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思想政治教育

谢玉进:新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概念再界定与研究深化

发布时间:2022-06-20
字体: 打印
分享:

  回顾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研究的成果发现,不仅成果总量较少,学界共识性程度很高的概念界定并未出现,而且相关成果大都出现在2010年之前,之后学界鲜有关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研究的成果。这意味着,近10多年来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互联网应用突飞猛进、网络空间新问题不断涌现的背景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研究基本上处于停滞的状态。概念内含着核心理念与实践遵循,概念研究的停滞势必制约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对于具有突出的技术性、实践性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而言,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及其应用的深度发展,要求其核心理念与实践理路必须跟进新变化,积极进行适应性创新,否则必然带来一系列理论与实践问题。在这个意义上,新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概念再界定,不仅具有显著的必要性,而且具有突出的紧迫性。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概念回顾与再界定的紧迫性

  伴随着中国接入世界互联网,我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开始起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研究也随之开始,并形成了一定的概念研究成果,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

  一是工具论,认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利用计算机网络这一工具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代表性的观点有,张建松认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就是利用校园网络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工作”[1];刘梅认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所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 。  

  二是转化论,把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移植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之上,作适当的转化。代表性观点是曾令辉等提出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定阶级、政党或社会团体,通过计算机网络对受众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进而使他们形成社会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

  三是虚拟实践论,即认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是一种网上双向互动的虚拟实践活动。代表性观点是韦吉锋提出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利用网络对网民施加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思想政治品德和信息素养的网上双向互动的虚拟实践活动。”

四是全新价值教育形态论,认为不能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解为互联网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简单相加,而“是一种全新生活世界与生存境遇中的全新的价值教育形态。”

  五是环境论,即认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代表性观点是张再兴等提出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指的是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上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研究成果有效拓展了人们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对推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面对变化的现实,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适应性问题日益凸显,能否跟上技术变革和社会变迁的步伐及时创新理论与方法,成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能否适应社会发展新要求、持续彰显学科生命力、稳步完成学科使命的关键。而理论与方法创新的起点和突破口就是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概念再界定,在新发展阶段明确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与本质。

  第一,新时代新需要呼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涵新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新变化。习近平指出:“当今世界,信息技术创新日新月异,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深入发展,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方面作用的凸显,要求具有鲜明技术秉性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积极适应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努力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具体而言,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仅包括美好物质生活的需要,而且包括美好精神生活需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如何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精神生活需要,这个问题是新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回应的时代课题。要破解这一时代课题,如何针对人民美好精神生活需要有效推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关键。而面对这种需要和供给的强互动,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供给这对“供需”关系,要在新概念界定中充分反映,这是新时代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概念创新提出的基本要求。

  第二,新形势新责任触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本质新聚焦。当今时代,认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深刻认识到互联网之于世界格局的深度影响,在世界大视野中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定位。习近平指出:“当今世界,一场新的全方位综合国力竞争正在全球展开。能不能适应和引领互联网发展,成为决定大国兴衰的一个关键。世界各大国均把信息化作为国家战略重点和优先发展方向,围绕网络空间发展主导权、制网权的争夺日趋激烈,世界权力图谱因信息化而被重新绘制,互联网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当今世界,谁掌握了互联网,谁就把握了时代主动权;谁轻视了互联网,谁就会被时代所抛弃。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得网络者得天下。”在世界网络竞争背景下,网络意识形态斗争形势严峻复杂。习近平强调:“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风险问题值得高度重视。网络已是当前意识形态斗争的最前沿。掌握网络意识形态主导权,就是守护国家的主权和政权。” 面对在新时代极端重要性日益显著的网络意识形态问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积极回应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的相关要求,以高度的学科自觉研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在网络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中发挥积极作用。具体而言,网络主流意识形态的教育引导应成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责任,并通过引导使广大网民实现价值塑造、形成价值认同。因此,新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应旗帜鲜明地聚焦主流意识形态教育,自觉承担起主流价值教育的使命。

  第三,新阶段新使命催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格局新形塑。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互联网之于人们生产生活的联系日益紧密,社会发展已经进入了与互联网须臾不可分离的阶段。这个阶段人类的信息交换主导着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信息资源成为了第一资源,建设怎样的信息生态和如何建设信息生态成为一个重要课题。习近平强调:“互联网是一个社会信息大平台,亿万网民在上面获得信息、交流信息,这会对他们的求知途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产生重要影响,特别是会对他们对国家、对社会、对工作、对人生的看法产生重要影响。”鉴于互联网已经成为广大人民最重要的信息获取和交流平台,而且日益深刻地影响着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和管理,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等任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凸显。如何从全局把握互联网信息平台的信息交互及其影响问题?网络信息生态不失为一个契合的观察视角。加强网络内容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就是要构建一个生态良好的网络信息生态系统,而在这个系统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信息供给的一个要素,应积极适应生态竞争,不断优化生态位,成为信息生态系统中正能量信息的积极供给者和信息生态发展状态的有力塑造者。这是新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功能定位上应当明晰的,这种定位将为其格局塑造提供依据。

  综上,新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积极关注和回应新时代新矛盾,聚焦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精神生活需要,在“供需循环”中找到工作的着力点;同时,新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把握网络意识形态斗争的新态势,做好网络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本质定位;另外,新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置身于网络信息生态系统的宏观视野中,不断优化其生态位,明确其在信息生态中的功能定位。新的着力点、新的本质定位和新的功能定位是新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标签”,也是新时代对其新发展提出的新要求。面对这些“新标签”和新要求,现有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概念呈现出明显的滞后性,迫切需要创新和发展。

二、新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概念

  本文认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在网络信息生态中,主流意识形态信息高势位供给与网民高自主需要互动共生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促进人思想、政治、道德素质全面提升的数字化教育实践。把握这一概念,应明确如下四个方面。

  第一,网络信息生态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场域。互联网承载的是海量的信息,而且信息量正以指数速度增长。不同的信息与不同的用户结合,正深度塑造着互联网时代社会的生产业态和人们的生活样态,人与信息的结合构成了一个精彩纷呈的信息生态。在这一生态中,不同信息在“争夺”用户过程中形成了激烈的生态竞争,“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生态法则决定着信息的生命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进入网络信息生态中,同样必须适应生态竞争的法则,努力提升信息的吸引力、竞争力,进而保证其影响力。如果只是简单地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平移到网络上,势必难以在激烈的信息竞争中赢得用户,继而迅速被“遗忘”和“淘汰”。如何赢得竞争?首先要充分认识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存在于宏阔的网络信息生态之中,以网络信息生态为客观的存在场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要生存下去、具有生命力和影响力就必须适应网络信息生态的规则和要求。为此,需要确立网络信息生态观,深入研究网络信息生态的规律,努力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在网络信息生态中的适应力、竞争力和影响力。   

  第二,主流意识形态信息高势位供给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功能。在网络信息生态的信息竞争中,我们应该清晰地看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内容是指向明确、目的明确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和灌输”,那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自然不能偏离这一本质,加强网络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更应当成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自觉。当前,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重中之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自觉服务于主流意识形态教育,通过有效的教育引导实现主流意识形态信息在网络空间中的有效传播,并积极承担起开展网络意识形态斗争的职责,为打赢“没有硝烟”的网络意识形态战贡献力量。这里需要指出的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服务于网络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方式是进行主流意识形态信息的有效供给,这种供给不是一般普通的供给,否则难以在复杂多样多变的信息生态中赢得竞争。为此,需要努力优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信息生态中的生态位,充分利用主流平台、主流资源、优质团队、政策优势等实现主流意识形态的高势位供给,从而切实提升网络主流意识形态信息的竞争力、传播力、影响力,牢牢掌握网络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主动权、领导权。

  第三,主流意识形态信息高势位供给与网民高自主需要的矛盾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矛盾。供需循环是信息生态发展的内在动力,生态是否良好跟供需循环是否通畅密切关联,而供需循环的关键在于供给对需要的满足达成的平衡状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相比较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更需要关注供需循环,在网络空间中,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师者权威、场域规约、资源优势、受教主体的受动性等极大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与其他网络信息只能平等对话平等竞争,什么样的信息能赢得受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息本身满足受众需要的程度。供给满足需要的程度越高,供需循环的效率越高,所供给的信息影响力越大,从而对整个信息生态系统的作用越大。因此,新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着眼信息的供需循环,并将积极推进信息的供给侧改革作为优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重要抓手。

  深入研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供需循环不难发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矛盾就是主流意识形态信息高势位供给与网民高自主需要的矛盾。所谓主流意识形态信息高势位供给,指的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供给在内容上是以主流意识形态信息为主的,在方式上实现的是高势位的供给,是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技术优势、队伍优势、组织优势、政策优势、内容优势等而达成的信息供给的高势位。所谓网民高自主需要,指的是在网络空间中,网民主体性充分彰显,广大网民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接受什么、不接受什么,都具有高度的自主性。再加上互联网提供了无比广袤的信息海洋,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获取便捷且成本低廉,广大网民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喜好和需要自主、自由地选择,这进一步强化了网民信息选择的高自主性。一面是高势位的供给,一面是高自主的需要,矛盾双方都很“强势”,充分彰显了矛盾的张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最终能否让供给的信息被广大网民接受、入脑入心,取决于供给对需要的满足程度,取决于矛盾双方的互动共生程度。这对矛盾关系主导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是新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矛盾,决定着新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力、影响力。

  第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促进人思想、政治、道德素质全面提升的数字化教育实践。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在互联网时代新的发展形态,理应承续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定位,继续在新时代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需要驱动下培养、塑造人们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这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任何发展阶段都不能背离的根本规定性。同时,这项实践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这是此项活动的一个重要特征。这一特征既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性、计划性、组织性的继承发展,又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主流意识形态信息高势位供给的重要保障,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在网络信息生态中赢得信息竞争、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条件。另外,需要指出的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数字化教育实践,数字化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区别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最大的技术特质。所谓数字化,是指利用信息系统、各类传感器、机器视觉等信息通讯技术,将物理世界中复杂多变的数据、信息、知识,转变为一系列二进制代码,引入计算机内部,形成可识别、可存储、可计算的数字、数据,再以这些数字、数据建立起相关的数据模型,进行统一处理、分析、应用。通过数字化赋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交互状态、理念、方法、内容体系、环境等都发生了革命性变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如何适应数字化变革?如何利用数字化力量实现教育实践的创新超越等问题成为了新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亟待突破的重要课题。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以全面提升人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为目的的数字化教育实践,在新的信息技术发展条件和社会生活深度网络化的背景下面临着艰巨的“数字化”任务,要实现新的体系化创新,唯有如此才能全面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适应性和实效性。

三、基于新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概念的研究深化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概念反映了新时代的新要求、新变化,对推进其在新时代的适应性发展、创新性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第一,探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信息生态学的交叉研究。网络信息生态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存在场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否具备适应性和生命力,取决于它供给的信息是否能够适应信息生态的信息竞争。因而,要切实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适应性和生命力,就必须开展信息生态研究,把握信息生态的基本要素、结构方式、基本特征、运行规律等,为优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供给提供遵循。信息生态学是以生态学的观点和理论,研究信息构建、信息组织与信息系统论等信息科学中的问题,并解释此过程中信息行为的科学。推进交叉研究,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在信息生态中开展信息生产、信息传播、信息分解?如何分析和提升所处的信息生态位?如何整体优化自身信息系统等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通过学科交叉,深刻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客观存在场域的信息运行规律,也是切实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水平的重要方式。

  第二,优化以网络意识形态教育为主导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研究。面对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复杂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把网络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作为重要使命,这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有的学科自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服务于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方式是内容供给,即在海量的网络信息中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分对象地传播主流意识形态信息,并结合对象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引导工作。这就要求不断优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研究,扎实推进内容供给侧改革。具体而言,一要根据网络空间意识形态斗争需要进行内容选取,搭建内容体系。所谓内容选取,指的是网络空间中主流意识形态信息不能简单地由线下完全平移或复制到线上,而要根据信息竞争态势、网络舆论情况、受众需求状况等进行综合分析和研判,通过大数据技术、算法技术,精准定位受众进而精准完成内容选取,围绕受众需求和教育引导的实际搭建分众化的内容体系。二要结合互联网传播规律和网民接受特点设计内容呈现方式,创新内容表达。所谓创新内容表达,主要指在内容供给的形式上,不能简单照搬线下的宣传方式,而要根据网络空间中受众信息接受的特点、喜好、感官规律,充分利用现代传媒技术,深度进行内容呈现形式的设计、包装、改造,以多样、鲜活、创意的形式吸引受众、感染受众进而赢得受众,切实优化内容传播实效;三要根据信息消费的反馈进行内容调整,实现内容升级改造。内容供给不是单一的从起点到终点的线性过程,而是一个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过程,每次内容经过一轮传播之后,都应积极跟进受众的反馈,根据反馈进行内容的升级改造,不断将内容供给精准化、精细化、精致化,实现内容供给的不断更新、升级和迭代发展。围绕这些着力点,将有助于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研究与建设推向深入。

  第三,围绕“供需循环”深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矛盾与规律研究。网络信息生态的特殊性要求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开展信息化价值教育活动必须紧紧围绕供需循环展开。有效的价值教育是否能够发生,并不取决于价值教育信息总量的多少,而取决于教育信息的供给是否能够与教育对象的需要良好地互动,即供给对需要的满足程度。2021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网络文明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加强网络文明建设,是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迫切需要。面对新时代人民需要的变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供给端应当积极适应新变化,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尤其是对网络空间美好精神生活的需要作为供给侧改革的依据和动力,致力于实现高效的供需循环。然而,在网络空间中,供给与需要的互动是空前复杂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供给面对网络空间中无数信息主体的竞争,是在高竞争压力下要想方设法占据高势位的供给;而广大网民的需要是个性化程度极高且由个体喜好决定的需要,是高度自主的需要;这种高势位供给和高自主需要的矛盾是新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不深入研究的新矛盾。这种新矛盾要求新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深化矛盾研究,并根据新矛盾的运动状况,积极创新相关规律研究。具体而言,聚焦新矛盾,要求矛盾研究从两个着力点展开:一是主流意识形态的供给研究,以实现供给的“高势位”为目标,通过供给的内容设计、供给的方式创新、供给的平台融合、供给者身份的塑造等使供给侧的信息在质量、内涵、呈现方式等方方面面都优于一般信息,从而使主流意识形态信息具有较高的势位,在与低势位信息竞争中因势位差而赢得竞争。当然,实现“高势位”内含着主流意识形态信息必须满足受众需要这一前提,在这一前提下,信息需要再整合、再设计、再创新,从而强化其与其他信息竞争中的优势,为赢得竞争奠定基础。二是受众的接受研究,主流意识形态信息的高势位供给往往能够保证主流意识形态信息能够被受众看到、听到,但是否能够被受众所接受、所认同,则需要作深入的受众研究,深刻把握受众接受的规律。在网络空间中受众接受信息是一种高度自主的行为,这种自主是高主体性的、显著个性化的,主流意识形态信息能够被接受和认同,不仅要求主流意识形态信息要“传到位”,更要求主流意识形态信息能够以受众喜欢的方式、切中受众的需要、适应受众的接受特点而被受众“听进去”,进而真正实现“高势位”供给与“高自主”需要的有效沟通、互动,化解矛盾,优化实践发展。基于这对新矛盾,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研究可以从供给规律、接受规律和“供给——接受”互动共生规律三个维度展开研究和讨论,探索形成规律研究的创新成果。

  第四,以整体创新为目标推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化研究。习近平指出:“现在,媒体格局、舆论生态、受众对象、传播技术都在发生深刻变化,特别是互联网正在媒体领域催发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数以亿计的人在通过互联网获得信息,”“要推进网上宣传理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创新。”这种创新是一种整体创新,单靠细枝末节的局部创新难以达成目标。新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适应新时代新要求,也必须实现整体创新。但审视20多年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现状,不难发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队伍分散且多变,长期耕耘这一领域的研究者和研究团队较少;研究主题零碎且重复度高,重难点问题、前沿问题的研究缺乏宏观指导和布局;研究成果数量多但质量不高,低水平重复研究、表层次现象研究、实操型经验研究、热闹式跟风研究严重“稀释”了基础理论研究、重大现实问题研究,这些问题的存在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缺乏明确的学科定位密切相关。没有学科定位,就难以形成稳定的研究队伍,难以制定和实施长期的研究规划,难以聚焦基础理论问题、重大现实问题联合攻关、持续攻关形成突破性成果,进而从根本上制约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与发展。为了适应新时代赋予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自觉履行好新时代网络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使命,深入回答好新时代网络空间治理、网络空间文明建设、网络空间育人等重要课题,思想政治教育母学科应积极审视分支学科的布局和发展问题,要深刻认识分支学科的发展对母学科深度创新发展的意义,进而明确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分支学科的定位。笔者认为,以分支学科审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明确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分支学科的地位,进而从学科站位谋划研究布局,从概念创新、范畴创新、内容创新、模式创新、矛盾与规律创新等方面系统地深化研究,形成体系化的创新研究成果,积极搭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原理体系、方法体系,是实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整体创新,切实推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化发展的重要理路。

 

  (作者简介:谢玉进,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网络编辑:同心

  来源:《思想教育研究》2022年第5期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