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研究是学科建设的主体内容。离开科学研究,缺少科研成果,再多的资金投入、再细的制度设计,也撑不起学科建设大厦,学科建设终会落空。因此,必须把理论研究作为学科建设的一项中心工作。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设立于2005年,15年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的理论研究工作取得了重要成绩,主要是就学科基础性理论问题进行了广泛而充分的研究,在一些问题上取得共识。但是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近些年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理论研究进入了瓶颈期,基础性问题的讨论陷于胶着状态,而体现学科理论研究特色的问题域和研究范式等深层问题,还处于探索之中。机遇与挑战并存,未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学科理论研究如何开展,需要学界同仁共同努力。
一、学科基础性理论研究全面展开:2005—2015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理论研究的总体概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设立之后,学界即对与学科相关的基础性理论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讨,这是学科设立前十年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这些基础性问题包括:一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的性质、功能及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中的地位问题;二是“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定义、研究任务、学科边界、内容概括等;三是关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问题研究,包括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整体性,马克思主义整体性包括哪些内容,以及整体性研究的路径、方法等;四是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系问题,包括以什么逻辑主线或分析框架来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何以是有机统一的整体等;五是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现实应用研究;六是关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整体性研究;七是关于学科队伍建设、教学实践、教材建设,以及学科建设的路径、方法等。
这些问题中,有些问题取得了普遍共识。例如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的性质、地位、功能等,学界普遍认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基础性学科,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中处于基础地位,决定和影响着其他二级学科及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发展。关于学科教师队伍建设、专业人才培养、本科及研究生教育等问题,学界普遍强调,要通过专业化培训提高教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通过专业教育培养专门人才,通过学术交流与合作等渠道推动学科发展,等等。
有些问题研究已展开。例如,关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包括哪些内容”等。2005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颁布的《关于调整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所属二级学科的通知》指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基本理论、基本范畴,是其立场、观点和方法的理论表达。”对此学者们从各个方面、各个层次进行了深入研究。其中最核心的问题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的研究内容,从外延说就是学科边界,从内涵说就是基本原理内容概括。有学者认为基本原理就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有学者认为基本原理就是在马克思、恩格斯等经典著作中不断重复出现的思想,如唯物主义、辩证法原则等;有学者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归纳为关于客观物质世界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运动发展的原理等十四条,有学者则归纳为唯物主义等七条,等等。总之,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具体内容如何概括,学界没有取得普遍共识。但是,随着这个问题讨论的深入,更多的学者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是一条或者几条,而是一个原理体系,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最重要的是从整体性视角研究马克思主义原理何以是一个有机统一的理论体系。关于如何构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系,有学者强调以实践为中心主线进行概括,有学者主张从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相统一角度进行概括,有学者认为应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视角进行概括,等等。
有些问题的讨论很广泛。例如“关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整体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研究的重点课题。《关于调整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所属二级学科的通知》明确强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旨在研究马克思主义主要经典著作和基本原理,从整体上研究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学界对马克思主义整体性进行了广泛研究,例如,关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学者们从克服“分科”研究的缺欠、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需要等角度进行了探讨;关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界定、内涵及内容概括,学者们探讨了理论整体性、学科整体性、方法整体性、历史发展整体性等问题;关于理论整体性即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构建,学者们从实践、人类解放等多个角度进行了广泛研究;关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研究路径和方法,学者们从哲学、政治经济学与科学社会主义三者统一角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角度等进行了多方面探讨。
此外,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设立之前就一直存在的相关基本原理问题的研究,例如,通过经典著作研读来梳理、挖掘、重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现实应用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等,在学科建设的推动下,亦获得了重要进展,取得了重要成果。
总之,学科设立前十年间,学界围绕上述问题的研究,形成了一系列初步的、对学科建设起着奠基意义的科研成果。这些成果为学科理论研究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也推动学科的理论研究进入到新的发展期,这是一个艰难的瓶颈期。
二、遭遇瓶颈:当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理论研究存在的问题
从2016年开始,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设立10年之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出现了明显变化,表现在除了传统的经典著作、重要原理及其应用等的研究之外,体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特色的理论问题,例如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界定、内容概括等,关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问题等的研究成果明显减少。从中国知网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搜索结果看,2016年除了高校教师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教学方法等问题的研究成果之外,相关基本原理的专题研究仅有10篇左右;从中国知网上“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搜索结果看,2017年相关论文不到10篇。这表明,经过十年的准备和积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理论研究出现了较大转向,相关基础性研究铺陈完成,到了提高、深化的发展时期。这是一个困难与机会并存的瓶颈期,也是为学科未来发展开创新路、寻找新生长点的关键期。
当前学科理论研究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与其他学科相比,缺乏显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理论研究特色的学术语境和研究范式,缺乏具有辨识度的问题域,理论研究较为分散化,甚至淹没在其他相近学科之中。这与基本原理学科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中的基础性地位相比还不相称,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自身具有的高度和力量相比还不相称,与党和国家对这个学科所寄予的希望相比还有差距。
学科理论研究之所以缺乏特色,这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停留于表面而没有深入下去直接相关。《关于调整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所属二级学科的通知》强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旨在从整体上研究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分门别类的研究不同,它要求把马克思主义的这三个组成部分有机结合起来,解释它们的内在逻辑联系,从整体上研究和掌握马克思主义”。这实际上已为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指明了方向,即揭示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内在逻辑关系,构建整体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对此,以往学界从各个层面、各个角度进行了充分研究,或主张从总体性范畴、逻辑主线或中心线索(如实践、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等)的角度来构建和把握,或主张从立场、观点、方法辩证统一角度来构建,或强调从真理观与价值观统一的角度来构建,等等。尽管这些研究的视角比较多,但大都是单纯从理论角度进行的探讨;在论证“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者何以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的问题上,缺乏实质性进展和令人信服的成果。
而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之所以缺乏深入,主要在于学者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组成部分的内在逻辑关系的理解不够深刻,缺乏对其本质的把握。实际上,三大组成部分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并不是单纯的理论关系,而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不是仅从理论上就能解释清楚的关系,而是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解释清楚的关系。因此,“三大组成部分的有机统一”不是单纯理论上实现的统一,而是在实践中实现的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学界也一般地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但是现有研究无论从广度上还是深度上都需要加强。
一方面,当前的整体性研究缺乏对互联网新生产力的本质及内在规律的总结和概括,缺乏对大数据时代性质和面貌的总结和概括。当今时代,以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区块链以及人工智能等技术体系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发展正在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的物质生产方式,以及社会的性质、面貌和发展趋势,正如18、19世纪的大机器一样,给人类社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马克思、恩格斯当年正是立足于唯物史观,深刻地分析了大机器如何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方式、劳动方式、组织管理方式等,进而论证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及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趋势,在解决时代问题中显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何以是辩证统一的艺术整体。当今时代,整体性研究如果没有与互联网技术体系给社会生产、生活、国家治理等带来的根本改变深度结合,没有与日新月异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深度结合,要真正阐明三大组成部分的内在统一性,是无法办到的。而从当前基本原理学科理论研究现状看,偏重于纯理论性研究和学术性探讨,缺乏对互联网技术体系的本质及内在规律的提炼和概括,缺乏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大数据背景下社会生产、生活、国家治理等的一般规律的分析和研究,缺乏对互联网生产力发展所带来的物质生产方式的根本变革的关注和思考,因而当前基本原理整体性研究缺乏更深刻的时代性和前沿性,使得关于三大组成部分有机统一的研究较多地停留于理论层面。
另一方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日新月异,时刻都在提出新情况、新问题,而当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理论研究相对滞后于实践需要,理论研究的创新能力尚显不足,学术研究和现实问题的解决的有效衔接尚显不足。这表现在:或者是从理论到理论,在理论范围内转圈子,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研究的实践价值缺乏突出表现;或者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释和解决现实问题、提出重大政策主张的能力不足,很多研究局限于引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缺乏运用原理解决现实问题的创新思维。对此,学界也提出了加强马克思主义原理学习、适应实践要求的任务,学原著、懂原理,也是当前社会各界的一个普遍要求。但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深化,功夫不能仅下在学理论上,而应该把“学理论”与“懂实践”结合起来,把“运用原理”与“解决问题”结合起来,这才是整体性研究的根本所在。
同时,当前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较为缺乏对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综合性分析和研究。当今大数据时代,以互联网技术体系为基础和平台,社会主义建设日益表现为社会发展系统的各个组成要素、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协调发展、协同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因而实践提出的任何一个问题都不是偶然的孤立的问题,而是现实地要求运用整体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这些综合性问题。这是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提出的时代背景,也是整体性研究深入推进的生长点和源泉。当前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对实践的综合性分析能力不足,会影响整体性研究深入推进。
总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是书斋哲学,三大组成部分的内在统一也不是单纯理论上的统一,需要与时代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结合,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在此基础上推进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
三、未来展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理论研究未来发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向
当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的理论研究处于承前启后阶段,未来学科的理论研究需要不忘初心,结合时代发展不断开拓创新,逐渐形成能显示本学科理论研究特色的研究领域、独特内容以及学术语境和研究范式。为此,未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理论研究需要坚持以下基本原则和基本方向。
1. 基本原则:坚持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的根本原则。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的理论研究不同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学科的理论研究,它重在从整体上探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揭示各个原理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时代发展之间的关系。离开整体性的高度和视野,也就无所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的理论研究。
如何才能实现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研究?首先,要贯通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内在联系,就要求我们必须要有全面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知识的深厚积累和深入研究。马克思当年在大英博物馆遍览群书,涉猎了当时的哲学、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以及自然科学等各个门类的学科知识,才创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这个艺术的整体。这是一座丰碑,是人类思想史上的罕见的思想高峰,不是我们浅尝辄止就可以轻而易举地理解这个理论大厦整体的。如果没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以及自然科学和技术前沿等多学科知识积累,没有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科学主义的素养和情怀,没有与时俱进、把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技艺和能力,就不能宣布自己读懂了马克思主义。精通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及自然科学等各门学科知识,确实很艰难,但是不管怎样艰难,都不能放弃,这是我们必须要坚持的原则。
其次,要善于在具体研究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综合统一。整体性研究不能留于表面,不能停留在笼统层面、抽象研究。按照辩证思维的分析与综合方法的要求,对整体的深入研究要从其组成部分的具体分析入手,研究这些组成部分的本质、规律和内在属性,然后在此基础上把握不同组成部分的内在联系和统一性,把它们综合为整体。只有在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概括、综合,才能更全面、更深刻地把握事物整体。长期以来,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组成部分进行了分门别类的分析研究,但是缺少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的综合研究,特别是缺少对在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的分析研究基础上的综合概括和整体研究。当今互联网时代是根本不同于传统社会的全新时代,社会生产、生活各个领域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现象、新技术、新发明更是层出不穷。实践发展迫切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对这些新现象、新技术、新发明进行概括、总结,提炼出具有本质意义的范畴和理论,探讨其一般规律性。同时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把实践研究的新成果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行更高层次的新的统一和综合,由此才能更深刻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才能更好地丰富、完善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
2. 基本方向:坚持以互联网技术体系为核心的新生产力发展方向
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这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原理之一。确实,人类社会发展的具体性质、形态和面貌,不是单纯的生产力发展决定的,但是如果没有生产力的根本发展,也不会有社会形态的根本改变。因此,从归根结底意义上,最终战胜封建主义的是大机器,“蒸气彻底摧毁了奥地利的野蛮,因而也就摧毁了哈布斯堡王朝的根基”。资产阶级只是顺应了以大机器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发展要求,才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而最终战胜资本主义的也必将是互联网新生产力发展的伟大力量。因此,未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研究的重点,不是简单地或者从抽象的意义上运用原理说明现代社会的伟大变革,而是要从分析互联网技术体系的根本性质入手,分析当今时代新生产力发展的状况,阐明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区块链及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体系是如何改变当前社会的生产方式、劳动方式、组织方式等的,据此判断当今时代生产方式、劳动方式、组织方式等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而从根本上了解当今时代的性质和面貌,分析各种社会现象,解决实践提出的各种问题。由此,验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科学性、真理性,彰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生命力,并在此基础上,揭示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内在统一性,使三大组成部分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现实地而不是抽象地显示出来。
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分析和解决互联网技术时代的问题,要从经典著作中学习马克思、恩格斯是如何运用理论分析新技术的,但是,这个学习决不是原样机械照搬。因为马克思、恩格斯生活在19世纪,处于资本主义发展上升时期,那时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还是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马克思、恩格斯非常重视科学技术特别是以大机器为代表的新生产力给社会生产带来的变化,例如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分析了大机器生产如何促进了生产方式的整体变革,包括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等的革命,组织管理方式的根本改变等,以及如何创造了巨大物质财富。同时,马克思也强调,资本家创新、利用大机器等先进技术并不是要造福人民,而是为了获取更大的剩余价值,发财致富。因此,可以说,近代以来,绝大部分技术发明和创新,特别是一些关键性技术的发明和创新,都是资本运动的产物,同时,这些技术也都表现为资本运动的条件。——这是在当时传统科学技术体系下得出的判断,是生产力发展还处在量变阶段、还没有实现质的飞跃发展阶段,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还能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条件下,技术被资本左右、被资本家用来强化对工人的剥削。但是,在今天互联网时代,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区块链及人工智能等技术体系是根本不同于传统大机器、电等技术的全新技术,互联网生产力是根本不同于传统工业生产力的质的飞跃,是生产方式发生全面根本变革的时代。互联网生产方式的变革表现在生产与消费两个领域日益融合为一体,传统商业中介日益消失;与大机器技术体系促进生产的集中趋势相反,互联网技术体系促进了生产的分散化、去中心化等。以互联网时代科学技术体系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已经突破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限度,是旧的资本运动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所不能容纳的,必然要求旧的生产关系发生根本变革。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如果还像当年马克思分析大机器如何被资本家利用剥削人民一样,认为大数据互联网技术如同当年的大机器技术一样,完全处于资本控制之下、被资本家自如运用剥削劳动人民,就是机械地、表面化地学习马克思的技术分析过程,没有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思想实质。科学技术和生产资料的发展是人类获得自由解放的最终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固然,技术本身并不会自动产生出共产主义社会,但是,技术发展也绝不会永远受制于资本、被资本家所利用。看不到当今时代互联网生产力性质根本不同于传统工业生产力,就不可能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研究今天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网络编辑:保罗
来源:《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0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