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总结了十八大以来党的领导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的重大成果,特别是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作为坚持守正创新的重要内容,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首个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那么,如何从学理上把握这些新的要求?对此,必须坚持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全面深入地加以理解,以进一步增强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
党的全面领导是新时代伟大变革的突出表现、 根本原因和重大成果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宝贵历史经验,是新时代伟大成就的突出表现,也是新时代伟大变革得以发生的根本原因。
(一)新时代伟大变革的突出表现
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坚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放在十九大以来各项工作成就的第一位。党的十八大之前一段时期内,“党内存在不少对坚持党的领导认识模糊、行动乏力问题,存在不少落实党的领导弱化、虚化、淡化问题”。[1] 针对这些问题,党的十八大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的统一中形成合力,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使全党更加团结统一。一是在理论上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地彻底阐明有关重大问题,从党和国家命脉、全国各族人民利益的高度突出强调了党的领导的极端重要性,同时明确提出“党的领导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等新论断,为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提供了充分理论依据。二是在实践上坚决纠正错误倾向,加强党对有关重大工作、重要部门的集中统一领导,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做到“两个维护”。三是以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系统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党领导一切”等内容被写进党的十九大修改的党章;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把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单列出来作为国家制度的首要内容;党的二十大修改的党章在总纲和条文部分都增写党的全面领导的相关内容。正因如此,党的二十大明确将“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作为新时代十六个方面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新时代伟大变革的根本原因
新时代的伟大变革,根本原因在于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在于“两个确立”。“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2]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持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以这一创新理论为指导,用党的创新理论统一全党的思想和行动,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思想引领、精神动力和根本遵循。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科学完整的战略部署明确奋斗目标、任务、布局、总基调等,坚决贯彻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坚持打铁必须自身硬,围绕全面从严治党主题主线,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健全组织体系,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不断强化党的先进性、组织性、纪律性和集中统一,为新时代伟大变革的发生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特别是把坚持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作为最高原则和首要任务,使党中央决策部署得到更加有效的贯彻,加快推进一系列战略性举措、变革性实践,推动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的发生。
正因如此,党的二十大把创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放在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最前列,这实际上蕴含了“两个确立”的重大政治成果,凸显了其对其他各项变革和成就的重大意义,揭示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作为新时代伟大变革的根本原因,也进一步体现了“两个确立”是新时代伟大变革的最根本原因。这两个方面的伟大变革,具有管总的统领意义,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突出表现,并推动了其他方面伟大变革的发生。尤其是完成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首先“靠的是党的领导”,充分证明党是“最可靠的领导力量”。[3]
(三)新时代伟大变革使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有力
中国共产党与新时代的伟大变革,是主体与客体间的关系,是主体客体化与客体主体化的有机统一。一方面,作为领导主体的中国共产党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充分发挥党在政治、理论、制度等方面的领导优势,为中国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动力机制、规划引领、精神支撑和制度保障,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改造客观世界,推动新时代伟大变革的发生。另一方面,作为客体的新时代伟大变革,夯实了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和全面领导的基础,使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并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首先,在新时代的伟大变革中,党的政治领导力得到了全面增强。进入新时代,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党牢牢把握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前进的正确方向,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明确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并围绕其推进各方面工作,对重大工作进行战略部署,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的能力得到不断提高。其二,党的群众组织力得到了有效提升。党始终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方位改善人民生活,密切联系群众,整合各方面利益,凝聚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力量。其三,党的思想引领力和社会号召力显著提升。党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意识形态领域发生根本性转折,有力提升全社会的凝聚力向心力,党的全面领导的思想和社会基础得到有效加强。此外,随着制度体系的完善,党的全面领导有了更加可靠的保障。党不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各领域的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建立起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扎实推进,这为党的全面领导的实现提供更加坚实的制度基础。同时,党领导人民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一体推进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聚焦党的领导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党的全面领导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总之,在领导新时代的伟大事业中,党的自身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有力。
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首要内容和坚持守正创新的关键着力点
新时代,党在理论创新方面取得的最大成果就是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这一思想中,党的全面领导处于首要位置,居于统领地位。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也是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首要内容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作了概括,即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
“十个明确”中的“第一个明确”,用“最本质”“最大”“最高”这“三个最”阐述了党的领导有关重大问题。“第一个最”,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着重从上层建筑的角度阐明了党的领导与社会主义本质的紧密联系,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从根本上回答了为什么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第二个最”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彰显了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中所处的突出位置,这是党的全面领导实践在制度优势领域的重要体现;“第三个最”强调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这是党肩负的使命任务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厦中“总的骨架”地位决定的,这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政治前提。党的二十大不仅重申了这“三个最”,还在其后又加了一个“最”,即“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最高政治原则”[4],阐明了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对于实现党的全面领导的极端重要性,揭示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最重要的着力点。这“四个最”,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怎样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等重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基本原理同党的领导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党的领导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成果。
在“十四个坚持”中,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处于首要位置,从行动纲领上阐明了如何实现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同时,“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被确定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的内容,明确了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首要目标任务;党的二十大明确将“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作为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第一项任务,并系统阐明了新时代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内涵、特征及其实现路径,以及如何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等问题。
正是由于首先在理论上正本清源,并在实践上着力推进、制度上立柱架梁,“十三个方面成就”中第一个就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在理论、实践和制度的统一中总结了新时代党的全面领导的新鲜经验,并将其理论化,又用实践检验其科学性,呈现出党的全面领导理论的真理性。党的二十大进一步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放在“五个必由之路”之首,从而以规律性的认识充分体现了其在党的创新理论中的首要地位,和前进道路上的根本遵循。
(二)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是坚持守正创新的根本关键点
党的二十大提出了“六个必须坚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是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创新理论的“金钥匙”,也指明了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理论创新的方法路径。[5] 其中,在“坚持守正创新”中明确要求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而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对于做到其他“两个不动摇”,即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具有决定性作用。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6] 只有坚持党的全面领导,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才能在党领导人民的生动实践中不断地中国化时代化,才能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进而彰显其强大的科学性和真理性,不断增强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的自觉,并将中国经验上升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注入不竭的生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团结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伟大旗帜,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者,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性质和前途命运。只有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会越走越宽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才能得到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不断完善并彰显更大的显著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才能得到进一步发展。
可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正确方向、不发生颠覆性错误的关键,是新时代新征程上必须牢牢守住的根本基点,是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首要的根本观点和实践要求,必须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各方面各环节全过程。同时,在继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的进程中,还要把党的立场、宗旨、价值等要求嵌入到党领导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项事业中,蕴含到其他的创新理论成果中,进而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中坚守党的全面领导之正。在推进党的创新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创新中,无论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还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都必须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将其作为根本前提和政治保证,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推进伟大事业、建设伟大工程。
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性质规定、首个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
党的二十大特别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明确将“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第一个本质要求,同时强调,中国式现代化的首个重大原则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一)党的领导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和最终成败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7],这是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定性规定。这一管总、管根本的重大论断,阐明了党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领导地位和根本作用,深刻揭示了党的领导对中国式现代化根本性质的决定作用。中国式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是由党的性质宗旨、初心使命、信仰信念和政策主张决定的。中国式现代化,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现代化实践中的具体形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现代化双向互动的重大成果。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力量和建构主体。党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科学理论的指引;在党的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日益完善,这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制度保证;在党的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自强更加坚定,这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党的领导确保中国式现代化锚定奋斗目标行稳致远,激发强劲动力并凝聚磅礴力量,是中国式现代化得以开创并不断推进和拓展的根本政治保证。
实践证明,只有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中国式现代化才能行稳致远、前景光明、繁荣兴盛。[8]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全面领导是我们全部事业的基础和根本,这是“最可宝贵的经验”。[9]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主动担当起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的重任,不断推进着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并丰富和发展着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宝库。[10]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为推进现代化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为中国现代化事业提供根本政治前提、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改革开放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在已有基础上继续前进并不断实现创新突破,特别是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时代课题,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可见,在党的坚强领导下,现代化建设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历史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不会有中国式现代化。
(二)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首个本质要求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第一个本质要求,被摆在九个本质要求之首,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力量。之所以把党的领导作为首个本质要求,首先是由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性质和中国特色决定的。
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根植于党的领导这个“中国最大的国情”[11],客观上要求把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作为首个本质要求。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决定了中国现代化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世所罕见,要求必须有强有力的政治主体和支撑力量来领导这一规模空前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党的价值追求、初心使命、性质宗旨的直接体现;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也是党一以贯之的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一大显著特色,是党对人类现代化历史经验、现代化规律的深刻总结;走和平发展道路充分体现了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展现了党胸怀天下的博大情怀,代表了人类现代化发展的趋势和共同愿景。
在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中,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实现其他本质要求的政治前提,其他的本质要求则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具体结果,是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在现代化各领域贯彻执行的实践要求,同时又支撑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实现。作为领导者、设计者和推动者,党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战略支撑和政治保证,既顺应世界现代化潮流,又把自己的价值主张和方针政策嵌入到现代化建设当中,将自身价值与中国式现代化融为一体。[12]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党改革开放以来始终高举的旗帜,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方向,为坚持党的领导提供行动指南、制度保障和精神支撑。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党领导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目标任务。其中,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坚持党的领导提供强大物质基础;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有利于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激发人民以主人翁精神投入现代化建设,为坚持党的领导提供坚实的群众基础;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有利于激发人民的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为坚持党的领导凝聚精神力量;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稳定社会大局,为坚持党的领导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有利于实现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为坚持党的领导创造基本条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体现了党对于人类发展前途的认识,表达了党既坚持自信自立又胸怀天下、吸收借鉴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的主张,使中国式现代化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的新图景,突破了以西方经验为基础的世界现代化理论,代表着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世界意义。
(三)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首要原则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在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重大原则中被放在首位。这是由中国式现代化根本性质和本质要求决定的,是贯彻以党的领导为首要内容的党的创新理论的实践要求,是对党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充分运用,也是应对我国发展面临各种风险挑战和不确定难预料因素的客观要求。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党领导现代化建设的宝贵历史经验。早在 1945 年,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上就指出:“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是不可能的”。[13] 1954 年 9 月,毛泽东在一届人大一次会议开幕词中明确指出:“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14] 这里,毛泽东强调的“事业”,实际上包含了中国的现代化事业。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指出,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其中的核心是“坚持党的领导”,“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现代中国的一切”。[15] 正是由于改革开放中坚持了党的领导这一基本原则,新时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受住了来自各方面的严峻考验。2001 年 7月 1 日,江泽民在庆祝党成立 80 周年大会上指出:“向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前进,必须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16]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无论是总结改革开放 40 周年的历史经验,还是总结建党 100 周年的历史经验,都把坚持党的领导放在首位。党的二十大充分运用这一宝贵历史经验,明确提出中国式现代化首先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其他四个重大原则的政治前提,同时坚持这四大原则又有利于更好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内在要求必须坚持包括党的领导在内的四项基本原则,使中华民族牢牢掌握自己的命运,有利于夯实党的全面领导的政治基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有助于增强现代化建设的公平性和平衡性,进一步彰显党的性质宗旨和初心使命,让全国各族人民衷心拥护党的领导。深化改革开放,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不竭动力源泉,有助于形成更好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发扬斗争精神,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提供精神支撑。
总之,党的二十大提出的一系列新论断,从多重维度揭示了新时代新征程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深刻意蕴,表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历史、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是经实践检验证明正确的基本原理,是党在长期实践中得出的规律性认识。新征程上,必须更加自觉地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作者简介:方涛,yl23455永利副研究员,yl23455永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生导师)
网络编辑:同心
来源:《新视野》2023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