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唐爱军:中国式现代化与人类文明新形态

发布时间:2022-01-31
字体: 打印
分享: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深刻影响人类文明进程。我们需要立足历史唯物主义高度,深入阐释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论断。

 

驾驭资本的现代化模式

 

  中国式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它与遵循资本逻辑的资本主义现代化有本质区别,当然也与彻底否定资本的传统社会主义模式不同。从马克思的现代史观来看,中国式现代化基本特征就是驾驭资本,及运用各种力量使资本运行服从社会主义和人的发展,包括利用和引导资本以及防范和规制资本两个维度。驾驭资本就是要发挥资本的正面作用,规避或尽可能降低资本所带来的负面效应。

  第一,中国式现代化是一条通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利用资本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之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方位,它仍然属于马克思所揭示的第二形态,其基本特征就是市场经济。“家长制的,古代的(以及封建的)状态随着商业、奢侈、货币、交换价值的发展而没落下去,现代社会则随着这些东西同步发展起来。”现代性文明逻辑的一大表现就是“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本质是物的依赖性及资本的支配原则,它带来了“普遍的社会物质变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要以及全面的能力的体系”。中国式现代化突破了完全摒弃市场经济和资本的苏联模式,通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利用和引导全球资本和民间资本,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第二,中国式现代化是一条规制和驾驭资本,以服务于人民共同富裕和社会主义发展之路。资本的本性是不断追求利润最大化。以资本为最高原则的社会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共同富裕和社会和谐等问题。中国式现代化坚持社会主义价值原则,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不在于有没有资本和市场经济,而在于以什么为社会的最高原则,以资本为本的是资本主义,以社会为本、以人为本的是社会主义。所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明确资本运行、资本逻辑作用的范围和界限。一个是“效果界限”,也就是“三个有利于”:“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第二个是“范围界限”,中国式现代化要把资本逻辑限定在经济发展领域内,防止资本向政治、社会、精神等领域渗透与入侵,防止资本逻辑的过度滥用和资本的无序扩张。

  第三,中国式现代化是一条运用以国家权力为主导的社会主义力量驾驭资本的现代化之路。驾驭资本绝不意味着国家权力“无原则”“全能式”干预一切。国家权力要在法治轨道和理性原则下驾驭资本,公权力决不能随意地控制或侵犯私权;国家权力驾驭资本主要是在宏观层面,要杜绝其对微观领域的资本的干预或控制。国家权力也要解决自我净化的问题,保证其人民性。总体说来,中国式现代化既要充分发挥资本的积极作用,又要通过国家权力驾驭资本;既要发挥国家权力驾驭资本的作用,又要确保国家权力的人民性。

 

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逻辑

 

  中国式现代化是一种超越了资本主义文明的新现代性类型,它在让古老中华文明再度焕发青春的同时,也在积极回答“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时代之问中创造着人类文明新形态。作为一种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文明逻辑。

  第一,中国式现代化遵循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文明逻辑,不是以资本为本,而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西方现代化是以资本为本,资本增殖逻辑是资本主义生产乃至社会生活的主导逻辑。资本具有“文明面”,它为人的发展拓展了空间,但是在不断扩张过程中,资本又不断吞噬人的发展空间。一是生产强制,资本自我增殖需要不断吸吮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尤其是活劳动;二是消费强制,资本重构了现代人的存在方式,不断强化“财富—消费—幸福”逻辑,即人们通过购买和占有商品,去实现对幸福的追求,作为“消费机器”的人丧失了丰富性和完整性。中国式现代化所开启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以“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为价值旨归,是一种“完成了的人道主义”。一方面,其确立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生产逻辑、发展逻辑。中国式现代化坚持把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作为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另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超越了以“占有”为基本特征、以消费为主要取向的生活逻辑,确立了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核心的美好生活逻辑。可见,在生活逻辑上,中国式现代化从根本上是导向劳动解放的,人们在生产领域通过劳动确证自己的本质,获得自身幸福。

  第二,中国式现代化遵循了“整体性文明”逻辑,不是单维度的现代化,而是全面现代化。西方现代化本质上是以工业化为先导的、以物质现代化为核心的单维度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最初在很大程度、很多方面模仿西方现代化,但是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实现了从经济现代化到全面现代化、从物的现代化到人的现代化的跃进。从完备形态看,中国式现代化是以人的现代化为中心的全面现代化,其表现是“1+6+1”现代化系统。“1”指的是“人的现代化”。“6”指的是“各个领域的现代化”,包括经济现代化、政治现代化、文化现代化、社会现代化、生态文明现代化以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最后的“1”是指“治理现代化”,即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遵循了“整体性文明”逻辑,从社会维度看,它关涉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有机整体之现代化;从人的发展维度看,它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要实现全方面全过程的现代化,要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空间;从文明维度看,它关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文明形态。

  第三,中国式现代化遵循了“共同体文明”逻辑,不是以“市民社会”,而是以“人类社会”为立足点。中国式现代化遵循了“共同体文明”逻辑,超越“利己主义”“原子化个人”逻辑。马克思将未来社会称为“自由人联合体”。一方面,“联合体”中的个人是“自由人”。“联合体”不是吞噬个体利益和自由的“虚假共同体”,是以自由发展的个人为前提、为目标的。另一方面,自由人是“联合体”中的自由人。个人只有在“联合体”中,才能得到真正的解放和自由。以“自由人联合体”为未来导向的中国式现代化要努力实现对“原子化个人”原则及其制度的超越,它以“真正的共同体”为基本原则,正确处理特殊利益与普遍利益、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当然,我们也要意识到,中国式现代化所开启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仍然在不断开展与探索中,我们不可能指望理想的“人类社会”原则全部、完整地被现实化,也不奢望“共同体文明”逻辑全然贯彻于现实之中,但是,不可否认,其基本价值原则在当下的中国实践中已然逐步呈现出来。比如,追求共同富裕和共享发展,强调公有制、国家在抑制分化中的“共同体力量”,强调集体主义价值观、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等。

第四,中国式现代化遵循了“和平主义”的文明逻辑,不走“国强必霸”的老路,而是走和平发展的新路。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是建立在对内剥削劳动、对外殖民掠夺的原始积累基础上的。正如马克思所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遵循的是“霸权逻辑”。中国式现代化超越了“国强必霸”逻辑,遵循的是“和平主义”的文明逻辑,这是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的社会主义性质所奠基的。自古以来,中华文明强调“和为贵”“和而不同”“内圣外王”“睦邻友邦”“天下大同”,其文明品质是和谐、和平、和睦,即非扩张性的、非对抗性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和平主义文明逻辑,还取决于社会主义制度。正如邓小平所说,我们搞的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的社会主义,是主张和平的社会主义。

 

网络编辑:保罗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826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