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郝清杰: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文明的领航者

发布时间:2024-03-04
字体: 打印
分享:

  2023年6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发表题为《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重要讲话。该讲话是一篇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纲领性文献,内容非常丰富,意义特别重大。习近平总书记在该重要讲话中强调:“马克思主义不排斥一切真理,不管它来自何时,来自哪里,只要是真理性认识,都可以作为丰富和发展自己的养分。我们要拓宽理论视野,以海纳百川的开放胸襟学习和借鉴人类社会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在人类知识的‘总和’中汲取优秀思想文化资源来创新和发展党的理论,形成兼容并蓄、博采众长的理论大格局大气象。”习近平总书记的这篇重要讲话特别是这一重要论述,既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指明了方向,也给我们以深刻启示:即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只有以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学习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才可以始终成为人类文明的领航者,才可以更为科学地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

  一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这样一个重大时代课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大成就,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一个重大成果,也是我国广大学者共同关心的一个热点话题。探索这一重大时代话题,应该坚持和发扬“走进马克思”这样的研究方法。当然,“走进马克思”的目的,不应该是独自上书阁,在自己的学术小圈子里自娱自乐,而是应该通过走进马克思的思想深处,真正全面深入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充分发扬马克思主义改造世界的科学精神,走向现实世界,走向人民群众,走向社会实践,走向日常生活。因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地和落脚点不是在书斋里,也不是在讲台上,而是在各民族各阶层人民生活于其中的现实世界里。它的真理性、现实性和力量表现在它是否有能力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干预和改变这个世界的实际进程。”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要担负起时代责任,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应该在“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时代进程中充分发挥人类文明领航者的作用。

  之所以提出这样一个思想观点,就是因为在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中,虽然学科领域不同,但存在着一个很有意思的普遍现象:不同国家,不同学科领域思想家的很多用想观点,与马克思主义有着本质上的共通性甚至内在的一致性,讲的很多道理都是马克思主义赞同或倡导的。详细来说,我们可以从各个学科领域的经典著作中,总结提炼出很多与马克思主义相通共鸣的思想观点,至少可以证明以下两个基本事实:第一,马克思主义不是脱离人类文明大道的独行侠,而是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结晶。正如列宁所言:“马克思主义这一革命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赢得了世界历史性的意义,是因为它并没有抛弃资产阶级时代最宝贵的成就,相反却吸收和改造了两千多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第二,人类各个研究领域得出的正确结论,都是与马克思主义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都可以成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要资源。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内在地要求我们既要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科学指导,又要以博大的胸怀吸纳人类思想文化中一切有价值的成果。

  从这个意义上讲,与有些人认为马克思主义既不同于中国传统文化、也不同于西方理论学说的模糊认识不同,马克思主义既广泛汲取了西方理论学说的精华,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殊途同归的价值追求,是具有完备体系并经过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理论,是整个人类文明大道上的领航者。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重要讲话中所指出的:“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影响深远,在于其以深刻的学理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真理性、以完备的体系论证其理论的科学性。”

  二

  得出这样一个认识的典型案例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观点。基于这一基本立场和观点,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明确提出了为人民服务这一重大论断,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宗旨。同时,这也是世界各国不同领域的思想家、科学家、政治家甚至艺术家们殊途同归的一个价值理念。

  1944年9月8日,毛泽东在纪念张思德的追悼会上以《为人民服务》为题发表了演讲,集中阐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核心价值理念:“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同时,毛泽东进一步提出:“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由此,为人民服务就成为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践行的根本宗旨,成为党员干部的初心使命。

  实际上,在不同历史阶段、不同领域的名人伟人也曾提出过类似的思想观点,赞同和倡导为人民大众服务的崇高价值理念。

  对人类科学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的“千年伟人”——爱因斯坦曾讲过:“因此我非常真诚地相信,一个人为人民最好的服务,是让他们去做某种提高思想境界的工作,并且由此间接地提高他们的思想境界。”

  法国著名的文艺理论家和史学家丹纳,被称为“批评家心目中的拿破仑”,是历史文化学派的奠基者和领袖人物。他的《艺术哲学》对欧洲乃至世界文艺研究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在这部经典著作中,他就认为:“在历史上,在人生中,我们最钦佩的是为大众服务的精神。”

  美国第26任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在任总统,以其独特个性和改革主义政策,开启了20世纪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先河,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在其自传中,他曾明确提出:“一切为人民的利益就是我的原则。”

  德国著名教育学家弗里德里希·包尔生在其撰写的《德国大学与大学学习》中主张:“科学,肯定并非只是学者关注的对象,它也是人民所关心的,提升整个民族的素质是所有知识进步的最终目标,也是所有受教育阶层最为崇高的责任。科学和人民相互疏离,彼此漠不关心,是一种非常不健康甚至危险的状况……总而言之,科学存在的目的在于为人类服务。”

  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典籍中,关于为劳苦大众服务的名言更是数不胜数,如:《礼记·礼运》中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范仲淹主张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鲁迅提出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等。

  当然,对于非马克思主义者及其思想言论,我们还是要坚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其中既有赞同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家,也有反对马克思主义的人。即使那些赞同马克思主义的非马克思主义者的某些思想,虽然与马克思主义是相通的,但也多是不自觉的、自发的,或者是一种朴素的认识。同时,我们要把非马克思主义者的这样一两句话放到他的整个思想体系中来认识,要用阶级分析的方法来加以鉴别和吸收。唯有如此,才能做到真正的批判继承,实现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在科学继承中实现真正的理论创新。通过这样的努力,才能使马克思主义在吸收人类一切文明优秀成果的基础上,更好地发挥人类文明领航者的作用。

  三

  马克思主义要发挥人类文明领航者的作用,一方面应该坚持科学的批判精神,另一方面应该坚持自觉的建设原则。两者缺一不可。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科学的批判精神得到充分发扬,这是社会主义革命的需要,也是马克思主义者坚守信仰、实现自我革命的需要;同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在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探索过程中,我们也应该在坚持科学批判的基础上,更重视对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学习、吸纳和借鉴,这样才能真正发挥马克思主义的领航作用。

  具体来讲,在当代中国,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坚持科学地批判。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那样:“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但是决不能无批判地兼收并蓄。必须将古代封建统治阶级的一切腐朽的东西和古代优秀的人民文化即多少带有民主性和革命性的东西区别开来。中国现时的新政治新经济是从古代的旧政治旧经济发展而来的,中国现时的新文化也是从古代的旧文化发展而来,因此,我们必须尊重自己的历史,决不能割断历史。”在强调要尊重而不是割断历史的同时,毛泽东也强调了问题的另外一个方面:“但是这种尊重,是给历史以一定的科学的地位,是尊重历史的辩证法的发展,而不是颂古非今,不是赞扬任何封建的毒素。对于人民群众和青年学生,主要的不是要引导他们向后看,而是要引导他们向前看。”这两段话在今天仍具有重大意义,值得我们深思。对于生长于中国大地的学者包括马克思主义者来讲,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是潜移默化的,而马克思主义的教育是艰难推进的,这就需要我们在对待传统文化时,既应该自觉坚持科学的批判精神,决不能无批判地兼收并蓄;又应该自觉坚持建设性原则,绝不是数典忘祖,抛弃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

  当然,对于马克思主义者来讲,应该在发挥科学批判精神的同时,积极吸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果,使马克思主义能够真正融入中国的文化传统,进入现实的日常生活,深入人们的内心世界,而且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其中国化时代化。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个立党立国、兴党兴国之本不动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中华5000多年文明宝库进行全面挖掘,用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富有生命力的优秀因子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丰富智慧更深层次地注入马克思主义,有效地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聚变为新的理论优势,不断攀登新的思想高峰。”毛泽东和习近平的这两段话虽然各有侧重,但又具有内在的一致性,都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的批判精神,都立足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都指向了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四

  在当代中国,对于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我们同样要坚持科学批判、积极学习借鉴的态度。正如毛泽东所主张的那样:“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这种工作过去还做得很不够。这不但是当前的社会主义文化和新民主主义文化,还有外国的古代文化,例如各资本主义国家启蒙时代的文化,凡属我们今天用得着的东西,都应该吸收。”同时,他提醒我们在对待外国的思想文化时,要保持清醒头脑:“但是一切外国的东西,如同我们对于食物一样,必须经过自己的口腔咀嚼和胃肠运动,送进唾液胃液肠液,把它分解为精华和糟粕两部分,然后排泄其糟粕,吸收其精华,才能对我们的身体有益,决不能生吞活剥地毫无批判地吸收。所谓‘全盘西化’的主张,乃是一种错误的观点。形式主义地吸收外国的东西,在中国过去是吃过大亏的。”这段话在今天同样具有重大意义,值得我们深思。事实表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只有在坚守本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立足本国国情,广泛吸取外来文化的有益营养,才会更加丰富和博大,具有更加旺盛的生命力;反之,如果在对待外来文化时采取封闭保守、妄自尊大的态度,一定会导致思想僵化和文化落后。

  与之相呼应,习近平总书记也曾经指出:“世界文明历史揭示了一个规律:任何一种文明都要与时偕行,不断吸纳时代精华。我们应该用创新增添文明发展动力、激活文明进步的源头活水,不断创造出跨越时空、富有永恒魅力的文明成果。”这表明,我们党始终坚持促进世界各国文明开展平等对话、交流互鉴、相互启迪,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以更有活力的文明成就贡献世界。因此,我们应该坚决摒弃心胸狭隘的排外主义和妄自尊大的自我中心主义,坚持吸收外来,以兼收并蓄、海纳百川的大国气度,更加主动地学习、借鉴、吸收世界各国文化的有益营养,“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进而创新具有世界意义的人类文明新形态。

  当今时代,在“两个大局”加速演进并深度互动的大背景下,人类社会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共同问题,我国也都面临着一系列新的重大课题,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都迫切需要我们持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今天,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任务不是轻了,而是更重了。”因此,我们应该在“走进马克思”和走向新时代的双向逻辑中,坚持科学的批判精神和自觉建设的原则,并用生动鲜活而客观真实的社会实践来创新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使马克思主义在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同时,成功地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真正成为人类文明的领航者。

  五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论的飞跃不是体现在词句的标新立异上,也不是体现在逻辑的自洽自证上,归根到底要体现在回答实践问题、引领实践发展上。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我们推进理论创新是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而不是坐在象牙塔内的空想,必须坚持在实践中发现真理、发展真理,用实践来实现真理、检验真理。”这一重要论述给我们以深刻启示:当今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仅是语言风格、民族形式和时代话语等层面的问题,不能把中国化简单地理解为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也不能把时代化简单地理解为所谓的运用当今时代的科学技术手段和语言形式,而是应该从“回答实践问题、引领实践发展”这样更为深刻的层面来加以理解和把握。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求我们立足于中国的实际国情,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科学解答中国之问、人民之问。具体来讲,我们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要以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为指导,深刻认清我国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全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要求,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重大关系,团结和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共同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面临的重大新问题和新挑战,引领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要求我们面向时代发展的新特点新趋势,自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有效应对世界之问、时代之问。具体来讲,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为指导,深刻认识当今世界的基本矛盾和鲜明特点,有效应对全球经济曲折发展、地缘政治局势日趋紧张、生态和能源多重危机叠加的重大挑战,彰显科学理论指引时代发展的思想魅力。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马克思主义是为人民立言、为人民代言的理论,是为改变人民命运而创立、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的,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人民作为历史的创造者,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不仅是浩瀚的力量之海,也是浩瀚的智慧之海。”立足于人民群众根本立场,凝聚人民群众的磅礴力量,汲取人民群众的浩瀚智慧,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就一定能够更为科学地回答好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一定能够引领人类文明向着更为美好的未来前进!

  (作者简介:郝清杰,研究员,博士,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副秘书长)

  网络编辑:同心

  来源:《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1期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