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博士研究生是我国高素质人才培养造就工作的关键群体,博士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事关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3月18日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要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传导主流意识形态,直面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2021年版)作为高校博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不仅在第三章第二节中专门设置了“社会思潮中的文化渗透与思想引领”的内容板块,更是将社会思潮的辨析引导贯穿渗透在整部教材的各个章节之中。做好相关社会思潮的辨析引导,是“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程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针对博士研究生理论水平高、知识背景广、学术素养厚、钻研能力强的特点,更需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做好学理上的深入阐释和思想上的集中引导。
一、“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程各专题涉及的主要社会思潮
系统归纳和总结“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程各章节所涉及的主要社会思潮是开展本课程教育教学的重要准备工作。这些思潮贯穿和渗透在各章节教学内容之中,对于广大博士研究生正确理解和科学把握各教学主题具有重要影响。本部分集中廓清“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程各章节所涉及的主要社会思潮,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觉,对所涉及社会思潮进行简明扼要的阐释。
在“当代世界经济”中需要讲清楚“逆全球化思潮”。逆全球化思潮主要发生在欧美发达国家,是西方资本扩张逻辑支配的旧全球化格局在遭遇世界多极力量(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崛起情况下的反映和表现。习近平指出:“尽管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逆全球化思潮不断有新的表现,但‘地球村’的世界决定了各国日益利益交融、命运与共,合作共赢是大势所趋。”必须要深刻意识到,尽管这种逆全球化思潮是全球经济秩序和世界经济版图调整与优化的重要阻碍,但也无需对合作共赢的经济发展前景过度悲观和失望。
在“当代世界政治”中需要讲清楚“霸权主义思潮”。霸权主义思潮是欧美发达国家依靠自身在经济和军事上的优势地位在对外强权征服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政治倾向,奉行单边支配逻辑,体现为外交辞令上的修饰掩盖和实践行动上的乐此不疲,是影响国际政治秩序稳定和引发地区冲突的重要因素。习近平指出:“尽管当今世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但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的呼声不容忽视,国际关系民主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在世界多极力量不断发展和崛起的当今时代背景下,霸权主义思潮及其隐含的冷战思维、零和博弈等陈旧理念必将被协和万邦、命运与共的世界历史发展大势所淹没和淘汰。
在“当代世界文化”中需要讲清楚“普世价值思潮”。“普世价值”是西方发达国家以伪装的虚假普遍来掩盖自身特殊利益追求的自由主义意识形态话语,在客观化、标准化、齐一化的价值理念背后隐藏着对人类价值追求丰富多样性的无视和遮蔽。习近平指出:“差异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傲慢、偏见、仇视,可怕的是想把人类文明分为三六九等,可怕的是把自己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强加给他人。”尽管具有一定的迷惑性、蛊惑性和欺骗性,但“普世价值”的“普世”神话正在被彻底打破,随着世界历史发展迈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更高阶段,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普世价值”意识形态外衣掩盖的仅仅是少数发达国家的特殊利益诉求。“普世价值”实为西方发达国家披着救世主的外衣而强行输出的价值观念,是西方霸权主义在文化领域和社会观念层面的蔓延和扩张。
在“当代社会问题”中需要讲清楚“民粹主义思潮”。尽管历史背景、文化传统、特定国情的差异会造成“民粹主义”有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但究其实质而言,民粹主义是将作为推动社会历史发展之主体的人民概念抽象化、标签化为政治正确符号的民主异化状态,从根本上背离了民主旨向人民美好生活的价值目标。习近平指出:“人民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一个一个具体的人,有血有肉,有情感,有爱恨,有梦想,也有内心的冲突和挣扎。”“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要解决的问题的。”民粹主义打着“为了人民”的旗号,以“人民的名义”来赋予自身行动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在其迷惑性外衣和蛊惑性话语背后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群众史观和民主政治的彻底背离。
在“当代生态环境”中需要讲清楚“西方绿色思潮”。西方绿色思潮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反思和推进现代化发展道路中形成的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理论成果,体现为以生态价值为中心的“深绿”生态中心主义、以温和渐进方式推进后工业化绿色发展的“浅绿”生态资本主义和深入批判资本主义生态危机、揭示生态社会主义的替代性变革趋势的“红绿”生态马克思主义。一方面要看到,西方绿色思潮对于深刻理解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实质、合理推进现代化发展进程、优化完善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具有积极价值和意义,另一方面也需要意识到,西方绿色思潮毕竟是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发展的结果,无法从根本上脱离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制约和影响。
在“当代科学技术”中需要讲清楚“科学主义和反科学思潮”。科学主义推崇自然科学在人类知识图景中的绝对至上性,认为自然科学方法可以有效推广到人文社会科学的一切领域,这实则是类似“普洛克路斯忒斯之床”的技术理性及其标准化思维的僭越。在反思科学主义及其技术理性造成的社会负面效应过程中形成的反科学思潮则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认定科学发展在本质上与人类文明进步相冲突,这种始于卢梭的反科学思潮至今仍不乏大量拥趸存在。不管是科学主义还是反科学思潮,都没有对科学技术在人类社会历史进程中的作用与价值给予正确的评价,都没有处理妥当科技进步与人类发展的关系。习近平指出:“科技成果应该造福全人类,而不应该成为限制、遏制其他国家发展的手段。”必须要明确,科学技术是人作为主体之本质力量的展现,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与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是同向同行的,问题的关键在于消除科学技术的垄断,破除科学技术的意识形态化,使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生活的动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在“当代资本主义”“当代社会主义”中需要讲清楚“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趋同论”。在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部分西方学者(简·丁伯根、兹比格涅夫·布热津斯基、阿尔温·托夫勒等)认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能够相互吸收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融合成为一种既不是资本主义也不是社会主义的新的社会形态。这种“趋同论”看到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孕育的“新社会因素”及其进步性但给予了过高的评价,从根本上混淆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在生产关系、社会制度上的根本区别。要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前进性与曲折性辩证统一的高度,结合“两个必然”“两个绝不会”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来揭示这种“趋同论”的认知局限与思想危害。
二、“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程教学中社会思潮辨析引导的价值意蕴
做好新时代高校教育教学工作,“要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引领一切有益思想文化的涓涓细流汇入主流意识形态的浩瀚大海,营造良好的政风、教风和学风,防范错误思潮在学校抢滩登陆,确保学校和谐稳定、风清气正。”因此,在明确“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程各章节需要讲清楚的主要社会思潮基础上,需要进一步揭示这些社会思潮的弊端和危害,并由此阐明做好这些社会思潮的辨析引导对于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帮助青年学生顺利成长成才所具有的价值和意义。
逆全球化思潮无视民族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的人类社会发展基本趋势,凸显了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进程所内含的深刻矛盾,破坏了世界经济在平衡包容中实现一体化演进的整体格局,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经济领域、政治领域和文化领域的一系列摩擦与冲突,加剧了全球发展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习近平强调:“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利用疫情搞‘去全球化’、搞封闭脱钩,不符合任何一方利益。”做好逆全球化思潮的辨析引导有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理论的思想精髓和现实意义,认清逆全球化思潮在脱离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客观现实、背离全球普遍交往的客观趋势、违背人类社会发展演进的客观规律中所体现出来的唯心史观本质,加深对中国方案引领全球化发展新方向的认识与理解,不断增进积极参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自觉意识和实践行动。
霸权主义思潮基于“中心-边缘”的旧世界格局认知所体现出来的强烈冷战思维和无所顾忌的单边主义倾向,严重破坏了公平、正义、和谐、有序的国际政治格局,对安全、和平、稳定的世界环境构成了极大威胁,是引发地区冲突、民族矛盾、文化纷争,加剧世界动荡与紧张的重要因素。习近平指出:“冷战思维只会破坏全球和平框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只会危害世界和平,集团对抗只会加剧21世纪安全挑战。”互联网时代的霸权主义思潮表现得更为多元而隐秘,因而需要认真辨析与澄清其以带来自由、实现解放、传播文明为名所掩盖的霸权实质和扩张行径。站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历史交汇点上,做好霸权主义思潮的辨析引导有助于学生形成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国际政治形势和世界格局体系的正确认识,提升对西方发达国家霸权图谋和殖民心态的辨识和甄别能力,澄清对全球政治热点问题的感知和理解,增强政治辨识的清晰度、政治判断的敏锐度和政治信仰的忠诚度,坚定对中国和平发展和多边主义外交的认同与信心。
“普世价值”以“让世界更加美好”为理由强制推行西方发达国家的价值理念和意识形态,却缺少文明交流互鉴的平等与尊重原则,充满着西方文明优越论的傲慢与偏见,是对世界文明群芳竞艳百花园的摧残与践踏。习近平强调:“认为自己的人种和文明高人一等,执意改造甚至取代其他文明,在认识上是愚蠢的,在做法上是灾难性的!如果人类文明变得只有一个色调、一个模式了,那这个世界就太单调了,也太无趣了!”做好“普世价值”思潮的辨析引导有助于学生深刻体悟和衷共济、和合共生、亲仁善邻、协和万邦的中华文明思想精髓,培养海纳百川、开放包容、兼收并蓄、融会通达的宽广胸怀,加深对于全球化背景下其他国家和民族文化的平等尊重、理解欣赏、学习借鉴、创新发展,切实担负起推动中外文化平等对话、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时代重任,不断增添文明发展动力、激活文明进步的源头活水,为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民粹主义思潮脱离社会现实刻意虚构出一个“纯粹的人民”幻象,以“人民主权”的名义刻意制造所谓“精英”与“大众”之间的矛盾与对立,带有强烈的非理性、情绪化特征,是对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严重背离和肆意扭曲,其结果是造成了严重的社会排斥和社会撕裂,降低了有效社会动员和社会整理的能力,对于完善社会民主、凝聚社会共识、汇集发展合力、破解社会难题、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以真正实现人民的美好生活追求构成了极大威胁。习近平指出:“热爱人民不是一句口号,要有深刻的理性认识和具体的实践行动。对人民,要爱得真挚、爱得彻底、爱得持久,就要深深懂得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道理,深入群众、深入生活,诚心诚意做人民的小学生。”做好民粹主义思潮的辨析引导能够帮助学生全面而深入地理解和掌握“人民创造历史”的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基本原理,进一步认清民粹主义形式上的虚假统一性所造成的严重社会危害,增进对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深度认同和积极参与,争做站稳人民立场、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时代先锋和模范表率。
西方绿色思潮形成于人与自然关系日趋紧张、生态灾难爆发日益频繁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尽管其对当前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与实践具有一定的警示和启发,但决不可无视其产生和发展的特定语境以及其背后隐含的特定意识形态诉求。对西方绿色思潮采取或者简单的一味接受或者盲目的彻底拒斥,都无助于正确认识人与自然关系的全面性和复杂性,是对全面落实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有效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不负责任。习近平强调:“要深化对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规律性认识,全面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这个旗帜必须高扬。”做好西方绿色思潮的辨析引导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现代化发展道路上所付出的惨痛代价,深刻理解资本扩张逻辑对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严重破坏,由此加深对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的切身体悟,强化对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题中之义的自觉认同,积极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者、推动者和贡献者。
科学主义和反科学思潮代表了对待科学技术及其社会效应的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不管是科学主义对科技正效应、正价值的绝对信奉还是反科学思潮对科技负效应、负价值的无限放大,都没有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都是一种机械的、片面的形而上学科学观,都没有形成对科学技术及其社会效应的正确认识。做好科学主义和反科学思潮的辨析引导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这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解,形成对“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这一论断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进一步明确:科学技术社会作用的发挥既要受到如社会制度、利益关系等客观条件的影响,又要受到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认识水平等主观条件的影响。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趋同论”违背了人类社会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基本矛盾推动下从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混淆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带有强烈的折衷主义和调和主义倾向,其实质是维护资本主义社会制度正当合理性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话语,是一种极端错误的社会思潮。对于当今资本主义出现的新变化和社会正义发展面临的新问题,既要看到“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更要看到“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做好“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趋同论”的辨析引导有助于帮助学生认清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形成对资本主义新变化和社会主义新问题的正确认识,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
三、“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程教学中社会思潮辨析引导的基本理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全党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在新时代伟大实践中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总体而言,做好“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程教学中社会思潮的辨析引导需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既要在讲清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开放性中为马克思主义正本清源,又要在批驳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思潮中为马克思主义激浊扬清,更要在弘扬时代发展的主流价值中做到因势利导、守正创新。
做好逆全球化思潮的辨析引导,需要深刻阐明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的时代价值和习近平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论述的重大意义。要结合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全球化发展的主流趋势指出逆全球化思潮是在世界经济增长低迷、不确定性因素增加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逆世界历史发展潮流而动的错误观念,列举西方国家贸易保护举措的密集出台、对人口跨境流动的严格限制、多边主义国际合作的明显受阻等大量的客观事实来阐明逆全球化思潮所表现出的保护主义、排外主义、孤立主义等基本倾向。对逆全球化思潮的批驳,要坚持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一是要做好理论上的反击,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来阐明逆全球化思潮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所主导的以资本扩张为本质特征的旧全球化进程的必然结果,同时要以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指导揭示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新型全球化理念;二是要通过中国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积极实践来阐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推进新型全球化应有的务实行动。
做好霸权主义思潮的辨析引导,需要坚持以习近平关于新型国际关系和多边主义的重要论述为指导,结合历史上出现的影响深远的重大事件和近年来发生的备受关注的国际政治热点问题来深入剖析霸权主义思潮的本质、特征及危害。要向学生阐明霸权主义在本质上是发达资本主义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力量来对自身绝对优势地位的维护与巩固,强权扩张逻辑、帝国征服思维、他国工具主义和对立关系理性始终贯穿其中,特定国家的局部利益远超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是其主导理念。要向学生辨明伴随着世界多极力量的崛起霸权主义可能会采取更为隐蔽的形式以掩盖其暴力强权的征服本性和利益独占的自私行径,因而需要保持足够的战略定力,做出明辨是非的清醒判断,深刻理解霸权主义花样翻新背后的意识形态企图。要向学生指明中国高举多边主义旗帜,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力主通过协商和谈判化解分歧和争端,坚决反对单边制裁和“长臂管辖”,努力营造和平稳定发展环境,为建设美好世界作出重要的积极贡献。
做好“普世价值”思潮的辨析引导,需要立足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从历史唯物主义高度深入揭露其看似美轮美奂实则虚妄空洞的意识形态幻象,同时需要积极做好全人类共同价值的阐释和弘扬,阐明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奠定共同价值根基的重要意义。具体而言,要对观马克思主义“现实的人”概念来揭示“普世价值”的抽象人性论基础,由此展现其追求整齐划一的话语霸权实质;要对观马克思主义普遍交往思想来揭示“普世价值”的封闭独断论调,由此展现其充满傲慢偏见的零和博弈思维;要对观马克思主义辩证发展观念来揭示“普世价值”的空洞虚妄承诺,由此展现其封闭僵化的反人类文明进步倾向。在对“普世价值”展开深度批判的同时,要向青年学生阐明全人类共同价值对“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时代之问”做出的铿锵回答,着力从顺应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尊重世界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高度讲清楚在掌握历史主动精神、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中凝聚人类整体发展价值共识所具有的丰富历史唯物主义意蕴。
做好民粹主义思潮的辨析引导,需要坚持唯物史观的基本原则,深入学习和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论述,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从理论层面来看,需要立足于现实的人及其本质来把握历史的创造者,立足于整体的社会历史进程来探究谁是历史的创造者,从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入手考察和说明谁是历史的创造者,从人与历史关系的不同层次来考察谁是历史的创造者,由此澄清人民作为创造历史之主体的真正内涵,以批判和驳斥民粹主义虚无空洞的人民主权概念。从现实层面来看,要从新近发生的社会热点问题入手理性分析民粹主义思潮的最新表现形态,尤其是需要密切关注网络民粹主义的发展动向,破除关于民粹主义作为“人民的声音”“民主的症候”的各种假象,揭示民粹主义反人民的本质。从价值层面来看,要深入阐明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真正将植根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的人民至上理念贯彻和落实到日常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实现人民美好生活追求的价值逻辑来揭露民粹主义思潮的抽象虚伪性。
做好西方绿色思潮的辨析引导,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来阐明其本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结构性矛盾在生态层面的意识形态反映,在此基础上充分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对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要价值。具体而言,要向学生讲清楚西方绿色思潮坚持的仍是“西方中心”为主导的价值取向,未能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全人类共同价值的高度来推进生态正义,因而很难获得全球意义上的广泛认同和支持。可以结合美国拒签《京都议定书》、退出《巴黎协定》事件以及日本向太平洋内肆意倾倒核废水等具体事实加以说明西方工业文明背景下的绿色思潮和环保行动的局限性。同时,需要更为深入地向学生展示西方绿色思潮仍没有摆脱基于“手段目的”逻辑的现代工具理性思维,因而无法触及人类发展需求无限扩展和生态资源供给相对有限的深层次矛盾,这就需要从根本上重新构思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理念和实践思路。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习近平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思想蕴涵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永续发展理念,由此深刻认识中国在坚持绿色低碳、携手共建清洁美丽世界等方面贡献的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做好科学主义和反科学思潮的辨析引导,需要明确科学技术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革命性力量,充分肯定科学技术作为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之文明成果的重要价值和意义。要立足人与科学技术的关系,向学生阐明科学主义对科学技术有可能造成人类生存危机甚至灾难的忽视,也要向学生阐明反科学思潮对科技进步与创造推动人类社会文明进步之积极作用的无视。要使学生认识到不管是科学主义的盲目乐观还是反科学思潮的消极悲观都源于资本主义私有制从根本上背离了人与科学技术的积极关系,由此形成了对科学技术发展的桎梏和束缚,在此基础上充分彰显社会主义制度在促进科学技术与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有机结合方面的巨大优势,能够实现对人民首创精神的真正尊重和为人类生活造福的本真价值。在正确阐明人与科学技术辩证关系的基础上,要结合当前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和趋势,使学生意识到我国的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中的地位和意义。
做好“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趋同论”的辨析引导,要站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高度深刻阐明社会主义战胜和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趋势,认清资本主义发展新变化、新因素并没有改变其内在本质,增强对社会主义前途与命运的信心,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可以从三个层次展开:一是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使学生理解任何事物都是在上升性和曲折性的有机统一中实现辩证发展的,由此认识到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光明前途和曲折道路;二是阐明“两个必然”“两个绝不会”蕴涵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帮助学生辨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在社会制度上的根本差异,认清资本主义发生的新变化、新因素只是在局部和细节层面上的自我调适、自我修正、自我完善,并没有改变其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的本质;三是从以人民为中心、集中力量办大事、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等方面向学生阐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优势,在“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的鲜明对比中使学生感受到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的巨大差异,进一步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与力量。
结语
进入21世纪以来,人类历史出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政治版图、国际力量对比、全球产业动能发生深刻调整,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中国发展面临新的历史方位。历史与现实的双重事实决定了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掌握历史主动必须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是为科技创新提供不竭动力,为国家发展储备高素质人才的基础工程,“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作为专门针对博士研究生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做好对当代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各个领域所涉及社会思潮的正反辨析,是帮助广大博士研究生在多元复杂的价值网络中认清世界局势、顺应历史趋势、把握发展大势,从而保障其在学术研究与实践探索中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站稳科学价值立场的重要环节。
做好各种社会思潮的辨析引导,既要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导下从理论层面上捋清楚各种社会思潮背后的利益纠葛,理论实质,价值结构;又要在对世界历史发展趋势的正确理解及人类美好生活追求的准确把握基础上从现实层面讲明白各种社会思潮的真实呈现样态,具体实践表现。在此基础上,才能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掌握科学的判断方法,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从而将个人的发展与国家的前途、人类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坚强支撑,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同向同行。
(作者简介:韩升,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网络编辑:同心
来源:《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2023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