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好维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防范涉众金融风险,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重庆监管局会同重庆市江北区深化共建“江北嘴金融党建先行区”,探索培育出一批具有专业金融知识的基层金融网格员。图为日前,两名金融网格员向群众宣讲金融反诈知识。 新华社记者 黄伟 摄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金融事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一系列原创性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把我们党对金融工作本质规律和发展道路的认识提升到新高度,书写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金融篇,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金融理论的新境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金融理论的与时俱进。近期,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出版了《习近平关于金融工作论述摘编》,分10个专题,集中收入习近平总书记相关重要论述324段,系统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重要论述的思想渊源、丰富内涵、精髓要义、实践要求,为我们学习理解和研究把握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金融篇提供了权威读本。
深化对金融发展规律的认识,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着经济健康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的重要论述,凝结着对金融重要性和发展规律的深入见解,蕴含着治国理政的深厚政治智慧和深远战略考量。
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是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的集中体现。我国金融发展的重大成就,始终是在党的领导下取得的;金融系统出现的许多问题,根源就在于金融领域不少单位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不力,落实党的领导弱化虚化,党的政治建设薄弱,党风廉政建设抓得不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是做好金融工作的根本保证。要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把我们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转化为金融治理效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领导的金融事业,归根到底要造福人民。这与一些国家金融以资本为中心、为资本服务、追求资本利益最大化、为少数有钱人服务的本质截然不同。金融工作要站稳人民立场,增强服务的多样性、普惠性、可及性,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服务需求。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在长期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我们党高度重视金融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在领导金融工作的实践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马克思主义金融理论同当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本质的认识,借鉴吸收各国金融发展经验,努力把握新时代金融发展规律,持续推进我国金融事业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奋力开拓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在主持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要立足中国实际,走出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上,习近平总书记对这条道路的基本要义作出深刻阐发。其内涵包括: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坚持把防控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坚持在市场化法治化轨道上推进金融创新发展;坚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统筹金融开放和安全;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是一条前无古人的创新之路,既遵循现代金融发展的客观规律,更具有适合中国国情的鲜明特色,与西方金融模式有本质区别,标志着党对金融发展道路的认识达到新境界。
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和构建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金融是大国博弈的必争之地,对强国建设的作用日益凸显。我国虽然已是金融大国,但总体上大而不强。为此,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目标。什么是金融强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是拥有强大的货币,在国际贸易投资和外汇市场广泛使用,具有全球储备货币地位。二是拥有强大的中央银行,有能力做好货币政策调控和宏观审慎管理、及时有效防范化解系统性风险。三是拥有强大的金融机构,运营效率高,抗风险能力强,门类齐全,具有全球布局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四是拥有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能够吸引全球投资者,影响国际定价体系。五是拥有强大的金融监管,金融法治健全,在国际金融规则制定中拥有强大话语权和影响力。六是拥有强大的金融人才队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金融强国,必须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建立健全科学稳健的金融调控体系、结构合理的金融市场体系、分工协作的金融机构体系、完备有效的金融监管体系、多样化专业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金融基础设施体系。
积极培育和弘扬中国特色金融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金融思想道德资源和文化传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放任资本逐利,缺乏道德的市场,难以撑起繁荣发展的大厦。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建设金融强国,要坚持法治和德治相结合,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守好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的根和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诚实守信,不逾越底线;要以义取利,不唯利是图;要稳健审慎,不急功近利;要守正创新,不脱实向虚;要依法合规,不胡作非为。“五要五不”既吸收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又彰显了现代金融元素、金融理念、金融精神,对于金融机构和从业人员塑造价值观、提升道德水平和文明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深化对金融本质的认识,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
经济兴,金融兴;经济强,金融强。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缺少强健的实体经济支撑,金融繁荣只会是“虚胖”。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的重要论述,揭示了金融作为国家经济主权和国家经济职能的本质,指明了新时代新征程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和路径。
正确把握金融本质。实体经济是金融的根基,为实体经济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是金融的本分和天职,也是金融的宗旨和立业之本,更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金融要为实体经济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需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金融只有在为实体经济服务中才能实现自身持续健康发展。如果热衷于自我循环、自我膨胀,金融就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迟早酿成危机。古今中外,因金融脱离实体经济带来危机的实例不胜枚举,我国元代“楮币之患”、国民党时期的“金圆券”风潮、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等都是典型例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金融要回归本源,服从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改变不顾风险片面追求规模和利润的倾向,专注主业,全面提升金融服务效率和水平。金融创新不能搞偏离实体经济需要、规避监管的“创新”,不能盲目扩张金融机构,不能大搞资金体内循环和脱实向虚,更不能搞庞氏骗局,而是要扎根于为实体经济服务、适应消费者和投资者需要进行金融创新。
着力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切实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发行货币和创造国家信用是国家经济主权的表现,稳定货币是做好金融工作的重要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去杠杆,千招万招,管不住货币都是无用之招。随着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货币信贷要从外延式扩张转向内涵式发展,总量上保持合理充裕,结构上有增有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始终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性,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要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更加注重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和机制。要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优化资金供给结构,在一些领域从紧配置金融资源,把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大力支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确保国家粮食和能源安全等,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着力打造现代金融机构和市场体系,疏通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我国金融体系规模已经很大,但资金配置不均衡,融资结构不合理,可以说不缺资金缺本金,关键是提高融资效率,重点解决资金“苦乐不均”和“钱多本少”、“耐心资本”不足等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金融结构不合理是服务实体经济不到位的重要根源,合理健康的金融结构是金融持续健康发展并有效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前提。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产品的结构要同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能够促进融资便利化、降低实体经济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保障风险可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顺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股权融资与债权融资的关系,优化金融体系结构,完善金融基础设施,提高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要保障金融机构和金融体系自身健康,以金融自身高质量发展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着力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为了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上,对金融系统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的重要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金融要迎难而上、聚焦重点;绿色金融要乘势而上、先立后破;普惠金融要雪中送炭、服务民生;养老金融要健全体系、增进福祉;数字金融要把握机遇、重视安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支持。
深化对金融监管和金融安全的认识,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金融既有管理和分散风险的功能,又自带风险基因;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金融是最需要监管的领域,反复强调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安全,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件带有战略性、根本性的大事。关于金融监管和金融安全的论述,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的重要论述中有着特别重要的分量,明确了金融监管和金融安全的极端重要性,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高瞻远瞩、运筹帷幄。
把防控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特别是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根本性任务,也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系统性风险的典型就是金融危机。一个国家一旦发生系统性风险,现代化进程往往就被迟滞甚至中断,发展成果被洗劫,还可能带来广泛国际影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金融体量和复杂程度今非昔比,风险的系统性关联性大大增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事关国家安全、发展全局、人民财产安全,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跨越的重大关口,是一场输不起的战役。要坚持系统观念,坚持标本兼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要坚持“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方针,把握好三个关系。一是权和责的关系,坚持金融事权在中央的基本原则,明确中央和地方职责分工,健全权责一致、激励约束相容的风险处置责任机制;二是快和稳的关系,提高紧急状态下风险研判的准确性,完善系统性风险认定机制;三是防和灭的关系,主动防火,治未病、抓前端,对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暴露、早处置。要以稳妥有效风险防控守护金融安全。
金融监管要“长牙带刺”。近年来金融乱象和风险产生的原因同金融监管体制性问题有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金融监管体制和能力要适应我国金融体系发展要求,要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加快建立符合现代金融特点、统筹协调监管、有力有效的现代金融监管框架,下大气力整治金融乱象、规范金融秩序。党中央大力推动金融管理体制改革,就是要依法将所有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全面强化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扭转重发展、弱监管和风险击鼓传花、捂盖子的积弊,消除监管空白和盲区。既要管合法,更要管非法,健全监管兜底机制,在市场准入、非现场监管、现场检查、股权穿透、消费者保护、防止过度杠杆、打击犯罪等环节,要严格执法、敢于亮剑。要依法打击会计造假、审计造假,确保金融数据真实性。要加强央地监管协同,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严禁“无照驾驶”、“有照违章”。要加强监管协调,坚持宏观审慎管理和微观行为监管两手抓、两手都硬、两手协调配合,形成强监管、防风险的铜墙铁壁。对监管不到位的,要严格监督问责。风险处置过程中要坚决惩治腐败,严防道德风险。
维护金融市场稳健运行。金融市场随着经济周期起伏波动是正常的,但要防止市场大起大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金融的安全靠制度、活力在市场、秩序靠法治。金融交易涉及复杂多样的权利义务关系,具有信息不对称特征,对信用的要求非常高,必须有健全的监管制度、完善的金融法律和市场规则体系,有禁必止、违法必究,保障金融市场健康运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合理引导预期,规范金融市场发行和交易行为,强化上市公司减持、分红、关联交易等监管,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要统筹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风险,及时处置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建立同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政府债务管理机制,优化中央和地方政府债务结构,科学合理安排地方政府债务规模,适应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要有序推进资本项目开放,稳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在这个问题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两句话,第一句是积极有为、扎实推进;第二句是顺势而为、水到渠成,强调稳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继续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统筹金融开放和安全。越是开放越要重视安全。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方面,但金融对外开放必须确保国家金融和经济安全,既要防范开放本身带来的风险,还要防范博弈对手蓄意制造的风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以我为主,把握好开放的节奏和力度,切实提升金融监管能力,以更高水平风险防控保障更高水平金融开放。要结合我国实际,学习和借鉴国际上成熟的金融监管做法,补齐制度短板,完善资本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方式,确保监管能力和对外开放水平相适应。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稳步扩大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加强全过程风险防控,更好维护国家金融安全。
切实加强金融系统党的建设。党的建设搞得好不好,事关金融系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决定金融事业成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切实加强金融系统党的建设,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加强党的各方面建设,并融入到公司治理、经营管理全过程。推动形成全面从严治党的氛围,监督各级党组织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牢固树立纪律意识、规矩意识,坚定不移正风肃纪反腐,以高质量党建促进金融高质量发展。要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金融干部人才队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太缺乏能够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的金融人才了。对金融干部人才队伍必须高标准、严要求。要坚持政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的“三个过硬”标准,发现、培养、使用敢担当善作为的干部,强化对领导班子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管理,严管金融资源和权力运行的重点环节、重点领域、重点人员,坚决抵制各种“围猎”、“诱惑”。我们要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的重要论述同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有机结合起来,持续纵深推进金融领域全面从严治党。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的重要论述,科学回答了新时代新征程金融工作怎么看、怎么干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新时代新征程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我们要从习近平经济思想金融篇中领悟思想伟力、汲取真理力量,切实转化为建设金融强国的强大动力。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网络编辑:同心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2024年4月25日第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