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自古开辟了闻名于世的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是我国面向西南交流合作的前沿和窗口。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云南工作,亲切关怀边疆各族人民,党的十八大以来,两次考察云南、三次给干部群众回信、两次致贺信,赋予云南“一个跨越”“三个定位”等重大使命,为云南发展擘画蓝图、指明方向、提供遵循。我们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建设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推进大开放、大发展,奋力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在服务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中发挥作用、担当使命。
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外交思想,坚定扛起服务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的时代责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亲自领导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性、引领性意义的外交新理念新主张新倡议,形成了习近平外交思想,指引我国对外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我国发展营造了有利国际环境,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了中国贡献。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核心理念,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已经载入中国宪法和中国共产党章程,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与时代发展潮流的高度统一,凝聚了各国人民期盼建设美好世界的最大公约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是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我们把这当作宝贵财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都是从周边先行起步。云南是我国毗邻周边国家最多的省份之一。近年来,在习近平总书记和周边国家领导人战略引领下,与云南接壤或邻近的越南、老挝、缅甸、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印尼、巴基斯坦等国均与我国就携手共建命运共同体达成共识,进一步凸显了云南在推动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中的使命和责任。我们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外交思想,全面贯彻中央外事工作会议精神,找准服务国家总体外交的切入点,更好融入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
坚定担负起宣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责任。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人类社会面临的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有增无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回答了中国之问、人民之问,指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回答了世界之问、时代之问,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云南是南亚东南亚国家感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践伟力、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窗口。我们建设区域国际传播中心,办好中国共产党同东南亚、南亚国家政党对话会,世界媒体峰会云南分会场活动等,深入宣介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程,宣介中国式现代化的光明前景和世界意义,宣介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宣介中国睦邻友好的外交政策,让周边国家通过云南之窗读懂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经中央批准,2023年,云南派出省级领导出访27个国家,接待23批次国宾团组来滇访问。各国朋友在交流中,都表达了对习近平外交思想的高度认同,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积极响应。
坚定担负起闯出沿边开放新路子的责任。我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倡导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指出,云南是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和环印度洋地区开放的大通道和桥头堡;强调云南经济要发展,优势在区位、出路在开放。云南地处共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交汇点,边境线长4060公里,约占我国陆上边境线的五分之一,全省共有28个口岸,是我国具备公路、铁路、航空、水运全类型口岸条件的5个省份之一。“边疆”是云南的基本省情,曾经的“边疆”是边陲末梢,在新发展格局背景下,今天的“边疆”已经成为拉紧国内大循环与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纽带和链环。我们锚定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现代化,谋划实施3年上台阶、8年大发展、15年大跨越的“3815”战略发展目标,大力发展资源经济、园区经济、口岸经济,推进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全力打造“一带一路”西南方向的枢纽。
坚定担负起促进民心相通的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关系亲不亲,关键在民心;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把中国梦同周边各国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愿望、同地区发展前景对接起来,让命运共同体意识在周边国家落地生根。云南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大家庭的缩影,有26个世居民族,16个民族跨境而居,其中有的与越南、缅甸、老挝、泰国等国的一些民族具有相近的族源,在语言、风俗、饮食、服饰、音乐、舞蹈等方面有相似的文化元素,有着天然的亲近感。我们发挥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缘相通的优势,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缔结了51对国际友城,共建了30对边境友好村寨,持续实施好“小而美”民生项目,有效搭建了民心相通的“连心桥”。
坚定担负起守护地区安全稳定的责任。当今世界变乱交织、并不太平。在关乎世界和平发展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球安全倡议,特别强调人类是不可分割的安全共同体,普遍安全才是真正的安全。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安全问题的联动性、跨国性、多样性更加突出。云南既是我国与南亚东南亚交流合作的前沿,也是维护安全稳定的前沿。我们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快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深入推进强边固防、兴边富民,按照中央统一部署,深化与周边国家执法安全合作,严厉打击跨境违法犯罪,积极开展跨境生态保护、生物安全治理、重大传染性疾病防控、自然灾害应对,全力处置和化解各类安全风险,共同营造和平安宁的地区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追求的不是中国独善其身的现代化,而是期待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内的各国一道,共同实现现代化。这一论断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四海一家”的天下情怀,昭示我们周边发展得好,云南才会好。我们整合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打造综合优势,深化与周边国家的务实合作,助力地区共同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
全力推动互联互通,加快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陆海大通道。我们努力推进国际公路、铁路、航运、电力、电信对接,“七出省五出境”高速公路网基本形成,“八出省五出境”铁路网不断延伸,中缅油气管道投产运营,与南亚东南亚通航城市数量居全国第一,建成14条跨境电力联网通道,互联互通国际大通道已初见雏形。中老铁路开通两年多来,发展势头远超预期,货物运输拓展至12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累计发送旅客超2900万人次、运输货物超3300万吨。这条铁路帮助很多人将梦想照进现实。来自老挝孟赛的姑娘希达,从小就想走出大山、看看外面的世界。经过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培训后,她走上了机修岗位,十分骄傲地说,这份工作很酷!像希达这样的本土铁路人才,我们已经与老挝合作培养了800多名。他们作为老挝第一代铁路技术人才,以自己的智慧和汗水,把中老铁路建设成为带动沿线、辐射周边的发展路、幸福路、友谊路。
拓展经贸合作空间,深化彼此利益融合。云南背靠14亿人的中国大市场,面向25亿人的南亚东南亚新兴市场,国际经贸合作的空间十分广阔。我们全面融入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与周边8个国家建立了11个多双边合作机制,构建起南博会、全球华商聚云南、东盟华商会等展会+边(跨)合区、沿边产业园区、自贸区、经开区、综保区等园区+公路、铁路、航空、水运全类型口岸的多层次开放平台体系,带动贸易投资蓬勃发展。云南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的贸易额从2013年的725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1258亿元,与124个国家(地区)建立了跨境人民币业务,实现已建交南亚东南亚国家全覆盖,跨境人民币累计结算7940亿元。在经贸合作中,云南沿边优势、口岸活力持续凸显,2023年,边境贸易进出口460亿元、增长51.5%,边民互市贸易完成200亿元、增长55.3%。如今,在云南沿边城镇,每逢集市日子,双方边民同赶一条街,人头攒动、交易火热,共享沿边开放带来的商机与便利。
用好历史文化资源,共同做大文旅产业蛋糕。中国同南亚东南亚国家都具有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特点,发展文旅产业优势得天独厚,特别是随着中国和泰国、新加坡互免签证等一系列利好落地,跨境旅游合作大有可为。我们持续办好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积极为文化与旅游交流合作搭建平台,促进区域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全球化交易。2023年3月,我们推出“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一年来,全网阅读量超过260亿次,带动后疫情时代旅游业强劲复苏,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0.4亿人次、旅游总收入1.4万亿元,均创历史新高。很多海外游客在体验“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之后,都极力点赞。来自泰国的陈慕筠喜欢逛昆明的篆新农贸市场,她表示,只有云南这个生态环境多样、物种丰富的地方,才会有这样品种齐全的菜市场,也只有云南人这样热情淳朴的性格,才能让菜市场这么有人情味。可见,文旅产业既是民生幸福产业,也是民心相通产业,让民众在彼此欣赏美景、美食,体验文化、民俗中增进了解、增进感情,播撒下友谊的种子。
与周边国家推进共享发展,为云南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各族群众、许多企业都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这使我们深刻感受到,中国梦同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息息相通,要推进地区繁荣、让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需要的是互惠互利而不是你输我赢,是开放合作而不是“脱钩断链”。面向未来,我们将一如既往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全面对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积极融入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深化国际产能合作,与周边国家合力维护区域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加快推进制度型开放,以“滇中+中老铁路+磨憨磨丁+N个境内外园区”开放组合为牵引,努力打造具有国际示范意义的中老铁路沿线共享发展样板。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面对生态环境挑战,人类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并站在人类永续发展的高度,作出中国将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庄重承诺。这些重要论述和重大举措深刻揭示,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绿色发展是大势所趋。我们坚定不移走生态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国际合作,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展现出新面貌。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持续推进天蓝地绿水清景美。云南被誉为“植物王国”“动物王国”“世界花园”,承担着维护区域、国家乃至国际生态安全的战略任务。我们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州(市)政府所在地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稳定在97%以上,六大水系出境跨界断面水质100%达标。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成功举办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主旨讲话,收获了“昆明宣言”“昆蒙框架”等重大成果。继云南亚洲象北上南归之旅温暖了全世界之后,我们推动人茶共生千年传奇的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成为全球首个茶主题世界文化遗产。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称赞,中国已经成为生物多样性方面的全球领导者,云南已经成为全球生态文明的一个象征。我们还开展城乡绿化美化,全省森林面积达3.18亿亩、居全国第二,活立木蓄积量达24.1亿立方米、居全国第一。积极参与澜湄流域环境合作,加强上游水资源保护,推动区域环境保护合作交流水平持续提升。
发展壮大清洁能源,为区域发展注入绿色动能。同南亚东南亚国家一样,云南能源资源极为丰富。我们加快绿色能源开发利用,全省电力装机突破1.3亿千瓦,绿色能源装机占比达到89%、绿色能源发电量占比达到84%,均为世界领先水平。2013年以来,全省绿电发电总量近3万亿度,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近25亿吨,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了积极贡献。加强国际清洁能源合作,通过多年努力,云南已成为我国与周边国家跨境电网数量最多、输电通道能力最强、跨境电力贸易量最大的省份,昆明电力交易中心吸引了80多家跨境购售电主体注册,跨境电力交易累计超715亿度。支持周边国家开发清洁能源,建成缅甸仰光达克鞳燃气电站(一期)、越南小中河水电站、柬埔寨桑河二级水电站等能源项目,缓解了当地用能紧缺,点亮了万家灯火。
加快绿色农业合作,提升地区农业现代化水平。中南半岛被誉为亚洲粮仓,云南农业资源也别具特色,加强农业合作,对于促进农民增收、应对粮食危机、丰富居民膳食具有重要意义。我们积极发展高原特色农业,云南的鲜切花、橡胶、咖啡、核桃、中药材种植面积和产量保持全国第一,有机农产品获证数居全国第二。像云南的鲜切花,年产190亿枝,相当于全球人均2枝还多。加强跨境农业合作,积极推进替代种植,引导农业龙头企业推广良田、良种、良技,助力当地农业节肥减药、绿色转型、提高亩产。落地云南的国家区域性畜禽遗传资源基因库预计年内建成投用,将为地区畜牧业发展提供种质资源保护、品种培育、疫病防治等服务。近年来,云南与周边国家农业互补性持续提升,绿色云品销往11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额连续多年位居我国西部省区第一。同时,经云南进口的农产品规模不断扩大,2023年增长了18.5%,其中水果一项就达101亿元、增长了57.8%,泰国的榴莲、越南的火龙果、老挝的芒果通过云南新鲜如初地走进了中国大市场。
习近平总书记在COP15领导人峰会上指出,人与自然应和谐共生,良好生态环境既是自然财富,也是经济财富。面向未来,我们愿与周边国家合作搭建地区生态产品交易平台,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发挥各自优势培育壮大绿色产业,一起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我们将全面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按照“保护为先、治污为重、扩绿为基、转型为要、发展为本”的思路,加强生态系统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利用国际合作,努力打造发挥地区标杆作用的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绿色发展样板。
围绕睦邻发展,促进相交相知相亲,不断筑牢世代友好基石
习近平总书记常说,亲望亲好、邻望邻好,并身体力行亲自擘画中国同周边国家交往蓝图,出访足迹遍及周边各国,有力引领拓展睦邻友好格局。中华民族历来亲仁善邻、讲信修睦,15世纪初的明代,郑和七下西洋,带去的不是枪炮和掠夺,而是播撒和平友谊的种子、留下友好交往的佳话。同周边国家发展睦邻友好关系,既是中国周边外交的一贯方针,也是周边国家对我国和平发展的真诚期待。我们坚持以义为利,立己达人,以增进睦邻友好、促进共同发展为己任,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交流合作,持续巩固与周边传统友好关系。
坚持包容互鉴,深入开展人文交流。文化共鸣是拉近民众心灵最好的纽带。我们积极开展“感知中国 美丽云南”“跨国春晚”“美丽中国 七彩云南”等文化交流活动,促进文化的交流交融。与柬埔寨联合打造的歌舞史诗剧《吴哥的微笑》在当地引起热烈反响,成为中柬文化合作的标杆项目。持续扩大政府奖学金规模,做大“留学云南”品牌,云南已成为南亚东南亚国家学生的重要留学目的地。与文化和旅游部在缅甸和柬埔寨共建中国文化中心,云南高校在南亚东南亚国家设立了11个孔子学院(课堂),成为周边国家民众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平台,每年培养上千名传承友谊的使者。积极与越南、老挝、缅甸开展边民大联欢活动,双方边民同唱一首歌、同跳一支舞,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
坚持守望相助,加强国际减贫合作。过去,云南是我国贫困人口最多、贫困面最广、贫困程度最深的省份之一。我们全面贯彻精准扶贫基本方略,书写了中国减贫奇迹的云南精彩篇章,全省933万农民摆脱贫困,150万人挪出穷窝、迁入新家。打赢脱贫攻坚战,给云南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过去较为封闭的农村,如今群众学会了通过电商让“土特产”走出大山,用行动证明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我们秉持都要过上好日子的理念,积极分享中国减贫经验,2019年以来,共接待近百批次外国考察团组,为来自20多个国家的政府官员、政党干部开展减贫与社会发展交流培训1000多人次,在缅甸完成了东亚减贫示范合作项目(一期)。积极推进境外产业园区建设,引导赴外投资企业大力雇佣本地居民、加强技能培训,做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坚持以义为利,促进国际发展合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邻居出了问题,不能光想着扎好自家篱笆,而应该去帮一把。多年来,遇到困难,周边国家和我们都互施援手,书写了同舟共济的邻里佳话。面对新冠疫情冲击,云南向周边国家提供价值1.2亿元抗疫物资和350万剂疫苗援助,派遣医疗队伍和防疫队伍、援建核酸检测实验室,在抗击疫情中风雨同舟、深化友谊。我们支持和鼓励社会组织“走出去”开展合作,“心联通 云南行”行动自2022年以来在17个国家实施了92个“小而美”民生项目,直接受益民众260余万人。一口口水井,一盏盏路灯,一辆辆垃圾清运车,一台台教学设备,就像一砖一瓦,筑牢了世代友好的基石。积极开展“光明行”白内障手术、“爱心行”先天性心脏病筛查等国际公益医疗,既解除了病痛,也传递了真情。斯里兰卡科伦坡社区女性领袖、69岁的库达玛妮接受白内障手术恢复视力,对云南医疗队连声称赞,主动当起了活动的社区宣传员。
周边是搬不走的邻居、离不开的伙伴,中国的发展离不开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巩固和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是云南义不容辞的责任。面向未来,我们将坚定践行亲诚惠容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方针,培育壮大口岸经济,加快提升沿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深入开展减贫、边贸、教育、卫生、文化、科技等领域的交流合作,努力打造接地气、聚人心的沿边睦邻安邻富邻发展样板。
中国式现代化既是中国人民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光明之路,也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正义之路。云南将以习近平外交思想为指引,高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光辉旗帜,发挥地方优势、拉紧情感纽带、深化利益融合,以中国式现代化云南实践为推动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系中共云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网络编辑:同心
来源:《当代世界》2024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