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吴怀友:深刻领悟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科学体系

发布时间:2024-04-30
字体: 打印
分享:

  引言

  理论体系是科学理论的存在方式和表现形式,没有形成体系的理论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理论。习近平文化思想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明体达用、体用贯通,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谱写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章,是科学的理论。从学理层面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科学体系,不仅对于深入学习理解这一思想的丰富内涵、精髓要义具有重要学术价值,而且对于宣传阐释好、贯彻落实好这一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般而言,衡量和检验一种思想或理论是否形成科学体系的基本要素有四:一看是否有一条贯穿全部内容、起总领作用的鲜明主题;二看是否围绕理论主题全面提出并系统回答了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三看是否围绕理论主题提出了一系列相互联系、具有严密逻辑结构的基本观点;四看是否有统一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贯穿始终。习近平文化思想,就是以构成思想或理论体系的基本要素来建构其科学体系。

习近平文化思想具有贯穿全部内容并起统领作用的鲜明主题

  理论主题是一个理论的中心、总纲,在理论体系中处于统领地位;理论体系就是对理论主题的拓展深化,是围绕理论主题进行整体性建构而形成的。从理论主题看,习近平文化思想自始至终贯穿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一鲜明主题。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文化发展道路”,并以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为统领,对文化建设重点工作作出部署。从此,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成为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总纲。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8月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继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同年12月,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研究进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学习时强调,“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要“朝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不断前进”。

  党的十九大报告以“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为文化领域主题,从五个方面对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进行部署。2018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宣传思想工作五项使命任务,其中“兴文化”落脚点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展形象”的目的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党的二十大以“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为文化建设统领,对新阶段文化强国建设工作作出重点部署。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里明确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五项使命任务归结为一,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6月召开的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重大命题,赋予文化强国建设主题以“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新的、更为深刻的内涵。需要指出的是,建设文化强国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有机统一的整体,犹如一枚硬币的两面,是一个主题的两种表述,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对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历史自觉、文化自信和使命担当。

习近平文化思想系统回答了三大基本问题

  基本问题,就是特定理论所要解决和回答的具有总体性、根本性的问题,是联通理论主题的主线,是理论总纲中的总目。一个理论只有一个主题、一个中心,但围绕主题所要回答、解决的基本问题往往不止一个,即主题可以分解为几条主线。理论主题和主线密不可分,是“纲举目张”的关系。从基本问题看,习近平文化思想围绕理论主题准确把握并科学回答了为什么要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文化强国、怎样建设文化强国等三大基本问题。

  为什么要建设文化强国?这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双飞的发展过程”。“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和现实表明,“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要挨饿,失语就要挨骂”。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解决好“失语”的问题,直接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正是由于文化关乎国本、国运,文化在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的现代化中的极端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文化工作,坚定不移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建设什么样的文化强国?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相关重要论述中从多个视角和维度作了回答,文化强国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全面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全面巩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全面形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时代活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高度繁荣,全民族思想道德水平普遍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的高度,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共同富裕,网络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全面建成,中华文化影响力、国际话语权显著增强,等等。概言之,就是要“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就是要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建设什么样的文化强国这个重大问题的最新回答。

  怎样建设文化强国?习近平总书记有许多相关重要论述。其中,既有宏观指导层面的、又有微观操作层面的;既有战略层面的、又有策略层面的,但最基本、最核心的有四:一是坚持党对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最大优势。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坚持和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既是党的全面领导的内在要求、题中之义和重要体现,又是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保证。二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道路决定方向,方向决定命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这条道路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指导思想、基本立场、发展方向和前途命运。三是坚持“两个结合”的“根本要求”。“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魂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的有机衔接、相互贯通,破除了长期以来古今之争、体用之辩的迷思,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根基”,巩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主体性,是推进理论创新和文化繁荣的必由之路。四是坚持有步骤分阶段逐步推进。习近平文化思想把建设文化强国的终极性目标与阶段性目标统一起来,逐步推进文化建设目标任务的实现。党的十九大、二十大不仅分别对其后未来五年文化建设工作作出重点部署,而且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的战略安排中勾勒出文化强国建设的中长期目标任务。

习近平文化思想形成了一系列有机统一的基本观点

  基本观点,是围绕理论主题及其基本问题得出的一系列规律性认识、普遍性结论,构成理论体系内容的主体框架;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就是由一系列相互作用、有机统一的基本观点构成的。从基本观点看,习近平文化思想围绕理论主题和主线,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的思想观点。

  这些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集中体现在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总结的“九个坚持”的基本要求、2021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的“两个结合”、2023年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明确的“十四个强调”的根本要求和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指示强调的“七个着力”的重要要求,以及党的十九大、二十大关于文化建设工作的重点部署,等等。

  具体而言,基本观点主要包括:“文化关乎国本、国运”,“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必须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健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工作体系;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双飞的发展过程,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保护历史文化遗产、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凝聚中国力量的思想道德基础”,“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要把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加强网络文明建设;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把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重大任务,深入实施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等等。

  这些新的重要思想观点以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极端重要地位为认识论前提、以党的领导为根本保证、以建设文化强国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为新的文化使命、以“两个结合”为必由之路、以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导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核心要义、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工程、以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为重要保障、以提高国际传播能力和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为战略任务,是一个具有严密逻辑结构、不断丰富发展的科学体系。

习近平文化思想贯穿着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贯穿理论的立场观点方法,是理论体系的精髓。没有统一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就无法形成逻辑自洽的基本观点,也就难以构成体系化的理论。从理论精髓看,习近平文化思想有统一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贯穿始终。

  坚守人民立场。“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是事关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价值旨归和立场态度的根本性、原则性问题。从宣传思想工作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新闻媒体要把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统一起来、文艺创作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要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等内容可见,习近平文化思想始终贯穿着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根本立场。

  坚定文化自信。一个没有文化自信的民族,是不可能立得住、站得稳、行得远的。从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以及“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篇章是中国共产党人依靠自身力量实践出来的”、历经五千多年从未间断的中华文明“是人类文明的奇迹”等重要表述可见,习近平文化思想充满着对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坚定自信。

  坚持守正创新。文化守正才能“在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不迷失自我、不迷失方向,文化创新才能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从坚守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两个结合”的根本要求、中国共产党的文化领导权和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到创新理念思路话语机制形式、在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一系列重要思想论断充分彰显习近平文化思想正是文化守正创新的产物、典范。

  坚持问题导向。“我们强调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就是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就是要善于把认识和化解矛盾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从宣传思想文化领域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出发,聚焦“七个着力”,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和鲜明的问题导向。

  坚持系统思维。“只有用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观察事物,才能把握事物发展规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进行系统谋划和整体部署,由此形成的习近平文化思想贯穿系统思维、体现系统观念。

  坚持开放包容。开放包容、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活力来源,是中华文明的特色优势。文化自信不是文化自负、文化封闭,而是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促进不同文化文明交流互鉴、取长补短、和谐发展。从《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深化文明交流互鉴 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等重要演讲可见,习近平文化思想彰显了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兼收并蓄的开放态度。

  上述六条,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重要体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整体反映,贯穿习近平文化思想始终,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科学体系的精髓。

小结

  深刻领悟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科学体系,有助于系统性把握这一重要思想的学理建构。习近平文化思想,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一鲜明主题,着力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要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文化强国、怎样建设文化强国三大基本问题,形成了涵盖文化建设战略地位、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主要内容、方法路径、条件保障等一系列具有原创性、体现规律性且逻辑自洽的基本观点,始终贯穿站稳人民立场、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思维、坚持开放包容的立场观点方法,是科学的理论体系。

  深刻领悟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科学体系,有助于深刻认识这一重要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原创性贡献。首先,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揭示了文化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中的极端重要性,标识了对文化历史地位认识的新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站在党和国家事业、民族复兴大业的全局和战略高度审视谋划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其次,习近平文化思想确立了新时代“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文化使命,指明了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着力点和新前景。最后,习近平文化思想打破了长期以来古今之争、体用之辩的迷思,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根本遵循。

  (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网络编辑:同心

  来源:《学术前沿》杂志2024年第6期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