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一部书,像《星火燎原》这样,荟萃了这么多开国将帅和革命前辈的红色记忆。它是光照千秋的东方史诗,鲜血写就的红色家谱,我党我军宝贵的精神财富。
1956年7月,中央军委批准发起“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十年”征文活动,广泛征集反映我军在革命战争各个历史时期英勇斗争不朽业绩的文章和珍贵史料,号召当年的老同志和军内外广大干部群众踊跃撰稿。从撰稿作者看,既有开国将帅又有普通战士,既有省部级领导干部又有复转军人,参与面之广、参与人员之多,在新中国出版史上绝无仅有。从文章内容看,展示了我军各个革命时期的斗争生活,既有珍贵的史料价值,又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堪称“回忆录之最”。毛泽东亲笔题写书名,朱德作序,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或题词或修改稿件。该书自1958年至1963年出版8卷,先后被翻译成英、法、德、日等13种文字,在国内外发行近千万册。其中《“朱德的扁担”》、《老山界》、《记一辆纺车》等30余篇文章被选入全国中小学语文课本,《红色娘子军》、《潘虎》等被改编成电影或戏剧作品,被誉为“用红宝石砌成的万里长城,记述中国革命战争的东方史诗”,教育了几代人。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组织编辑《星火燎原》精选本,从2009年出版的《星火燎原全集》中精选部分文章,通过多种产品形态,浓墨重彩地讲述中国故事、中国共产党故事、人民军队故事,系统呈现我党我军的“红色家谱”,让信仰之火熊熊不息,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让红色精神激发力量。
学好用好《星火燎原》这一红色经典,决不是为了到历史中采摘耀眼的花朵,而是为了“获取熔岩一般运行奔腾的地火”。
学习红色经典,铸牢铁心向党的忠诚。从《“八一”的枪声》到《古田会议前后》,从《遵义会议的光芒》到《红日照陕甘》……《星火燎原》告诉我们一条真理:只要跟党走,一定能胜利。今天,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首要的是坚持政治建军原则,矢志不渝地听党话、跟党走,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只有全体人民跟党走,才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学习红色经典,强固坚如磐石的信念。革命理想高于天。崇高的理想信念是全党、全国人民和人民军队勇往直前的精神力量,是我们心中熊熊燃烧的精神火炬。今天,我们依然能从《星火燎原》中汲取精神动力,筑牢信念之基,补足精神之钙,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做到理想信念不动摇、革命意志不涣散、奋斗精神不懈怠。
学习红色经典,锻造骁勇善战的本领。英雄的人民军队,在党领导的22年武装革命斗争中,以无往不胜的英雄气概、坚忍不拔的革命毅力、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克服了各种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夺取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今天,我们要赢得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胜利,依然要像《飞夺泸定桥》那样一往无前,像《陈庄战斗》那样英勇顽强,像《董存瑞》那样奋不顾身……
学习红色经典,增强创新制胜的智慧。从红军时期的“十六字诀”,到抗日战争时期的“持久战”,再到解放战争时期的“十大军事原则”,人民军队书写了创新制胜的生动史诗。《星火燎原》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获得发展进步的生机活力,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我们要坚持向创新要战斗力、生产力,努力学习新知识、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自己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工作方法不断与时俱进。
学习红色经典,保持作风优良的本色。作风优良塑造英雄部队,作风松散搞垮常胜之师。人民军队素以作风优良、纪律严明著称于世。从《“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一根灯芯》、《大别山一日》等文章可以看出,艰苦奋斗、官兵一致、纪律严明是我军的鲜明特色和政治优势。只有夯实依法治军、从严治军这个强军之基,持之以恒推进作风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才能保持人民军队的好作风、好样子。学习红色经典,对我们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保持党的优良作风,也同样具有深远的意义。
学习红色经典,赓续鱼水情深的传统。谁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就把谁放在心上。人民军队来自人民、为了人民,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完全彻底为人民奋斗。《“红军鞋”》、《一袋干粮》、《淮河风雨舟》等篇章,就是军民团结如一人的生动体现。新时代,我们在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都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
“给人以星火者,必怀火炬。”《星火燎原》的主要编纂者黄涛,把自己的信仰和整个生命都融入了《星火燎原》这一鸿篇巨制,是老一代军事新闻出版人的杰出代表。党史、新中国史、军史,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宝藏,我们要接过前辈手中的火炬,深挖细掘、披沙拣金,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
为满足读者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多元化、智能化的阅读需求,我们在出版《星火燎原》精选本的同时,专门配套制作了一系列融媒体产品,使读者可以扫描二维码“听书”、观看微视频、欣赏沙画和动漫、体验AR和H5,实现了线上阅读与线下阅读、纸质媒体与新媒体的多样式、广覆盖。
网络编辑:张福军
来源:《求是》2019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