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曜:金融危机后世界格局的巨大深刻变化
来源:《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3年第2期
发布时间:2013-11-09
2008 年 9 月,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美和全球金融海啸搅乱了世界,出现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这是1929-1933 年经济大危机以后最为严重的一次金融和经济危机,在短短数年的危机中,世界格局发生巨大深刻变化,从单极走向多极。
一、美欧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衰落和衰退
19 世纪是美国起飞的世纪。20 世纪是美国崛起和称霸的世纪。21 世纪中叶美国的霸权将难以继续。在本世纪前十年发生的两件大事,使美国遭受重创。第一件是 2001 年发生的“9·11”事件。美国标志性的建筑物“世贸大楼”和“国防部”遭到恐怖主义袭击。这件事震动了美国和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之后,小布什政府借“9·11”,于 2001 年和2003 年,先后发动了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两场战争打了近十年。美国在这两场战争中虽然推翻了塔利班政权和萨达姆政权,但牺牲士兵达 6000 人左右,花掉军费近 3 万亿美元,导致国力下降,从顶峰上跌落下来。“9·11”十年,美国从优越感到恐惧感,尚未复原又发生了第二件事,就是 2008 年 9月,以美国华尔街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破产倒闭为标志,由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美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一大批金融机构和银行倒闭,股市纷纷暴跌,又一次遭遇“黑色星期一”,企业也大量破产,经济急剧下滑,美国陷入自上世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危机。由美国闯的这场祸,各国都无一例外,难逃拖累,跟着遭殃,欧盟各国首当其冲。美债危机余波未了,另一波又起,接着又发生欧债危机,希腊、爱尔兰、西班牙、意大利等国负债累累,急需“输血”和救助,经济呈现零增长或负增长,大量失业工人到非洲去打工,欧元区面临土崩瓦解的危险,全球经济或陷入二次衰退。金融危机的中心已从美国转到欧洲,欧盟各国陷入衰退或重蹈日本经济“失去二十年”的覆辙,美国的霸权地位开始动摇。对应 1929年的“大萧条”,这次是“大衰退”。
在危机期间,出现了几个引人注目的现象。一个是沉寂已久的群众运动和工人运动再次在欧洲各国兴起,示威游行、大罢工和全国大罢工此起彼伏、从未间断,唯美国例外。2011 年 9 月,美国“例外论”被打破了,纽约群众走上街头,发起“占领华尔街”运动,此后“占领”浪潮迅速蔓延到 1000 多个大中小城市,波及近百所大学,矛头直接对准金融寡头和高管阶层,其实质是 99%对 1%,反对分配不公的资本主义制度,击中美国要害。“占领”运动甚至蔓延到欧洲一些国家。另一个是马克思热。苏东剧变后,西方国家把马克思“扫地出门”,这次危机,西方“重新发现马克思”,“马克思又回来了”,“在金融危机和接下来的经济萧条中,马克思的幽灵已经从坟墓中复活”。英国政治哲学家约翰·格雷说: “这场金融危机带来的一个副作用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为卡尔·马克思是正确的。这位 19 世纪伟大的德国哲学家、经济学家及革命家认为,资本主义本质上就是不稳定的。资本主义天生就会制造越来越大的繁荣与萧条。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必将自我毁灭。”[1]
在这种背景下,《资本论》成为畅销书,西方国家的一些政要包括法国总统萨科奇、德国财政部长都在阅读《资本论》,马克思仍旧“人气最高”,再次掀起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热潮。再一个是动摇了人们对资本主义的信心。在这次危机中,人们认识到资本主义危机是一种制度危机,资本主义体制深陷困境,金融资本主义已病入膏肓,除德国模式表现稍好外,其余各种模式都一落千丈。这一条对未来催生资本主义的变革具有根本性意义。
二、发展中的新兴市场国家异军突起
资本主义是靠对内残酷剥削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对外无偿掠夺落后国家人民的财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资本主义就必然有殖民主义; 殖民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派生物,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一部分。到了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资本主义已把世界瓜分完毕,世界分成两大营垒,即一端是欧美等宗主国,另一端是亚非拉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从一开始就是世界范围的两极分化图像,即强大富裕的一极和贫穷落后一极并存。资产阶级学者把这种现象概括为资本主义世界的“中心—外缘”结构。所谓“中心”,即美欧日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外缘”,即亚非拉广大发展中国家。“中心—外缘”体系的构建和运作,以“中心”的利益为最高原则,“外缘”则服从和服务于“中心”,完全处于从属和附庸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世界社会主义国家和运动的支持和影响下,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亚非拉三大洲人民通过各种不同方式的斗争,有 100 多个国家宣布了民族独立,经营了几个世纪的资本主义殖民主义体系彻底崩溃了。这是改变20 世纪面貌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但是,以美国为首的 20 几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利用它们所主导和控制的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经济旧秩序,通过不合理的生产分工、不平等的对外贸易、跨国公司的经济控制、跨国银行的重利盘剥、技术转让的高额勒索等手段,推行新殖民主义,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的剥削,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
在经历 9·11 事件和金融危机,美欧等发达国家遭到重创、实力衰减的情况下,发展中国家受影响较小,出现了转机。一些发展中国家时来运转,否极泰来,利用起点低、资源丰富、人口众多、劳动力廉价等优势,在经济全球化中吸收外资和引进先进技术,通过列宁所说的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迅速发展起来,成为新兴国家。新兴市场国家的兴起不是一枝独秀,而是多点开花。从兴起的进程和发展潜力来看,可分三个梯队。第一梯队是美国前财长保尔森提出的由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组成的“金砖四国”。这四个国家都是大国,十多年来,经济以年均 8%的速度增长,远高于发达国家 2. 6%的平均增速。四国均已跻身世界十大经济体。第二梯队是日本人门仓贵史提出的由越南、印尼、土耳其、南非和阿根廷组成的“展望五国”。这五国都是中等国家,是继“金砖四国”之后下一个层次有潜力的新兴市场国家,近年经济增长率明显高于世界平均增长率。第三梯队是由巴基斯坦、孟加拉国、韩国、印尼、菲律宾、埃及、伊朗、越南、土耳其、墨西哥、尼日利亚等国组成的“新钻 11 国”,其发展潜力与“展望五国”不相上下。在上述三个梯队中,南非已加入“金砖国家”,越南、印尼、土耳其在二、三梯队中重叠出现。这三个梯队的经济快速发展与复苏乏力的美欧形成鲜明对比,成为世界经济的新的增长点。据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 2012 年 12 月 10 日公布的《2030年全球趋势: 不一样的世界》报告预测,中国经济可能会在 2030 年之前几年就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 到 2030 年,亚洲将成为世界中心,其实力和全球影响力将超过美国和欧洲的总和。那时,世界经济格局将会重新洗牌,全球六大经济体的顺序将是中国、美国、印度、日本、俄罗斯、巴西。世界多极化的加速演进,不仅表现为新兴市场国家的兴起,还表现为区域一体化组织的发展。在巴西的带领和委内瑞拉的推动下,2011 年 12 月 3 日在委内瑞拉首都加拉加斯闭幕的拉美加勒比第三次元首峰会,宣告拉美加勒比共同体正式成立,实现了 19 世纪拉美民族独立英雄玻利瓦尔生前的最大愿望: 建立一个联合所有拉美国家在内的“大家庭”。这一没有美国、加拿大参加的独立共同体,最终将成为类似欧盟、非盟、东盟的拉美国家地区组织。它的出现,表明这一地区的人民正在觉醒。此外,在经济治理方面,继七国集团之后于 1999 年成立二十国集团,反映了由发达国家独享主导权过渡到发展中国家也参与的分享主导权,提升了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经济管理方面的话语权。总之,新兴市场国家的出现,区域一体化组织的形成和发展,二十国集团的确立,将极大地深刻地改变世界格局和国际经济形势,标志着“后殖民主义”时代走向终结,世界权力加速向新兴国家转移。
三、社会主义中国的骤然崛起
21 世纪的头 10 年,世界上发生最大变化和最引人瞩目的是中国的崛起。1979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进行了一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经济革命,走上快车道,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年均增长 9. 8%,居世界第一位。经济总量从改革开放前的世界第 11 位,到 2000 年上升到第 7 位,2004 年超过法国,2005 年超过英国,2007 年超过德国,2010 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现在年总产值已超过 8 万亿美元。外汇储备,到2012 年底已达到 3. 31 万亿美元,远远超过其他新兴国家和发达国家,成为外汇储备 10 大国之首。
但是,我们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必须认识到,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现在也只有 5000 多美元,排在世界 100 位左右。中国既是发展中国家,又是社会主义国家,一句话,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现在的定位,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美国华盛顿大学著名国际问题学者何汉理说: “二战后崛起的大国包括苏联和日本,但是这两个国家都是‘单一强国’,苏联是一个军事强国,而日本只是在经济上称雄。但中国不仅仅是在军事和经济领域突飞猛进,而且在国际舞台上的‘软实力’也大大增强。”“中国以一种过去许多年来我们从未见过的方式崛起为一个全方位的大国”。[2]
中国的崛起,改变了自己,也改变了世界。西方国家深感,“中国崛起”速度大大超过西方预期,中国总体影响力“不可阻挡”,中国推动了亚洲地区经济回暖和尽早走出困境,并以经济合作扩大了在非洲和拉美的影响力。中国的崛起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扩大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总起来说,中国建国 60年、改革开放 30 年所取得的成绩,已远远超过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和 19、20 世纪美国的崛起。
四、世界格局的巨大深刻变化
金融危机后,美欧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衰落和衰退,新兴市场国家的异军突起,社会主义中国的骤然和平崛起,说明世界格局发生重大深刻变化。所谓世界格局,是指一个历史时期在一定力量对比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世界结构。这里所谓的“极”,无非是指实力强大、在国际事务中坚持独立自主、在世界上发挥重要作用的国家或集团。“单极”就是一个国家; “两极”就是两个国家; “多极”就是三个以上的国家或集团。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世界格局发生了三次大变动。第一次,是从 1945 年二战结束到 1991 年苏联解体,这个时期的主要特征是由雅尔塔会议所确立的美苏“两极”对峙的世界格局,也称雅尔塔格局,美苏两家都是主宰世界的“超级大国”。70 年代以后,尼克松提出世界上出现了美国、苏联、中国、西欧、日本五大力量中心说,但当时的中国、西欧、日本实力有限,难以构成“极”。第二次,是从 1991 年苏联解体到 21 世纪初。苏联解体以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在“一超多强”的条件下,它有恃无恐地推行霸权主义,海湾一战,布什借大胜之威,以“美国领导”为旗帜的“世界新秩序”正式出台,不顾西欧盟国的反对,搞“单边主义”,单挑伊拉克,这是“单极”。第三次,是从本世纪初“9·11”事件,特别是金融危机之后,美欧等发达国家开始衰落,新兴市场国家异军突起,世界格局从单极走向多极。当今美国、中国、欧盟、印度、俄罗斯、日本都够得上一极。当然,在一个时期里,美国虽然开始衰落,但这是从顶峰上的衰落,它在经济力、军事力、文化力、科技力、人才力等方面仍具有优势,仍是多极中最强的一极。但它也得依靠盟国,无力单干。不管世界上有多少极,中国都是多极中的重要一极。世界多极化的格局是一个积极的发展。这么大的多样化世界,由一两个国家说了算不好,由少数发达国家说了算也不好,世界上的事情,应该由各国协商解决才好。
美国不会放弃霸权主义,仍然死抱着过时的“冷战思维”不放,奥巴马提出亚太再平衡战略,战略重点东移,其目的就是在这个最富活力的地区维持霸权地位,封堵、遏制、打压中国。但这只是一厢情愿,很难实现,因其实力衰退,影响力在下降,真正跟着跑的国家不多,说“不”的国家将会越来越多,已力不从心,难以阻挡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在多极格局中,新兴大国和守成大国应逐步建立新型国家关系。中美关系及中俄和美日关系是最复杂的关系。多极格局是一个充满矛盾和斗争的过程。从“单极”到“多极”是国际关系的重大进步。
五、世界社会主义的回升和复兴
社会主义作为思潮有 500 年左右历史,作为运动有 160 多年历史,作为制度有 80 多年历史。社会主义在 20 世纪前 80 年曾有过辉煌时期。20 世纪末发生苏东剧变,社会主义遭受前所未有的重大挫折,跌入谷底。剧变后,中、朝、越、老、古等五个国家坚持住了社会主义阵地并有所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的状况有所改善,拉美一些左翼国家坚持要走社会主义道路,世界社会主义在缓缓回升。金融危机爆发后,在西方许多国家内,尽管多次掀起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和工人运动,有利于积蓄力量,但还没有出现革命形势,还不能说是世界社会主义的复兴。这次金融危机,对世界资本主义是一次 5-6 级的政治地震,但楼房没有倒塌,需要多次更高震级的地震才能使这座大厦彻底倒塌。世界社会主义的复兴将是一个较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几个“因素”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是中国因素。中国既是大国又是强国。在21 世纪历史新起点上,国内外既有机遇又有挑战,机遇大于挑战,仍处在战略机遇期。到 2021 年建党100 年,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世界社会主义是一个促进; 到 2049 年建国 100 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将推动世界社会主义走向复兴。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 到 21 世纪中叶,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实现,“这不但是给占世界总人口四分之三的第三世界走出了一条路,更重要的是向人类表明,社会主义是必由之路,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3]225这就是说,中国的作用,一个是给发展中国家走出了一条路,另一个是表明社会主义是优于资本主义的必由之路,那时社会主义复兴的时代就到来了。
二是俄罗斯“因素”。虽然俄罗斯在苏联解体后已从超级大国跌落为被西方国家挤压的二、三流国家,但是它潜力巨大,具有许多国家不具备的优越条件。一是领土辽阔,资源丰富,这条优势在今后越来越重要。二是教育、科学、技术发达,人才资源雄厚。三是军事实力强大,是当今世界上唯一能够摧毁美国的国家。四是民族强悍,从未屈服于任何强权和外来势力,是历史上打败过所向披靡、不可一世的拿破仑军队和希特勒法西斯军队的国家的民族。普京提出建立“欧亚联盟”的宏伟目标,给俄罗斯人带来了民族复兴的梦想和豪情,激发了俄罗斯的重整旗鼓、再造辉煌的强国梦,俄罗斯的复兴指日可待。俄罗斯具有深厚的社会主义传统。至今仍有许多俄罗斯人怀念苏联,怀念那时人人有工作、良好的教育和社会福利与治安。俄罗斯的复兴必将伴随着社会主义的复兴。
三是印度因素。印度是南亚大国,近些年来发展速度很快,势头很猛。印度的社会主义形势也很好。印度有四个共产党,即印共、印共( 马) 、印共( 马列) 、印共( 毛) ,其中印共( 马) 有100 万党员,群众组织成员约 5000 万,是印度最大的左翼政党,也是资本主义国家中人数最多的共产党,是印度议会第三大党,曾在西孟加拉邦执政 30 年,在喀拉拉邦也执政多年,目前虽遇到挑战,但总的形势是好的。印共也表现不俗,有 60 多万党员,下属群众组织人数约 600 万。印度的四个共产党,在国内政治生活中具有不可忽视的政治影响。
四是拉美“因素”。在拉美,古巴是社会主义的旗帜,委内瑞拉最为瞩目。查韦斯 1999 年通过选举就任委内瑞拉总统以来,高举“21 世纪社会主义”的大旗,积极探索委内瑞拉的社会主义道路。他于2008 年当选为统一社会主义党主席,该党现有党员700 多万,占全国总人口 2900 万的四分之一左右。他崇拜马克思、列宁、毛泽东,把古巴最高领导人菲德尔·卡斯特罗视为自己的精神导师,在国际事务中积极支持拉美各国的左翼力量,敢于向美国叫板和与美国作对。在他执政时期,拉美 33 个国家中,左翼力量在 13 个国家通过选举执政,其人口和面积分别占拉美的 70%和 80%,极大地壮大了拉美地区的左翼力量,推动了拉美地区的社会主义运动,形势一片大好。正如列宁在逝世前夕的 1923 年所写的《宁肯少些,但要好些》一文中所指出的: “斗争的结局归根到底取决于如下这一点: 俄国、印度、中国等等构成世界人口的绝大多数。正是这个人口的大多数,最近几年来非常迅速地卷入了争取自身解放的斗争,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说,世界斗争的最终解决将会如何,是不可能有丝毫怀疑的。在这个意义上说,社会主义的最终胜利是完全和绝对有保证的。”[4]796历史有其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它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抱着历史的乐观主义,坚信社会主义经过一个长过程必将取代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最后胜利充满信心。
参考文献:
[1]马克思准确预言资本主义命运[EB/OL]. 中直党建网[2011-1-01]. http: / /www. zzdjw. com/GB/165248/218780/16099311. html.
[2]中国崛起,构成挑战但不是威胁[EB/OL]. 星岛环球网[2006-01-21]. http: / /www. stnn. cc/global/china/t20060121_125180. html.
[3]邓小平文选: 第 3 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3.
[4]列宁选集: 第 4 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5.
(作者单位:中央党校科社部)
网络编辑:张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