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与当代中国

秦睿:周恩来特别重视“第一时间赶到现场”

发布时间:2023-08-22
字体: 打印
分享:
  调查研究是科学决策的前提和保证。周恩来非常重视调查研究,屡次强调“一切问题都要到现场去实践”。新中国成立后,他几乎每年都安排调研活动,通过一次次的实地调研,周恩来为全党正确认识形势,制定一系列重要决策作出了突出贡献。
调查研究要去伪存真,不要流于表面
  周恩来指出:调查研究与实事求是两者是相辅相成,互为条件的。实事求是“这四个字,话虽简单,却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如何做到实事求是?首先要通过认真的调查研究”;另一方面,他又反复指出:调查研究要去伪存真,不要流于表面,“要实事求是,不能乱搞”,“要从客观存在出发,不能从主观想象出发”,要“说真话,鼓真劲,做实事,收实效”。周恩来在开展调查研究中深入一线,实地调研,近距离观察,真正了解社情民意。
  主持长江三峡勘察调研工作,就是周恩来在调查研究中贯彻实事求是精神的范例。1958年南宁会议做出决定,由周恩来主持三峡工程及葛洲坝工程等治理长江的规划方案制定工作。为了提出科学可行真实有效的治理长江规划方案,周恩来深入一线带领有关部门领导和专家视察三峡地区,实地考察,深入调研长江流域,研究治理方案。他冒着大雪视察了荆江大堤,并连夜召开三峡工程技术讨论会。他不顾山路艰险,踏勘三峡坝址,与随行人员一起登上两岸山峰,实地考察地貌,查阅坝区的地质水文资料,询问各种工程数据,他的随行工作人员告诉技术人员“总理发现里面的数据有错误”,后经复查证明数据确实不对。经过一系列调查研究之后,周恩来确定了长江流域的治理基本原则建议。1958年3月成都会议上,党中央批准了长江流域治理规划的报告。周恩来提出的治理长江、兴建三峡的基本方针,至今仍有重要意义。
  周恩来指出:“调查研究,必须贯彻实事求是精神,各人的认识总是有局限性的,要摆脱局限性、片面性,必须进行比较、综合、分析。要改正缺点错误,必须从深入下层,深入群众,认真进行调查工作入手。”向周恩来学习调查研究,就是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把调查研究与实事求是结合起来,听群众真话、察当地实情,把调研做深做实、把情况摸透摸实,真正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抓住老百姓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需求,真正把功夫下到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上。
“要搞好调查研究,就要真正联系群众”
  周恩来指出:“要搞好调查研究,就要真正联系群众。”“要了解真实情况,就要与老百姓平等相待。”他认为,“领导地位并不能使你得到知识和经验,所以面向群众,汲取群众经验,十分必要。”周恩来一生始终坚持真正联系群众,坚持虚心向群众学习,关心群众生活,坚持把工作重心放在群众身上,坚持群众路线的工作作风,为群众解决了大量实际问题。
  1961年3月,中央广州会议决定中央领导同志要深入基层,针对农业农村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周恩来此次选择河北邯郸作为重点调查对象。1961年4月28日,周恩来前往邯郸调查。此后一连3天,他先后听取了地委书记庞均和时任河北省省长刘子厚的汇报。5月2日返回北京处理要务后,3日凌晨又赴邯郸农村以公共食堂问题调查研究为切入口,展开邯郸调查。在武安县伯延,他走访了几十户贫下中农家庭,了解群众的生产生活和身体情况,视察集体食堂,察看社员伙食,他走乡串户,与群众同吃玉米面糊。在走访途中,他无意中发现路边的树木,只见树干和树枝不见树叶,随即他走入社员家中看到“除了树叶、咸菜、野菜以外,就没有东西了,硬是没有存粮”,感到十分震惊。随后,周恩来召集队干部社员代表、农机站和修配厂的职工等先后召开7场座谈会,听取群众的声音。在座谈会上,他亲切地与大家交流,“我这次来是想听大家的心里话,有话只管说,说错了也不要紧。”在这种轻松的氛围下,伯延的一个叫张二廷的社员直言不讳地对周恩来说:“这两年生活一年不如一年。”“如果再这样下去两年,连你也会没有吃的。”“因为我们当然首先要顾自己,你们征购不到,还不是没有吃的?”周恩来后来说:这句话对我教育很大,我很受感动。此后,周恩来又走访多处,与社员在炕沿上促膝交谈,了解群众真实生活状态,调研农村人民公社实际情况。
  经过多方面调查了解,周恩来如实向中央汇报了农村公共食堂问题和社员不赞成供给制以及要求包产到队等呼声。当年6月12日,中共中央修改并公布了《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其中,最重要的修订是取消供给制和实际上取消了公共食堂制度。周恩来主持的邯郸调查和其他领导人主持的调查研究,对放宽农村政策,克服严重的经济困难,创造了重要条件。
  周恩来指出:“我们下去调查要坚守毛泽东同志的三条原则: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集中起来,坚持下去;坚持真理,纠正错误。智慧是从群众中来的。”“做事切勿忘掉劳苦群众的切身利益”,“永远不能与群众脱离,向群众学习,并帮助他们”,在工作中“注意调研”,对于群众关心的问题“要反复调查研究”。向周恩来同志学习调查研究,就要始终“以百姓之心为心”。周恩来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就是调查研究的过程,不仅使群众路线具有认识论的意义,也使深入实际的调查研究获得坚实基础。
“领导必须第一时间赶到重大突发事件现场”
  周恩来指出:“一切问题都要到现场去实践,通过实践,不断总结,取得经验,然后再实践再总结。”“现在我们要进行建设,首先就要进行发掘、调查、统计和搜集材料的工作。这是准备工作,是建设新中国的重要基础工作。”周恩来同志不仅号召全党重视调查研究,充分认识它对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作用,而且他本人身体力行,尽管工作异常繁忙,仍然进行各种形式的调查研究,特别重视“第一时间赶到现场”。
  1949年4月25日,党中央和人民解放军进入北平后不久,北平电车厂意外发生了烧毁59辆车的火灾事件。周恩来一听到消息立即赶往火灾现场处理,批评没有迅速上报的做法,当即作出“领导必须第一时间赶到重大突发事件现场”的指示,成为此后北京市乃至全国各部门工作的一项重要规定。
  1954年冬天,周恩来听说北京的公共汽车十分拥挤,职工上下班很不方便,就带着秘书去亲身体验。调查后,他将有关负责同志找来,召开会议,专门研究和制定解决职工上下班公交拥挤问题的具体措施,解决群众生活的切实需求。
  1956年7月,周恩来冒着酷暑来到上海进行调查研究。他深入到一家钢铁厂的转炉车间观察生产情况,酷暑之下,车间内温度极高,看到炉前工人操作时汗流满面的工作场面,就询问车间负责人:“车间的温度有多高?”车间负责人回答:“有40多度。”周恩来提出疑问说:“我在夏天到过热带地区,那里的温度就是四十几度,但远没有你们这里这么炽热。”他随即指示,我们必须关心工人的疾苦,及时改善工人的生产条件,必须做好夏季防暑降温工作。调研结束,周恩来回北京不久,国务院就向全国发出了《工业企业必须认真做好防暑降温工作》的通知。各地积极落实,由此高温生产问题得到了解决,工人工作环境逐步改善。
  周恩来指出:我们必须深入不同现场调研,“个人所处的环境总有局限性,要从多方面观察问题;一个人的认识总是有限的,要多听不同的意见,这样才利于综合。”他还说:“我们管理着这样大的一个国家,就要注意听取各种意见。对我们共产党员来说,就是要分辨出哪些意见是对的,哪些意见是不对的。这对于我们也是一个锻炼,教育和学习。”向周恩来同志学习调查研究,深入一线,深入基层,深入现场,注重系统周密的调查方法,就是要广大党员和领导干部“扑下身子、沉到一线,迈开步子、走出院子”。
  (作者简介:秦睿,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学院
  网络编辑:同心
  来源:《北京日报》2023年8月14日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