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田鹏颖:标注中国式现代化认识的新高度

发布时间:2023-05-19
字体: 打印
分享: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重大原则等重大问题作了全面、系统、科学的理论概括,形成了完整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这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的深刻认识,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了根本遵循。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第十四个五年规划,一以贯之的主题是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如果说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认识上不断深入、在战略上不断成熟、在实践上不断丰富,那么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创新,则标注了我们党对中国式现代化认识的新高度。
一、在世界现代化理论的深刻反思中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的过程中,不断丰富与发展中国式现代化,书写了人类历史新篇章。中国式现代化不但没有离开人类文明的大道,而且坚定、自信地走在人类文明的大道上,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在完成对世界现代化理论深刻反思的重大自觉中,不断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维度与实践向度,从而把握“中国特色”的本质要求,既构成中国式现代化中国特色的逻辑外显,又完成对中国式现代化中国特色深度追问的理论应答。
  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而“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以新自由主义为代表的各种现代化理论繁芜丛杂,它们认为,现代化就是要走西方现代化道路。某些发展中国家忽视自身基本国情,照搬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模式,结果发展过程既缓慢又艰难。我国人口规模达14亿多,整体迈入现代化要付出更多努力,其困难也是前所未有的。因此,中国式现代化必然既有世界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鲜明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符合中国实际、反映人民意愿、体现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现代化。
  坚持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避免两极分化。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我们党矢志不渝的价值追求。西方现代化虽然可以带来“庞大的商品堆积”,但同时也带来极其严重的贫富两极分化,一些拉美国家搞民粹主义,实行高福利,结果养了“懒人”和不劳而获者,落入“中等收入陷阱”长期不能自拔。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但又避免平均主义,循序渐进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共同富裕并非同步富裕或同时富裕,需要完善科学有序的收入分配制度,着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推动更多低收入人群迈入中等收入行列,稳扎稳打迈向共同富裕。
  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防止物质主义膨胀。西方现代化以资本为中心,物质主义极度膨胀,而中国式现代化追求物质文明的高度丰富和精神文明的高度充实。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是建设人民美好生活的应有之义,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精神文明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物质文明的发展,两者犹如鸟之双翼、车之双轮。要不断夯实人民生活的物质条件,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公民的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促进“两个文明”协调并进,尤其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保驾护航。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倡导遵循人与自然之间的客观法则,即在发展的过程中敬畏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应对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努力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像保护眼睛和生命一样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化解“强国必霸”的历史逻辑。西方现代化国家的崛起无不是通过对外扩张、压制、奴役其他国家人民,充满暴力和血腥,而中国式现代化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这是基于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要求。中国式现代化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动全球合作组织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是突破“零和博弈”思维定式、超越“强国必霸”历史覆辙的郑重承诺,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同人类社会共同发展进步的“世界梦”的有机统一。
二、在伟大而艰巨的事业中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原则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必须因势而动、顺势而为,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接续奋斗中牢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原则,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在伟大而艰巨的事业中坚守中国式现代化的“正道”。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历史证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是国家治理的关键所在,是打开中国现代化新纪元、创造人类现代化奇迹最为坚强的保障。走好新的赶考之路,仍需把党的领导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方面面,使我国在现代化的道路上能够行得稳、走得远。同时,在党的领导下,形成团结一致的凝聚力和共克时艰的强大力量来对抗现代化建设道路上的艰难险阻。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既要遵循现代化一般规律,更要立足本国国情,具有本国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带领人民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在历史进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日益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和与中国国情的适配性,是中华民族崛起、人民奔向幸福的必由之路。新时代新征程,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其他各方面建设,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又坚持改革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取得的一条宝贵历史经验。历史与现实证明,人民群众是党的执政根基,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进步的推动者。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始终将人民作为“国之大者”的立命之本,贯彻群众观点、群众路线,始终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批评与监督。中国共产党要实实在在、踏踏实实地推进各项惠民政策,增进民生福祉,以此获得最广大人民的拥护支持,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磅礴伟力。
  坚持深化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深化改革开放要推动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解放思想、发展生产力、增强社会创造活力,坚定不移推进新时代高水平对外开放,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坚持发扬斗争精神。发扬斗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淬炼历程中形成的重要经验。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发扬斗争精神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要坚持发扬斗争精神,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不怕苦、不怕累、不怕难的精神和“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魄力,全力解决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挑战,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天地。
  中国式现代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之路,是符合中国国情、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特色道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我们要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强的定力,时刻准备好迎接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和新挑战,积极吸收世界发展的有益成果,推进和改变世界格局的发展。
三、在若干重大关系中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向度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正确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战略与策略、守正与创新、效率与公平、活力与秩序、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等一系列重大关系”。这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思维范式,对于全党深刻认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各项任务的艰巨性与紧迫性,努力开创党和国家现代化事业的新局面,具有重大意义。
  科学把握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的辩证统一关系。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历程可以清楚看到,实现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的良性互动、有机结合,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开创伟大事业行之有效的重要经验。一方面,加强顶层设计引领实践探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必然会面临许多难以预测的风险挑战,这要求我们增强忧患意识,坚守底线思维,抓好顶层设计,用顶层设计助推实践落地。另一方面,推动实践探索完善顶层设计。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是一项探索性事业,还有许多未知领域,需要我们在实践中有“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精神,以改革创新推动事业进步,避免按图索骥、墨守成规。
  正确运用战略与策略是我们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成功秘诀。战略是从全局、长远、大势上作出判断和决策,策略是在战略指导下为战略服务的。要增强战略的远见性,敏锐洞察前进道路上的机遇与挑战,以科学的战略引领未来发展。要提高战略的全局性,在制定战略过程中着重解决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问题,规避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现象的发生。要保持战略的稳定性,战略一旦形成就要长期坚持,一以贯之。策略是在战略的指引下为战略服务的科学方法论,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要将战略的原则性与策略的灵活性有机结合,临机应变、因地制宜,在顺势而为中掌握战略的主动权。
  守正与创新是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发展的必然选择。守正就是坚守正道、把握本质、遵循原则,创新就是在守正的基础上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独特路径。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在继承中发展的历史过程,既要牢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原则、本质要求,又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的关键位置,把握时代脉搏,不断塑造发展的活力与优势。坚持守正与创新的辩证统一,守正基础上的创新才是有意义的创新,创新为守正注入新鲜血液,两者沿着时代潮流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
  更好实现效率与公平相兼顾、相促进、相统一。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把蛋糕做大,又要把蛋糕分好,使社会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效率是保证公平的前提条件,没有效率就没有公平,若一味注重效率而忽视公平,将导致穷者越穷,富者越富。所以,要在强调效率优先的前提下,更加注重公平。如此,才能够实现均衡高效的可持续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特征。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要坚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保障人人平等发展的权利,稳步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科学有效协调活力与秩序的关系。一个现代化的国家应该生机勃勃,活力与秩序和谐统一。秩序代表条理、有序与稳定的状态,体现为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而活力则蕴含生机、多元与朝气,体现为社会进步。健康的社会秩序是社会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前提,而社会活力则促进社会秩序重塑,两者良性互动、相辅相成。在和谐有序的框架下,维持稳定安全的社会秩序才能释放源源不断的活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充分释放社会活力,激发科学家、企业家、艺术家等各个领域人才的创造潜能,形成奋斗创造幸福的价值导向。同时,要统筹发展与安全,坚持以国家安全观为指导,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保障社会秩序安定和谐。
  在对外开放中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中国式现代化是在自立自强基础上进行的、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发生广泛联系和深度交往的现代化。一方面,独立自主和自力更生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基础和前提,要以自立自强提升对外开放的水平。另一方面,对外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之义,要以对外开放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要加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水平,深度参与世界范围内的产业分工与合作,调动国内外可利用的一切资源,不断拓宽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空间。
  (作者简介:田鹏颖,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网络编辑:同心
  来源:《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23年第4期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