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刘书林:毛泽东《实践论》的新时代解读

发布时间:2021-01-06
字体: 打印
分享:

 

 

 

  毛泽东同志于19377月所著的《实践论》是系统地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著作,也是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深化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里程碑式著作。《实践论》所凝聚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新时代仍有重要意义。

 

  一、《实践论》发表的时代背景

 

  在延安王家坪的延安革命纪念馆的一个展柜中摆放着三本书: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单行本《实践论》、《矛盾论》和延安时期油印本的《辩证法唯物论(讲授提纲)》。《辩证法唯物论(讲授提纲)》是前二者的母体,其第二章第十一节就是后来《实践论》的原稿。《实践论》《矛盾论》两篇著作都是毛泽东同志19377月和8月为抗大讲课用的讲稿,后都编入《毛泽东选集》。

 

  毛泽东第一次访问苏联后,斯大林应毛泽东要求派理论家尤金来华协助《毛泽东选集》的编辑出版工作。尤金看了《实践论》的俄译本,颇为称赞,立即送斯大林并建议在苏联发表。苏联《布尔什维克》杂志于195012月首次发表《实践论》,并于1218日由《真理报》发表编辑部文章《论毛泽东的著作〈实践论〉》。中国首次发表此文是在19501229日的《人民日报》。

 

  《实践论》的写作背景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第一,中国革命处于由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到抗日战争的转折时期。随着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日益加深,中日间的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国内阶级矛盾降到次要地位。自193512月瓦窑堡会议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后,党的主要任务就是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变中国为其殖民地的斗争,要勇敢抛弃关门主义,动员全民族抗日力量。

 

  第二,曾在党内占统治地位的教条主义等错误使中国革命遭受极大损失,这些错误都具有主观与客观相脱离的特点。遵义会议纠正了党的错误路线,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为了在思想上、政治上进一步总结经验,提高干部思想水平,统一全党认识,需要进行科学世界观、方法论的教育。

 

  第三,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实现了从军事大转移到占有较为稳定的革命根据地的转变。党的工作一方面是要进行以游击战为主的抗日战争,另一方面则是要加强根据地的建设和管理,不断壮大革命力量。

 

  第四,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和张国焘分裂主义活动等的影响,红军在长征过程中减员严重。红军队伍数量虽大量减少,但是经过长征严峻考验的红军战士都是革命事业的宝贵骨干。要把他们培养成为能够担当重任的党员干部,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全面武装。为了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提高干部的思想理论素质,毛泽东同志带头讲授科学世界观、方法论的课程,他利用初到陕北的时间空隙完成了讲授提纲,形成了《实践论》。

 

  二、《实践论》阐述的理论要点

 

  《实践论》系统探讨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其蕴含的科学理论值得我们深入学习。

 

  第一,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活动。“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一切这些知识,离开生产活动是不能得到的。”人们的生产实践及形成的生产关系,决定了人类社会其他各种关系。“在阶级社会中,每一个人都在一定的阶级地位中生活,各种思想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与离开人的社会性和历史发展来观察问题的唯物论的根本区别。

 

  第二,社会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这决定和推动了人类的认识不断由低级向高级、由片面性向科学性发展。马克思、恩格斯生活在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的时代,吸收了人类社会创造的全部先进知识财富,又冲破了剥削阶级的偏见,科学地认识和把握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人们的认识,不论对于自然界方面,对于社会方面,也都是一步又一步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即由浅入深,由片面到更多的方面。”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了人们认识的发展和进步。

 

  第三,社会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认识只有在社会实践中取得了预想结果,才能被证实。实践中出现失败或错误,则说明主观与客观是不一致的,需要进一步改进认识。辩证唯物论把实践置于第一位,不仅因为认识来源于实践,更是因为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第四,深刻阐释了实践与认识的矛盾运动以及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人们在认识的过程中,由对事物的现象、片面、外部联系的感性认识,上升到对事物的本质、全体、内在联系的理性认识,进而产生了概念,这是认识的第一个飞跃。但更重要的是第二个飞跃,即从理性认识到革命实践的飞跃。“马克思列宁主义之所以被称为真理,也不但在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等人科学地构成这些学说的时候,而且在于为尔后革命的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的实践所证实的时候。”人们获得的对于客观世界规律的认识必须再回到改造世界的实践中。

 

  第五,要坚持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革命队伍中的顽固派、右倾机会主义和“左”翼空谈主义,唯心论和机械唯物论,机会主义和冒险主义,都是以主观和客观相分裂,以认识和实践相脱离为特征的。坚持不断地使自己的认识符合客观情况的变化,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和改变不符合实际的认识,不断保持认识与实践的一致性,才能防止脱离实际。“马克思列宁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地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我们的结论是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反对一切离开具体历史的‘左’的或右的错误思想。”

 

 

 

  三、新时代要坚持和运用《实践论》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实践论》是一部常学常新的经典著作,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运用其中所凝聚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一,运用《实践论》所坚持的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深刻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全部成果,把党的指导思想推向新境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社会实践的科学总结,是来源于实践的正确理论。比如,党的十九大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等。这些重要论述既是对中国共产党近百年实践的总结,也是新时代实践发展的客观要求,充分表明我们党对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认识又迈出了伟大一步。

 

  第二,要始终坚持检验真理的人民性立场。“只有千百万人民的革命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尺度。”检验真理的实践是有人民立场的,是千百万人民的实践;检验真理的实践是有方向的,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实践。站在千百万人民革命实践对立面的极少数个人的评价不能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例如,新中国的土地改革运动,这一实现中国社会最深刻变革的伟大实践,对共产党人和广大人民群众而言是正确的、应肯定的社会进步;而对国内外敌对势力而言则是血腥的历史、浩劫和破坏。由此可见,立场不同,对同一事物的评价则有天壤之别,用实践来检验真理必须从社会发展进步出发,坚定人民立场,一切以人民为中心。

 

  第三,要充分认识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不断改造主观世界的必要性。改造主观世界是共产党人党性修养的重要方面。《实践论》中强调“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改造世界的斗争,包括实现下述的任务:改造客观世界,也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改造主观世界同客观世界的关系”。一个时期以来,党内政治生活中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一定程度上与改造主观世界不足有关。《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第一条就明确指出要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不断改造主观世界。新时代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必须不断改造主观世界,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

 

  第四,要在新的实践中不断发展真理,推动认识不断发展。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全面认识需经长期实践检验;客观事物是发展变化的,人的认识不能停留在某一时期,必须与时俱进。回顾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我们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认识,就经过了一个复杂的历史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发展积累了大量经验,但也面临着国内外复杂的形势变化,实现改革发展稳定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及时科学总结和研究实践中的新情况是必要的,只有不断通过新的实践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断及时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才能永葆青春的活力。

 

 

 

网络编辑:张福军

来源:《党建》杂志2020年第9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