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中共党史与党建

李梦宇 阚道远:大党独有难题的核心内涵、基本特征与破解之道

发布时间:2023-11-07
字体: 打印
分享: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基于对世情国情党情的科学研判,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原创性地提出了“大党独有难题”这一重大政治命题,指出“我们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始终赢得人民拥护、巩固长期执政地位,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习近平进一步用“六个如何始终”对大党独有难题作出深刻阐释,分析了大党独有难题的形成原因、主要表现与破解之道,回应了新时代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时代需求,体现了我们党深刻的忧患意识和高度的历史自觉。深入理解与把握大党独有难题,一要坚持问题导向,立足于党的十八大以来管党治党的理论与实践创新,深刻把握大党独有难题的形成背景、核心内涵及政治本质;二要放眼全局谋一域,站在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党的现代化事业相统一的高度,正确认识大党独有难题与历史性难题、党的使命任务以及全面从严治党形势要求、政党发展普遍性难题之间的联系,以把握其基本特征;三要“谋定而后动”,针对大党独有难题的长期性、复杂性、特殊性等特征,从原则要求、制度保障与策略方法三个层面来系统谋划与布局,以探寻其破解之道。

一、大党独有难题的核心内涵

  大党独有难题是具有一定理论结构与实践逻辑的系统性难题,“六个如何始终”的提出,明确了大党独有难题的主要表现与核心内涵。从生成逻辑上看,“六个如何始终”源于我们党对从严管党治党经验的系统总结以及对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使命任务的战略谋划,涉及党的性质、规模、角色、定位、使命、任务等维度,与中国共产党作为世界上最大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所独具的超大型组织规模、所独有的一百多年光荣历史以及所处的长期执政地位等密切相连、息息相关,是由党成员数量之多、组织结构之复杂、执政时间之长、责任使命之重等“大党”特性所衍生出的具体问题和核心命题;深入理解大党独有难题,要坚持问题导向和辩证思维,结合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对“六个如何始终”为什么难、难在哪里进行全面求解。

  (一)初心使命难题:如何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我们党的政治灵魂和政治根基,直接关系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实现,关系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发挥。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便“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反复强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从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呼吁全党“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到党的十九大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大会主题,再到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摆在“三个务必”之首,我们党对于这一问题的认识不断深化,在实践中取得了突出成效,真刀真枪地解决了不少问题。但是应该看到,实践成果需要巩固,各种违背初心和使命、动摇党的根基的危险依然存在。党中央提出“如何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一独有难题,并将其置于“六个如何始终”之首,是对新形势下党内各种违背初心使命、动摇党的根基等问题的深刻洞察,也是对中国共产党从哪儿来、往哪儿去、为什么出发、向什么前行等问题的持续追问,旨在“解决党内存在的违背初心和使命的各种问题”,提醒全党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彰显出中国共产党的高度清醒和历史自觉。

  始终“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对中国共产党使命任务进行的总体部署和深刻论述,为我们坚守初心使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时代新征程,面对前进道路上的风险和挑战,如何不断适应人民群众更加广泛、层次更高的新需求,始终将党的初心使命与人民群众紧密结合?如何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思想定力、政治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确保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如何练就共产党人信仰信念的钢筋铁骨,时刻保持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忠诚,始终保持对社会主义事业的信仰和追求?如此等等,是直接关系到是否能够真正破解初心使命难题的重点问题和难点问题。

  (二)团结统一难题:如何始终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

  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是党的先进性的重要体现,也是党的力量的重要源泉。从马克思恩格斯发出“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号召,到列宁明确提出“必须成立统一的因而也是集中制的党”等观点,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始终是无产阶级政党不断取得胜利的基本条件。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其历史经验反复证明,只有全党统一目标、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才能形成党的坚强领导,使党肩负起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使命。然而,应该看到“党内的思想不一致、行动不一致是难以避免地常常发生的,像中国共产党这样的大党尤其难以避免。”党中央提出“如何始终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这一独有难题,是对新时期出现的“独立分权”之谬误以及“山头主义”、“个人主义”、“圈子文化”、“团团伙伙”等问题与挑战的现实考量,也是对“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的深入思考,旨在从根本上发挥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独特优势,确保中国共产党始终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确保全党始终以党的指导思想、党的旗帜、党的意志为方向,不断实现党的奋斗目标。

  习近平指出:“大也有大的难处,如何确保全党在共同思想理论基础上的高度集中统一尤其不易”。一方面,在意识形态领域多元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环境下,始终统一思想尤其不易。现阶段,我国社会主流价值观持续遭受市场逐利性冲击,各种敌对势力的意识形态渗透、颠覆图谋只增不减,这加大了化解思想差异,凝聚党内共识的难度。另一方面,在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复杂形势下,始终统一意志尤其不易。中国共产党承担着维护国内改革发展稳定,应对复杂多变国际形势的重任,既需要凝聚党内力量,也需要不断激发蕴藏于亿万人民中的磅礴力量,这给全党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再一方面,在党员人数和组织体系超大规模的条件下,始终统一行动尤其不易。我们党是一个有着9600多万名党员、49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的百年大党,具有规模大、分布广、组织层级复杂等特征。党员规模的扩大增加了全党“向党中央看齐”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的难度,组织体系复杂容易造成有些基层党组织功能发挥不够,组织权威递减,这给全党统一行动提出了严峻挑战。

  (三)执政能力难题:如何始终具备强大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具备强大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先进政党的本质要求,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现实需要。基于中国共产党“是直接执政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是领导者”,同时肩负执政与领导的双重角色,毛泽东以“我们决不当李自成”的深刻警示开启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为谁执政、怎样执政”的不懈探索,邓小平对“执政党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党,执政党的党员应该怎样才合格,党怎样才叫善于领导”等问题进行了深刻思考,江泽民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两大历史性课题明确地提到全党面前。新时代,立足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目标任务和所担负的伟大事业,着眼于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和各种各样的执政风险、执政考验,我们党提出“如何始终具备强大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这一独有难题。这体现出我们党居安思危、直面危险的忧患意识,旨在使中国共产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确保实现党长期执政的政治目标和历史使命,有效解决“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一根本性问题。

  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如何始终具备强大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是一个复杂且艰巨的难题。一方面,在全球化、市场化、信息化、社会化大背景中,党执政的内外部环境异常复杂且不断发生着变化,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稍微“放慢步子”便会与新时期新形势新情况不相适应,因此,如何顺应执政环境的变化,准确灵活调适目标方略是破解难题的难点。另一方面,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主要从各级党委特别是领导干部身上体现出来,随着党的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如何提高不同身份、不同层级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如何对标党中央关于党员干部需要具备的“八项本领”和“七种能力”等要求,全面提升党员干部的能力、素质、本领是破解执政能力难题的着力点。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党的执政水平和执政成效都不是由自己说了算,必须而且只能由人民来评判”。因此,能否切实维护人民利益,有效改善人民生活,是检验执政能力难题破解成效的终极标准。

  (四)干事创业难题:如何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精神状态

  保持干事创业精神状态,是我们党战胜历史上的各种风险挑战、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内在动力,也是我们党在新时代展现新气象新作为、确保党和国家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的必然要求。70多年前,深谙历史规律的黄炎培便指出“大凡初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也许那时艰难困苦,只有从万死中觅取一生。既而环境渐渐好转了,精神也就渐渐放下了”。新时代,我们党始终保持对干事创业精神状态的警醒,习近平指出“全面从严治党的目的是更好促进事业发展……要激励干部增强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强调要“把全部精力用到干事创业上”。通过实践探索,党员干部的“精气神”明显提高,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显著进展。然而,在长期执政条件下,仍然存在一些党员干部“缺乏担当精神,斗争本领不强,实干精神不足”等现象。党中央之所以提出“如何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精神状态”这一独有难题,是对“干事创业”现实紧迫性的清醒认识,也是对新时代如何激发党员干部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的进一步追问与审思。根本上是为了强大共产党人的精神斗志,使党员干部真正做到“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断解决问题、破解难题”,不断开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

  习近平曾告诫全党,“功成名就时做到居安思危、保持创业初期那种励精图治的精神状态不容易”,对此我们必须始终保持强烈的忧患意识和问题意识。首先,要意识到,精神状态体现精神追求、涵养意志品质,干事创业精神状态出问题归根结底是共产党人的党性修养和意志品格出了问题。因此,如何强化理想信念和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从根本上拧紧党员干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是“破题”的难点。其次,也要看到“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精神状态”既是党组织的责任,又是对全体党员的要求,既呈现为组织或个人的外在表现,又涉及内在发展动力、体制机制等问题。如何在干事创业中促使党员干部与党组织形成良性互动关系,如何从制度上为保持干事创业精神状态提供保障,以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和积极氛围,是“破题”的另一难点。

  (五)自我革命难题:如何始终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

  及时发现和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是我们党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党的历史实践充分证明,我们党之所以伟大,“不在于不犯错误,而在于从不讳疾忌医,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具有极强的自我修复能力”。新时代,我们始终保持对及时发现和解决自身问题的警醒。习近平曾告诫全党:“这么大一个党,处在执政地位、掌控执政资源,很容易在执政业绩光环的照耀下,出现忽略自身不足、忽视自身问题的现象,陷入‘革别人命容易,革自己命难’的境地。”在新的历史阶段,强调如何始终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一方面是对党的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问题意识贯穿我们党百年奋斗光辉历程的鲜明体现;另一方面也是基于对世情、国情、党情的综合研判以及对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时代坐标的准确认知,所作出的科学判断。辩证地看,提出和解决“大党独有难题”本就是“及时发现和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的过程。只有“科学地认识、准确地把握、正确地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将党的伟大自我革命进行到底,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问题,不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取得新成效。

  问题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存在问题并不可怕,难就难在及时发现问题并敢于正视问题。及时发现问题是一个能力问题,要求我们有一双洞察问题的眼睛,掌握解决问题的主动权。敢于正视问题是态度问题,需要我们时刻保持头脑清醒,对存在的问题不掩盖、不回避、不推脱。同时,也难在对问题精准、恰当地分析和把握。从某种意义上说,能不能科学分析研究问题、善不善于“解剖麻雀”,是破解难题的前提条件。正如毛泽东所强调,“常常问题是提出了,但还不能解决,就是因为还没有暴露事物的内部联系,就是因为还没有经过这种系统的周密的分析过程,因而问题的面貌还不明晰,还不能做综合工作,也就不能好好地解决问题。”此外,还难在有的放矢,“真刀真枪”解决“真”问题。正如邓小平所强调,我们“做任何工作,都为的是解决问题。我们说的和做的究竟能不能解决问题,问题解决得是不是正确,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是否善于总结经验,针对客观现实,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一切从实际出发”。

  (六)政治生态难题:如何始终保持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保持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是我们党长期执政而不变质、永远走在时代前列的重要保障。具体而言,“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是指政治系统的各要素相互作用所形成的一种清正廉明的总体状态和环境,是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综合反映。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作为“党的建设中带有根本性、基础性的问题”,在实践过程中取得显著成效。但必须清醒地看到,保持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是一项长期任务,用人唯亲,拉帮结派、结党营私、以权谋私等损坏党的形象、破坏党内政治生态的现象依然存在。党的二十大报告着重强调,要“增强党内政治生活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武器,持续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破解“如何始终保持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难题,既是遵循历史发展内在规律的客观要求,也是“伟大斗争、伟大工程的题中应有之义,是我们党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重要法宝”。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始终保持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的难点是在关联性、动态性和整体性中处理好多重关系。首先,难在处理好“点”与“面”的关系。政治生态涵盖面广,是一个包含多个领域、环节的庞大体系,部分政治生态问题影响因素多样,难以在短时间内找到主要矛盾、抓住关键环节,压实主体责任。其次,难在处理好“长期”与“短期”的关系。正如习近平所强调:“政治生态和自然生态一样,稍不注意,就很容易受到污染,一旦出现问题,再想恢复就要付出很大代价。”这说明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不可能一蹴而就,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难在久久为功,“既要在战略上坚持持久战,又要在战术上打好歼灭战”。最后,难在处理好“内”与“外”的关系。党内政治生态不是一个孤立的、封闭的系统,不能忽略其与整个社会环境的联动,要兼顾党内建构与党外辐射的统一关系,以实现政党国家社会的整体进步。

二、大党独有难题的基本特征

  值得注意的是,“六个如何始终”在个性化的表现上各具特色,同时在共性上又呈现出深刻的内在联系。从历史的视角来看,“六个如何始终”坚守着共同的思维方法,即问题意识和辩证思维,这无疑展示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长期执政过程中,对于历史规律的深度洞察和理性审思;从现实的视角来看,“六个如何始终”共享着共同的实践目标,其核心问题是要解答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一根本问题;从比较的视角来看,“六个如何始终”共同展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同时具有广泛的时代价值,是全球范围内政党对时代挑战的共同回应。深入理解与把握大党独有难题,我们要避免陷入“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简单化思维,必须注重运用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的全过程思维,从大党独有难题与历史性难题、党的使命任务及全面从严治党形势要求、政党发展普遍性问题之间的联系中,深入探析大党独有难题所蕴含的“长期性”、“复杂性”、“特殊性”。

  (一)历史发展的延续性与大党独有难题的长期性

  “始终”是大党独有难题的关键词,答好“六个如何始终”、破解大党独有难题是一个久久为功的长期性过程,既接续历史,又映照现实,更着眼未来。正如党的二十大报告所强调,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及“四大危险”将长期存在,“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这是对历史问题延续性的清醒认识,也是对大党独有难题长期性的深刻把握,彰显出历史发展的时代意识。

  历史发展具有延续性,大党独有难题是在历史问题的演化中逐步形成的,中国共产党攻坚克难的历史进程蕴含着“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的历史基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从古田会议确立思想建党到“窑洞对”提出民主新路,再到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了“两个务必”的重要论断,彰显了我们党在局部执政条件下战胜困难挑战的历史自觉。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面对掌握全国政权、领导人民建设国家等新的历史任务,我们党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加强党的建设,开展整党整风,体现出对党员干部腐化变质等问题的高度警惕。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平深刻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长期性、艰难性,探索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江泽民明确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这一历史性课题;胡锦涛强调了党所面临的“四大考验”及“四大危险”,表现出强烈的忧患意识。

  长远地看,“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将是一个长期性的过程。首先,这是由历史问题的顽固性、反复性、多变性所决定的。历史实践表明,我们党拥有应对历史发展阶段性难题的科学理论与政治能力,但也要看到,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一些老问题反弹回潮的因素依然存在,稍有松懈便会功亏一篑。因此,破解大党独有难题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会一劳永逸。其次,是由当前新的时代条件和特征所决定的。实践发展永无止境,旧的历史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会产生。新时代我们党所面临的大党独有难题,既基于党历史性解决自身建设诸多难题的历史经验,又区别于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所面临的阶段性问题,是与党在新阶段的时代条件和时代特征高度统一的非同一般的难题。当前,我们所面临的国际形势、社会关系、执政环境、党员结构、目标任务等均发生深刻变化,习近平指出,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和新的战略环境,这赋予大党独有难题新的时代特征,也给我们“义无反顾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持之以恒破解大党独有难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形势任务的紧迫性与大党独有难题的复杂性

  “难”是大党独有难题的又一关键词,难题之“难”既体现为形势任务的紧迫性,又体现为关联内容的复杂性,集中体现在大党独有难题与党的使命任务以及全面从严治党形势要求之间的互动关系与内在联系之中。正如习近平所强调:“解决这些难题是实现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必须迈过的一道坎,是全面从严治党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必须啃下的硬骨头。”

  形势任务的紧迫性主要体现在大党独有难题与党的使命任务的互动关系中。党的二十大描绘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做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的战略安排,为我们坚定信心、保持定力、锐意进取、攻坚克难提供了目标指引。习近平深刻指出:“我们推进的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党的领导凝聚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力量,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党的二十大科学判断时与势,辩证把握危与机,鲜明提出“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这一原创性论断,是我们党在准确把握新时代国家治理的方向和原则,深刻把握政党治理的内在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核心命题。防范化解各种风险,应对重大风险挑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绕不过的门槛”,破解大党独有难题是推进中国共产党党内治理现代化,不断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的必然要求。

  关联内容的复杂性主要体现在大党独有难题与全面从严治党形势要求的内在联系中。破解大党独有难题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从严治党紧迫议程中还没有答案的重大问题。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要落实在具体的问题上,“把问题找实、把根源挖深”,防止“大而化之、隔靴搔痒,避重就轻、避实就虚”。大党独有难题的提出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主要抓手,“六个如何始终”的本质内涵与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要求、核心内容、重要目标、重要手段、重要原则和重要环境条件等紧密关联、内在一致,从根本上都是要回答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一时代课题,构成了全面从严治党过程中鲜明的问题意识,使其注意力更加集中于对大党独有难题的内在矛盾、运行机制以及发展规律等的分析。

  (三)政党发展难题的普遍性与大党独有难题的特殊性

  “独有”是大党独有难题的核心关键词,深入理解“独有”的内在意蕴,需要与世俱进,以世界眼光观察全球风云变幻,科学分析当前政党发展大势,从中外政党比较的视野出发,在与世界政党所面临难题的比较中,凸显大党独有难题的特殊性和“独有”之处。

  从世界范围来看,除了极少数没有政党的国家,其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共有约上万个政党,这些类型、地域、意识形态各异的政党既遭遇着普遍性难题,又存在着不同程度和类型的特殊性难题。例如,在西方发达国家,传统政党由于社会经济结构变化、价值观念多元化、传媒技术革新等因素而陷入信任危机、组织危机和领导危机;在非洲和拉美等发展中国家,一些政党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下、民主制度不健全、外部干预较多等原因而面临腐败贪婪、权力滥用、暴力冲突等问题;在亚洲地区,一些政党由于历史文化传统和现实发展需求之间存在矛盾而遭遇自身建设缺陷、社会变革压力、外部环境挑战等问题。如何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这些难题,是每一个政党都必须面对和回答的时代课题。

  与世界政党发展普遍性难题不同,大党独有难题因“大党”的独特性而彰显出独有特征。据相关研究统计,在世界近万个政党中,党员人数超过1000万的政党只有10个,人数超过100万的有39个;存续时间超过百年的政党仅有66个。在诸多政党中,满足存续时间长、党员数量多、队伍规模大、政治影响力大、调整适应力强等广泛意义上“大党”标准的政党屈指可数。究其原因,随着政党“变大”往往无可避免地会面临比“小党”更为严峻、艰巨、复杂的独特性难题与挑战,比如由于组织规模庞大,面临的组织管理难度增加;由于党员人数的扩大,思想凝聚难度增加;由于党内层级复杂,党员队伍管理难度加大,以及由于执政时间长,累积的矛盾和不可控因素相比小党要严峻得多等。从政党发展普遍规律看,只有那些经受住考验的政党,才能发展成为屹立不倒的“大党”。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共产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其所面临的大党独有难题不同于资产阶级“大党”所面临的难题,是基于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属性、长期执政的历史方位以及“为世界谋大同”的远大理想而形成的独有难题。首先,就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属性而言。中国共产党在本质上具有非马克思主义政党无可比拟的先进性,这种先进性根本上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与西方国家金钱至上、为少数人的利益服务不同,破解大党独有难题以党的先进性为主线与根本遵循,是顺应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和愿望,使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重要条件。其次,就长期执政的历史方位而言。因先进而领导、因领导而执政,这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逻辑,也是执政的中国共产党破解大党独有难题的根本遵循。中国共产党致力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是一个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决定了,破解大党独有难题根本上是要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党的执政使命。这与西方选举竞争、政党更替有着根本不同。最后,就“为世界谋大同”的远大理想而言。“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党”,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从根本上看,破解大党独有难题代表了人类解放的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在时代变化中的先进性和领导力,进而为世界政党破解难题提供了一种新型路径参考,这是党的二十大提出“大党独有难题”的内在意蕴,与西方一些资产阶级政党有着本质的不同。

三、大党独有难题的破解之道

  (一)原则要求: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

  “问题解决得好不好,关键在于党的领导。”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一个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重大建党原则,也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大党独有难题的复杂性决定了,破解大党独有难题是一个多维度、全方位的系统性工程,绝不是“九龙治水、各自为政”,也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关键在于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整体推进。

  一方面,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解决大党独有难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党的二十大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归纳为“六个必须坚持”,即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这“六个必须坚持”,蕴含着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哲学思维和方法论依据。破解大党独有难题,要以全面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为基础,重点把握习近平关于自我革命的根本问题、正确方向、思想引领、基本原则、主攻方向、重点领域、“关键少数”、基础根基、组织保证、制度保障等十个方面的新思想,自觉将新理念新战略用于指导破解大党独有难题的具体实践。

  另一方面,要增强两个“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坚决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确保破解大党独有难题的各方主体都能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为此,要着力完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工作体系,健全“任务分工—督办落实—抽查检查—定期报告—跟踪问效”的全链条工作机制,加强对决策部署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对责任落实不力的严肃问责,严肃查处对党中央决策部署敷衍塞责、弄虚作假、阳奉阴违等行为,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同时也要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处理好顶层设计和分层对接、统一性和差异性的关系,分级分类推进,不搞“一刀切”,避免简单化、形式化、机械化对待党中央的方针政策问题,“要在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职责和权限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两个积极性”,以形成系统推进破解大党独有难题的合力。

  (二)制度保障: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

  习近平指出,难题“像割韭菜一样,割了一茬长一茬”,症结就在于“缺乏管长远、固根本的制度”。大党独有难题的长期性决定了,依靠一般性的、暂时性的改革措施来破解大党独有难题是行不通的,要发挥制度建设的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作用。党的二十大把“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作为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一项重要任务进行重点部署,体现出我们党坚持制度治党的重大创新。为有效破解大党独有难题,必须持续推进党的建设制度化,把自我革命的政治优势、制度治党的刚性约束持续转化为破解大党独有难题的制度效能。

  一方面,在制度构建层面要以党章为根本遵循,以民主集中制为基本原则,围绕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基本范畴,结合“六个如何始终”内在要求,健全与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一是建立完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二是不断完善党领导各类组织、各项事业的具体制度;三是“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四是“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建立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五是“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形成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发现问题、纠正偏差的机制”;六是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的体制机制等。此外,还要注意各项制度之间以及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与全面从严治党体系之间的协调贯通。把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融入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突出党的各方面建设有机衔接、联动集成、协同协调,实现内容上全涵盖、对象上全覆盖、责任上全链条、制度上全贯通。

  另一方面,在制度执行层面,要从宣传教育、党内问责、制度评估等方面入手,切实提高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的执行力。各级各类党组织要切实把执规责任扛起来,加大宣传教育,以强化党员干部的自我约束意识;要充分发挥政治巡视利剑作用,“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用好问责利器”;要开展制度评估,明确制度评估重点、评估方式等,提升监督质效。此外,也要坚持思想建党、纪律强党和制度治党同推进、齐发力。切实增强思想建党的针对性,不断提升全党的纪律意识、强化纪法思维;牢牢盯住纪律规矩的“底线”,让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纪律;紧扣实践需要,推进制度改革创新,补齐制度短板,为破解大党独有难题凝聚长效“耐力”。

  (三)策略方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开展调查研究

  毛泽东指出,“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调查就是解决问题。”习近平强调:“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强调了调查研究的重要意义,明确指出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是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回答“六个如何始终”的现实需要”,这为我们坚持以调查研究推进破解大党独有难题指明了方向。大党独有难题的特殊性决定了,不充分结合国情、党情,教条式地照搬照抄别国经验来破解难题是不可取的,要充分发挥我党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调查研究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以找到破解难题的方法和路径。

  以调查研究推进破解大党独有难题,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密切联系群众。习近平指出:“要把调查研究作为基本功,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了解情况、问计于民。”新形势下开展调查研究,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思人民之所思,想人民之所想,真诚倾听群众呼声,将所面临的宏观难题和调查研究获取的具体资料相结合,主动发现人民关切,率先解决人民最关切的突出难题,把人民满不满意作为检验我们党解决独有难题成效的最终尺度。这是坚守党的性质宗旨的根本要求,也是把大党独有难题的情况摸清、问题找准、对策提实,“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办法”的前提和基础。

  以调查研究推进破解大党独有难题,必须发扬求真务实的作风,力求在破解难题上取得实效。调查研究,既不是纯粹的理论研究,也有别于具体的工作部署,而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对策性应用研究。习近平强调:“各级领导干部在调查研究工作中,一定要保持求真务实的作风,努力在求深、求实、求细、求准、求效上下功夫。”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研以致用”,以“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摸实情、办实事、出实招,见实效。从调研的选题上看,必须紧扣现实需要,以实实在在解决具体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从调研的视野上看,既要预见大势所趋,也要及时捕捉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从调研的过程上看,必须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既要能够抓住事物的本质和症结所在,也要反映事物的全貌和特征;从调研形成的对策建议上看,必须兼顾需要和可能,做到切实可行。

  (作者简介:李梦宇,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阚道远,法学博士,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员)

  网络编辑:同心

  来源:《新疆社会科学》2023年第4期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