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特聘研究员

田心铭:为什么“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首要的基本要求?

来源:《红旗文稿》 2012年第24期 发布时间:2013-10-30
字体: 打印
分享: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八条基本要求,即八个“必须坚持”。习近平同志指出,这些基本要求“是最本质的东西”,它们“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水平”,它们“进一步回答了在新的历史征程上怎样才能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问题”。(习近平:《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12年11月17日),《人民日报》2012年11月19日)八条“基本要求”的第一条,是“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为什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在党的理论和实践中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本文就此谈一点学习体会。

  一、“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中国共产党人政治灵魂的集中体现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没有马克思主义,就没有中国共产党。党的十八大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共产党人以信仰马克思主义为政治灵魂,这就意味着我们党自觉地以马克思主义为自己的世界观,按照这一世界观来观察和处理一切问题。而坚持人民主体地位,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之一。它的创立,使唯物主义贯彻到了社会历史领域而成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与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一起,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它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光明前景,照亮了工人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的道路。历史唯物主义同此前统治社会历史理论领域的历史唯心主义相比,有两条根本区别:一是它揭示了社会发展有自己的客观规律,而历史唯心主义看不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二是它揭示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而历史唯心主义看不到人民群众的作用,把历史看作是由少数人的意志或社会之外的神秘力量支配的。这两个方面是相互关联的。历史唯心主义把社会历史看作杂乱无章的偶然现象的堆积,正是因为它把历史看作是由个人的主观意志支配的;历史唯物主义揭示出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则是同它把历史看作人民群众的活动不可分的。恩格斯曾经指出,要探究历史人物思想动机背后的历史的真正动力,那么问题所涉及的,“与其说是个别人物,即使是非常杰出的人物的动机,不如说是使广大群众、使整个整个的民族,并且在每一民族中又是使整个整个阶级行动起来的动机;而且也不是短暂的爆发和转瞬即逝的火光,而是持久的、引起重大历史变迁的行动。”(《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04页)既然是人们自己的活动构成了社会的历史,而社会规律就是历史活动中内在的本质联系,那么,只有承认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的决定作用,才能理解社会发展具有客观规律,进而揭示其规律。这说明,人民群众决定社会历史发展,是历史唯物主义一条最根本的原理。相信人民群众的力量,是确立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的关键所在。

  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中的决定作用的观点,可以概括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这个观点,就是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点。这里所说的“主体”,首先是历史的主体。人民是历史的主体,就是说,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31页)第二,人民群众是实践——认识的主体。我们之所以说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人民是历史的主体,是因为在人类的实践和认识活动中,与客体相对应的认识、改造世界的主体,归根到底是人民群众,而不是个人。孤立的个人无法生存。只有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结合在一起的人民群众,才能从事生产,认识世界,创造历史。第三,人民群众既然是历史的主体、实践——认识的主体,也就理所当然的是价值的主体。人民是价值的创造者,也应该是价值的享有者。一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成果都是人民创造的,因而都应该由人民共享。人民的主体地位,是历史主体、实践——认识主体、价值主体的统一。坚持人民的历史主体地位,就是坚持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的群众观点,就要坚持党章明确规定的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群众路线同实事求是、独立自主一起构成了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整个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因此,“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这一基本要求,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体现了我们的政治灵魂。

  二、“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揭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源泉

  党的十八大对新的时代条件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全面部署,展示出一幅到建党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图景。靠什么实现我们的宏伟目标呢?一切事情都是要靠人去做的。人们要在实践中获得成功,达到预期的目的,一方面必须深刻认识客体的规律和实践活动的规律,使自己的行动合乎客观规律;一方面必须有改变客观世界、把目的变成现实的强大的主体力量。我们党经过90多年艰苦卓绝的探索,已经开辟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当我们坚定地沿着这条道路去夺取新的胜利、实现自己的目标时,动员和组织广大人民群众、凝聚中华民族的力量共同奋斗,就成为事业成功的关键所在。如果说十八大报告中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个方面展开的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布局的阐述,体现了我们对客观规律的深刻理解、全面把握,指引着我们在一切工作中遵循客观规律去改变世界,那么,十八大提出的“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基本要求,就是从根本上回答了依靠什么力量去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问题,揭示了实现宏伟目标的力量源泉就存在于人民之中。它告诉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只有发挥人民主人翁精神,才能担当起这个伟大的事业。因此,党必须坚持依法治国这个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更好地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实现“五位一体”总布局中各个方面的奋斗目标,都必须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基本要求。例如,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就是要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以团结亿万人民共同奋斗。又如,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关键是增强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因此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就必须一切依靠人民群众,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

  毛泽东把人民比作“上帝”。他说,只要我们不断地工作,就会感动全中国的人民大众这个上帝,就一定能推掉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这两座大山。他的这个预言已经实现了。在党的十八大闭幕的第二天,习近平同志在同中外记者见面时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我们深深知道,每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只要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这些论述,深入地诠释了十八大提出的“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基本要求,指明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源泉。

  三、“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根本着力点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实现十八大提出的宏伟目标,关键在党,在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也是推进党的建设的根本着力点。

  党同人民群众血肉相连的关系是由党的根本性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工人阶级的历史地位决定了它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工人阶级的运动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而共产党除了代表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就是党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工人阶级、中国人民血肉相连、命运与共,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如何,决定着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决定着党的生死存亡。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对于中国共产党是生命攸关的事情,是党加强自身建设的根本着力点。按照十八大的部署,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归根到底,就是要保持党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使党始终植根人民、造福人民而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基本要求,既要贯穿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布局的各个方面,同时也要贯穿到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各个方面。落实十八大关于推进党的建设的各项决策,都离不开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都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2012年12月4日,党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并一致同意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要求下大决心改进作风,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从中央政治局做起抓作风建设,雷厉风行,率先垂范,使全党和全国人民感到一股新风扑面而来,不胜欣喜,精神为之一振。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干部贯彻落实这些规定,首先要靠思想上的自觉、认识上的提高。作风是党的性质、宗旨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体现。一个人内在的政治灵魂决定其外在的工作作风,有什么样的政治灵魂,就有什么样的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是共产党员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必然表现,是内心信念和情感的自然流露。懂得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国家的主人,共产党员是人民的公仆,才能在工作中摆正个人的位置,恭恭敬敬地向群众学习,勤勤恳恳地为人民服务。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恶劣作风,其内在思想根源是追求高居于人民之上当官做老爷的剥削阶级腐朽思想,是蔑视群众、崇尚自我的唯心史观。不转变世界观、历史观,不树立群众观点,就不能真正改进工作作风。工作作风是如此,学风、文风也是如此。有没有好的学风、文风,关键也在于心中有没有人民,能不能正确对待群众。

  相信和依靠人民,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不变的信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唯一的宗旨。我们党明确地把“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作为首要的基本要求提出来,并且始终不渝地遵循,一定能使党同人民保持血肉联系而始终坚强有力。这样,国家的繁荣稳定、人民的幸福安康,就有了根本的保证。

  

  (作者: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教授)

  

  网络编辑:何军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