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统筹发展和安全,推动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持续稳定的安全环境。经济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是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维护经济安全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我们要坚决维护我国发展利益,积极防范各种风险,确保国家经济安全”“维护好经济安全特别是粮食安全、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这些重要论述内涵丰富、思想深邃,体现了对国家安全基本规律的深刻把握,为新时代新征程做好经济安全保障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强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实安全保障。
认识重大意义
经济安全是指国民经济能够抗御国内外各种经济风险而保持平稳有序运行的态势,是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确保国家经济安全,是维护国家经济利益和人民长远利益的重大任务,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要保障。只有强化国家经济安全保障、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强大的经济实力为维护经济安全提供了坚实保障。同时,我们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力,确保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等领域安全,经济发展的安全性自主性明显提升。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和国内条件都在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世界大变局加速演变的特征更趋明显,全球动荡源和风险点显著增多,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风险相互叠加。我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在这样一个各类矛盾和风险易发期,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以经济安全为基础,通过发展提升国家安全实力,深入推进国家安全思路、体制、手段创新,营造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环境,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
坚持科学思维
发展和安全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强化国家经济安全保障,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立足新发展阶段,强化国家经济安全保障应把握其总体性、前瞻性和外部性特征,坚持系统思维、动态思维与战略思维相结合的科学思维方式。
其一,在把握总体性中坚持系统思维。大国的安全治理面临着难以想象的风险与挑战,需要解决的问题错综复杂、交织缠绕,必须采用系统思维进行分析和解决,重点厘清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国家安全是一个整体,只有把握总体性,优化统筹方式,才能协调确定各项战略和政策的定位和功能,确保大国的安全治理工作取得实效。201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创造性提出“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必须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既要善于运用发展成果夯实国家安全的实力基础,又要善于塑造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环境。我们要把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摆在统筹发展和安全工作的核心位置,安全和发展一起谋划、一起部署。经济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各领域经济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的有机构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增强忧患意识,未雨绸缪,精准研判、妥善应对经济领域可能出现的重大风险”“要发展实体经济,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产业链、供应链在关键时刻不能掉链子”。作为超大规模经济体,强化国家经济安全保障必须要同时关注经济各方面安全问题,基于系统思维协调推进安全发展,筑牢国家安全屏障。
其二,在把握前瞻性中坚持动态思维。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处于高速变化中,技术更新迭代速度呈现指数级变化,强化国家经济安全保障就要未雨绸缪,坚持动态思维,下好先手棋。经济系统如同一个动态演化的生态体系,随着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经济结构和市场环境也变得更为复杂,可能会不断形成新的问题和潜在风险,也会给国家经济安全带来新的挑战。因而,强化国家经济安全保障需要坚持动态思维,审时度势进行前瞻布局,防患于未然。当前,我国仍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期,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将使粮食、能源资源、高质量商品和服务等需求继续在高位攀升,叠加全球经济发展不确定性等外部因素,国家经济安全面临新挑战,这更需要以动态思维统筹发展和安全,及时调整政策力度和重点,在动态平衡中保障我国经济行稳致远。
其三,在把握外部性中坚持战略思维。国家经济安全问题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受到全球各方面的冲击影响并反作用于全球经济,具有明显的外部性特征。强化国家经济安全保障不意味着封闭,而是要深度融入并适应全球复杂经济环境,实现独立自主和扩大开放的有机统一,要在系统思维和动态思维基础上不断提升战略思维能力,做好战略研判,打好主动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构建新发展格局,首先要把国内大循环搞好,这是治本之策”。独立自主是国家经济安全的基础,要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以避免极端情况下产生的极端影响,以维持经济系统安全稳定运行,这也有助于进一步扩大更深层次的开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济全球化是大道,大家合作共赢才是最好的”。扩大开放是强化国家经济安全保障的应有之义。开放不仅有利于经济发展,而且根本上也有利于国家安全。在开放发展中维护经济安全,必须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坚持战略思维,注重宏观措施与微观措施的协调,兼顾短期政策与长期政策的配套,建立和完善经济安全防控机制,突出重点,把握着力点,提高应对风险、迎接挑战、化险为夷的能力。
守住安全底线
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强化经济安全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和能力建设,着力保障粮食、能源等领域安全底线,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提高应对外部风险冲击能力,实现重要产业、基础设施、战略资源、重大科技等关键领域安全可控,不断提高经济韧性。
第一,加强粮食、能源等基础资源安全保障。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是守住安全底线的基础。粮食安全是事关人类生存的根本性问题。我国是个人口众多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既要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高国内粮食生产潜力,也要加快农机农艺、良种良法等科技突破,健全农产品进口管理机制,增强储备调控能力和应对外部风险的韧性。能源资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面对全球能源供需格局的新变化和新趋势,必须坚持立足国内、补齐短板、多元保障、强化储备,增强能源持续稳定供应和风险管控能力。同时,要协同推进能源供给和需求调整,建立多元供应体系,推动能源技术革命,掌握能源技术和标准主动权,在全球能源变革中赢得先机。
第二,强化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与化解能力。金融是经济的血脉,是现代市场经济健康高效运转的保障。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统筹开放与安全的重要任务,是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一方面,要把主动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高度关注地方债务、房地产市场、影子银行等风险点,着力加强风险源头管控,完善金融安全防线和风险应急处置机制,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另一方面,要全面加强金融监管,切实提高金融监管有效性,依法将所有金融活动纳入监管,全面强化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消除监管空白和盲区,严格执法、敢于亮剑,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同时,还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稳步扩大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着力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确保国家金融和经济安全。
第三,提升外部经济冲击的应对与处置水平。当前,全球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日益突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体系面临重构,对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也造成了较大影响。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我们必须在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经济命脉的重点产业领域形成完整而有韧性的产业链供应链。一要拉长长板,巩固提升优势产业的国际领先地位,锻造一些“杀手锏”技术,持续增强高铁、电力装备、新能源、通信设备等领域的全产业链优势,提升产业质量。二要补齐短板,集聚力量合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尽快解决一批“卡脖子”问题,在关系国家安全的领域和节点构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国内生产供应体系,力争重要产品和供应渠道都至少有一个替代来源,形成必要的产业备份系统,在关键时刻可以做到自我循环,确保在极端情况下经济正常运转。
第四,在结构优化调整中提升经济韧性。提升经济韧性是强化国家经济安全保障的长效机制,重点在于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要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着力实现有质量、有效益、没水分、可持续的增长,提升经济韧性。要在高质量发展中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优化收入分配结构,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建立适应时代发展的教育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劳动力的适应性、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同时,要推动绿色发展,加强国家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提升应对极端情况的能力。
网络编辑:张福军
来源:《经济日报》2023年11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