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马克思主义研究网首页  |    
我的位置 > 首页 > 习研中心 > 研究动态
曾建平 罗红平:习近平关于调查研究重要论述探析
摘 要:习近平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就调查研究发表了系列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契合实际、内容完整、逻辑严谨的调查研究重要论述。就生成之源而言,这一论述源于马克思主义调查研究思想的价值遵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汲取、成长阅历与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就理论要旨而言,“基本功论”“联系群众论”“求真论”是其精髓要义,助力破解发展难题、党的作风建设、强化理论武装是其重要意义,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攻坚克难、必须坚持系统观念是其方法论;就价值意蕴而言,既回答了新时代新征程如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之问、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调查研究思想的理论宝库,又践行宗旨为民造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遵循。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促进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带头深入调查研究,扑下身子干实事、谋实招、求实效”。2023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要求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把调查研究作为在全党开展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找准新时代突出矛盾、解决新时代重大问题,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积极弘扬调查研究的优良作风。习近平就新时期开展调查研究发表的重要讲话,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不确定因素增多,难预料风险增大,迫切需要通过调查研究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找到破解难题的办法和路径。因此,全面理解和深刻把握习近平关于调查研究重要论述,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对引导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不断打通工作梗阻点、扫除一切“拦路虎”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习近平关于调查研究重要论述的生成之源
 
  习近平关于调查研究重要论述的产生有其深厚的渊源,是理论赓续、文化滋养、实践体悟三方面的有机统一,它们相互作用,共同构成这一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
(一)源于马克思主义调查研究思想的价值遵循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高度重视调查研究,提出了一脉相承的调查研究思想。马克思一生非常重视调查研究,认为“研究必须充分地占有材料,分析它的各种发展形式,探寻这些形式的内在联系”。早在《莱茵报》工作期间,马克思就围绕木材分配、贫困状况等问题经常深入摩泽尔地区进行调查研究,撰写了《摩泽尔记者的辩护》等文章,《资本论》更是马克思在调查研究基础上创作的巨著。恩格斯同样重视调查研究,1843年恩格斯深入英国进行广泛而深入的调查,搜集了大量关于英国工人的第一手材料,撰写了《英国工人阶级状况》这部政治经济学重要著作。列宁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的调查研究思想。23岁时,列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了他登上政治舞台的开篇之作——《农民生活中新的经济变动》。苏俄十月革命胜利后,面对百废待兴的新形势,列宁向全党发出号召,提出“首要任务之一是组织一系列的社会调查”。毛泽东不仅重视调查研究,而且是调查研究的行家里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面对如何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应用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毛泽东指出,“中国革命也需要作调查研究工作,首先就要了解中国是个什么东西(中国的过去,现在及将来)”,强调“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并带头深入工厂、矿山、农村等地进行调查研究,写出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寻乌调查》《兴国调查》《长冈乡调查》《才溪乡调查》等经典调研报告。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围绕如何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毛泽东提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阶段,还是要进行调查研究,一万年还是要进行调查研究工作”,号召广大领导干部“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一切从实际出发”,将调查研究引向深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平强调要实事求是,通过调查研究,制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提出要改善工作方法,引导党员干部“深入群众,善于运用典型调查的方法,研究群众的情况、经验和意见”;江泽民强调与时俱进,指出“为了适应改革和发展的需要,调查研究的工作只能全面加强,决不可有任何削弱”;胡锦涛强调科学发展,将调查研究视为科学发展的前提,指出“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坚持求真务实,用求真务实的作风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进入新时代,习近平面对时代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以马克思主义调查研究思想为价值遵循,就调查研究做了许多创造性的阐述,提出了诸多新论述、新观点,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调查研究思想。
(二)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汲取
  中华民族5000多年连绵不断的灿烂文明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文化,其中就包含调查研究文化,习近平关于调查研究重要论述赓续民族血脉、厚植于中华文化的沃土之中。追根溯源,调查研究由来已久,早在上古尧舜时代,禹为了治水,跋山涉水搞调研,“左准绳,右规矩”,“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史记·夏本纪第二》),掌握一手资料,为科学治水定策奠定扎实基础。至春秋战国时,百家争鸣,诸子几乎一致“重调研”。如,孔子对未调研考证的事物从不主观臆断,以至于他在谈论“夏礼”和“殷礼”时说,“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论语·八佾》)。韩非子在《韩非子·孤愤》中说:“不明察,不能烛私”,强调不仔细调查就不能了解实情。荀子在《荀子·儒效》中也说“闻之而不见,虽博必谬”,强调不俯下身去调查搞清楚,即便知识渊博也容易出错。墨子将调查研究提升到治理国家的高度,认为只有在了解下情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尚同”,社会才不会发生动乱,因此他说“上之为政,得下之情则治,不得下之情则乱”(《墨子·尚同下》)。诸子百家的调查研究思想对后世影响甚大。如,东汉史学家班固在《汉书·河间献王传》中说“修学好古,实事求是”。至清朝,魏源更是强调“以实事程实功,以实功程实事”。可见,在中华传统文化里,重调研、重事实这一思想一直贯穿于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形成的调查研究文化,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始终保持高度的文化自觉和自信,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阐释调查研究的重要性上,他引用明代诗人林鸿《饮酒》中的诗句“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告诫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了解民情、掌握实情;在阐释调查研究的目标上,他强调“研以致用”,“文可载道,以用为贵”;在阐释调查研究的方法上,他强调要力戒“走马观花”。这些都说明习近平关于调查研究重要论述与中国传统文化紧密相连,其思想内涵离不开中华几千年积淀的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
(三)源于成长阅历与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
  习近平成长在一个堪称楷模的老布尔什维克和共产党人的家庭里。其父习仲勋作为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在长期的领导工作中非常注重调查研究,是调查研究的典范。受父亲的影响,习近平从小就养成了实事求是的作风,无论是陕北插队,还是主政地方、主政中央,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经常下基层搞调研。在陕西梁家河的七年知青岁月里,习近平坚持先摸准实际情况再开展工作,经常深入实际了解村民需求,带领村民办沼气池、办铁业社、办代销店,解决村民实际问题,熔铸了习近平求实性品格,以至于习近平在回忆这段岁月时说:“我的成长进步始于陕北。最大的收获一是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二是培养了我的自信心。”在河北正定工作时,习近平经常登门入户搞调研,跑遍了全县所有的村,体悟到搞调研“要一下到底,亲自摸情况,直接听反映,寻求‘源头活水’”。在福建工作时,习近平跑遍所有的乡镇,经常深入车间码头、田间地头、市场社区调研,体悟到“多深入群众,多做调查研究,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才能全面掌握一手材料。在浙江和上海工作时,习近平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跑遍所有的县市区,提出调研务求“深、实、细、准、效”,强调“无论是制定决策、还是实施决策,都离不开调查研究”。到中央工作以后,习近平从全局高度思考国家的发展,经常深入各省市调研,并于2011年在中央党校开学典礼上以《谈谈调查研究》为题,专门阐述了调查研究的意义、方法和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着眼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高度,面对调查研究存在的不足,在出台的“中央八项规定”第一条中即提出“要改进调查研究”,对领导干部扑下身子、沉到一线搞调研提出具体要求;新的征程上,习近平立足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多重挑战和危机交织叠加,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将其作为应对风险考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有力举措。习近平着眼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一次次讲话、一个个会议,对领导干部调查研究提出系列要求,逐步形成内涵丰富、结构完整、逻辑严谨的调查研究重要论述。
 
二、习近平关于调查研究重要论述的理论要旨
 
  习近平关于调查研究重要论述从多方面阐释了“调查研究是什么、为什么要大兴调查研究、如何大兴调查研究”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科学界定了调查研究的基本内涵和根本立场,阐释了调查研究的方法论,形成了契合实际、内容完整、逻辑严谨的调查研究理论体系。
(一)调查研究的精髓要义
  1.“基本功论”:明确了调查研究的价值地位
  在每一次标志性的历史事件中,几乎都是调查研究当前锋、打头阵。因此,马克思主义调查研究思想赋予调查研究以传家宝、平安符的价值承载。习近平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调查研究是我们做好工作的基本功。”这一论述深刻揭示了调查研究的价值地位。一方面,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我们党从风雨如磬的历史深处走来,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将前途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从革命战争年代到新时代,在每个历史关口上,我们党都是通过大兴调查研究,总结历史经验,研究中国道路,校正发展航向,可以说调查研究是我们党在磨难坎坷中一路向前的重要支撑。另一方面,实现新发展离不开调查研究。客观事物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老问题解决了新问题又会出现,搞好调研才能开好局、走好路,党的二十大报告就是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形成的。不下去调研掌握实情,“光靠从会议到会议、从文件到文件,是不行的,也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基于此,习近平一直勉励党员干部要学会调查研究、不断增强本领,并将“调查研究能力”纳入领导干部要提高的“七种能力”范畴。
  2.“联系群众论”:剖析了调查研究的人民性特质
  开展任何形式的调查研究都不能脱离人民群众这个主体,否则就会做无用功。习近平指出:“调查研究是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途径。”这既是对调查研究重要性的肯定,更是对调查研究人民性特质的镜像勾勒。一方面,人民性是我们党的根本价值属性。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党一旦脱离群众就会失去生命力,只有走群众路线,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才能与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另一方面,深入调查研究才能敏于发现人民期盼。“安民之道,在察其疾苦而已”(张居正《请蠲积逋以安民生疏》),只有深入基层体察民情,了解群众真实状况,才能发现群众的实际困难。习近平指出“密切联系群众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在地方工作期间,习近平到任的头几个月基本都是下基层调研。如,在福建宁德工作之初,习近平调研闽东九县,写出了《弱鸟如何先飞》这篇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指引人民摆脱贫困的经典之作。主政中央后,习近平对调查研究的重视一如既往。如,为了搞好脱贫工作,习近平多次强调“搞准扶贫对象,一定要进村入户,深入调查研究”。可以说,脱贫攻坚的伟大历程,就是我们党运用调查研究方法带领人民致富的光辉奋斗史。
  3.“求真论”:构建了调查研究的务实形象
  调查研究作为一种方法,重在把事实搞清楚,是一门求真的科学。习近平指出:“调查研究是一门致力于求真的学问。”这一论述揭示了调查研究的务实性。古语云,“事莫明于有效,论莫定于有证”(《论衡·薄葬第六十七》),调查研究就当求真务实。从理论向度上看,调查研究包括调查和研究两个环节,两者相辅相成、辩证统一,只有真调查、真研究,把事情的真相和全貌调查清楚,才能把握问题的本质、更好地解决问题,毛泽东就曾告诫全党“不要陷于狭隘的经验论”。从历史向度上看,求真务实是我们党事业兴旺发达的关键所在,调查研究就是要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从实践向度上看,求真务实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本质要求,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领导干部要有“甘当小学生的精神”,从文山会海中解脱出来,从繁杂的应酬中摆脱出来,扑下身子搞调研,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但如果调研走过场,不了解真实情况,拍脑袋做决定,做不好工作。概言之,领导干部只有不断提高求真务实的自觉性,从思想上深刻认识求真务实的极端重要性,才能在调查研究中念好“求字经”,获得“真回报”。
(二)调查研究的重要意义
  1.助力破解发展难题
  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向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通过调查研究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闯过了一个个“娄山关”“腊子口”,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新时代新征程上,无论从国际还是从国内看,不确定和难预料的因素越来越多,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大量发展难题待破解,难度世所罕见。面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如何把握其规律,更好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指出要“以深化调查研究推动解决发展难题”。调查研究作为正确决策的基本功,就是要深入接触事物,把隐含在事物内部且随事物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情况搞清楚,不断增加自己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进而掌握事物的规律性。这就要求领导干部深入调查研究,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不断破解发展难题,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解决问题的实际成效。
  2.助力党的作风建设
  调查研究要旨在提能,引领的是风气。习近平指出,“在改进工作作风上,我很重视调查研究”,强调调查研究是“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切入点和重要环节”。这一论述凸显了调查研究在党的作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其一,调查研究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关键环节。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它的基本要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调查研究直奔问题去,讲究的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深入调查研究,把握事物发展规律,本质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其二,调查研究是密切联系群众的根本保证。党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党就有力量;反之,就会被人民所抛弃。调查研究的过程就是密切联系群众的过程,这个过程既可促进与群众的交流,又可及时宣传党的政策、倾听群众的心声,从而实现党群关系融洽、社会和谐。其三,调查研究是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重要前提。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我们党正是不断在批评与自我批评中转作风、提效能、促发展。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及时发现工作得失,就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
  3.助力强化理论武装
  调查研究是理论武装的一种重要实践方式。习近平指出,“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同时强调“调查研究要注重实效,使调研的过程成为加深对党的创新理论领悟的过程”。加强理论武装,旨在学懂、弄通、做实,离不开调查研究的重要参与。其一,调查研究有助于学懂理论。从实践看,要学懂马克思主义理论,关键要将学习和实践相结合,推动学用相长,这就需要通过调查研究去检验理论的准确性,对存在的问题加以辨析,进而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其二,调查研究有助于弄通理论。理论并非高深莫测,而是在实践中凝练、在实践中验证的成果。因此,不进行调查研究,就难以搞清理论的渊源、难以揣摩理论的核心要义;深入调查研究,才能把握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做到融会贯通。其三,调查研究有助于做实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就在于它紧密联系时代,不断进行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时代提出的新课题,需要我们把握新规律、做出新概括,把学懂弄通的成果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做实理论。这就要求我们搞好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可以说,调查研究是强化理论武装的法宝。
(三)调查研究的方法论
  1.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习近平强调“要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接地气、通下情,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这一论述为大兴调查研究确立了根本遵循。一方面,调查研究要站稳人民立场。“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论衡·书解第八十二》),人民群众蕴藏着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智慧和力量,他们始终是我们党的力量之源和胜利之本。只有树牢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才能发挥调查研究听民声、察民情、聚民智、解民忧的作用。因此,党员干部要始终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沉下身子、迈开步子,带着情感深入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将党的政策宣传下去,把群众的呼声反映上来;同时“要学网、懂网、用网,了解群众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议,积极回应网民关切”。另一方面,调查研究要着眼解决群众实际问题。调查研究搞得扎实不扎实,关键看是否真正把群众的问题解决好。这就要在调查研究中,把工作做到每一位群众的心坎上,努力把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办实办好,少些房前观赏、多些屋后了解,以实实在在的成效赢得群众信任。
  2.必须坚持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中国共产党人以中国化的语言对马克思主义根本方法的高度概括。习近平指出:“只有有实事求是的态度才能重视深入实际、了解实际。要了解实际,就要掌握调查研究这个基本功。”这一论述深刻阐释了实事求是与调查研究的辩证关系,揭示了调查研究必须坚持实事求是这个方法论的客观规律性。其一,坚持实事求是,基础在掌握“实事”。调查研究就是要深入实际掌握事物的本来面貌,把情况摸实摸透,从零乱的现象中找出事物的规律性,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因此,要从客观实际出发,自觉坚定实事求是的信念、增强实事求是的本领,杜绝闭门造车,力戒形式主义,扑下身子、迈开步子,掌握客观、准确、全面、生动的一手材料,用调查研究“十月怀胎”换科学决策“一朝分娩”。其二,坚持实事求是,关键在“求是”。“实事”即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求是”即研究事物发展的规律性。调查研究作为“求”的基础,就是要深入接触事物,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探寻事物的“是”。因此,一方面要善于在深化上做文章,对事物的规律性认识要在“沉下去”和“浮上来”的交叉中印证,使调查掌握的信息系统化深刻化;另一方面,要去伪存真、去粗取精,透过现象看本质,搞清楚事物的“病情”,找准问题的“穴位”,将“问题清单”转变为“成果清单”,进而实现“调”以务实、“研”以致用。
  3.必须坚持问题导向
  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要求。进入新时代,习近平高瞻远瞩,立足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把握时代发展大势,提出“调查研究要紧扣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紧扣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紧扣全面从严治党面临的现实问题”,标定了以“问题导向”引领“调研方向”,真正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定实。一要紧扣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人民至上”是我们党的最高价值诉求,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始终以“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的情怀开展调查研究。二要紧扣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问题。如果脱离中心工作,调研效果必然会打折扣,因此要紧紧围绕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面临的战略性、复杂性问题展开调研,将调查研究的“准星”对准经济社会发展的“靶心”。三要紧扣全面从严治党面临的现实问题。党风问题关系执政党的生死存亡,党要围绕全面从严治党的盲点和不足,深入调查研究,听真话、察真情,综合研判、类比分析,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真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对策建议,推动全面从严治党纵深发展。
  4.必须坚持攻坚克难
  敢于攻坚克难是百年来共产党人的鲜明品格。习近平多次强调“真抓才能攻坚克难,实干才能梦想成真”。调查研究涉及的都是棘手问题、重大问题,只有知难而进、迎难而上,才能战胜困难、推进工作。一要强化斗争意识。新征程上,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同时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各种深层次矛盾躲不开、绕不过,只有强化斗争意识,勇挑重担,主动调研,深入分析,才能获真知、收实效。二要发扬斗争精神。一些领导干部不愿啃“硬骨头”,拈轻怕重,调研效果必然打折扣。习近平指出,“要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没有斗争精神不行”。面对各种问题和困难,只有发扬斗争精神,才能涉险滩、破难题、展担当。三要增强斗争本领。一些领导干部习惯按照“脚本”练、跟着“预演”走,搞“盆景式”调研,回避矛盾,背后折射的是斗争本领不强的问题。习近平指出,“要善斗争、会斗争,提升见微知著的能力”。斗争本领不是与生俱来,要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创新理论,夯实善斗争的思想根基;要主动作为、勇挑重担,练胆魄、磨意志,真正锻造成烈火真金。
  5.必须坚持系统观念
  万事万物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系统。习近平指出:“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这一论述突出强调了系统观念的重要性。调查研究作为搞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涉及的都是一个个系统工程,必须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一要坚持普遍联系的观点。普遍联系是世界的本来面目和本质属性,开展调查研究就是要利用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把握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进而透过现象看本质。二要坚持全面系统的观点。以偏概全只会导致“盲人摸象”“管中窥豹”的现象发生。列宁指出,“要真正地认识事物,就必须把握住、研究清楚它的一切方面、一切联系和‘中介’”。只有全面系统地看待问题,才能观大势、明大局、谋大事。三要坚持发展变化的观点。事物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正如恩格斯所言,“没有任何东西是不动的和不变的”。现代社会瞬息万变,只有坚持用发展变化的观点开展调查研究,才能准确扣住时代脉搏。
 
三、习近平关于调查研究重要论述的价值意蕴
 
  习近平关于调查研究重要论述既是对新时代新征程破解改革发展难题的积极回应,也是为我国抓住历史机遇、赢得历史主动的理论准备,具有鲜明的价值意蕴。
(一)时代价值:回答了新时代新征程如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之问
  党的二十大报告诠释了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21,并写入党章。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百年伟大探索的必然结果,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由之路。如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这一时代之问,习近平找到了以广泛调查研究回答时代之问的密钥。一方面,调查研究在于发现和解决问题。发现问题才能找出问题,通过调查研究,找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症结所在,在此基础上才能针对性地加以解决;反之,不搞调查研究,盲目采取措施,只会降低工作效率,浪费时间和资源,达不到预期效果。另一方面,调查研究在于提高效率。习近平指出,“调查研究的过程,是领导干部提高认识能力、判断能力和工作能力的过程”。党员干部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提高了自身素质,就能更好地发挥其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反之,如果缺乏调查研究,就容易出现作风偏离等问题。可见,习近平关于调查研究重要论述引领的是风气,改善的是作风,提高的是效率。
(二)理论价值: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调查研究思想的理论宝库
  马克思主义调查研究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对调查研究问题的根本观点,其本质是对客观实际问题的调查了解和分析。恩格斯指出,“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包括我们这个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进入新时代,习近平在思考新时代发展的现实境遇基础上,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调查研究的思想中,围绕调查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的理论观点。一是把调查研究作为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抓手,升华了马克思主义对调查研究的战略定位,明晰了调查研究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系,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全面系统地阐释了调查研究的时代内涵和重要意义,开辟了马克思主义调查研究思想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三是深刻洞察了调查研究是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环节,提升了马克思主义调查研究思想的重要性认识;四是坚持守正创新,立足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提出了调查研究的实践要求,既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使新时代调查研究的方法论更加清晰。此外,习近平关于调查研究重要论述在“两个结合”的原则遵循中,昭示了中国共产党人对百年奋斗目标的不懈追求,突显了立足实践推进新时代调查研究工作的重要价值。
(三)实践价值:对践行宗旨为民造福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习近平反复强调,要把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调查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新时代,习近平关于调查研究重要论述以“人民至上”为最高价值诉求,在实践中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调查研究的“起点”看,目标就是解决好群众生产生活问题。我们党始终是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以人民群众期盼为念。《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所列的12个方面的重点调研问题,也都是事关人民切身利益问题。从调查研究的“过程”看,就是走群众路线。习近平指出“调查研究是一个联系群众、为民办事的过程”,强调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要带着解决群众实际问题的目标深入基层开展调研,不论距离远近、群众意见多寡,都要深入基层,详细了解群众所忧所难、所思所盼,积极回应群众质疑,虚心听取群众建议,让群众有更多参与感、获得感和幸福感,为施策打下扎实的民意基础。从调查研究的“终点”看,始终以人民满意为标准。习近平指出:“调查研究成果的质量如何,形成的意见正确与否,最终都要由人民群众的实践来检验。”只有把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评判标准,将调研结果真正落实到群众的疑难愁盼问题上,才能经得起人民的检验。
 
四、结语
 
  调查研究,作为我们党的传家宝和制胜密码。在新时代背景下,其价值地位更加凸显。习近平关于调查研究重要论述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是科学的、开放的理论体系。作为我们党破解发展难题的重要方法,它着眼于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找到破解难题的办法和路径,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作为党的作风建设的切入点和重要环节,它着眼于纠治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构建融洽和谐的党群关系;作为强化理论武装的重要举措,它着眼于把握新规律、做出新概括,助力学懂、弄通、做实理论,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新时代新征程,不确定、难预料的因素增多,各种风险挑战比以往更加严峻。我们党以历史眼光和辩证思维,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重要论述,深入领会这一重要论述的生成之源、理论要旨和价值意蕴,感悟这一重要论述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系统掌握和运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不断提高调查研究的水平和质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作者:曾建平,系江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导师,江西省社会科学院二级教授)
网络编辑:小天
来源:《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4期 
发布时间:2023-09-21 10:30:00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