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董彪:中国式现代化对资本的驾驭

发布时间:2023-09-19
字体: 打印
分享: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的基础上继续前进,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当代形态,中国式现代化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跳出了“以苏为师”的窠臼,打破“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超越“消灭资本”和“以资本为中心”的二元对立,走出了一条有效利用和驾驭资本逻辑的新道路,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协调推进,推动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

  资本逻辑与现代化的一般特征

  所谓资本逻辑,是指资本根据其社会生产关系本质,在追求价值增殖和权力扩张的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运行规律。西方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以及启蒙运动等为“现代化”提供了思想动力和价值支撑,但现代化真正变成现实的物质生产和社会生活图景则是由资本逻辑推动的。正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成为社会生产的主导形态,人类社会才走出传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马克思在使用“现代”一词时,多与“现代资本家阶级”“现代工人阶级”等概念相关,并通过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资本逻辑批判,揭示了现代社会的内在矛盾、动力机制和基本特性,表明了现代化与资本逻辑的本质关联。总的来看,现代化是人类社会由传统农耕社会向现代工商社会转变的过程,具有工业化、市场化、民主化、世俗化等现代化的一般特征,这些特征都离不开资本逻辑的推动。

  首先,资本逻辑推动了生产的工业化。工业化是现代化的首要特征,而资本逻辑则是工业化的内在动力。以交换价值为目的的生产取代以使用价值为目的的生产,从而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物质基础。正是在机器化大生产的条件下,资本才集中起来进行增殖、积累以及扩张,商品化生产才成为强加于社会的普遍性力量;资本主义生产才促使传统的、狭隘的生产走向解体,迎来“社会生产过程的一个新时代”。

  其次,资本逻辑推动了经济的市场化。市场是最有效率地配置资源的形式,市场化是现代化经济的显著特征。为了高效地实现价值增殖,资本始终保持着对各种市场信号的敏锐反应,不断打破时空界限实现资金、土地、劳动力等各类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创造出“一个普遍有用性的体系”,并把“具有尽可能广泛需要的人生产出来”。资本流动、积聚和扩散效率的提升,必然不断深化社会分工、扩大社会交往、推动商品生产普遍化,从而进一步提升市场化的程度和规模。

  再次,资本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的发展。经济的市场化必然要求资产阶级民主的发展。在传统社会,超经济权力支配着整个社会的生产生活,地域化、等级化、人身依附成为社会关系的主要特征。随着资本的发展和扩张,人们开始作为商品、货币乃至资本的代表出现在市场上,按照等价交换原则进行交换。由此,传统社会的人身依附关系被“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关系”取代,等级化制度逐渐被形式上的自由平等关系取代。由此,经济权力(资本权力)取代超经济权力成为支配整个社会的总体性力量,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的发展。

  最后,资本逻辑推动了生活的世俗化。从人与自然的关系来看,资本最大化地实现价值增殖离不开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因此它竭尽所能地使自然祛魅,以效用理性消灭人对自然的崇拜。从人与人的关系来看,资本用利益关系取代了一切封建的、宗法的伦理关系,使社会“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从人与自身的关系上来看,资本表现为一种自运行、自组织的价值主体,其中的人不过是资本的人格化,甚至“人的尊严变成了交换价值”。

  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工业化的推动必然导致资源耗竭、劳动异化、生产过剩等问题,市场化的快速扩张必然因为遭遇时空界限和需求界限而陷入商业危机,资产阶级民主的扩张最终会使经济冲突演变为政治冲突,世俗化的加速演进则导致物质主义对精神生活的侵蚀,资本主义现代化不可避免地会陷入经济危机、政治危机、生态危机以及价值文化危机。因此,资本逻辑主导的现代化只能完成现代化前半程的任务。要想完成现代化后半程的任务,必须经历理念和行动上的范式转换,这就是社会主义。

  驾驭资本逻辑与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

  中国式现代化不是孤立于人类文明发展进程的产物,而是遵循人类现代化普遍规律和世界各国现代化共性的结果,因而工业化、市场化、民主化、世俗化也构成了其一般特征。但与西方现代化坚持以资本为中心、坚持自由主义不同,中国式现代化是由现代政党引导人民创立现代国家从而开展社会革命的结果,在开端就包含着对资本逻辑的反思和辖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将资本作为实现人民根本利益的手段,是中国式现代化之中国特色产生的价值根源。

  首先,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坚决防止资本过度积累和社会贫富分化,实现了发展依靠人民和发展为了人民的统一。资本主义现代化是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尽管推动了文明进步,但在根本上是为资产阶级而不是为广大劳动者服务的。因此,资本积累的同时是贫困的积累,物的世界增殖的同时是人的世界的贬值。对中国式现代化而言,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决定了现代化的政治方向,人民的劳动和需要构成了现代化的基本动力,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为现代化提供了制度保障。在这种背景下,利用资本的目的是不断解放生产力,搞活市场经济,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难题,为全体人民共享社会财富和美好生活创造条件。

  其次,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始终警惕资本逻辑对生活世界的吞噬,实现了提高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和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的统一。在资本逻辑主导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人与人的社会关系被颠倒为物与物之间的社会关系,人的活动、需要乃至观念都成为资本操纵的对象,最终资本主义现代化跌入“见物不见人”、物质膨胀精神失落的泥潭。中国式现代化既追求物质上的富裕更包括精神上的富裕,因此其利用资本繁荣文化市场,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坚持社会效益优先于经济效益,抑制了物质主义、虚无主义以及工具理性对日常生活的渗透,丰富了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再次,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始终反对资本对自然的无限攫取和任性支配,实现了尊重人的生态权利和尊重自然规律的统一。在资本逻辑以及受资本逻辑控制的科学技术、机器生产的作用下,自在自然不断转化为属人自然,自然界的新陈代谢规律被资本主义生产和流通规律裹挟,最终在导致经济社会危机的同时造成了生态环境危机。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观,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有机统一,超越了资本逻辑支配生态逻辑的资本主义现代化老路,走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

  最后,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坚决摒弃资本掠夺扩张的殖民逻辑,实现了家国情怀与人类情怀的统一。在资本主义现代化进程中,资产阶级不仅利用资本增值改变了民族国家自身的面貌,而且通过殖民扩张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导致了乡村对城市、东方对西方、边缘对中心的从属,创造了充满矛盾和冲突的等级秩序。中国式现代化坚持马克思主义国际主义理念同中华传统文化天下大同理念相结合,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反对孤立主义、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反对霸权、霸凌、霸道,始终以自身的发展推动世界的和平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才能树立正确的现代化观。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资本逻辑服务于人的逻辑,让物的现代化服务于人的现代化,让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从而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走出了一条既利用资本的文明作用又防止资本导致文明异化的新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乃至整个人类的现代化事业贡献了中国智慧。

  以资本健康发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

  当今世界,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构成的“一球两制”将长期共存,资本主导的全球化仍然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现代化仍然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主要方向。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在遵循现代化建设规律上坚持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在把握现代化的历史方位上坚持中国与世界相统一,更为有效地利用驾驭资本逻辑和更为积极地引导资本健康发展。

  首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正确认识资本、资本主义与现代化三者之间的关系。从唯物史观和大历史的视角来看,资本主义是现代化的开拓者,社会主义则是资本主义现代化的超越者,二者将长期共存。一方面,自工业革命以来,资本不断与先进科学技术和最新生产要素融合,资本主义国家不断根据生产力发展对内外经济政策做出调整,资本作为社会生产关系能够容纳生产力的空间仍在不断释放。另一方面,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主义在时间上处于初级阶段,在空间上与资本主义共在,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包括资本在内的各种生产要素发挥积极作用,离不开对包括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内的人类先进文明成果的借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必须坚持历史信心与历史耐心的统一,深入总结过去治理资本的正反两方面经验,既避免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资本与资本主义的资本简单等同,又要避免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同利用资本对立起来,扬长避短地发挥资本的作用。

  其次,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的特性和运行规律,辩证认识资本的双重作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必然存在各种形态的资本,但无论是公有资本还是非公资本,都需要遵循价值规律、竞争规律和供求规律,都需要以保值增值为目的进行扩张,因而都具有逐利性、流动性和扩张性,这是资本的共性。同时,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为主导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不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坚持公有制为主体,这一“普照的光”决定了各类资本特别是非公资本运行的根本原则。在这一前提下,公有资本发挥“主色调”“主心骨”的作用,非公资本“五彩斑斓”“各显神通”,有利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改革开放以来,资本在发展生产力、搞活市场经济、促进就业和满足人民多样性需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近年来,金融资本、平台资本的无序扩张和野蛮生长现象时有显现,导致了劳动控制、市场垄断、权力寻租、舆论操纵等负面现象,亟待科学理性地予以引导。

  最后,提高资本治理水平,引导资本健康发展。由于增殖和扩张本性,资本必然要求突破各种限制,越过经济领域进入政治领域、文化领域和社会生活领域,向公众舆论、新闻媒体、意识形态以及政治活动等领域渗透。引导资本健康发展,必须为资本设置“红绿灯”。一是坚持党管资本的根本原则,充分运用国家和人民的权力限制资本无序扩张,保证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引导资本在科技创新、生产发展、乡村振兴等领域发挥作用,不断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三是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和“两个毫不动摇”,公平保护各类产权,稳定市场主体预期,捍卫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石;四是完善初次分配、再分配和第三次分配制度,规范财富积累机制,推动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五是坚持全面依法治国,高标准建立有利于资本和各种生产要素流动、竞争、参与分配的法治环境和营商环境。

  网络编辑:保罗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8月10日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