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是各个民族国家历史性进程中的必然走向,是人类文明史的衡量标尺与核心术语,更是各国的发展目标与蓝图愿景。现代化与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国情民意、发展情况、社会条件、历史方位、国际环境息息相关,因此各国在现代化的路径与实践上存在显著差异和独特之处。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性就在于:植根中国传统文化血脉、立足中国社会实际、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作出的正确选择,是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202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发表题为《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的主旨讲话,郑重提出全球文明倡议,系统深入阐释中国共产党关于探索现代化道路的认识。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凸显出社会主义文明本质,全球文明倡议的提出更是将中国的原创性贡献进一步观照国际,绘制出中国式现代化新图景。
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人类文明新形态,与全球其他文明相互借鉴,极大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既要讲清楚中国式现代化的丰富内涵、理论逻辑和实践要求,又要阐释好其中蕴含的价值理念和追求。这既是世界的共同期待,也是对外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的核心内容,在其框架下构建国际传播话语体系与叙事逻辑是服务中国特色对外传播新格局的必然选择。基于目标、路径与价值三大维度开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对外宣介,将成为加强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新起点。
塑形象:中国式现代化国际传播的时代使命
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民族与世界各民族开展平等对话的强大底气,给中国和中国共产党的形象自塑带来宝贵机遇。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创新与成功实践正在不断增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软实力与影响力,全面展示中国式现代化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的突出成就,以获得国际社会的关注与认同。基于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的鲜明特色,我们应该面向国际社会主动塑造扎根中国大地的现代化形象、软实力不断提升的现代化形象、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相一致的现代化形象。
一、脚踏实地:扎根中国大地的现代化形象
“中国式现代化”中的“中国式”强调内蕴的中国特色与民族特质。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普遍特征,也有基于中华文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具体国情的特色,“中国式”很清晰地诠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涵,即充分发挥本国优势,把握国家发展目标与现状,顺应时代与历史潮流,脚踏实地、实事求是。这种扎根中国实际的现代化形象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中国式现代化对中华文化精髓的汲取。中国式现代化植根于中华文明的深厚沃土和历史悠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蕴含着独特文明观。中国式现代化本质上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以中华文明价值为母体,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不竭的动力。另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立足中国人口规模巨大的国情,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即共同富裕,开辟了一条覆盖14亿多人口全面发展的现代化道路。共同富裕集中展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优势,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超越困扰资本主义社会的两极分化,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命力,增强了社会主义的感召力。
二、积极作为:软实力不断提升的现代化形象
软实力是指意识形态、价值观、道德准则、文化感召力等。一个国家软实力的提升需要强大的物质与精神力量作为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有助于提升中国硬实力与综合国力,也为提升中国软实力提供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社会等方面的重要保障,实质上是增强中国国际话语权与中国道路影响力、感召力的现实基础。软实力不断提升的现代化形象与中国共产党中心任务的调整密切相关。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为中国软实力的提升创造了广阔平台与历史机遇,使自身在国际社会中的吸引力、影响力、感召力不断提升。与此同时,软实力的增强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哺中国式现代化的国际传播效能,为对外宣介、弘扬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动力与支持,二者相辅相成,形成良性循环。总体而言,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与国际传播是相互作用的一种“自塑”行为,有助于矫正国际社会对中国国际形象的刻板偏见,缩小中西方对中国形象认知的信息差。
三、综合立体: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相一致的现代化形象
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全面性与协调性,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多个方面,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相一致,呈现出综合立体的复合现代化形象。在政治现代化方面,中国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成绩斐然,中国共产党卓越的治理能力与治理效能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经济现代化方面,中国式现代化注重国内国际的相互作用,注重平衡发展的方向与力度,秉持新发展理念提高国家经济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同时不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以创新驱动实现高质量发展。在文化现代化方面,中国式现代化在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的基础上结合时代变化,强调文化创新、文化自信和文化软实力,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使中华文化不断焕发生机活力。在社会现代化方面,中国共产党承担起推进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历史重任,致力于通过改革创新解放生产力,对社会体制、社会结构等不断进行调整。在生态现代化方面,中国共产党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推进生态治理现代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绿色转型,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之路。这种复合多样的现代化形象的塑造,有助于契合国际受众的关注点,有利于拓宽中国式现代化的国际传播面。
讲故事:中国式现代化国际传播的实践路径
中国共产党提出并践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为国际传播创造了新的语境与叙事体系,也为中国故事融入世界议程创造了条件。探寻中国式现代化国际传播的实践路径,如何讲好故事是重中之重。中西比较视域、历史纵深视域、全人类共同价值视域是理想切入点,有助于国际受众从横向与纵向多层面深刻认识中国式现代化的意义与贡献。
一、从中西比较视域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
现代化是跨越种族、国界、制度的发展潮流,是一种世界性的历史进程。然而,当前世界现代化浪潮存在一定的不均衡性和差异性——西方国家以资本掠夺和殖民的方式率先完成了现代化变革,而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仍在求索之路上徘徊,全球仍然有85%的人口未能实现工业化。虽然“西式现代化”覆盖的全球人口比例较低,路径的可借鉴性、可复制性较弱,但因抢占先机而导致“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时有出现。中国式现代化出现于“后西方时代”,向世界展现了现代化的新选择、新路径,打破了所谓“东方落后”“西方先进”的成见。
由于“西式现代化”作为特定阶段的产物存在较久、宣扬力度较大,国际受众已基本形成相应的认知体系与框架。因此,从中西比较视域对外阐释中国式现代化的逻辑、实践、目的等,厘清中国式现代化与“西式现代化”在各方面存在的差异,会更有利于各国受众的理解。从逻辑层面看,“西式现代化”坚持对外扩张取向,以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为核心谋求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两极分化严重;中国式现代化以开放的姿态融入世界发展进步的大潮,惠及广大发展中国家乃至全人类,这在逻辑上与“西式现代化”截然相反,颠覆了美西方国家国强必霸、剥削压迫、损人利己的发展逻辑。全球文明倡议的提出正是中国式现代化开放、包容发展逻辑的佐证。在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重要世界观和价值观。全球文明倡议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观,为各国寻求独立自主现代化之路提供基础支撑。全球文明倡议对推动世界和平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强调通过改革创新发挥自身力量完成现代化目标,顺应经济全球化大势与国际社会一道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与“西式现代化”通过战争、冲突、对抗的方式推进,在殖民化进程中实现经济飞速增长的方式截然不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西式现代化”并不具有“普适性”,也并非广大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的理想途径;中国式现代化对西方模式的超越、对现代化道路多样性的贡献,都给国际社会深刻认识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提供了宝贵契机。
二、从历史纵深视域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
从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和世界现代化发展史的宏观历史视域看,中国式现代化是关键节点和重大命题,厘清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脉络、探索历程与演进规律,对于做好中国式现代化国际传播至关重要。具有纵深感的历史叙事往往会蕴含较强的国际传播价值,以历史的整体性思维把握、宣介中国式现代化有助于国际受众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性、科学性、可行性。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一直以来孜孜不倦的追求。具体而言,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以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目标孕育了中国式现代化萌芽,推动中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家向工业化国家过渡。第二阶段即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于现代化的构想更趋系统化,将现代化建设提升至国家战略的高度,创造性提出“四个现代化”目标,国民经济与科技迅速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奠定理论与物质基础。第三阶段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中国式的现代化”概念,制定了到21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在学习借鉴西方现代化道路长处的同时,中国共产党更加注重结合中国具体国情,改变了中国积贫积弱的状况,达到总体小康的目标。第四阶段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经历了漫长的艰辛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均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与推进。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统筹两个大局,以鲜明的社会主义底色全方位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在此阶段,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稳步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意义与价值提升至世界高度,将其形态提升至人类文明高度。全球文明倡议便是来源于中国文化自觉的最新产物,是历史长河中的“希望灯塔”,照亮了新时代中国与世界携手同行的现代化之路。这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国际传播中理想的切入点与历史叙事。
三、从全人类共同价值视域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
当今时代,中华文明所展现出来的强大生命力就在于广泛借鉴吸收人类先进文明成果。中国式现代化基于本国历史文化传统和现实国情,以期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中国式现代化追求共同发展,与全人类共同价值高度契合,与人类文明发展大势高度吻合。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所强调的,“我们要共同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从全人类共同价值视域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要兼顾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的内容,结合全球减贫事业、世界经济发展等议题,宣介好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世界贡献,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理念和价值观在国际社会中的广泛传播,唤起国际受众对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共鸣。
在全球减贫事业方面,要着力论述中国式现代化对于减少贫困人口数量、提高贫困人口生活水平的积极意义,宣介中国历史性取得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为世界减贫事业作出的突出贡献。在国际传播中重点宣介中国式现代化始终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注重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充分彰显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谋进步的历史责任。在世界经济发展层面,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在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贸易投资等方面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引擎与稳定器,展现出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全人类共同价值,这些均是国际传播的亮点。
传价值:中国式现代化国际传播的内在逻辑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在各领域均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式现代化国际传播的内在逻辑是通过各项具象化的实践与成就彰显深层的价值理念,以达到宣介中国智慧、中国方案的效果。其中,兼容并蓄、以人为本、兼济天下是中国式现代化国际传播中的三大重要理念。
一、兼容并蓄:超越“二元对立”的文明价值观
“二元对立”一直以来都是美西方国家的话语体系和逻辑框架。在意识形态偏见影响下,美西方国家企图以“文明冲突论”为幌子将世界区隔为“民主与威权”“先进与落后”两个阵营,不断否定非西方国家的发展模式、治理理念与现代化路径,将西方资本主义制度视为“政治正确”,将西方模式视为通向现代化的唯一选择。中国式现代化的提出打破了这种狭隘的政治文化迷思,标志着一种新文明形态的崛起,也意味着“二元对立”的“一元话语世界”和“西方霸权话语”的瓦解,有助于世界文明价值观的重生与转型。中国式现代化为世界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提供了全新选择,表明现代化道路和人类文明形态是多样的,证实西方资本主义的现代化道路并非金科玉律。从价值观层面看,中国式现代化蕴含包容开放的理念,承认人类社会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各国人民的多元化需求,尊重每个国家自主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的努力,且从未将中国文明与其他文明置于对立面,而是以全球性视野吸纳各国文明的精华,促进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与世界共享中国理念与智慧。这种兼容并蓄的价值理念是中国式现代化国际传播的重要底蕴,有利于从根本上消解西方国家给中国贴上的国际秩序“威胁者”“颠覆者”的标签。
二、以人为本:超越资本逻辑的人本关怀
中国式现代化辩证地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对“西式现代化”单纯为了发展生产力的价值归宿进行反思与批判,摒弃其内在的资本逻辑、党派逻辑。中国要实现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现代化,是追求人的全面发展的现代化。与“西式现代化”截然相反,中国将现代化建设作为载体,以全人类共同价值和福祉为指引,终极目标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中国式现代化超越资本逻辑的人本关怀主要体现在国内和国际两个层面。从国内层面看,中国式现代化具有显著的人民性特质,反映中国人民意愿,实现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主体和根本动力是人民群众,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推进发展。从国际层面看,中国式现代化彰显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为人类文明发展提供重要指引。当前,国际形势与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世界各国发展面临诸多挑战,中国式现代化在为人类谋进步、谋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世界各国的共同进步提供了可能性,这种跨越国界、种族的人类情怀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
三、兼济天下:超越零和思维的世界情怀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体现了中国共产党胸怀天下、兼济天下的世界情怀,超越了美西方国家零和思维的框架限制,有助于凝聚国际社会共识,是中国式现代化国际传播的重要价值理念之一。超越零和思维的世界情怀具体表现在中国式现代化对全球治理的多方面贡献。在全球经济治理上,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促进多边合作、区域合作,以自身力量为多边主义、经济全球化作出卓越贡献,凸显出中国式现代化着眼人类共同发展,强调各国命运休戚与共。在全球安全治理上,中国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将世界各国视为命运共同体,以全球安全倡议为重要抓手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地区稳定,共行天下大道。在全球生态环境治理上,中国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将世界视为地球生命共同体,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宽广胸怀和社会主义大国的责任担当。宣介中国式现代化所蕴含的兼济天下价值观念,有助于增强中国话语说服力、国际舆论引导力,对营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意义重大。
概言之,中国式现代化是有别于“西式现代化”、根植于中国大地、具备全球视野的发展道路,具有独特的国际传播意蕴。在国际传播工作中,遵循由浅入深、由具象到抽象、由微观到宏观的逻辑至关重要。首先,积极作为、转变叙事,化被动为主动,将美西方国家对中国式现代化的“他塑”转变为依托中国话语和叙事的“自塑”,塑造扎根于中国大地、软实力不断提升、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相一致的现代化形象。其次,基于中西比较视域、历史纵深视域、全人类共同价值视域拓展讲故事的实践路径。最后,将中国式现代化的国际传播从具体实践上升至宏观理念,尤其向国际社会传递与全人类共同价值相契合的中国理念,包括超越“二元对立”的文明价值观、超越资本逻辑的人本关怀、超越零和思维的世界情怀等。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应以加强中国式现代化国际传播为抓手,进一步面向国际社会宣介好党的二十大精神,讲好新时代中国和中国共产党的故事。
文章来源:《当代世界》2023年第8期
网络编辑:静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