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其庆:马克思经济学视域中的金融全球化
来源:http://theory.people.com.cn/GB/49154/49155/8209347.html
发布时间:2014-10-26
垄断资本的核心是金融资本。资本的国际运动是资本主义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最深刻的变化发生在金融领域,而金融全球化则是这一变化的集中表现。金融全球化的实质是以美国为首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新技术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对资本主义的国内和国际经济关系所作的调节,其目的仍然是维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一、金融全球化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阶段
自20世纪 8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即金融垄断资本主义阶段。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克服自身危机发展的结果。信息革命为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提供了技术和生产力基础,而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化则是金融垄断资本主义形成的必要条件。在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经典意义上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所有制关系并没有改变,资本对劳动的剥削和统治关系也没有改变,但是资本的增殖形式却发生了变化。在工业资本主义时期,货币资本是资本价值的主要形式,它对资本使用价值的生产起着决定性的、支配的作用,因为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就是利润的实现和货币的增殖。在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主义实现了历史性进步。资本的价值形式演变成货币资本和金融资本二元结构。金融资本的发展是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结果。金融产品是最抽象的商品,它不同于其他商品,其区别在于它只有价格而没有价值。因此,金融产品是虚拟产品,金融资本是虚拟资本。20世纪8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经济最深刻的变化发生在金融领域。由于金融资本的发展,直接金融取代了中介金融,成为资本价值的最主要形式。金融及其衍生产品的发展使金融资本在时间和空间上,对资本使用价值的生产实现了全面的、不间断的、有效的控制,从而实现了资本的增殖,即资本利润的最大化。从这个意义上说,金融垄断资本是资本对人类社会生产的最高统治,它把生产的社会化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金融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因是:
(一)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在信息革命推动下,资本主义经济,特别是第三产业:服务、信息业的发展,需要金融资本的支持。
(二)资本主义所有制关系调整的需要。在私有化浪潮中,大量私营企业的融资活动以及股权分散化等推动了金融资本的发展。
(三)资本对外扩张的需要。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推动了世界金融市场的一体化。2000年,全世界直接投资超过1万亿美元,是1990年的5倍,1982年的17倍。到2001年6月为止,国际贷款已达7万5千亿美元,是1990年的10倍。1998年,十大外汇交易市场日均外汇交易额已超过1万9千亿美元,是1989年的3倍。全球日均外汇交易量从1989年的5700亿美元,上升到2004年的19000亿美元。在资本扩张中,跨国公司的发展十分引人注目。1980年,跨国公司的营业额为3万亿美元,占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5%,而1999年,跨国公司的营业额则达到14万亿美元,占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10%,为世界出口贸易总额的2倍。在金融资本的推动下,资本集中和积聚规模和速度达到空前的高度,企业甚至跨国公司本身成为商品,并购势头凶猛,10年时间,增加近10倍:(表略)
国际范围内的公共干预对金融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关键性作用。二战后,这样的干预共有两次:一是1970年,布雷顿森林协定废除,黄金非货币化,美元自由浮动;二是20世纪80年代初,以美、英为首的发达国家相继实行的金融自由化政策。国际范围内的公共干预证明,金融垄断资本已成为国际垄断资本。而国际垄断资本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国际垄断价格攫取超额垄断利润。
金融资本具有双重性质。金融资本不是经典意义上的食利资本。不能把金融资本与经济发展简单对立起来,资本的增殖过程需要金融资本的介入,它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金融资本并非置身于生产变革过程之外,它是发展信息和服务业的载体,甚至可以说,金融产品本身就是特殊的信息产品。金融资本的发展促使信息和服务产品转化为商品,并通过高新技术的开发,实现资本的增殖。金融资本特别是风险资本的发展为促进新技术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从这个意义上说,金融垄断资本具有进步作用。但是,另一方面,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条件下,金融垄断资本又建立了金融专制统治,成为加强和扩大国内和国际剥削的工具。今天,金融已发展成相对独立的领域,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分离的现象日趋严重。金融投机造成了金融和经济的不稳定并频频引发危机。从这个意义上说,金融垄断资本对经济发展又具有破坏作用。应该用历史和辩证的眼光看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金融垄断资本主义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即将崩溃。但是,金融垄断资本主义作为资本主义发展的新阶段又包含了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它将沿着克服矛盾和危机并产生新的矛盾和危机的辩证过程前进。
二、金融全球化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金融全球化发生的背景是,发达国家遭遇70年代初二次能源危机的冲击,战后“黄金30年”结束,主要发达国家经济进入“滞胀”时期,生产过剩,特别是制造业生产过剩,资本利润率下降,资本贬值,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作用下,出现了资本积累过剩和流动性相对过剩的情况。资本主义为了摆脱危机,拓展生存空间,大力推进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资本的全球化,而金融全球化则是资本全球化的枢纽和杠杆。法国学者比埃尔•勒•马森指出:“金融全球化不过是为医治利润率下降而使用的镇痛剂”。②另一位法国学者、《金融全球化》一书的作者弗朗索瓦•沙奈则阐明了金融全球化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关系,他认为:“脱离调节学派所说的‘福特主义调节方式的危机’以及马克思主义者所描述的世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经典矛盾(这一矛盾从1950年到1974年衰退以前被长期抑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重新出现,就不能理解金融全球化这一现象。逐渐积累起来的大量资本作为借贷资本力图以金融的方式增殖,也只能从投资于生产的资本日益增长的增殖困难中得到解释。”③资本的过剩积累促使大量资本从生产领域流入金融领域,成为推动金融全球化的强大动力。由此可见,金融全球化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是生产和资本社会化发展的产物。它优化了资本资源的配置,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即西方学者所说的,从福特主义的增长方式向金融资产的增长方式的转变。它缓和了资本主义生产的矛盾和危机,扩大了资本主义的生存空间。在金融全球化发展时期,美国保持了长达10年之久的经济增长,其股市盈利率创下历史最高水平。1989—1995年,道-琼斯工业股票指数从2508.9点上升到5117.1点。1997年又飚升到7908.3点,1999年3月25日突破1万点大关,达到10006.8点。1990—1997年,扣除通货膨胀因素,股市投资回报率为13.1%。某些基金,例如对冲基金的资金回报率竟高达30%。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繁荣④。
三、金融全球化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关系的影响
在金融全球化中,以美国为首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占主导地位。它们是金融全球化的始作俑者,也是金融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它们在金融全球化中发挥了推动、引导和控制的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产业结构和金融业优势。在信息革命的推动下,发达国家不断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在主要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均达到75%以上。信息业和包括金融业在内的服务业发展迅速,目前金融业已成为美国最大的产业,80%以上的国民生产总值均来源于以金融投资为主的服务贸易。近20年来,发达国家金融业内部结构也作了调整,非银行金融机构和直接金融所占比重加大,融资效率提高,交易成本降低,金融资本的社会资本基础扩大,加快了金融资本的积聚和集中。投资公司、养老基金、互助基金、保险基金等共同基金成为英美等发达国家最重要的非银行金融机构:(表略)
在技术方面,发达国家金融业占绝对优势。金融产品是特殊的信息产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发达国家金融创新层出不穷,新的金融衍生产品不断推出。此外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都有比较完善的金融法规、严密的避险机制和监管体系。
(二)发达国家政府直接参与推进金融全球化。发达国家政府除了实行特别有利于金融资本发展的货币金融政策以外,还通过发展公共信用和国际信用,直接参与支持金融资本的活动。例如,经合组织国家政府把国民生产总值相当可观的部分,即预算开支的20%或国内生产总值的3%—5%,转移到持有国债的金融资本所有者手中,从而使金融资本成为永久性实际正利率的受益者。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的资料,仅美国国债就占了经合组织国家国债总和的39%。国债市场成为国际债券市场的支柱。这一市场掌握了世界金融市场30%的金融资产。这些资产不断寻求稳定的、流动的收益,其流动性是由二级市场来提供保证的,它们在二级市场中不断进行交易以实现增殖。这就是西方国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幅度增发国债的原因。目前,除外汇市场外,国债市场已成为最大的金融市场。1980年,美国国债日交易量为140亿美元,而1993年则达到1200亿美元。1999年底美国国债累计发行余额5.77万亿美元⑦。
(三)跨国公司成为发达国家推行金融全球化的有力工具。跨国公司是金融资本的载体,其活动领域已扩展到全球大部分地区。近30年来跨国公司迅猛发展。目前世界上有6万家跨国公司,控制着30万家子公司,80%的跨国公司属于发达国家。它们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直接参加股票、债券、外汇、期货等交易活动,熟练地使用各种金融衍生工具,实际上已经改变了资本增殖方式,虽然它们仍以工业活动为主,但它们的利润有很大部分是通过企业活动的金融化实现的。因此,它们也同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一样,成为推动金融全球化的重要力量。
(四)美元的优势地位。美元在国际货币中占主导地位,它在国际储备中占70%,欧元占20%。目前,80%的国际贸易结算和金融交易量是用美元进行的。美国实际上利用着全世界净储蓄额的72%。美国自1920年以来一直背负双赤字(公共预算赤字和国际决算赤字),它实际上是通过发行货币和吸收外国直接投资,外国投资者购买美国的债券、股票等来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的。美国享受着征收铸币税的特权,而双赤字的后果则由全世界来承担, 正所谓“美元是我们的货币,你们的问题”。美国1971年8月单方面废除布雷顿森林协定,就是为了通过美元自由浮动来解决它的双赤字问题。由于美元和发达国家货币的优势地位,国际投资领域形成了有利于发达国家的格局,国内学者的一项研究指出:“在国际间,发展中国家虽然吸引了不少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但与民间或地方大量利用外资相对应的是发展中国家政府对发达国家政府债券的大量投资,中国就曾在这个意义上被国际金融市场称为资本净输出国。”⑧法国学者科斯塔•费尔格布里的研究得出相同结论:1998年,经合组织的国际直接投资占该组织成员国国内生产总值的0.8%,而外国资本对这些国家的投资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1.3%。据此,他认为,富国的经济是靠穷国的经济支持的⑨。
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金融体系极不合理,它迫使除美国以外的所有国家不断增加外汇储备。2007年中国的外汇储备已达1.4万亿美元。这种外汇储备很大部分投资于美国国债,它刺激了美国的过度消费,繁荣了美国经济。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约瑟夫•斯蒂格里茨认为,对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来说,被迫储备如此大量外汇的机会成本非常之高,因为美国目前短期国债的收益率只有1.75%,而如果亚洲国家将这笔资金投资于国内经济,回报率将在10%至20%之间。他认为,“世界金融体系是一种非常奇特的体系——理论上富国应向穷国输出资本,但在目前的体系中,却是穷国向富国输出资本。”过多的外汇储备都是“不能支出的收入”,因此很容易引起通货紧缩,从而加剧世界金融的不稳定性⑩。
(五)美国利用军事霸权捍卫金融霸权。美国的金融霸权是美国在全世界经济利益的最高体现。为了捍卫这个霸权,美国建立了世界最庞大的战争机器。美国的武器销售量占全世界的50%以上。美国金融垄断资产阶级在很大程度上是靠美国政府的军事定货生存的,它的经济利益是同战争联系在一起的。美国的金融霸权在美国的全球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在它受到威胁时,美国不惜发动战争。
(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在金融全球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们始终代表发达国家利益。当今世界的主要矛盾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矛盾。这个矛盾在金融领域表现得十分尖锐。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推行的金融自由化政策其实质是经济殖民主义。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则是推行这一政策的重要工具。
在金融全球化中,发达国家占主导地位,而发展中国家则被边缘化。这是因为发达国家在金融领域的优势也正是不发达国家的劣势。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市场受经济发展水平限制,远未达到成熟程度,它们没有完善的避险机制和监管体制,无法同发达国家金融市场一体化。此外,发展中国家也缺少实力雄厚的、可以参与国际投融资活动的工业集团。因此,总的说来,世界金融一体化对发展中国家是排斥的。
不仅如此,发达国家还利用金融全球化,加大了对发展中国家的剥削,其手段是:第一,鼓励和支持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拉美国家进行所谓新自由主义经济改革,即私有化改革,并由发达国家提供贷款援助,但实际上改革的利益落入少数金融买办资产阶级和外国投资者手中,国有资产大量流失。以阿根廷为例,在2002年金融危机爆发时,国家外汇储备告罄,而私人境外存款却高达1510亿美元。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俄罗斯控制石油、金属和其他利润较高行业的金融寡头已在国外账户上存了大约1600亿美元,据特洛伊卡-迪亚洛格经纪公司透露,俄罗斯每年外逃的资本保持在200亿美元左右。第二,债务剥削。20世纪80年代初,发达国家以低利率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债务服务。其目的是为本国商品寻找销售市场并使债务国在经济上依附于债权国。但从80年代中期开始,为了本国经济的需要(抑制通货膨胀),发达国家大幅度提高利率,例如法国的利率从1981年的2%,提高到1997年的6%,从而造成发展中国家债务成倍增长。从1982年到1998年,发展中国家债务增加了三倍,从5千亿美元增加到2万亿美元。债务国利息不堪重负。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债务利息占其出口收入的40%。第三,国际游资的冲击。金融全球化使国际资本市场积聚了数十万亿美元游资。它们使发展中国家利用外资时面临极大的金融风险。第四,国际组织的干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制定的私有化改革计划,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以及处理金融危机的方案等等都是为发达国家利益考虑的。例如,它们为1988—1995年发展中国家制定的私有化计划,使这些国家出售了近11000亿美元的国有资产,其中50%以上都成为跨国公司的利润。它们在发展中国家陷入债务危机或金融危机时,往往提出附带政治条件的援助或开出错误药方,进一步摧垮其经济,然后由国际资本以低廉的价格对发展中国家的企业进行并购。2007年10月上任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新总裁多米尼克•施特劳斯-卡恩承认,在金融自由化条件下,该组织无力抵抗强大的私人垄断资本,今后只能利用其知识和技术优势开展咨询服务。总之,金融全球化已经加大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
四、金融全球化对资本和劳动关系的影响
“资本是一种社会关系”。金融全球化具有双重性质,一方面,它是生产社会化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另一方面,它也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在世界范围内扩张的过程。
在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的积累过程发生深刻变化,形成以金融资本占主导地位的世界积累制度。这一制度加强了资本主义的国际和国内剥削,改变了资本和劳动的力量对比,形成了资强劳弱的态势。
(一)资本的地位得到加强。金融全球化极大地提高了资本的自由度,它使资本在劳动力不能自由流动的情况下,可以在世界范围内找到最廉价的剥削材料;私有化和股权分散化提高了资本的控制能力。例如,在有些跨国公司中,占有3-4%的股份即可控股;金融自由化和放宽管制为资本投机、避税、外逃大开方便之门;企业股东特别是大股东的权力得到加强;资本家阶级中食利阶层扩大;所有权和经营权的进一步分离,使企业上层管理人员成为资本家阶级中最有权力和最具经济实力成员。据统计,美国100位收入最高的公司总裁的年收入在1970年时,为国民年均收入的40倍,而在1999年则达到1000倍,平均4000万美元左右,其中10%为工资,其余部分则以期权股票、奖金等形式支付11。
(二)劳动的地位遭到削弱。在全球化条件下,发达国家的工人阶级必须承受国内和国际竞争的双重压力。企业外迁,有些部门特别是制造业就业机会减少,工作和生活日益不稳定;劳动分散化、原子化,工会自组织率下降,工人集体谈判能力削弱;社会福利减少,购买力下降,相对贫困化加剧;股市波动,造成所谓“股市失业”。发达国家工人阶级,不仅蓝领工人、移民工人地位遭到削弱,而且白领工人也感觉受到威胁。
(三)资本的收入增加,劳动的收入减少,社会两极分化加剧。法国2007年出版的《资本主义金融》一书对金融全球化条件下,美国家庭的财产性收入作了分析。根据美国税收部门的统计,美国目前有98%的家庭年收入在20万美元以下,其工资收入约占总收入的90%。资本收入,即股票、债券、利息、租金等只占5%;而年收入在20万美元以上的家庭(约占家庭总数的2%),其工资收入占其收入的50%,而股票收入大约占18%,其他资本收入,债券、利息、租金等大约占11%。作者认为这是缩小了的数字,根据法国的经验,至少有20%的资本收入是成功逃税的12。
美国《福布斯杂志》2007年公布的美国富豪排行榜上位居第二的是投资家沃伦•巴菲特。今年上榜的400位富豪拥有的净资产总额比去年上升了2900亿美元,达到1.54万亿美元。尽管市场有些波动,但今年新入榜的45人中几乎有一半人的资产来自对冲基金和私募股权投资。投资家柯克•柯科里安是榜上排名上升最快的富翁,去年他的资产增加了90亿元以上,达到180亿美元。他首次进入前10名,排名第7,而去年他的排名为第26位13。
在美国,1970—2002年,占人口90%以上的家庭的购买力几乎没有增加,而占0.01%的富人家庭的购买力则增加了4倍14。
现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法国经济学家、法国社会党领导人之一多米尼克•施特劳斯-卡恩在他所写的《解放的社会主义》一文中指出,仅仅依靠再分配是不可能消除社会不平等的,必须从产生社会不平等的源头上消除不平等。他认为在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价值的增殖过程和形式发生变化,金融资产占有的不平等,资本市场大量投机行为的扩大效应,是产生新的社会不平等的根源。
五、金融全球化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金融全球化只能缓和而不能消除资本主义的矛盾和危机,它在克服旧有的矛盾和危机的同时,又产生了新的矛盾和危机。金融全球化产生的新的矛盾和危机,从本质上说,仍然是资本内在的、固有的矛盾的外在化。资本具有权益资本和实物资本双重形式。前者代表所有者的收入权,后者则承担生产的职能。权益资本具有虚拟性,随着股份公司的发展,权益资本相对实物资本具有越来越大的独立性,并取得支配地位,即所谓的经济金融化。权益资本的价值与实物资本的价值发生分离。“随着生息资本和信用制度的发展,一切资本好像都会增加一倍,有时甚至增加两倍,因为有各种方式使同一资本,甚至同一债权在不同的人手里以不同的形式出现。这种货币资本的最大部分纯粹是虚拟的。”15投机泡沫就是从膨胀的名义货币资本的“肥皂泡沫”中产生的,而泡沫的破灭则必然引发金融危机。马克思深刻分析了这种危机发生的根源:“正因为价值的货币形态是价值的独立的可以捉摸的表现形式,所以,以实在货币为起点和终点的流通形式G……G’,最明白地表示出资本主义生产的动机就是赚钱。生产过程只是为了赚钱而不可缺少的中间环节,只是为了赚钱而必须干的倒霉事。因此,一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国家,都周期性地患上一种狂想病,企图不用生产过程作媒介而赚到钱。”16
当前资本主义经济生活中所发生的虚拟经济与实物经济分离及造成严重后果的现象完全证实了马克思的论断。而这种分离由于金融全球化达到了空前严重的程度:“以美国为例,1966年货币交易中与生产流通有关的货币交易还占到80%,无关的只占20%;而到1976年,即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5年后,其货币交易中与生产流通有关的就只剩20%,而无关的则上升到80%。到1997年,世界贸易额当年为6万亿美元,而世界货币交易额为600亿美元,即与生产流通有关的货币交易额只占到1%,而美国当年与生产流通有关的货币交易只占到0.7%,……据德国一家研究机构的资料,目前世界各国累积的货币发行总量已经是世界年度GDP总额的60倍。”17
据联合国1997年世界投资报告统计,在世界24万亿美元投资中,金融投资占85%,约为21万亿美元,直接投资只有3万亿美元。现在世界金融市场每天的交易额为3万亿美元,但其中98%以上都与商品贸易无关,这些金融交易都是短期投资,大约为30天,有的只有一天,其目的是赚取汇率和利率差额。大量游资的出现是金融市场动荡不安、难以预测和金融危机频频发生的重要原因。1995年墨西哥金融危机、1997—1998年东南亚和俄罗斯金融危机都证实了这一点。
当然,在金融全球化条件下,世界资本主义危机已经具有了新的特征,例如由于当代资本主义自我调节、自我更新、自我发展能力提高,它所采取的各种反周期措施,其中包括在技术层面采取的分散风险等手段,在一定程度上缓和和推迟了危机的到来,改变了经济危机的周期,出现了所谓长周期现象;再比如,由于经济的金融化,金融活动规模空前加大,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一开始就表现为金融体系崩溃,而不是表现为传统的资本主义生产过剩危机以及金融危机爆发点不仅出现在外围国家,同时也出现在中心国家(例如美国最近发生的次贷危机)等新现象都值得我们研究。
六、金融全球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深入开展金融全球化研究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面临的国际环境,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事业,积极参与国际货币和金融体制的改革,进一步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金融全球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的外部环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在对外开放的条件下进行的。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全球化为中国的经济建设提供了机遇和挑战。如前所述,金融全球化是市场经济和货币交换高度发达的产物,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由之路。因此,我们必须积极参与金融全球化,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现代金融的先进知识和经验,实行追赶式发展,尽快实现资本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同时我们也应该深刻意识到,金融全球化是由国际垄断资产阶级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和资本市场的游戏规则也是由他们制定的,因而从总体上说是为国际垄断资产阶级从事国际剥削,攫取超额垄断利润服务的,这是不以我们的主观愿望为转移的。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金融安全面临着极大的风险,而金融安全涉及国家主权,不可等闲视之。因此,我们必须加强自身金融体系的建设并充分利用现有的国际条约和规定,特别是在世贸组织框架协议下维护好自身的权益。
(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内涵就是要把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同市场经济有机地结合起来。我国的金融事业一要为社会主义服务;二要适合我国国情。党的十七大提出深化财税、金融等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的任务,目标十分明确,但如何落实,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在这方面我们并无现成模式可循,因为我们有自身的特殊问题如银行体制脆弱、社会保障体制不健全、农村金融、民营企业融资等等。因此我们只有在参与金融全球化的过程中不断摸索,逐步建立一个既与国际接轨又适合我国国情的金融体系。
(三)积极参与国际货币和金融体制的改革。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发生的多次金融危机证明,在任何国家和地区发生的金融危机,都会在传导机制的作用下,影响国际和国内经济的发展。这些危机也进一步暴露了国际货币体系的弊病。我国虽然由于资本市场未完全开放和人民币的不可兑换性而免遭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洗劫,但是美国利用国际货币主导地位的优势转嫁自身危机的图谋一直没有改变,而且和欧盟联手不断向中国施压。但是从另一方面看,中国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随着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崛起,世界经济和金融发展的格局已经打破,少数发达国家垄断国际金融规则制定的局面必须改变。我国应利用这一有利时机,对金融全球化问题开展全面、深入的研究,为建立新的国际货币和金融体制做出自己的贡献。(作者:中央编译局原副局长)
注释:
① Laurent Batsch,Le capitalisme financier,La découverte,2002 ,Paris,P.62.
② Pierre Le Masne,Une lecture marxiste du capitalismed'aujourd'hui,Problème
économique,No. 2704-2705.
③李其庆:《金融全球化的特点、起源和发展》,《国外理论动态》1999年第8期。
④李其庆、刘元琪:《全球化与新自由主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桂林,第102页。
⑤ Laurent Batsch,Le capitalisme financier,La découverte,2002 ,Paris,P.18.
⑥ Laurent Batsch,Le capitalisme financier,La découverte,2002 ,Paris,P.17.
⑦弗朗索瓦•沙奈:《金融全球化》,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年版第106页。
⑧潘英丽:《关于虚拟经济的演进及其两重性的探讨》,《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1年第5期。
⑨ Gérard Duménil et Dominique lévy, Le Triangle infernalCrise,mondialisation,financiarisation,Puf, 1999, P.65.
⑩李其庆、刘元琪:《全球化与新自由主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桂林,第114页。
11 Suzanne de Brunhoff, La finance capitaliste, Puf,2006,Paris,P.157.
12 Suzanne de Brunhoff, La finance capitaliste, Puf,2006,Paris,P.156.
13 《美国超级富豪更富了》,载于《参考消息》2007年9月21日。
14 Suzanne de Brunhoff, La finance capitaliste, Puf,2006,Paris,P.157.
15 《资本论》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533—534页。
16 《资本论》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68页。
17 王建:《警惕全球金融风暴》,《改革内参》2002年第6期。
网络编辑:张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