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刘明明: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团结统一的思想及其时代价值

发布时间:2023-11-29
字体: 打印
分享:
  不同行业、不同区域、不同民族的无产者只有依靠先进分子和政党的宣传、组织、凝聚才能结成有战斗力的阶级,才能由组织涣散、各行其是的自发阶级上升为团结奋斗、联合统一的自为阶级,进而完成历史赋予的自我解放与人类解放的使命。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在领导工人运动的过程中,深谙组建政党并团结起来的重要性,所以,他们身体力行地领导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第一个国际工人联合组织,尝试通过有形组织的串联凝聚达到团结无产者之目标。在艰苦卓绝、长年累月的革命斗争中,马克思恩格斯积累了实现和维护无产阶级政党团结统一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思考,为后继者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宝库。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的政治建设和团结统一,在理论上形成了一系列关于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论述,在实践上党的团结统一达到了新的高度。党的二十大指出,我们要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完善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机制,确保全党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党的团结统一”在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新征程上,维护自身的团结统一是党的建设的重中之重,这是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如期实现的关键。在此背景下,进一步汲取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有关无产阶级政党团结统一的思想养分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无产阶级政党团结统一的意涵
  马克思恩格斯在领导无产阶级革命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创新党的组织形式、指导思想和行动策略,形成了有关无产阶级政党团结统一的丰富意涵。
  从形式上看,无产阶级政党的团结统一包括党内团结和党际团结两个维度。按照我们常规的认知模式,无产阶级政党的团结统一应该按照“民族国家内无产阶级政党的团结—民族国家之间的党际团结”的路线演进,但胸怀天下的马克思恩格斯,一直都是把无产阶级解放和全人类解放统一起来考虑党的建设问题,所以,马克思恩格斯最初设想并竭力推动的是直接组建一个国际性的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从而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这样,马克思恩格斯语境中的“党内团结”就不仅包括民族国家中无产阶级政党的内部团结,还包括国际性无产阶级政党的内部团结。在共产主义者同盟解散后,马克思恩格斯仍然致力于全世界无产阶级的联合工作,但不再以组建国际性的无产阶级政党为重心,转而支持各民族国家组建自己的工人政党,并在此基础上组建起将工人政党联合起来的国际工人协会。这样,马克思恩格斯在政党团结问题上实际探索的路线是:国际性无产阶级政党的团结—民族国家内无产阶级政党的团结—民族国家之间的党际团结。“党际团结”主要是指各个民族国家无产阶级政党之间为了人类解放事业而开展的协作和联合。需要注意的是,马克思恩格斯也支持无产阶级政党与其他非无产阶级(如小资产阶级)政党为了共同的目标而结成同盟,但由于这种联合并不能消除阶级立场间的根本对立,联合形式比较松散,联合时间也十分短暂,所以,这种联合不属于本文探讨的“党际团结”的范畴。
  从内容上看,无产阶级政党的团结统一包括思想团结统一、组织团结统一和行动团结统一。
  思想团结统一就是无产阶级政党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将马克思主义与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运用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全党、凝聚全党,实现党的思想统一。从现实的工人斗争实例来看,缺乏马克思主义这一共同思想基础的工人政党,思想容易混乱,可能会被其他政党和思潮所摆弄。1892年谈到正在形成中的英国工人政党时,恩格斯指出,“它的成员正在摆脱种种传统的偏见——资产阶级的、旧工联主义的、甚至空论社会主义的偏见,以便他们最后有可能在共同的基础上团结起来”。在恩格斯看来,当时的英国工人政党要想完善地组织起来并结束保守党和自由党两个资产阶级政党轮流执政的局面,就必须首先在思想上统一起来,抛弃“掺了水的社会主义方案”、丢掉将雇佣劳动制度看作永恒存在的旧工联主义。在给罗马尼亚社会党人的信中,恩格斯也关注到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凝聚作用,他指出:“使我非常满意的是,我可以深信,贵国的社会党人在自己的纲领中接受了我的已故的朋友卡尔·马克思所创立的理论的基本原则,这个理论已经成功地把欧美绝大多数社会主义者团结在统一的战士队伍中。”可见,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看来,无产阶级政党的思想统一是以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为精神纽带和共同基础的,放弃了这一理论的凝心聚力作用,无产阶级政党就不可能达到团结统一。若以其他理论为指导达到统一,就丧失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本性。
  组织团结统一就是党建立起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组织体系,明确各级组织的职能,规定党的纪律,使党结成一支有战斗力的集体。在各种组织体系的维系下,无产阶级政党不仅是无形思想的统一体,而且是有形组织的统一体。为此,马克思恩格斯领导组建了许多无产阶级性质的联合组织,包括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共产主义者同盟、世界革命共产主义者协会、国际工人协会、第二国际等。这些组织的共同目的就是实现各个国家、各个地区、各个行业间无产者的联合,马克思恩格斯高度重视这些组织的具体架构和运行原则。例如,他们在谈到共产主义者同盟成立的目的时指出,“它始终力求把无产阶级的一切革命力量完全联合起来、组织起来”,并规定共产主义者同盟在组织结构上由支部、区部、中央委员会和代表大会四级组织构成,中央委员会是共产主义者同盟的权力执行机关。他们尝试成立世界革命共产主义者协会,并规定“联合会在共产主义革命党的一切派别之间建立团结合作的关系,按照共和主义的博爱的原则来消除民族分裂”。针对国际工人协会成立的宗旨,马克思指出:“成立国际协会首先是为了使工人团结起来,并使他们懂得应该在各国工人队伍中建立真正起作用的组织。”
  行动团结统一是广大党员在共同的理想信念、奋斗目标指引下,依靠严密的组织体系、严明的纪律,在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协调一致、共同行动。无产阶级政党不同于一般的团体和组织,其创立的根本目的是完成解放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历史使命,思想统一和组织严密的最终指向是产生改造客观世界的现实效果,所谓“一步实际运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马克思在谈到国际工人协会这一国际联合组织时指出:“本协会创立的目的,是为了组织追求共同目标即追求工人阶级的互助、发展和彻底解放的各国工人的共同行动。”这句话突出了组织统一与行动一致之间的逻辑关联。马克思恩格斯特别强调共同行动意义上的团结,在反思巴黎公社革命失利的问题上,团结不够、协作不足被认为是重要的因素。“在国际成为一个团结的组织以前,它还不能使运动普遍开展起来,不能使运动在各地同时发生,它的努力不会产生很大的成效。讲演人举出巴黎公社的例子。它为什么遭到了失败?因为它是孤立的。如果在巴黎发生起义的同时,在柏林、维也纳和其他国家的首都也爆发革命,那么成功的希望就大一些。”巴黎公社革命爆发之时,虽然国际工人协会已经成立多年,但尚没有发展成为铁板一块、行动一致的组织,无法为革命提供强有力的支持。追根溯源,行动不统一缘于思想不统一(国际工人协会内部存在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流派)和组织不统一(个别支部和区部涣散)。
二、无产阶级政党团结统一的重要性分析
  马克思恩格斯在领导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过程中,深刻认识到无产阶级组建代表自己利益的政党并在其领导下开展团结一致行动的重要性,具体而言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无产阶级政党的团结统一是大工业发展的必然结果,诠释了唯物史观的真理性。从表面上看,无产阶级政党的团结统一是党员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产物,与物质资料生产方式之间的关系并不密切。按照唯物史观的分析视角,无产阶级政党团结统一属于政治上层建筑的范畴,必然受到生产方式的制约。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尤其是现代工业和机器的运用,广大工人被同质化为受剥削、受压迫阶级,彼此间的对立被共同的阶级利益所取代。他们首先结成局部性的工人同盟,正如马克思所说,“同盟片刻不停地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和成长而日益进步和扩大”。这种“同质化”不限于民族国家疆域,在世界范围内大工业导致各国工人的地位、诉求和利益趋于相同,从而推动着代表无产阶级利益的政党登上历史舞台并在民族国家和世界范围内展开协调行动,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各民族工人生活水平的平均化,他们的党派利益的一致,都是机器生产的结果”。以机器大工业为代表的先进生产力与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反映在无产阶级政党的发展上就是:大工业愈发展,无产阶级受剥削的程度愈深重,同资产阶级的矛盾愈尖锐,就要求代表无产阶级利益的政党愈要团结起来形成战斗力。以此分析,无产阶级政党团结统一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统一,是对唯物史观的深刻揭示。
  第二,无产阶级政党的团结统一是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关键和纽带。无产者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这一革命角色的发挥不是自发形成的,它取决于无产者能否结为思想统一、组织统一和行动统一的战斗集体。如果工人无组织无纪律,单打独斗,即使人数再多也无法形成改变历史的革命力量,在强大的资产阶级面前不过是一盘散沙,很容易被各个击破。对此,马克思指出:“工人的一个成功因素就是他们的人数;但是只有当工人通过组织而联合起来并获得知识的指导时,人数才能起举足轻重的作用。过去的经验证明:忽视在各国工人间应当存在的兄弟团结,忽视那应该鼓励他们在解放斗争中坚定地并肩作战的兄弟团结,就会使他们受到惩罚,——使他们分散的努力遭到共同的失败。”从无产阶级运动的范围来看,异化劳动消除、劳动者的解放不是一个地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问题,而是一个国际性的问题。它不仅需要民族国家内的无产阶级团结起来,更需要民族国家之间在理论和实践上达成协作,这是马克思恩格斯领导创立国际工人协会的主要缘由。马克思分析指出,工人阶级的经济解放之所以至今没有收到效果,“是由于每个国家里各个不同劳动部门的工人彼此间不够团结,由于各国工人阶级彼此间缺乏亲密的联合”。无产阶级政党的纽带作用突出体现在:可以通过自身的团结统一,将分散在各行各业各地区的工人凝聚起来,增强工人阶级的凝聚力、组织力和战斗力。
  第三,无产阶级政党的团结统一有利于协调工人之间的竞争,避免被资产阶级所分化。以现代工业为主要标志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打破了封建小农经济分散的生产方式,将工人聚集到城市和工厂,为实现工人的团结和联合提供了物质条件。但是,市场经济的残酷竞争使得工人之间在就业机会、工资和升迁等方面存在利益冲突,加之资产阶级通过培植“工人贵族”分化工人阶级,这严重削弱工人的阶级意识、淡化工人的阶级感情、抵消工人的斗争意志。恩格斯指出,“资产阶级的统治正是建立在工人之间的竞争上,即建立在由于一些工人和另一些工人的对立而产生的无产阶级的分裂上”。无产阶级政党的重要功能在于协调工人的行动,避免因为个别的利益冲突而破坏共同的阶级利益,给资产阶级维持统治以可乘之机。所以,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指出,劳动者结成同盟总是具有双重目的:“消灭工人之间的竞争,以便同心协力地同资本家竞争”。
  第四,从改造世界的现实效果看,无产阶级政党团结起来的力量是巨大的。按照组织的类型,可以将政党分为松散型政党和紧密型政党。以团结统一为目标的无产阶级政党当然属于紧密型政党,但这种紧密团结不是伴随着政党诞生就自动生成的,它是在党领导工人运动实践和加强自身建设探索中逐步形成的。换言之,无产阶级政党经历了由松散型到紧密型的成长过程,也从实践中验证了不同组织类型的作用是不同的。恩格斯在为《英国工人阶级状况》撰写的1892年德文版序言中指出了团结的工人政党在议会政治中的巨大影响力,他说:“几天以前结束的议会选举向两个官方的政党——保守党和自由党——清楚地表明,今后他们对第三个政党即工人政党不能置之不理了……但是那种把他们团结起来的本能现在已经这样强烈,以至在英国导致了前所未闻的选举结果。”在德国,团结起来的工人政党在议会选举中成绩喜人,恩格斯高兴地指出:“一个紧密团结的工人政党,在历史上破天荒第一次作为一支真正的政治力量出现,它是在极其严酷的迫害下发展壮大起来的,势不可挡地夺取一个又一个阵地。”
三、维护无产阶级政党团结统一的方法论
  矛盾的对立统一推动着事物的发展,无产阶级政党的团结统一也是在不断处理各种矛盾关系中得到巩固和发展的。马克思恩格斯在回答团结与自主、团结与斗争、团结与原则、团结与权威等多重关系中,揭示了如何维护无产阶级政党团结统一的方法论。
  1.正确处理党际团结与独立自主之间的辩证关系
  党际团结和独立自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二者是有差别的,甚至存在一定程度的张力。党际团结要求各个党要存异求同,以各个政党都能接受的共同纲领、共同组织形式、共同奋斗目标为纽带达成统一,这就意味着党的独立自主性会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若一个政党只考虑本民族、本组织的利益,必然难以达成党际团结。
  二者的对立性还体现在:从现实斗争的需要来看,独立自主的阶位要低于党际团结,因为无产阶级政党团结起来是战胜强大的且已团结起来的资产阶级的不二之路。表面上看,资产阶级内部的成员之间可能会由于市场竞争、党派倾轧、个人主义盛行等缘故而相互敌视,很难达成团结和联合,但实际上在推翻封建势力统治的过程中,在维护本阶级对无产阶级的剥削压迫的问题上,在协调阶级成员之间的竞争以使其维持在合理的限度内的问题上,资产阶级都是精诚团结的。面对强大的、联合起来的资产阶级,单靠一个国家内的无产阶级是无法取胜的,所以,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呼吁全世界的无产者联合起来,还指出“共产党人到处都努力争取全世界民主政党之间的团结和协调”。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非常重视无产阶级政党的党际团结,将之作为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坚持的原则和必须履行的义务。恩格斯对爱森纳赫派与拉萨尔派的合并纲领草案《德国工人党纲领》中抛弃国际性原则十分不满,他提出正确的表述应该是:“虽然德国工人党首先是在它所处的国境之内进行活动(它没有权利代表欧洲无产阶级讲话,特别是讲错误的话),但是它意识到自己和各国工人的团结一致,并且始终准备着一如既往继续履行由这种团结一致所带来的义务。”总之,无产阶级政党的主要活动范围是民族国家,但也不能被狭隘的民族主义所蒙蔽,要注重与其他国家工人和政党的团结。
  另一方面,二者又是统一的。党际团结以独立自主为前提,独立自主是政党存在的依据和标志,失去独立自主就形同亡党,即使结成所谓党际团结也只是徒有其表;以合理方式结成的党际团结不仅不会削弱无产阶级政党的独立自主,反而可以在党际团结中通过交流互鉴加强自身建设,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战斗力和独立自主性。
  无产阶级政党之间的团结是实现全人类解放的必由之路,这种团结若能形成改造客观世界的伟力,需要满足一个前提性条件:每个无产阶级政党本身要具有强大的组织力、领导力和战斗力。软弱无力的政党相互之间不管结成何种联合,能够产生的影响力都是有限的。独立自主是无产阶级政党由幼稚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也是形成战斗力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以此来看,每个无产阶级政党的独立自主与达成党际之间的团结是并行不悖的。无产阶级政党在国际工人协会的协调下实现团结统一,又保持自身的独立自主,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指出的:“国际一方面让各国工人阶级的运动和意愿享有充分的自由,同时它又能够把工人阶级团结成一个统一的整体,第一次使统治阶级及其政府感觉到了无产阶级的国际威力。”
  2.正确处理团结统一与善于斗争之间的辩证关系
  团结与斗争是对立统一的关系。首先,二者是对立的,有着本质的区别,不能混淆团结与斗争的界限。斗争会打破原先的团结关系并不可避免地产生分裂;团结要求斗争注意限度、范围和策略,警惕斗争升级对团结大局的毁灭性破坏。对于无产阶级政党来说,团结统一是主要目标,斗争只是达成团结的手段。恩格斯在给沃韦工人联合会的信中指出,“没有相互间的让步,我们就永远什么事情也做不成”,“只有我们大家团结起来,忘掉过去发生的事情,不要因为微小的意见分歧而继续分裂下去,这个联合中心才能有所作为”。对于无产阶级政党本身而言,不能为了斗争而斗争,要明白斗争是为团结服务的。在非原则性问题上,为了维护团结大局,是可以作出必要妥协的。
  其次,二者又是统一的。无产阶级的团结统一是在斗争中实现的,斗争可以清除党内投机分子,纠正党内混乱思想,从而形成统一思想、促成统一行动。团结并不反对斗争,反而以斗争为条件。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一个大国的任何工人政党,只有在内部斗争中才能发展起来,这是符合一般辩证发展规律的。”
  没有人比马克思恩格斯更希望无产者之间达成团结,他们领导创建的国际工人协会就是一个致力于各国工人联合的国际协调、组织和领导机构。但是,恩格斯并没有因为加入国际工人协会的人数增加而放松对内部成员不同政治倾向的警惕,尤其是宗派主义者。这些钻到国际里的“乌七八糟的人”,滥用国际,希望打着国际的名义干许多愚蠢而无耻的事情。对此,马克思恩格斯没有采取调和的态度,也没有掩饰分裂的爆发,而是在1872年9月的国际工人协会海牙代表大会上从理论上、组织上彻底清算了巴枯宁派,并将他们开除出国际。在恩格斯看来,如果不这样做,国际“会因‘团结’而灭亡”。团结的对象如果是志同道合者,那么当然以团结为主,但是,如果是“冒牌社会主义者”或者是“资产阶级的代表”,那斗争就高于团结。所以,恩格斯指出:“在可能团结一致的时候,团结一致是很好的,但还有高于团结一致的东西。谁要是像马克思和我那样,一生中对冒牌社会主义者所作的斗争比对其他任何人所作的斗争都多(因为我们把资产阶级只当做一个阶级来看待,几乎从来没有去和资产者个人交锋),那他对爆发不可避免的斗争也就不会感到十分烦恼了。”
  3.维护团结与坚持原则是统一的:成熟的政党不拿原则做交易
  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看来,“原则”是无产阶级政党立党的基础,是必须坚守的基本立场和基本观点,不管是在团结党内人士还是联合党外人士的过程中,“决不拿原则做交易”。以丧失原则换来的团结,壮大的不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力量,而是投机分子的力量。无产阶级政党在资产阶级占统治地位的国家中处于力量弱小的一方,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壮大自身是合乎一般逻辑的斗争策略。因此,无产阶级政党与其他思想、立场和观点相近的政治派别的“合纵”联合在19世纪是比较普遍的现象。但是,“团结”有真团结和假团结之分。有的人口头上喊着团结,背后却行分裂之实。恩格斯在给倍倍尔的信中提醒这位爱森纳赫派的领导人,“不要让‘团结’的叫喊把自己弄糊涂了。那些口头上喊这个口号喊得最多的人,恰好是煽动不和的罪魁”。
  真正的团结是坚持原则的团结,而不是为了达到表面上的团结而无原则地妥协和退让。以后一种方式达成的团结不仅不会增强自身的力量,反而可能削弱自身,甚至导致“我们的党将丧失它的政治纯洁性”。由李卜克内西和倍倍尔领导的爱森纳赫派与拉萨尔派要合并组建新的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虽然合并事宜是拉萨尔派的首领们主动提出的,因为他们“陷入极端困难的境地”和“为形势所迫”,但是,爱森纳赫派在拟定的合并纲领草案《德国工人党纲领》中作了无原则的让步,让拉萨尔主义充斥于党纲之中。表面上看,两个工人政党的合并要比分裂甚至敌对好,从工人阶级的反应来看,也符合工人阶级的心愿,“合并这一事实本身是使工人感到满意的”。而且没有人比马克思和恩格斯这两位社会主义运动的先锋更希望德国工人党团结起来,但恩格斯在《给奥·倍倍尔的信》中、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都对两党合并后的行动指南(党纲)表达了强烈的反对。恩格斯指出:“它是这样一种纲领,一旦它被通过,马克思和我永远不会承认建立在这种基础上的新党,而且我们一定会非常严肃地考虑,我们将对它采取(而且还要公开采取)什么态度。”进一步言之,马克思恩格斯并不反对德国两个工人党合二为一,但他们认为以妥协换来的统一是不可取的,而且是一定会发生分裂的。
  无产阶级政党要致力于团结而不是分裂,这是实现无产阶级解放的必由之路,所以,“国际力求团结,而不是分裂”。但是,无产阶级政党只要坚持独立自主、勇于斗争、坚持原则,就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与道不同、志不合的异己分子的决裂。因此,团结固然重要,但不要因为“团结”而惧怕分裂,恩格斯就指出:“顺便提一句,老黑格尔早就说过:一个党如果分裂了并且经得起这种分裂,这就证明自己是胜利的党。”分裂出去的如果是意志不坚定者、思想不统一者、行动不一致者、组织不服从者,那么对党而言只是量的减少,而不是质的削弱。所以,恩格斯强调:“不管怎样,通过分裂我们可以使问题明朗,并且可以摆脱那些和我们格格不入的异己分子。”恩格斯以辩证的态度看待分裂,没有因为革命队伍出现分裂而悲观,反而预料到同党内有资产阶级思想的分子发生冲突和分裂是不可避免的,并认为“这种情况是我所期望的”。  
  4.坚持团结统一与维护中央权威是相一致的
  无产阶级政党是一个组织严密的政治集团,中央和地方各级组织之间的协调一致,尤其是维护党中央权威和保证全党令行禁止,既是团结统一的重要表现,也是团结统一的客观要求。但是,维护党中央权威并不意味着要遏制地方组织的积极性。从维护团结的角度来看,无产阶级政党只有发挥每个党员和基层组织的积极性,将之与维护中央权威统一起来,才能充分释放党的活力,实现政令畅通。对此,马克思在谈到国际工人协会和各国支部的关系时就从二者统一的角度指出:“国际工人协会所确定的行动一致,通过各国支部的各种机关报刊所进行的思想交流,以及在全协会代表大会上所进行的直接讨论,也将逐步为整个工人运动创造出共同的理论纲领。”
  同时,不能因为强调发挥地方主动性,就忽视甚至否认中央权威的重要性。对此,恩格斯在《论权威》中强调,“把权威原则说成是绝对坏的东西,而把自治原则说成是绝对好的东西,这是荒谬的”。党的团结统一要求必须发挥党中央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权威。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主义者同盟中央委员会告同盟书》中指出:“个别的区部和支部开始放松了,甚至渐渐地中止了自己同中央委员会的联系。结果,当德国民主派即小资产阶级的党派日益组织起来的时候,工人的政党却丧失了自己唯一巩固的支柱,至多也只是在某些地方为了当地的目的还保存着组织的形式,因此在一般的运动中就落到了完全受小资产阶级民主派控制和领导的地位。”这实际上批评了党存在的组织涣散问题,由于中央委员会的权威被削弱,组织的统一性被打破,结果既丧失了战斗力,又沦为了小资产阶级党派的附庸。
四、马克思恩格斯无产阶级政党团结统一思想对于新时代党的建设的启示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团结统一的思想产生于一个多世纪前,但这些真知灼见并没有尘封于历史之中,而是不断地被后继者们所继承和发扬。伫立于当今的时代境遇,着眼于新的世情国情党情,重温和学习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对于我们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第一,必须认识到团结统一对于党担当历史重任、履行历史使命和实现奋斗目标的极端重要性。团结统一是党的生命,面临的环境越恶劣、形势越复杂、任务越艰巨,党越要团结一致。在国际工人协会受到统治者迫害时,马克思恩格斯就将团结作为应对之策。中国共产党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到新时代历经百余年奋斗征程而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离不开团结统一这个法宝。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党面临着带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复兴和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光荣使命,面临着应对少数国家打压制裁遏制我国发展的严峻形势,面临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推进共同富裕、保护生态环境等艰巨任务,唯有全党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步调一致,才能保证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党的团结统一问题,他强调指出:“历史和现实都证明,党的团结统一是党和人民前途和命运所系,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含糊、不能动摇。”
  第二,注意团结统一的方式方法,不能以妥协求团结。马克思和恩格斯领导的国际工人协会对巴枯宁主义者的分裂行为进行了毫不妥协的斗争,但持折中主义立场的彼·拉甫罗夫对此持反对态度,按照他的观点,“革命者和社会主义者之间的一切斗争和一切争论,都应当看做是极其荒谬的行为,只能使他们的敌人称快”。因此,他反对党内的任何论战,而鼓吹无原则的团结。恩格斯反驳指出,“如果不进行比较尖锐的论战来反对那些在假革命活动的掩盖下力图使整个欧洲工人运动走上歧途并取消整个运动的人,那就可能发生比这种论战更有害的事情”。从无产阶级政党领导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来看,以斗争求团结,团结可能存;以妥协求团结,团结一定亡。新时代党的团结统一要与发扬斗争精神结合起来,所谓“讲团结不是要搞一团和气,讲和谐不是要‘和稀泥’”。斗争的对象不仅包括危害国家和人民根本利益的各种风险挑战,还要刀刃向内,“坚决同一切可能动摇党的根基、阻碍党的事业的现象作斗争,荡涤一切附着在党肌体上的肮脏东西,把我们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第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实现党的团结统一的关键所在。针对忽视权威的论调,恩格斯指出:“联合活动就是组织起来,而没有权威能够组织起来吗?”党的团结统一需要把无数的党员联合起来,步调一致、共同行动,而党中央权威就是最重要的纽带。全党只有向党中央看齐,紧跟党中央的步伐,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才能众志成城,勇往直前。领悟“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归根结底是为了实现党的团结统一。将维护党中央权威与提高地方组织的积极性对立起来,弱化、虚化党中央权威,看似提高了地方组织的自由度,实则助长了分裂主义和宗派主义,埋下组织涣散甚至分崩离析的隐患。所以,“保证全党服从中央,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必须常抓不懈”。
  第四,在党际交流中,既要维护自身的独立性,也要避免大党主义。党际团结是无产阶级政党团结统一的重要维度,全人类的解放离不开各个国家的无产阶级政党之间的精诚合作。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既致力于无产阶级政党之间的合作,也特别重视各个国家工人组织和政党的独立性。在马克思为国际工人协会起草的章程中就体现了二者的统一性:“加入国际协会的工人团体,在彼此结成亲密合作的永久联盟的同时,完全保存自己原有的组织。”我们党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无产阶级执政党,在与世界其他马克思主义政党交流过程中,既要坚持独立自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要注意避免苏共曾经出现的“大党主义”,尊重其他政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避免唯我独尊以及对其他政党指手画脚、发号施令。
  (作者简介:刘明明,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网络编辑:同心
  来源:《马克思主义研究》2023年第8期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