、火柴都要进口的中国很快建立起航空、机床、电子、汽车等产业,为形成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农业和手工业方面,创造了初级生产合作社等互助形式,使个体所有制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通过加工订货、经销代销、公私合营等形式,使资本家私有制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公有制,成功实现对资产阶级的和平赎买。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制度。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消灭了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剥削制度,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制度,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使古老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仅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保障,而且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阵线,壮大了世界社会主义的力量。从此,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满怀激情地踏上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征程。
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幅员辽阔、贫困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社会主义,无疑会遇到非常复杂和困难的问题,迫使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披荆斩棘、摸索前进。1956年4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提出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并且主张经济计划应适当调整,更多地发展农业、轻工业,更多地发展沿海工业,降低军政费用比例。1957年,毛泽东又提出了要区分社会主义社会不同性质的矛盾,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阐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长期共存,相互监督”的方针。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宣布建设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的宏伟目标,给全国人民极大的鼓舞。虽然也犯了反右扩大化、“大跃进”等错误,但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1965年同1956年相比,全国工业固定资产按原价计算,增长了3倍。棉纱、原煤、发电量、原油、钢和机械设备等主要工业品的产量,都有巨大增长。农业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大规模展开。教育事业发展迅速,高等院校毕业生近140万人,为前7年的4.9倍。科学技术也有突出成果,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当国民经济调整基本完成,中国开始执行第三个五年计划之时,“文化大革命”发生并持续了十年,这是党在探求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历程中遭到的严重挫折。中国共产党依靠自己的力量,最终自己纠正了这一严重错误。这一时期,我国国民经济出现较大起伏,但各项工作在艰难中仍然取得了重要进展,粮食生产稳定增长,工业、交通和科技取得了一批重大成果,包括一些大型企业投产、氢弹试验和人造卫星发射成功、杂交水稻的育成和推广等等。对外工作也打开了新局面,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国和美国、日本等国的关系得到改善,为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对外交往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领导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建立充满生机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体制,在开创和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完成兴国大业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打破人民公社体制的束缚,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调动亿万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批准建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后又决定开放大连、天津等14个沿海港口,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和环渤海湾开辟为沿海经济开发区,勇敢地打开了对外开放的大门。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明确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又启动了增强以企业活力为中心环节、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通过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和股份制,鼓励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商投资企业发展,减少指令性计划调节,改革价格体系,促进市场发育,城乡经济前所未有地活跃起来。党中央还制定了“三步走”发展战略,即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党的十三大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制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正因为党领导人民在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中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才能在苏东发生剧变、国内出现政治风波的严峻形势下,克服各种困难,保持政局稳定和经济社会发展。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在国内外形势十分复杂、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考验面前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捍卫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四大确定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就解决了一个关系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全局性、方向性的重大问题。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作出了“两个根本转变”的决策: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党的十五大制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阐明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特征和基本要求。大会还提出了“新三步走”的发展目标,即21世纪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10年的努力,到建党100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21世纪中叶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正是按照十五大的部署,党领导人民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应对东南亚金融危机和特大洪水灾害,经济社会发展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人民生活实现由温饱到小康的跨越。香港、澳门回归,结束了英国和葡萄牙在中国的殖民统治,在实现祖国统一的道路上树立了两座丰碑。从1989年到2001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3%,大大领先于世界各国3.2%、发达国家2.7%和发展中国家5.2%的增长速度,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六位。2001年12月11日,中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党的十六大确定了21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党的十七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出精辟阐释,对改革开放近30年的进程、成就和经验进行全面总结,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重要保证。尽管国际局势风云变幻,国内矛盾叠加凸显,但党中央领导全党全国人民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动农村改革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经受住各种风险考验,取得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从2002年到2012年,中国经济总量由世界第六位提升到第二位,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显著改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迅速增强。中国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和上海世博会,抗击汶川特大地震等自然灾害,应对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处置一系列重大突发事件,进一步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生命力。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经济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两大奇迹”。邓小平明确指出:“中国真正活跃起来,真正集中力量做人民所希望做的事情,还是在一九七八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从1978年至201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3650亿元增长到519322亿元,进出口总额由206亿美元提高到38668亿美元,分别增长了141倍和186倍,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第一大出口国,成为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继英国、美国、日本、德国之后的“世界工厂”;人民生活大幅改善,完成了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跨越,稳步进入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党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就是要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领导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四、领导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伟大斗争,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推进强国大业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反对腐败,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明确提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他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阐明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弘扬以爱国主义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中国精神,凝聚各族人民大团结的中国力量。这就表达了每个中华儿女的美好愿望,找到了激励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最大公约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行了系统部署,明确了今后改革的方向、目标和任务。党的十八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还分别就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从严治党进行专题研究,作出了战略部署。“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成为党在新形势下治国理政的总抓手,集中体现了党和国家长远发展的根本目标和主要举措,标志着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和运用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作出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决定;十九届五中全会又确定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我国又一次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发展阶段,也就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把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世界大同的历史伟业推向新境界的历史阶段。正是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万众一心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打赢新冠肺炎疫情的阻击战,中国经济恢复和发展走在世界前列,社会民生得到有效保障。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00万亿元人民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稳居中等偏上收入国家的行列;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面脱贫,脱贫地区整体面貌发生巨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如期实现。这就兑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人民、对历史作出的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庄严承诺,朝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第二个百年目标又迈出了关键一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不仅在党和国家发展史上、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习近平强调:“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也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必须一以贯之进行下去。”进入新时代,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革。这种变革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立起来、活跃起来到富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开拓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独立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我们因创造了人民公认、举世瞩目的救国大业、立国大业、兴国大业、强国大业而自豪,愈益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展望新中国百年目标,我们对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充满信心。到21世纪中叶,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全面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实现,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中国人民必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将向更高阶段迈进,中华民族必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五、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经验是密切联系群众、科学理论指导、统筹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和伟大社会革命
“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和推进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些大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谱写了人类发展史上惊天动地、艰苦卓绝的壮丽史诗。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经验,可以从政治、理论和实践三方面作简要分析和论述。
(一)坚持人民至上的政治立场,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优良作风。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上作的政治报告中豪迈地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江泽民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是因为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从本质上说,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现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是党的根本价值标准。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始终同人民站在一起,是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带领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根本保证。“历史充分证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理论武装
在近现代社会,一个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振兴离不开先进政党的领导,而一个政党的成长壮大离不开先进理论的指引。列宁说过:“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胡锦涛指出:“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坚定的基础,理论上的与时俱进是行动上开拓进取的前提”,“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跟进一步,这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一条重要经验”。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旗帜,作为领导人民进行伟大斗争的科学指南。在漫长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同具体国情、时代特征和人民意志相结合,相继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这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推进事业发展、胜利完成历史使命的一个决定性因素。
(三)坚持革命加拼命强大精神,以党的自我革命推动社会革命
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必然要经历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将社会环境和人根本改造的历史过程。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写道:“革命之所以必需,不仅是因为没有任何其他的办法能够推翻统治阶级,而且还因为推翻统治阶级的那个阶级,只有在革命中才能抛掉自己身上的一切陈旧的肮脏的东西,才能胜任重建社会的工作。”中国共产党之所以饱经磨难而发展壮大,就是凭着那么一股革命加拼命精神,勇于开展党的自我革命,坚持不懈地同自身存在的问题和错误作斗争。这既是党的建设和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党领导人民进行一系列伟大社会革命的客观需要。正如习近平在中共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的讲话中所说:“2021年,我们将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大就要有大的样子。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能够带领人民进行伟大的社会革命,也能够进行伟大的自我革命……我们将继续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大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以全党的强大正能量在全社会凝聚起推动中国发展进步的磅礴力量。”
(作者系yl23455永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yl23455永利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网络编辑:同心
来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21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