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集中概括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和重要特征。其后不久他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进一步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① 这段话精辟概括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根据以及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密切逻辑关联。中国式现代化从理论到实践,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独立开创出来的,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鲜明特色。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破解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诸多难题,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党领导人民在探索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100多年历程中,持续塑造着人类文明新形态,使其呈现出鲜明的新品质新特征,为21世纪世界现代化指明了前进方向,为21世纪人类文明进步指出了正确路径。笔者结合中国式现代化的5方面重要特征,对中国式现代化彰显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品质向度这一重要问题进行具体探讨和阐明。
一、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人民至上,彰显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人民性
从唯物史观的视野看,资本主义现代化是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资本主义制度相伴而生的。资本主义现代化带来了比封建社会更高的生产力水平和更多的社会财富。但资本主义现代化是以物为本、资本至上的现代化,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演进完全受资本逻辑的支配。无止境地追求资本增殖、追求剩余价值和超额利润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这种偏执的生产目的全面渗透到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生活和社会交往各领域各方面。在资本逻辑全面支配下,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高度趋同化,资本“魔力”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致使人的物化、异化、片面化、机械化发展悖论,以及社会分化和现代化成果分配严重不均等严重问题纷至沓来,导致社会撕裂、文明退化、环境污染等一系列严重后果。马克思对此作了唯物辩证的深刻揭露和批判,指出在资本主义时代“每一种事物好像都包含有自己的反面……我们的一切发明和进步,似乎结果是使物质力量成为有智慧的生命,而人的生命则化为愚钝的物质力量。现代工业和科学为一方与现代贫困和衰颓为另一方的这种对抗,我们时代的生产力与社会关系之间的这种对抗,是显而易见的、不可避免的和毋庸争辩的事实”②。不能否认,资本主义社会代替封建社会是历史的巨大进步。同样不能否认,以物为本、资本至上的资本主义现代化必然导致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和资本拜物教盛行,导致对人的忽视、蔑视、鄙视,导致人的尊严受到严重践踏,这与人类文明进步的大方向是根本冲突的。因此,马克思认为,必须以新型社会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才能在保存和发展生产力成果基础上不断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③中国共产党坚持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继承和弘扬了马克思的资本主义批判理论和现代化思想,继承和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本思想,始终把实现中国现代化与改善中国人民生存发展境遇结合起来、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结合起来,坚持人民至上,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把自觉维护人民利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现代化的根本宗旨,不断把中国式现代化人民性的理论和实践推向新境界。人口众多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也由此决定了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任务和施政方略。我们在阶梯式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不同时期目标任务过程中,已经实现了人民生活水平从温饱到小康,再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阶段性飞跃,在此基础上,14多亿中国人将运用自己的聪明智慧、通过勤奋劳动创造新的历史伟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各方面的美好生活需要。
中国是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基础上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经过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40多年的改革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还存在着诸多发展短板和弱项。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有限空间和一定时间内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其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迄今为止,全球实现现代化的国家和地区合计约10亿人口。14多亿中国人全部进入现代化行列,将彻底改写世界现代化版图,重塑世界现代化格局,这是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事件。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与资本逻辑支配的资本主义现代化截然不同。中国式现代化要从人口规模巨大的基本国情出发,立足于国内的资源和条件,充分运用经济全球化提供的各种便利,在不断推进物的现代化水平基础上,不断推进人的现代化水平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全面发展,并在此基础上推进世界人民的全面发展进步。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和拓展过程中,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对社会主要矛盾作出正确判断并有针对性地积极解决,从“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④,到“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⑤,再到“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⑥,都以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各方面需要为目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继承和弘扬了唯物史观的人民群众观,始终贯穿着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服务人民的根本价值立场,不断推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展开过程中以综合创新的主动姿态塑造着一种新型的现代文明类型。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充分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是全然不同于资本主义资本至上现代化的创新类型,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人民至上的根本价值立场和先进特性。
二、中国式现代化坚持共同富裕,彰显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公正性
资本主义现代化是以资本为中心、两极分化的现代化。马克思尖锐批判了资本主义现代化过程中普遍出现的这种悖论现象:“机器具有减少人类劳动和使劳动更有成效的神奇力量,然而却引起了饥饿和过度的疲劳。财富的新源泉,由于某种奇怪的、不可思议的魔力而变成贫困的源泉。”⑦资本主义现代化演进过程中一方面是新技术大量应用和生产力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却是劳动者劳动条件恶化和过度疲劳;一方面是物质财富大量涌现,另一方面却是资本家和工人阶级贫富差距越来越大。马克思深刻指出资本主义社会两极分化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资本逻辑的支配性地位:“资本是资产阶级社会的支配一切的经济权力。”⑧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作为一种“普照的光”,决定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性质特点及其文明的性质特点。“它掩盖了一切其他色彩,改变着它们的特点。这是一种特殊的以太,它决定着它里面显露出来的一切存在的比重。”⑨由资本至上逻辑主导的资本主义现代化必然导致社会财富分配的两极分化,并导致劳资之间尖锐冲突,从而为新社会制度诞生准备了社会条件和主体力量。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⑩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内蕴实质是对资本增殖逻辑、物化统治逻辑、极化分配逻辑的全面超越。中国式现代化是在落后生产力基础上起步的,但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依托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利用市场经济的活力因素,实现了经济长期持续快速发展,显示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殊优势。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集中体现,也是一个需要长期奋斗才能实现的历史任务。在生产力充分发展基础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鲜明特点,也是我们党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的战略安排。资本主义现代化过程中始终存在着阶级对立、劳资紧张、财富两极分化以及“福利陷阱”等突出矛盾和问题。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主动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行业差距等发展难题,通过打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消除了绝对贫困,通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梦想,并通过不断拓展中国式现代化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可见,中国式现代化以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目标,充分体现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公平正义向度。
三、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两大文明协调发展,彰显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协调性
在很大程度上,资本主义社会是适应资产阶级发财致富的欲望出现的。伴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政治统治形式日益占据统治地位,自给自足的传统生产方式和传统文明逐步走向解体。在资本逻辑的支配下,资本主义社会对物欲和金钱的追求日益膨胀,成为压倒一切的价值目标乃至于成为很多人的唯一目标,由此导致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资本拜物教等各种各样的拜物教形式,导致人与物、物质与精神严重对立,导致全社会以物为本、金钱至上的价值取向,导致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严重撕裂,并由此造成现代化进程中各种深层次冲突和悖论。马克思恩格斯十分犀利地批判了资本主义文明和文化价值观的极端庸俗性:“资产阶级抹去了一切向来受人尊崇和令人敬畏的职业的神圣光环。它把医生、律师、教士、诗人和学者变成了它出钱招雇的雇佣劳动者。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11} 在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视域中,现代化不仅是物质财富的积累,更应该是精神文明的发展和人的各种潜能的挖掘和发挥,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等文明形式的协调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12}与资本主义现代化只关注物质财富而忽视精神文明不同,中国式现代化则倡导并践行物质富足精神富有兼备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坚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坚持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最终决定作用,同时强调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能动反作用,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推进对马克思主义社会结构理论的深化。中国式现代化首先注重物质文明的发展进步,强调物质文明是前提和基础;同时强调精神文明的支撑和提升。中国式现代化致力于在促进物质财富充分发展的同时,不断增强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增强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不断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并在此基础上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各方面的协调发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整体布局从倡导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到“三位一体”“四位一体”,再到协同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日益走向全面化系统化协调化,卓有成效地回答了像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如何全面实现现代化的世界性难题,为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实现现代化提供了一个可供借鉴的范例,也在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中深化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结构理论和文明协调发展理论。中国式现代化倡导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现代化,其中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是最显著的特征。这一特征彻底摒弃了资本主义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精神文明萎靡的痼疾,充分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全面发展、协调发展的特征,充分彰显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协调发展向度。
四、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彰显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规律性
西方启蒙运动所带来的对理性的尊崇和对主体性的高扬具有重要的认识论意义和人学价值,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对理性和主体性的过度崇拜。这种过度崇拜与资本逻辑结合起来,极易造成工具理性过度膨胀和价值理性萎靡,导致资本主义社会以理性和主体的名义对自然进行过度的剥夺。事实正是如此。发端于西方国家的资本主义现代化,在很长一段时期被人们视为现代化的“唯一模式”,但人们始终无法否认的一个重要事实就是:资本主义现代化始终没能也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的紧张关系,在资本逻辑支配下自然被无序开发和大规模破坏,人与自然之间紧张关系伴随世界历史趋势不断加深和经济全球化不断扩展呈现出日趋扩大的趋势,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生态危机、气候异常等严重生态问题被转移扩散到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这种状况引起了人们对世界现代化前景和人类文明走向的深沉忧虑。其实,马克思恩格斯早就对资本主义制度对自然生态的破坏给予了尖锐批判,认为在资本主义制度框架内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永远无法解决,且会愈演愈烈。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一文中一针见血地指出:“在西欧现今占统治地位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这一点表现得最为充分。支配着生产和交换的一个个资本家所能关心的,只是他们的行为的最直接的效益。不仅如此,甚至连这种效益——就所制造的或交换的产品的效用而言——也完全退居次要地位了;销售时可获得的利润成了唯一的动力。”{13} 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无止境地对剩余价值和利润的追求必然导致资本家唯利是图、目光短浅,导致人与自然之间关系不断恶化乃至出现危机,只有在建立起先进社会制度前提下从根本上变革社会生产方式才能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的尖锐矛盾问题:“为此需要对我们的直到目前为止的生产方式,以及同这种生产方式一起对我们的现今的整个社会制度实行完全的变革。”{14}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15}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继承弘扬者,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思想的继承弘扬者。早在1955年,毛泽东就向全国人民发出了“绿化祖国”的号召。邓小平在改革开放新时期进一步提出了“植树造林,绿化祖国,造福后代”{16}的新目标新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提出了生态文明思想,全面发展了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理论。习近平指出:“只有更好平衡人与自然的关系,维护生态系统平衡,才能守护人类健康。要深化对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规律性认识,全面加快生态文明建设。”{17}他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人类文明的高度深刻指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生态环境变化直接影响文明兴衰演替”{18},并多次重申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19}。中国式现代化强调人与自然辩证统一、和谐共生,主张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主张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之路,充分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特征和明显优势。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致力于推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同时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自己的应有贡献。中国式现代化所主张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充分体现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生态文明向度,也为世界范围内解决人与自然之间关系恶化这一疑难问题提供了十分有益的中国智慧、中国经验,指出了人类生态文明的正确走向。
五、中国式现代化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彰显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包容性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论著中深刻阐释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交往方式所带来的世界历史日益加深的趋势,揭示了资本主义现代化的起源和本质。马克思一针见血地指出:“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20}资本主义现代化诞生和扩展的过程就是资本日益在扩大的时空范围内发挥其支配性作用的过程。在资本主义现代化起步阶段,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走的是对内剥削压榨劳动人民、对外掠夺殖民地的现代化道路,奉行丛林法则、以邻为壑的现代化路径,逐步构建起以霸权主义为显著特征的世界经济政治体系。长期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居于优势地位并力图始终保持其垄断地位,使得很多后发国家很难在推进现代化进程中保持自身独立性,更难仿照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实现自身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21}中国式现代化坚持马克思主义国际原则和中华民族和而不同的优良传统,坚定站在人类文明进步一边,坚决反对走损人利己、战争掠夺、霸权欺凌的现代化老路。“一百年来,党既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也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以自强不息的奋斗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22}中国式现代化奉行和平发展道路,彻底否定了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内含的殖民扩张基因,创造了现代化新类型。中国式现代化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坚持同世界各国在平等互利基础上广泛合作,推动形成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在促进世界和平发展过程中更好发展自己,同时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自2002 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速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接近30%,是拉动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的重要引擎。尤其是,自2006年以来,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稳居世界第一位。”{23}中国在具体实践中积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设立丝路基金、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于促进世界范围内的公平正义、促进人类文明的互融互惠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中国式现代化倡导和平发展的现代化道路,充分体现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和平发展包容发展向度,代表了世界现代化和人类文明的正确方向。
六、中国式现代化是综合创新的新型现代化,充分彰显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超越性、原则性、生成性和示范性,指明了21世纪世界现代化和人类文明进步的正确方向
中国式现代化是在一个具有悠久文明历史的东方国度,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指导下持续探索和拓展的新型现代化,充分体现了传统与现代、世界与中国、理想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充分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所塑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所具有的综合创新的优良品质。
第一,彰显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超越性。以资本主义现代化为依托的资本主义文明形态是人类文明发展历程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同时具有明显历史局限性和历史暂时性。正如马克思所说:“资本不可遏止地追求的普遍性,在资本本身的性质上遇到了限制,这些限制在资本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会使人们认识到资本本身就是这种趋势的最大限制,因而驱使人们利用资本本身来消灭资本。”{24}中国式现代化在辩证否定基础上“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25}。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现了现代化的另一幅图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26}。中国式现代化五方面特征彰显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人民性、公平性、协调性、持续性和包容性,集中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科学社会主义先进特性、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和当代中国文明创造,具有鲜明创新性和超越性的品格。
第二,彰显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原则性。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全国人民探索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百年历程中,充分尊重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中国自身发展规律,充分调动广大人民参与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的伟大实践,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过程中不断推进中国社会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全面塑造着人类文明新形态。这种人类文明新形态充分体现了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真理观和价值观的统一,历史、现实与未来的统一,从而站在了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了人类文明进步的制高点上,把马克思对未来社会具有原则高度的理论构想逐步变成了现实,展现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原则高度,不断展示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自信和优势。
第三,彰显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生成性。马克思指出:“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27}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在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逐步生成的,是在正确处理各种矛盾中逐步丰富完善的,包括主体与客体的矛盾,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矛盾、理论与实践的矛盾等。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中国式现代化的主体力量——中国人民,以及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取得的各项重大成就和丰富经验,这一切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修正调适和完整塑造提供了充分的主客观条件。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优良品格,是在实践中逐步生成的,也一定会在生动丰富的、具有原则高度的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中进一步修正、完善、确证和体现,并日益绽放出更加灿烂的文明光芒。
第四,彰显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示范性。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更加迅猛,各国人民追求发展、共享发展成果的愿望更加强烈,同时科技负效应不断出现,发展赤字、和平赤字、治理赤字等各种赤字居高不下,世界现代化和人类文明面临诸多新问题新挑战,又一次站在了面临重大抉择的十字路口。针对此种情势,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的主旨讲话中非常严肃地提出了一系列现代化之问:两极分化还是共同富裕?物质至上还是物质精神协调发展?竭泽而渔还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零和博弈还是合作共赢?照抄照搬别国模式还是立足自身国情自主发展?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现代化?怎样才能实现现代化?面对这一系列时代之问,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许多学者和政客或者语焉不详,或者提供了错误的答案,这显然会把世界现代化和人类文明置于危险的境地。习近平代表党和人民作出了旗帜鲜明的回答,强调要坚守人民至上理念,突出现代化方向的人民性;秉持独立自主原则,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多样性;树立守正创新意识,保持现代化进程的持续性;弘扬立己达人精神,增强现代化成果的普惠性;保持奋发有为姿态,确保现代化领导的坚定性。{28}以上精辟而系统的答案,与中国式现代化五方面特征和本质要求是完全一致的,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发展要求是完全一致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内在要求坚持先进政党领导,坚持正确前进方向,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类文明不断走向新境界。中国式现代化塑造的全新人类文明形态,超越了资本主义文明形态,在世界现代化和人类文明面临严峻复杂形势的21世纪,具有强大示范效应和引领价值,代表了世界现代化和人类文明进步的正确方向。
(作者简介:侯衍社,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研究员;葛数金,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西藏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网络编辑:同心
来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杂志2023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