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我的位置 > 首页 > 热点评论
黄真 孙彦哲 新时代中国特色多边主义:一项研究议程

  习近平主席2013年在同时任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通话时表示“中国积极倡导和践行多边主义”,这是“多边主义”一词在中国进入新时代以来首次出现在官方话语文本当中。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习近平主席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深刻阐释了真正多边主义的核心要义,实现了中国外交话语体系的一次重大创新。中国学者对新时代中国特色多边主义议题的研究已有一些成果,一方面弥补了传统多边主义理论的弊端,推动中国国际关系理论与时俱进,但也存在不足,没有形成一个相对系统的研究结构,本文尝试就此作出探讨。

  一、西方多边主义研究及其评价

  本文从多边主义的概念界定、本质特征、现实挑战和建构路径对西方多边主义研究进行论述,发现西方文献从理论和实践上对多边主义研究的推动均有较大的贡献。从理论上看,西方学者对多边主义的定义、特征等基础性问题有了全面深入的阐述,直接启发了国关界对这一概念的认识和研究。从实践上看,新冠疫情的全球大流行让国关学界更加关注人类公地问题,在此背景下的西方多边主义研究也呈现出新的态势,特别是关于第三联合国等新概念的提出,给中国学界的研究具有启示意义。

  此外,我们也要看到西方多边主义研究的固有不足:从表现上看,其西方思维的学理色彩异常浓厚,西方学者更多认为中国的崛起和行动破坏了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这不仅违背了多边主义的本质特征,也反映了西方国家在学术话语方面的垄断地位;从本质上看,其是维护西方霸权秩序的政策工具。西方学者更多的是从巩固西方霸权地位出发进行论述,并非常自信地认为美国将在多边领域发挥领导作用,然而,这恰恰加剧了民主赤字,同时,内忧外患的美国能否有精力和能力重回多边主义的霸主地位已经成为人们心中的疑问;从影响上看,其难以真正实现全人类共同价值。在全球陷入“不安的和平”背景之下,多边主义领域内的大国战略竞争同样不可避免,虽然有学者建议建立竞争性多边主义,但这只会进一步加剧大国间在制度框架内的矛盾。

  二、中国多边主义研究及其评价

  近些年来,多边主义研究中的中国视角正在形成并不断发展,本文对其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2000到2005年为初探西方概念以及中国多边外交实践,2006到2012年为辨析美欧多边主义政策机制,2013年至今为服务中国多边主义外交实践。研究发现,中国多边主义研究的积极之处有三:第一,基本完成了多边主义的基础理论研究,明确回答了多边主义的定义、发展历程、具体理论、研究方法、重要意义等基本问题。学者们还将多边主义视为中国在外交上维护国家利益的有效工具,为指导中国的多边外交政策奠定一定的学理基础;第二,在冷战结束和全球化时代到来的背景下,选取美国和欧盟两个最具代表性的国家和国际组织进行研究,进一步明晰了多边主义的功能、意义和挑战,对于指导中国自身的多边主义实践具有借鉴意义;第三,清晰地认识到中国作为日益崛起的大国,在多边体系改革和完善过程中角色的转型,逐渐实现了从参与者到改革者、建设者再到引领者的蜕变,有回顾、有建议、有展望,丰富了中国是一个负责任大国的良好国际形象。

  然而,中国多边主义研究也有不足,体现在:第一,比较研究有待深入。从横向上看,西方世界与新时代中国的多边主义理论和实践都在不断发展,因此需要与时俱进地比较中西方多边主义。从纵向上看,比较分析新时代和新时代之前中国的多边主义还有较大空间;第二,研究对象稍显单一。当前学界对新时代中国特色多边主义的研究对象依旧是侧重于中国政府为发起方的国际组织与国际机制,或是以中国政府为主体参与的外交实践,对于非政府行为体发挥的作用关注不够;第三,相对重实践轻理论。学者们更加注重在西方理论之上对中国多边主义实践的研究,对于具有中国特色的多边主义理论却没有一个很好的解释;第四,相对重赞扬轻反思。学者们对新时代中国特色多边主义所面临的问题没有一个很好的解释,对这一理念可为中国其他外交思想的提出所具有的启发也没有很好的思考。

  三、新时代中国特色多边主义的研究议程

  新时代中国特色多边主义的研究议程可以从六个方面进行搭建:时代背景、核心要义、鲜明特征、价值取向、政策意涵和重大意义。

  (一)时代背景

  新时代中国特色多边主义的时代背景研究可以聚焦中国与世界两个层面。

  第一,就中国层面而言,一个不断发展壮大且日益与世界融合的中国愈发需要有一个和平、稳定、发展和有序的世界,中国有足够的动机和日益充分的能力去为建设一个更好的世界提供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同时,一个不断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中国究竟会为世界带来什么?中国很有必要做出积极的回答。

  第二,就世界层面而言,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大变局下与多边主义相关的方面表现在:(1)国际力量对比的“东升西降”为非西方世界的多边主义理念的崛起创造有利条件。(2)人类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新冠肺炎疫情、气候变化、地缘政治冲突等各种全球性挑战需要多边主义的合力。(3)既有的全球治理体制出现明显的“治理赤字”。

  (二)核心要义

  第一,中国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具体体现为:(1)从联合国历史看,联合国是践行多边主义的最佳场所,是国际社会集体应对各种威胁和挑战的有效平台。(2)从中国的身份上看,联合国是中国联合广大发展中国家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反对霸权霸道霸凌的最重要平台。(3)从中国与联合国的互动关系上看,中国是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的践行者、是联合国机制改革的支持者、是联合国职能拓展的推动者、是联合国作用发挥的贡献者。

  第二,中国坚定维护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具体体现为:(1)国际法的“公共物品”属性使之有利于所有国家的利益,得到所有国家的基本认同。(2)中国的“国际法”内容中最重要的就是联合国宪章,其确定的国际法基本原则等得到世界各国普遍接受。(3)中国始终高举国际法旗帜,是国际法基本原则的维护者、践行者、贡献者。

  第三,中国坚定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具体体现为:(1)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寄托着人类的共同理想,仍是指导当代国际关系的基石。(2)中国以实际行动践行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成为世界和平的重要建设者、全球发展的最大贡献者、国际秩序的坚定维护者和公共产品的积极提供者。

  (三)鲜明特征

  第一,中国相较于美西方多边主义具有以下优势:(1)摒弃以普世价值为基础的伪多边主义。中国摒弃了西方“二元对立”狭隘模式下的霸权主义和冷战思维,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2)否定以集团政治为手段的伪多边主义。中国积极建立全球伙伴关系,形成了没有主从之分、敌我之分、门户之见的伙伴关系网络。(3)反对以服务霸权为目的的伪多边主义。中国以实际行动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发展,提高了世界上相对弱势群体参与全球治理的地位和能力。

  第二,新时代相较于新时代之前中国多边主义具有以下发展:(1)关注领域从聚焦传统安全威胁到应对全球挑战。新中国在诞生后对多边外交关注的领域集中在应对传统安全威胁上。改革开放后,中国关注的领域渐渐丰富。而新时代的中国将关注对象扩展到全领域,为人类社会谋发展。(2)外交方式从被动反应韬光养晦到主动应变求变。从新中国成立到新时代之前,中国是反应式外交。新时代以来,中国提出新倡议、搭建新平台、贡献新观念,对凝聚世界合力具有重要意义。(3)实现目标从团结社会主义国家到各国合作共赢。为保护政权,新中国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但进入新时代后,中国多边主义实现的目标扩大到促进世界各国合作共赢,从等多领域彰显出“为人类社会谋发展”的大国智慧。

  (四)价值取向

  中国主张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其与多边主义紧密相关的研究包括三个方面:第一,为多边主义理念和政策确立新的价值立场,新的价值立场关涉所有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第二,为多边主义理念和政策提供新的价值标准,新的价值标准致力于求同存异、聚同化异;第三,为多边主义理念和政策指明新的实践路径,新的实践路径突出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合作共赢。

  (五)政策意涵

  第一,践行多边主义的前提是共存共在。共存共在要求各国“相互尊重”。相互尊重具体包括:尊重各国的领土完整和领土主权、尊重各国基于本国国情的道路选择和制度选择、尊重各国的文化传统、宗教信仰和生活方式,等等;第二,践行多边主义的方式是共商共建。共商共建要求各国坚持国际关系民主化,加强国际合作。具体的政策启示和要求包括:相互信任,相互理解,互商互谅,国际法治,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等等;第三,践行多边主义的结果是共享共赢。共享共赢要求各国始终从“人类”的高度来认识和分析问题,坚持共同发展、公平发展、包容发展、绿色发展,也就是所有国家在追求自身利益时兼顾他者合理关切,在谋求自身发展时努力促进共同发展。

  (六)重大意义

  第一,为中国发展营造良好外部环境。新时代中国特色多边主义的提出,表达了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和信念,有效增进了战略互信和政策透明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了良好的和平基础;第二,为世界和平夯实公平正义基础。中国加深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南南合作框架内的国际合作,关照发展中国家的合理需求,通过发挥多边主义的合力为世界和平注入公平正义的“强心剂”;第三,为人类持续发展创造集体行动。新时代中国特色多边主义在国际范围内产生的良好效应不可忽视,如此一来,面对全球性挑战时,美西方国家才有可能同广大爱好和平的国家一道为解决全球性挑战付诸实践,实现合作共赢。

  文章来源:《教学与研究》2023年第8期

  网络编辑:静穆

发布时间:2023-12-07 10:30:00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