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成果快递

陈妮: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问题导向研究述评

发布时间:2023-11-22
字体: 打印
分享:
  坚持问题导向,作为一种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贯穿于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全部实践,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品格。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洞察历史发展大势,紧扣时代脉搏,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问题,提出系列新观点新理念新思想新举措,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取得新胜利。
  习近平关于问题导向的认识经历了持续发展、不断深化的过程。早在地方任职期间,他就在《之江新语》栏目发表短评强调“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指出“每个时代总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只要科学地认识、准确地把握、正确地解决这些问题,就能够把我们的社会不断推向前进。”2013年12月,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习近平首次提出完整提出“坚持问题导向”这一命题,指出“要积极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坚持问题导向,勇于突破创新,以改革促发展、促转方式调结构、促民生改善。”此后,坚持问题导向一直被频繁提起和多次强调,并逐步上升为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般性的思想方法。党的二十大首次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明确提出“坚持问题导向”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这表明我们党关于理论创新的规律性认识达到新境界,对坚持问题导向的认识达到新高度。党的十八大以来,学界对坚持问题导向的相关研究高度关注,不同学者从不同维度基于不同视角对这一命题进行了理论阐释和学术探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述评能为进一步推动相关研究提供有益借鉴。
一、坚持问题导向的研究现状
  坚持问题导向,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充分体现在新时代我们党治国理政理论与实践的各领域各方面,充分彰显了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不断发现问题,致力于解决问题的实践特征,集中展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在新时代的创新运用。截至2023年5月,在知网上以“坚持问题导向”为主题检索,共得到1263条结果,所涉文章类型主要有学术论文、会议报纸、学术论文等,所研究的内容主要集中在逻辑依据、科学内涵、重大意义、实践运用等方面。
  (一)逻辑依据研究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 习近平提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 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是“两个结合”的光辉典范,其所蕴含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及其贯穿的立场观点方法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结晶。对此,学术界展开了深入探讨。
  1.理论逻辑: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
  学界对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内在蕴含的理论逻辑进行了较为深入全面的研究,概括而言,学者们主要从马克思主义矛盾论、马克思主义实践论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三重维度展开探讨,具体说来:
  一是坚持问题导向体现马克思主义的矛盾观点。韩喜平在《问题导向》一书中认为问题是一个重要的认识论概念和基本的方法论范畴,其本质就是事物的矛盾,将问题视作矛盾进而放入辩证法中用以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特有的宝贵思想财富,但若把问题等同于矛盾则需要满足一定的前提条件;刘建军认为坚持问题导向的提出,“是坚持矛盾普遍性原理和运用矛盾分析法的结果”;顾海良认为坚持问题导向遵循了马克思主义矛盾观点,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新时代意蕴,“是新时代‘正确思路和有效办法’的新的塑造”。
  二是坚持问题导向体现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顾海良指出“坚持问题导向”凸显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内核,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本质特征的集中体现;[6]韩喜平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改变世界的理论,其实践本性决定了其必然以问题导向为鲜明特点。
  三是坚持问题导向体现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路线。金民卿指出,坚持问题导向,集中体现了“从物质到感觉和思想”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路线,集中体现了认识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指导实践的认识论原理;董振华等认为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体现,问题的发现、分析、解决过程就是人们的主观认知与客观实际无限接近并逐渐统一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实践过程中的逻辑展开过程。
  2.历史逻辑:对历史经验和文化基因的传承与创新
  董振华等认为坚持问题导向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蕴含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世致用的务实精神、安而不忘危的忧患意识、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革故鼎新的创新思维;[9]李树业认为坚持问题导向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治国理政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刘建军认为坚持问题导向是对中国共产党人百年奋斗积累的历史经验的传承与延续。
  3.现实逻辑: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
  周向军等认为新时代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要,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历史使命的需要;陈锡喜指出坚持问题导向是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必然要求,对马克思主义真懂真信需要基于问题导向,坚持理论研究的人民立场需要确立问题导向,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需要坚持问题导向,提炼中国经验以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更加需要强化问题导向;魏波等从认识革命维度讨论了新时代坚持问题导向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指出新发展阶段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迫切需要认识上的突破性变革,坚持问题导向是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要求;[[[] 魏波,李夏洁.坚持问题导向—深刻把握理论创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23(1).]]刘守英等比较分析了苏联政治经济学、西方主流经济学的优缺点,指出问题导向的政治经济学方法是研究中国经济问题、实现中国经济理论创新、构建自主知识体系的根本所在;朱厚敏认为坚持问题导向是正确认识新发展阶段开创发展事业新局面的内在要求。
  (二)科学内涵研究
  正确理解和准确把握坚持问题导向的科学内涵是深刻掌握和灵活用好这一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必要前提,学界从概念厘定、内涵分析等维度对此展开积极探讨。
  1.重要概念研究
  在概念阐释方面。韩喜平认为问题是指理论内部的矛盾、理论与实践的矛盾、理论与现实的矛盾,坚持问题导向就是把理论创新理解为发现问题、筛选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7]关锋基于理论发展史维度研究分析了马克思、恩格斯、毛泽东、习近平等人关于问题的基本内涵及其本质的理解和认识,认为问题就其本质而言是以浓缩、汇聚却又生动、具体的形式表征或反映着时代,可以具体呈现为时代主题、时代主潮、时代任务等,“一定的问题总是具有时代属性、带有时代烙印”,同时还强调问题和矛盾具有本质性关联,二者在深层次上是一致的;刘建军指出问题导向是由“问题”和“导向”两个概念构成的,其中“问题”主要包含了话题主题、普遍存在的矛盾、工作中出了差错才造成的问题三重含义,“导向”是指发展方向,问题导向是指在认识和改造世界过程中,特别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过程中,树立问题意识,致力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导向和工作导向。[11]
  在关系辨析方面。关于问题与矛盾之间的关系,学界普遍认为问题就是矛盾,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决定了问题是普遍存在且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刘建军分析了矛盾与问题的区别,认为与矛盾不同,问题是更加贴近日常生活和工作实际的表达,问题一定是矛盾,但矛盾不全是问题。[5]
  2.基本内涵阐释
  关于“坚持问题导向”的基本内涵,学界普遍认为坚持问题导向实质上是一个及时发现问题、科学分析和着力解决问题的过程。其中,刘建军认为坚持问题导向内在蕴含着以问题为中心、以发现问题为起点、以分析问题为支撑、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意蕴;[5]臧峰宇认为以发现问题为前提,善于把握新情况及其发展趋势,要善于把握问题的本质,把握由以确定的问题演变的过程,要以唯物辩证法研究事物内部矛盾和发展的根本原因,将问题意识转换为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等是坚持问题导向的时代内涵;王增杰认为问题导向就是以发现和提出问题为工作起点,以解决和回答问题为工作目标,及时发现问题是前提,准确分析问题是核心,着力解决问题是关键;等等。也有学者对“坚持问题导向”的科学内涵持不同理解。李树业认为坚持问题导向是指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以“中国问题”为基点,研究治国理政的路线方针政策,推动改革,推进发展。[10]
  (三)重大意义研究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坚持问题导向提升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高度,展示了其在新时代我们党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如何看待坚持问题导向这一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大意义,学界从理论创新、社会实践等维度开展了有益探讨。
  1.推动理论创新论
  就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与发展而言。关锋认为,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内在要素和推动力量;[17]王立胜认为坚持问题意识、解答时代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发展的内在动力,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发展的思维机制,为继续深化新时代伟大实践提供方法论指导;张锋认为坚持问题导向在哲学层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它不仅明确理论创新的起点和动力源,还明确了理论的根本任务是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丰富和发展了唯物辩证法关于矛盾运动规律的认识;邱巍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聚焦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把问题作为研究制定政策的出发点,把化解矛盾、破解难题作为打开局面的突破口,正是在科学把握和正确回答重大时代课题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才得以创立并不断丰富发展。
  就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而言。梁庆周等指出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首要力量,是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基本范式,反映了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动力;李湖认为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金钥匙”。
  2.指导社会实践论
  梁庆周等认为坚持问题意识是解决当代中国现实问题的科学方法,树立问题意识是面对问题的根本态度,是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前提,是系统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24]陈玉斌等认为坚持问题导向是我们党干事创业、砥砺前行的重要遵循,是发现问题的重要哲学工具,是分析问题的重要思维方式,是解决问题的重要工作法宝;刘建军等指出坚持问题导向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鲜明理论品格,传承和延续了我们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为新时代新征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汇聚源源不断的发展力量。[11]
  (四)实践运用研究
  以实践的观点来看待人与世界及其自身的关系,将社会实践主体规定为“人类社会或社会化了的人类”,并强调“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是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新世界观”同以往旧唯物主义的区别所在。马克思、恩格斯强调,“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27]P155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必须坚持问题导向。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理论的根本任务。”如何在实践中坚持和贯彻问题导向这一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学术界从不同维度进行了深入探讨。
  1.原则要求论
  臧峰宇分析了新征程上坚持问题导向的方法论原则,认为新征程上坚持问题导向必须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研究我国发展和我们执政党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以人民为中心发现和提出问题,以矛盾分析法正视和破解问题,以实事求是态度研究问题,以系统观念把握问题;[18]刘建军等指出坚持问题导向必须要遵循五条基本要求,即承认而不否认问题、发现而不忽略问题、直面而不回避问题、研究而不搁置问题、解决而不放过问题。在新时代治国理政实践中;[11]周向军等基于战略视角分析了习近平关于问题导向方法论的系统要求,认为坚持问题导向既要以史为鉴,又要紧跟需求,同时开创未来,凝聚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发展合力,夯实解决问题的战略基础;[12]李世辉认为新时代新征程坚持问题导向必须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相关重要论述为遵循,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统一、坚持问题导向和积极主动作为相统一、坚持问题导向和保持战略定力相统一;董振华等认为坚持问题导向就要坚持实践观点和求真务实精神,勇于直面问题,善于发现问题,要坚定人民立场,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要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辩证思维能力;[9]韩喜平认为在现实实践中,就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而言,坚持问题导向对政治立场、理论素养和经验积累等方面有着极高要求。[7]
  2.现实路径论
  就推进理论创新而言。陈锡喜深入探讨了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过程中坚持问题导向的科学路径,指出问题发现要善于从理论与实践的矛盾、理论体系的完备性与协调性的矛盾、理论内部的不同学派的矛盾、不同理论之间的矛盾中寻找,问题筛选要聚焦社会热点、理论难点、思想疑点和教育重点,问题研究要避免空泛化、标签化、教条主义、实用主义,问题解决要做到“问题”与“主义”、科学理论思维与正确价值导向、批判现存和辩护现实、理论自信和理论自觉这“四个结合”;梁庆周等认为发展当代马克思主义必须要坚持问题导向,要围绕共同主题,着力回答和解决实践中的基本问题,坚持“共同主题+基本问题”的理论创新范式,不断提升思想认识的前瞻性;[24]周杨认为坚持问题导向推进新时代党的理论创新要回答号“理论之问”,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在守正创新中发展马克思主义,回答好“实践之问”,以实践中面临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回答好“人民之问”,秉持以为人民谋幸福的根本立场,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回答好“世界之问”,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充分吸收借鉴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
  就指导社会实践而言。周向军等考察了习近平关于新时代坚持问题导向的方法路径,指出在找准问题环节中要瞄着问题去、对着问题改,在深究问题环节要从问题破题、抽丝剥茧、查找根源,在解决问题环节要以问题整改开局亮相,用唯物辩证法注入动力,从严从细、真抓实干;[12]臧峰宇指出坚持问题导向必须要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要在深入调查中不断增强解决问题的过硬本领。
二、坚持问题导向的研究情况评价
  (一)总体评价
  总的来说,党的十八大以来,学界对问题意识、问题导向的研究呈现持续性关注、多层次展开、多维化探讨的特点。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坚持问题导向”上升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后,其研究热度大涨、研究成果倍增,渐呈“井喷”之势。
  关于坚持问题导向的逻辑依据研究已较为全面。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百年大党奋斗历史经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新时代治国理政实践等视角,从理论逻辑、历史逻辑、文化逻辑、实践逻辑等多重维度,探讨坚持问题导向的逻辑依据,能够较为全面展示这一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生发机理和深层底蕴。不过,相对而言,学者们对其理论逻辑和现实逻辑的研究阐释较多,对其历史逻辑,尤其是文化逻辑的研究则略显单薄。
  关于坚持问题导向的科学内涵的研究较为深入,部分论域渐显争鸣之态。学界既有从概念着手,深入分析和具体讨论“问题”“矛盾”“导向”等核心概念的基本含义,并以此为基础研析“坚持问题导向”这一术语的科学内涵,又有以马克思、毛泽东、习近平等人关于问题、矛盾的相关论述为依据,深入阐释这一概念的科学内涵。
  关于坚持问题导向的重大意义的研究已取得基本共识,但仍存在有待拓展的方面。肯定“坚持问题导向”这一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对推动理论创新和指导社会实践具有重要意义是学界的基本共识。而在具体阐释方面,学界主要从理论维度、现实维度来展开论述,相对缺少从历史维度分析和评价“坚持问题导向”这一世界观和方法论提出的重大意义。关于坚持问题导向的实践运用的研究已获得有益成果,对新征程上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具有重要启示借鉴意义。学者分析了新时代坚持问题导向的原则性要求,归纳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遵循、秉持人民至上立场、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精神等原则,从推进理论创新和指导社会实践两个维度提出了坚持问题导向的现实路径。
  (二)当前研究存在的不足
  党的十八大以来,关于坚持问题导向的研究,学界进行了孜孜探讨,取得了许多有益进展,为从思想理论上把握坚持问题导向的概貌提供了有力支撑,但客观而言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关于核心概念的辨析有待深入
  在问题与矛盾的关系辨析方面,学界主要侧重于分析阐释二者的联系和关联,对二者的区别则明显关注度不够,许多观点或相对模糊而不够清晰明确,或仅亮出观点而未深刻论证。虽然已有学者明确指出问题与矛盾并不能等同,但对二者因何不同、何处不同还缺乏必要的哲学审视和学理阐释。实际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以及历代中国共产党人关于问题与矛盾有着比较丰富的论述。马克思主义认为事物总是处于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中,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运动本身就是矛盾”,“这种矛盾的连续产生和同时解决正好就是运动。”毛泽东强调,“什么叫问题?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哪里有没有解决的矛盾,哪里就有问题。”“所谓问题,就是矛盾,世界是充满了矛盾的。今天你们提的问题,就是矛盾,就是不协调,摆得不平衡。”习近平则指出,“问题是事物矛盾的表现形式,我们强调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就是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就是要善于把认识和化解矛盾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 习近平关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P86细究这些重要论述,不难发现,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历程中,关于问题与矛盾二者关系的认识既有一以贯之的方面,又有发展创新的地方。矛盾的范畴更加宏观、抽象、宽泛,既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又存在于自然界中。而问题则与现实人的实践活动紧密相关,是具体的、现实的范畴。因此,关于问题与矛盾二者关系的辨析既需要从哲学视角加以深入,又需要从历史维度展现其发展脉络,唯有如此,才能为构建以核心概念为基本构成单元的研究体系铺设坚实基础。
  2.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人物的相关思想研究有待系统深化
  虽然“坚持问题导向”这一概念是在新时代被正式提出来的,党的二十大报告升华了这一思想工作方法的理论地位和应用价值,将其提升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高度。但纵观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不难发现,坚持问题导向始终是贯穿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史的一条线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发展的显著特征。马克思恩格斯的每一部著作都是为了解决他们那个历史时代的重大问题而著的。习近平深刻指出,“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都是通过思考和回答时代课题来推进理论创新的。”无论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还是历代中国共产党人都是在科学把握和正确回答重大时代课题中推进理论创新的。然而,就目前学界的相关研究而言,一些成果虽然梳理过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等人关于问题导向的思想和论述,但仍存在明显不足,有待进一步研究深化:
  一是附带性研究较多,专门性研究较少。目前学界关于问题导向的研究主要聚焦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方面,一些成果在论述坚持问题导向的理论渊源和历史脉络时虽会讨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以及历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相关思想,但这种附带性的、列举式的、碎片化的研究还不足以展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问题导向思想的全貌。而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人关于坚持问题导向的思想主张和具体实践进行系统性梳理、专门性研究、全景式展现,既是有益的更是必要的,其对于深刻把握坚持问题导向这一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重要意义。
  二是碎片化研究过多,系统性研究较少。坚持问题导向是贯穿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重要思想方法,其基本内涵是会随着社会实践的深入而不断丰富发展的,其外化表现也会随着历史和时代的发展而不断丰富拓展,关于这种继承性、发展性和创新性的理论研究与学术呈现,就目前学术界的研究现状而言,是比较零散化、碎片化的,一些成果虽偶有涉及但未能全面、系统、整体展现坚持问题导向这一世界观和方法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史上的一以贯之和赓续发展,也未能全面深刻总结归纳出坚持问题导向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创新性发展。
三、深化坚持问题导向研究的展望
  党的二十大吹响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号角,强调“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28]P18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必须要坚持好、运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必须牢牢把握和坚决贯彻“六个必须坚持”。其中,坚持问题导向,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立和发展的“金钥匙”,对于继续推进理论创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学界关于坚持问题导向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为新征程上坚持问题导向提供了有益参考。站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立足新的时代新的征程,回应时代要求、实践所需,针对学界研究存在的短板与弱项,拓展和深化关于坚持问题导向学术研究和学理阐释,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明晰核心概念,着力揭示不同概念间的联系与区别,不断夯实研究的基础性和严谨性
  概念是把握理论的起点,也是构筑理论大厦的基本单元。明晰核心概念的范围与边界,把握相近概念间的联系与区别是进行严谨的学术研究的客观要求,也是扎实推进研究深化,避免出现研究重复、同质、偏移的有效手段。关于坚持问题导向的概念范畴,学界或从哲学视角,或用词义考察方法,或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相关论述为蓝本进行了界定和阐释。但现有研究偏重于阐析问题与矛盾的联系,对二者区别的研究却十分单薄。这不利于全面深刻把握“问题”这一核心概念。因此,在下一步研究中,应着重考察和辨析“问题”“矛盾”二者之间的关系,明晰“坚持问题导向”“矛盾分析法”“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等概念的内涵及其相互联系。在此基础上,再从历史维度梳理坚持问题导向的理论发展历程,总结和提炼坚持问题导向的科学内涵。
  (二)丰富研究方法,着力对比不同理论体系下坚持问题导向的差别,不断增强研究的学科性和学理性
  实际上,坚持问题导向并不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独创独有的思想工作方法,在资本主义社会主义资产阶级也存在以问题为导向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只是马克思主义关于问题的理解、研判、抉择等与资本主义存在本质差别。坚持问题导向本质上涉及价值取向问题,在资本主义理论中,关于人本质的异化、无产阶级因被压迫被剥削而无法全面自由发展,这些都不是其致力于解决的问题,但这些是以为人类求解放为目标的马克思主义所致力于解决的问题。有鉴于此,有必要丰富研究方法,通过对比分析、个例研究批判等方式,对比坚持问题导向在不同领域的区别,这既可以深化对坚持问题导向的认识,又能够彰显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革命性和彻底性。
  (三)拓宽研究视角,专门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历代中国共产党人关于问题导向的思想认识,不断增强研究的系统性和全面性
  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在一定意义上也是一部以问题为导向推动认识革命的历史。坚持问题导向内在蕴含着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深层逻辑。无论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还是毛泽东、邓小平等,都是在把握和回答重大时代课题过程中推进理论创新的。而学界关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人的相关思想缺乏必要的专门性研究。因此,有必要首先对其思想观点进行专门的梳理和研究,系统揭示其每个人关于坚持问题导向的思想观点、实践表现、原创贡献等,从而全面的、系统的呈现坚持问题导向的发展演变、基本内涵等。
  (作者简介:陈妮,博士,yl23455永利助理研究员)
  (基金项目:本文系yl23455永利重大创新工程项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研究” (项目编号: 2022YZD018) 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网络编辑:同心
  来源:《中国井岗山干部学院学报》2023年第5期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