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绍清 卢毛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丰富蕴涵与精神标识
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是新时代新征程上文化建设的一个重大历史使命,需要科学把握。为此,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深刻揭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内涵、显著特征以及独特的精神标识,旨在从理论上阐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什么”这一基础性问题,进而推动“怎么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一、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科学内涵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是新时代文化建设面临的一个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因此,需要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角度,以博古通今、中外融通和“三个面向”的宏阔视野,揭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科学内涵。
从语义学来看,“文明”一词的英文为“Civilization”,表示社会进化的方式或阶段;在汉语中,“文明”与“文化”有一定的相通性,是指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和具有较高文化水平。具体而言,所谓文明,主要是指人类历史发展所积累下来的、有助于认识和适应客观世界、符合人类精神追求、能被绝大多数人认可和接受的人文精神、发明创造的总和,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马克思指出:“文明是实践的事情,是社会的素质。”列宁指出:“无产阶级用事实表明,它是而且只有它才是现代文明的支柱。”从文明的本质属性来看,文明是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综合体,它既由经济基础所决定,又带有自身的相对独立性和丰富性。
所谓中华文明,是指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进行物质生产、精神生产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中华文明博大精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核心内容”。相对而言,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一个相对的时间文化范畴,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说,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指中华民族在进入近现代历史以来探索和推进现代化进程中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从狭义上说,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站在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起步的关键时期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则特指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文化形态。
为此,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内涵:第一,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寓于中华文明整体之中的。从马克思主义整体论来看,整体是由要素或系统构成的,具有结构性和层次性。因此,要在中华文明整体中把握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基本内涵。中华文明是一个整体,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这一整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可以从人类文明史的角度来看,中华文明是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华文明连续发展过程中的现代发展阶段。“中华文明的连续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根据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果来看,我国拥有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文明史,中华文明具有历史的连续性。中华文化经过传承、赓续、发展到今天,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中华文明注入新的活力和生机,开辟中华文明新的发展前景。所以,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华文明的现代形态,其本身是中华文明在中国历史时间轴上的连续发展。第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不仅具有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等特性,还具有自身显著的时代特征,这就需要把历史、现实与未来贯通起来,把握好应然与实然相结合的原则,深入研究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显著特征。只有深刻揭示其显著特征,才能明确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第三,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根植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和深厚的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不断地汲取中华文明的时代精华和中华文化的精神滋养,具有中华文明的精神特质和精神文化基因,决定着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独特的精神标识。第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新形态,是中华文明的现代形态,它从根本上实现社会主义、中华文明与现代化的内在统一及其融合发展。“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就要大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第五,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通过与世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吸收和借鉴了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因此,它既具有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自身的特殊性,又具有人类文明共同的普遍性。
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显著特征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互契合、彼此成就的产物,是人类文明新形态。但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到底具有什么显著特征,是一个需要深刻揭示的基本理论问题。为此,坚持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现实与未来相贯通,深刻揭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显著特征,有助于深刻理解其丰富蕴涵,进而为凝练其精神标识提供逻辑基础。
1.绵延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
绵延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最显著的特征。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中国古代文明、近代文明演化而来的,具有绵延的历史连续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相较于世界其他文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具有悠久的历史、鲜明的精神特质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一是具有悠久绵延的历史。“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承中华浩荡文明,下接中华文明永续发展,具有绵延的历史连续性。把握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须把过去、现在和将来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才能站得高、看得远、看得深。据我国考古发现与研究证实,“在漫长的文明发展史中,中国形成了多元一体格局,尤其是中原地区以贾湖、裴李岗、唐户、双槐树、大河村、黄山、王城岗、瓦店等为代表的人群创造的文明极富张力,为人类文明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所以,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就能很好地了解古代中国、理解现代中国和未来中国。二是具有鲜明的精神特质。“中华文明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精神特质和发展形态”,“从本质上揭示了中华文明精神特质的‘质’的规定性,成为中华文明的独特精神标识和精神追求”。三是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扎根于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是中华文明的底色。中国文化的活力来源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中华民族所创造的文化传承体系以及它对社会产生的影响不断推动着中华文明勇往直前、赓续发展。
2.典型的现代发展性
典型的现代发展性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又一显著特征。它集中体现为:第一,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从远古的渔猎文明、农耕文明走来,向工业文明、信息文明进发,具有典型的现代文明发展性。它既具有中国式现代化的典型特征和本质要求,又融通和比肩当今世界互联网和现代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信息文明的共同特征。第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中国式现代化是传承、赓续了古老中华文明的现代化,是从中华大地上自主探索和生长出来的现代化,并非照搬照抄其他国家的现代化,是人类现代文明创新创造的结果。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实际上是对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全方位、综合性、系统性的概括,它所展现的现代文明特征是前所未有的。第三,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与人类文明发展同步的。当今世界科技快速发展成为一种不可逆转、不可抗拒的力量,先进的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不断推动人类社会高速向前发展,也推动着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发展,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不是过去的旧版或某些文明的翻版,而是与世界同步的、具有典型的现代性特征的新型文明形态。
3.鲜明的创新性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具有鲜明的创新性。马克思指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中华文明是人类历史上唯一连续不断的文明传统,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来自“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结合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而不断创新发展。所以,立足当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创新性特征体现在努力把握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增强历史主动,推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当前,特别是要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步伐,促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开放创新,推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新技术创新,努力跟上世界科技创新和信息快速发展的时代步伐,使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永葆创新活力。
4.博大的包容性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赓续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包容性,具有胸怀天下的博大胸襟。《易传·象传上》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礼记·中庸》曰:“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中华文明历来就具有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宽广视野和天下情怀。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胸怀天下,并强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人民前途所在”,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始终具有“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博大胸襟和政治情怀,自信而又大度地开展同世界各国人民的友好交往和文化交流;也表明了中国在加强现代文明建设中推动实现不同文明真正平等和包容的交流,共同促进人类的繁荣发展、维护世界和平安宁的伟大理想。
三、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精神标识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鲜明的精神标识是一个民族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的灵魂。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鲜明精神标识是什么?这是一个亟待回答的复杂的理论问题。相较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精神标识——“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当前,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精神标识很难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简单概括。为此,根据系统论的观点,注重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应然与实然相结合的原则,以精神系统构成的认知信仰、情感目标指向、精神动力生发、精神意志品质以及对外交往的价值追求等为要素,以中华儿女在长期奋斗中所熔铸的伟大民族精神以及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等为依据,深刻揭示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所应有的独特精神标识,以期更好地推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发展。
1.追求真理和理想的梦想精神
追求真理和理想的梦想精神之所以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精神标识,主要是从精神认知层面指明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坚持真理、坚定理想,追求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精神。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追求真理、追求理想精神的伟大民族。伟大梦想精神是中华民族一以贯之的精神灵魂,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精神信仰,成为其显著的精神标识。这主要体现为:第一,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伟大梦想精神的民族,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从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发展史可以看出,中国人民始终心怀梦想,不懈追求。古有夸父逐日、精卫填海等神话故事生动地反映了中华先民勇于追求梦想的执着精神;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无数仁人志士和全体中华儿女的最大梦想。林则徐、魏源、张之洞、康有为、孙中山、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无不是为了实现民族复兴梦想而不懈追求。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指引着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方向,成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显著的精神标识。第二,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真理的力量也是无穷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深刻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坚持真理的主体性。“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之源,其中坚持真理是伟大建党精神的首要内涵。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文明蒙尘,中国人民陷入了民族自卑和精神屈辱的状态。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成为指导中国共产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思想旗帜和行动指南。党的百余年光辉奋斗史表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使我们党对中国道路、理论、制度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使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也使我们党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的自觉性达到了新高度;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筑牢了中国道路的根基,巩固了中华文化的主体性。“站在时代高度充分阐明了中华文明的显著优势和特点”,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必将指导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达到新高度。第三,坚定理想信念。要同心同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必须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指引。“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灵魂之所在,如果丢了这个魂,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就难以立足,更难以致远。所以,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我们要自觉坚定理想信念,补好精神之“钙”,走好新长征之路。实践终将证明,坚持马克思主义先进思想的理论武装,坚定理想信念,一定会书写出更加美好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新篇章。
2.团结奋斗的爱国精神
团结奋斗的爱国精神之所以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精神标识,主要是从精神情感层面回答了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需要什么样的情感认同,以及什么样的精神支柱才能推动其阔步前行。团结奋斗的爱国精神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为了追求和维护祖国统一所涵养的最深厚的爱国情感,以及为之奋斗所迸发出的磅礴精神力量,团结奋斗的爱国精神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精神支柱。它主要体现为:第一,中华民族孕育了团结奋斗的内生力量。团结奋斗的前提是有一个统一的国家,统一的国家是靠全国各族人民崇高的爱国情感维系的。从大历史观来说,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都是一个团结统一的文明大国,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是。自秦统一以来,中华民族在语言、文字、度量衡、价值观念、风俗习惯和礼仪等方面都既呈现出“大一统”特色,又呈现出精彩纷呈的各民族特色,其中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是各民族的共同追求,悠久的中华文明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统一的伟大祖国是各民族共同维护的。团结统一“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各民族文化融为一体,即使遭遇重大挫折也牢固凝聚,决定了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共同信念,决定了国家统一永远是中国核心利益的核心,决定了一个坚强统一的国家是各族人民的命运所系”。第二,团结奋斗的爱国精神是融入中华民族血液中最深厚的情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爱国是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之一,集中体现了中华儿女为了祖国强盛而不懈奋斗的精神特质。马克斯·韦伯认为:“中国人无与伦比的吃苦耐劳精神一直为世人所公认。”回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百余年的奋斗史,团结奋斗的爱国精神就像一根红线一样贯穿着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所以,“一百年来,党和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团结奋斗的结果,团结奋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显著的精神标识”。第三,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更需要团结奋斗的爱国精神。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精神力量是需要聚合而非分散的,实现民族复兴绝不是一时一事一人所能完成的,而是建立在几千年文明积淀之上,是祖祖辈辈、无数代人团结奋斗的结果,这种团结奋斗的力量包括团结奋斗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二者缺一不可。没有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物质力量,中华文明就不可能绵延数千年;没有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精神力量,中华文明就不可能创新发展,更不可能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团结是战胜一切困难的强大力量,是凝聚人心、成就伟业的重要保证。”面向未来,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个需要持续团结奋斗的历史进程,需要亿万人民增强历史主动,万众一心,共同奋斗,才能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3.守正创新的进取精神
守正创新的进取精神之所以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精神标识,主要是从精神动力层面回答了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需要什么样的精神动力。精神动力就好比汽车的引擎,缺乏动力就无法前进;如果中华民族缺乏前进的精神动力,建设现代文明就会是一句空话,文明就可能会凋敝、衰落甚至蒙尘。守正创新的进取精神旨在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强大创新创造的智慧和实践动力。它主要体现为:第一,中华民族是一个富有创新创造精神的民族,革故鼎新、勇于创造是中国人民的精神特质,涵养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强大的守正创新、开拓进取的精神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守正创新”,“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在中华文明史上物质创造不胜枚举。据考古研究发现,我国在两万年前就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用于炊煮食物的陶容器(釜),一万年前发明了榫卯结构建筑技术,4000多年前发明了用复合陶范铸造青铜器的技术,2800年前发明了以生铁为本的钢铁冶炼技术,秦汉以后有包括“四大发明”在内的更多发明创造。同时,中华文化具有守正而不守旧、尊古而不复古的优秀传统和进取精神,革故鼎新、勇于创新是中华文明历经沧桑而依然葆有勃勃生机的根本所在。正是因为具有勇于在守正中不断发展,在应时处变中不断创新,科学识变、积极应变和主动求变,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精神,才使中华民族永葆创新创造的活力。第二,开拓创新是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精神动力,也是新时代党领导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精神标识。“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生生不息、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活力的力量源泉。”开拓创新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之进取内核”,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回溯党的百余年奋斗史,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实现了一次又一次飞跃,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就要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断增强历史主动,不断增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力量。第三,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坚持在守正中创新,在开拓中进取。在大力倡导守正的同时,更要勇于创新、勇于开拓进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就是要在坚持道不改、制不变的前提下,充分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推动面向未来的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积极倡导创新是第一动力,将科学价值观、科学探索精神、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新科技文明知识体系融入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实践;积极发扬勇于创新、敢于攻坚克难的精神,解决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新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各项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4.顽强斗争的大无畏精神
顽强斗争的大无畏精神之所以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精神标识,主要是从精神的意志层面回答了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需要什么样的意志品质作保证。顽强斗争的大无畏精神是指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一定要发扬斗争精神,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面对困难和挑战,敢于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发扬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大无畏精神。它主要体现为:第一,顽强斗争精神经过历代先民无数次实践和反复检验,已化为精神基因流淌在中华儿女血液之中,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精神品质保证。回望中华文明史,古有为了战胜大自然的灾难,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李冰父子修建举世闻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造福千秋万代的故事;有无数先民不畏艰险,修建灵渠、郑国渠、大运河等;今有各族人民不畏艰险,修建三峡水库、白鹤滩水电站、南水北调工程等。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排除万难、敢于斗争,改造自然、造福民众的聪明才智和顽强斗争精神,也展示了当代中国人民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英雄气概,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精神意蕴。第二,顽强斗争的大无畏精神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鲜亮精神底色。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顽强意志和政治品质的集中体现,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的敢于斗争、抗击风险的精神力量,成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战胜一切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的力量之源。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就不畏艰险,团结带领人民进行轰轰烈烈的大革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先后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与国民党展开了顽强斗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扬眉吐气,挺起了民族的精神脊梁。毛泽东指出,由于斗争,“一些阶级胜利了,一些阶级消灭了。这就是历史,这就是几千年的文明史”。实践证明,坚持斗争、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敢于胜利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取得伟大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第三,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大力弘扬顽强斗争的大无畏精神。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先进政党,时刻注意社会主要矛盾的发展变化,抓住社会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开展斗争,使我们党一直坚持在斗争中成长、在斗争中提高本领与能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必然会面临更多的风险和挑战,这就要求党员、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具有斗争精神和斗争能力。只有这样,无论面对任何恶劣险境,才敢于迎难而上,毫不畏惧;无论面对任何强大势力,才敢于直面挑战,毫不退缩;无论面对任何疑难困惑,才能冷静思索、成功应对。也只有这样,才能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巍巍巨轮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5.开放包容的和平精神
开放包容的和平精神之所以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精神标识,主要是从对外交往的层面回答了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需要什么样的价值追求。中华民族在与世界各国文明交流时始终以秉持开放包容的博大胸怀、促进和平发展为价值追求。这主要体现为:一方面,开放包容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精神标识。中华文明并非是在自我封闭的地理环境中形成的文明体系,而是在同世界诸多文明的交往、交流和相互借鉴中不断繁荣兴盛起来的,具有鲜明的包容性和开放性。汉代有张骞出使西域,唐朝有玄奘西天取经、鉴真东渡,元朝有《马可·波罗游记》,明朝有郑和下西洋等,这些历史事例生动地表明中华文化不仅有主动对外进行人文交流交往的优秀传统,更有促进中外文明共同发展的开放包容的精神基因。这种精神基因传承至今,铭刻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精神标识之中。另一方面,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开放包容为回答“世界之问”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但也面临着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安全赤字等一系列挑战和难题。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具有开放包容的和平精神,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不搞文化霸权,不会把自己的价值观念与政治体制强加于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在文明交流互鉴中,共同推动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的繁荣兴盛;中国主张坚持合作、不搞对抗,不搞“党同伐异”的小圈子,以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促进文明的交流和互鉴。面向未来,我们要以宽广胸怀理解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尊重不同国家人民对自身发展道路的选择与探索,不断为动荡变革的世界注入更多稳定性,努力为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作者简介:邹绍清,现任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网络编辑:小天
来源:《思想理论教育》2023年第9期
发布时间:2023-09-11 15: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