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杜玥: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文化主体性的最有力体现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重大成果,是中华文化主体性的最有力体现,使我们在文化强国建设新征程上有了文化意义上坚定的自我,使文化自信有了根本依托。
  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之所以取得历史性成就,最根本的就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领航掌舵,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巩固了文化主体性,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
开辟理论新境界
  理论创新是文化主体性的集中体现。习近平文化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新境界。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文化的本质和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文化的本质在于实践,实践是文化产生的根源,文化是实践的必然结果。《共产党宣言》批判资本主义文化,对社会主义文化提出了建设性构想。随着世界市场的开辟,资产阶级“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资产阶级国家受资本逻辑的支配,开启了殖民和掠夺的历史。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要推动世界历史发展进程,就要实现“两个彻底决裂”,即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同传统的私有制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要实现文化的革命性发展,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有高度的文化主体性,自觉担负起自己的文化使命。
  中国共产党继承发扬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不断推动其中国化时代化。毛泽东结合中国革命任务,阐释了文化在革命中的重要作用:“革命文化,对于人民大众,是革命的有力武器”,“在革命前,是革命的思想准备;在革命中,是革命总战线中的一条必要和重要的战线”。邓小平创造性提出“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观点,强调“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江泽民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将先进文化作为无产阶级政党保持先进性的重要前提。胡锦涛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实践,全面系统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文化和如何建设文化的重大问题,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提出“第二个结合”重大论断,发出“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时代号令,形成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内涵十分丰富、论述极为深刻,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
巩固文化主体性
  习近平文化思想,特别是关于“第二个结合”的重大论断,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巩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让我们掌握了思想和文化主动,并有力地作用于道路、理论和制度。
  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之光激活中华文明的基因,推动中华文明的生命更新和现代转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强调:“要把一个被旧文化统治因而愚昧落后的中国,变为一个被新文化统治因而文明先进的中国”,“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正式提出“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的命题。革命的成功实践,使党发展出新民主主义文化这一“中华民族的新文化”。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明确“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原则,强调要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创造社会主义的民族的新文化”。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平强调,“只有结合中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才是我们所需要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提出要实现“中国式的现代化”。
  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领导党和人民推进治国理政的实践中,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不断深化对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战略高度,对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了全面系统深入阐述,精辟论述了“两个结合”尤其是“第二个结合”的重大意义,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坚持走自己的路,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
  “两个结合”,是巩固文化主体性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推动“两个结合”、巩固文化主体性的理论指南,是“两个结合”的光辉典范,是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的最有力体现。任何文化要立得住、行得远,要有引领力、凝聚力、塑造力、辐射力,就必须有自己的主体性。文化自信就来自我们的文化主体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一主体性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中国大地上建立起来的;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是通过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建立起来的。”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巩固文化主体性,决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决不能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必须走“两个结合”的必由之路。新时代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对中华文明宝库进行全面挖掘,用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富有生命力的优秀因子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丰富智慧更深层次地注入马克思主义,有效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聚变为新的理论优势,不断攀登新的思想高峰,不断巩固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明体达用的新蓝图
  习近平文化思想既有文化理论观点上的创新和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要求,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
  习近平文化思想明体达用、体用贯通,谋划了文化强国建设的宏伟蓝图。“体”指本体、本源,“用”指实践、方法。习近平文化思想之“体”植根于中华文明深厚基础,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反映了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凝结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展现出强大的真理力量。
  习近平文化思想之“用”,旨在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明确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当前和未来相当长的一个时期我国文化建设进行了科学谋划和系统部署,明确提出建成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大任务,提出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为新时代文化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和实践路径。
  习近平文化思想既体现了中国立场、中国价值和中国风格,又展现了胸怀天下、博采众长的世界格局,指导我们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实践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化既是历史的、也是当代的,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巩固中华文化主体性,并不是主张文化保守主义、文化复古主义,而是要站在人民的立场上,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旗帜和灵魂,围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课题和实践要求,提炼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在与其他文明交流互鉴中不断赋予中华文化新的生命力,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习近平文化思想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根本遵循。有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引,中国共产党就有了引领新时代的强大文化力量,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就有了更加深沉的文化自信,中华文明在和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时也有了更加鲜明的文化特性。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重大成果,是中华文化主体性的最有力体现,使我们在文化强国建设新征程上有了文化意义上坚定的自我,使文化自信有了根本依托。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两个结合”,自觉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不断巩固中华文化主体性,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智慧和力量。
  (作者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网络编辑:同心
  来源:《历史评论》2023年第6期
发布时间:2023-12-21 10:09:00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