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刘建军: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根本性

发布时间:2023-11-17
字体: 打印
分享: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作了深刻全面的论述,而其中一个前提性基础性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指导意义的确认和重申。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指导作用并不是一个新话题,党的历次代表大会都会加以论述,党和国家领导人也多次予以强调,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的旗帜和灵魂。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这一问题的论述有新的发展,其中一个突出的新特点,就是聚焦于马克思主义指导意义的根本性,并进行了展开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 这一段论述集中,观点鲜明,思想系统,内涵极为丰富,我们必须深刻理解,因此,从学理上加以全面阐释是十分必要的。
“三个根本”与三个主体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从三个方面论述了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根本性,概括起来可以说提出和强调了“三个根本”。第一个“根本”是“根本指导思想”,即“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第二个“根本”是“根本所在”,即“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第三个“根本”是“归根到底”,即“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这三个“根本”是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重要性的最强表达,是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根本意义的全面论述,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是我们党在指导思想表述上的创新。
  那么,“根本意义”是对谁来说的呢?这就是价值主体问题。任何一件事情,它是否重要以及重要的程度如何,都是相对于特定的价值主体而言的。价值主体不同,特别是价值主体的立场不同,则其对同一件事的重要性可以做出完全不同的判断。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根本意义的论述,强调的正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极端重要性,显然这里也应该有特定的价值主体。那么,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根本重要性,是相对于哪个或哪些价值主体来说的呢?从党的二十大报告的论述中我们看到,这里有三个价值主体即党、国家、事业。马克思主义指导的根本性意义,一是相对于我们党即中国共产党来说的,表明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兴党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也是我们党之所以“能”的根本原因所在;二是相对于我们国家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来说的,表明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新中国立国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新中国兴旺发达、繁荣昌盛的根本保证;三是相对于我们的事业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来说的,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
  这三个价值主体及其相互关系,为我们深刻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指导作用提供了三个维度和思路。虽然党的二十大报告的表述中三个根本都是综合性的,它们与三个价值主体并不是单一对应的关系,但从学理上加以分析也会发现,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根本意义可以分别体现在三个主体维度上,即分别表现在党、国家和事业三个方面,体现在立党兴党、立国兴国、立业兴业三个方面。我们完全可以分别考察和论述,只是始终不要忘记它们的有机联系。
立党兴党的根本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首先是对党来说的,这一指导思想的根本意义也首先和主要地表现为对立党兴党的意义。只有弄清楚了这一点,才能进一步领会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对于我们国家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的根本指导思想。这里的“立党”,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创立和建立,即“立得起”,二是指“自立”和“挺立”,即“立得住”。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的存在,没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没有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就不可能诞生中国共产党。所以,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得以创立的思想理论前提。当然,并不是所有建立起来的东西都能“立得住”,有的党派成立不久就在困难和复杂局势面前挺不住而垮掉了。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在狂风暴雨中屹立不倒并成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中流砥柱,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指导,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精神支撑。从这个意义上说,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党派的独立性标识,为我们党提供了精神上的主心骨。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兴党的根本指导思想。党成立起来后,不仅要立得住,而且还要不断发展壮大。如果说立党是兴党的前提和基础,那么兴党是立党的实现和保证。我们党正是因为不断成长和发展,才能在风雨来袭时始终立得住、立得稳,并不断走向新的胜利。我们党的发展壮大从人数上可以得到直观的展现,从最初 50 多人的小党成长为今天 9600 多万人的世界上最大执政党,这在世界政党史上是独一无二的。这当然有多种原因,但从根本上说,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指导。而且,我们党百年来在自身的壮大发展中始终保持“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性质宗旨不变,旗帜颜色不改,精神气质不消,也是极为难得的。因为世界上有的政党和组织在自身因吸纳过多成员而壮大后,性质发生了改变,忘掉了初心使命。而我们党能够历经百年而初心不改,长盛不衰,就是因为我们党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定了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保持了自身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立党兴党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如何发挥其指导作用的呢?其内在的基本机制是什么?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论述,深刻揭示了这一内在机制,从两个基本方面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对我们党的重要意义。其中,“坚定信仰信念”揭示的主要是马克思主义作为精神支柱、精神动力的作用;把握历史主动,揭示的主要是马克思主义作为思想方法和战略策略的作用。这两个方面缺一不可,又是相辅相成的。
  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的根本所在。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有坚定理想信念的党,是有强大信仰力量的党。世界上政党成百上千,但并不都是有信仰的,而且事实上绝大多数没有我们党这样明确而坚定的信仰。一些西方选举型政党,只为选举而存在,只能说有一定的政治信念,但不能说有明确而坚定的政治信仰;另一些政党虽然有其特定的政治信仰,但并没有完整的世界观,比如中国国民党党员虽然在政治上信仰“三民主义”,但在世界观上却没有共同信仰,因而有的信佛,有的信道,有的信孔夫子,也有的信基督。这样的政党不可能有真正强大的信仰力量。相比之下,共产党既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社会政治信仰,也有完整的世界观信仰,即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当然,不同国家的共产党也有所不同,许多国家的共产党允许教徒入党和党员信教,而中国共产党明确要求自己的党员只能信仰马克思主义,这是最严的要求,也是最高的要求。可见,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信仰信念是不能离开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
  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也是我们党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党的二十大强调“坚定历史自信、把握历史主动”,说明“把握历史主动”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把握历史主动,才能干成事业、实现使命,也才能使自身不断发展壮大。而把握历史主动,就需要敏锐观察和科学判断形势变化从而决定自己的战略策略,而为此就需要掌握历史规律、把握历史大势,而这就离不开马克思主义指导。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揭示了历史发展规律,为我们党的奋斗实践提供了根本的科学指导,使我们党能够把握历史大势,掌握历史主动。而且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强大的战略思维,对于指导我们党进行战略谋划和战略实施,应对复杂多变的矛盾局面,保持战略定力和战略主动,具有突出指导意义。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这里的“能”指的是能干事创业,这是一个新维度。它是与党本身的发展壮大不同的角度。对我们党来说,发展壮大本身不是目的,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谋复兴才是目的,干大事创大业才是目的。因此,要单独考察“能”与“不能”的问题。在百年奋斗和百年辉煌中,我们党的能力得到了历史的充分验证,也得到了人民的广泛认可。那么,党为什么“能”呢?她为什么具有这样强的能力,为什么能干成这样的大事?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比如党员个人的素质,比如党在实践中磨练出的才干,以及中华民族优秀品质在党身上的体现等,但是在“归根到底”的意义上,还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历史决议对此作了深刻阐明,指出:“一百年来,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用博大胸怀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理论引领伟大实践。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充分检验,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在中国得到充分贯彻,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中国得到充分彰显。”
立国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不仅是我们立党兴党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我们立国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因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创立了这个国家,并作为长期执政的党引领这个国家走向繁荣昌盛,因而党的指导思想在新中国成立后也就成为国家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首先,新中国成立的前提是党领导人民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奠定的。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就不可能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就不能推翻国民党反动政权的统治并建立新中国。其次,新中国的国家性质和社会制度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确立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建立新中国,完全不同于历史上的改朝换代,它并不是再次开始重复以往的历史循环,而是要建立全新的国家和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而这就必须有科学的理论指导。马克思主义是我国制度设计的指导思想,由此决定了我们国家政权的阶级性质,决定了国家基本经济和政治制度的社会主义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典型的马克思主义话语,是马克思主义原则的集中体现。党的二十大报告重述和强调了这一句话,进一步表明这是我国改革发展的压舱石和定盘星。最后,新中国之所以能够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始终保持自身的精神独立性,维护国家发展根本利益,也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指导和精神支撑。
  马克思主义也是我们“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一个国家能否兴旺发达、繁荣昌盛,受多种因素和条件的影响,而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其有无科学的指导思想和坚强的精神支柱。如果一个国家没有自己的指导思想,而是受多种思想观念和文化的随机性影响,则这个国家就会陷入思想混乱、人们无所适从,国家发展必定走弯路。如果一个国家虽然有明确的指导思想,但这一思想并不科学,甚至落后于时代,那么这个国家的发展同样受到严重限制。新中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有自己明确而科学的指导思想,因而在国家发展方向上能够做到思想觉悟、精神觉醒,达到自觉自为状态。因而,马克思主义不仅能够救中国,也能够发展中国,而且只有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才能真正发展中国。正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并在新时代迎来了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国家的根本在人民,兴国重在兴民。国家强盛本身不是目的,使人民安居乐业、生活幸福、全面发展才是目的和落脚点。而处理好国家强盛与人民幸福的关系,通过国家强盛而达于人民幸福,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在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不仅是国家安全和国家治理的科学理论,更是经世济民的科学理论,是指引人民实现美好生活的科学理论。它要求我们在国家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牢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党的奋斗目标,也是国家发展的目标和意义。
立业兴业的根本指导思想
  党和国家的发展集中体现在事业发展上。这里的“业”是指党和人民的事业,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当然,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来看,党和人民事业在不同时期有不同表现和表述,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革命事业,在革命胜利后是建国大业,在新中国成立后是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以来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马克思主义作为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进一步体现为开创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取得成功,之所以得到人民拥护,有多方面原因的,但在归根到底的意义上,还在于马克思主义指导,在于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能”“行”“好”是群众语言,是人民群众对党、对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肯定性评价。习近平总书记不仅明确肯定了人民群众的说法,而且进一步指明了三者之间的关系,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这就表明,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的根本原因,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好”的根本原因。而且,这种内在的因果关系不仅是一种隐在的逻辑关联,需要从理论上去把握,而且是一种显在的实践体现,是人们能够在实际生活和亲身实践中感受到的。正因为如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谈到“能”“行”“好”的关系时,用了“实践告诉我们”这一起首语。
  问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其前提是承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这种正面的高度评价的形成,当然有一个过程。当中国的改革开放开始起步的时候,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刚出现的时候,国内外都有人大摇其头,质疑它能不能取得成功,是不是真的好。有些人从个人的主观意愿出发,或从固化的思维出发,并不看好这项事业,对其持嘲讽态度,甚至断言它必定归于失败。但是,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的巨大成就,特别是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随着中国式现代化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已经得到中国人民的共同认可,也得到世界上一些不怀偏见的人的认可。于是,人们开始把关注的重点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否成功,转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成功的原因何在,这是态度的变化,也是认识的深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在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时候,人们的看法并不一致。有人错误地认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之所以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归根到底是因为淡化了马克思主义指导,放弃了社会主义原则,用了资本主义的灵丹妙药,并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解读为实质上的“中国特色资本主义”。这样的解读当然是完全错误的,是把手段当成了目的,是以偏概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论述,真正揭示了中国发展强大的根本原因。习近平总书记一再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他还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什么别的主义。确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真理性。所以,尽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有多方面原因,但归根到底还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因为马克思主义指引我们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好,归根到底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在“马克思主义行”的论断中,包含着两个层次的含义:一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行,没有过时,在今天仍然具有生机勃勃的真理力量;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行,对中国改革发展具有更直接的指导作用。第一个层次是基础,而第二个层次则是重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的历史充分证明,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的前提下,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与时俱进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成功,不仅是我们在实践中探索和试错改错的结果,更是我们自觉地进行理论创新并用以指导实践的结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导的结果。正因为如此,党的二十大才把“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从“马克思主义行”中分化出来,单独加以表述。
  新时代新征程上,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前途光明,任重道远。我们必须以高度的理论自觉,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守正创新中不断推进党和人民事业。一方面,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来观察、分析和解决前进中的难题;另一方面,还要进一步推进“两个结合”,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新境界,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我们要结合新时代新征程的实际和需要,进一步推进这一科学思想的学理化体系化,用发展着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推进工作,为实现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而奋斗。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网络编辑:同心
  来源:《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2023年第2期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