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五四运动和继承了五四运动精神的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至今都有现实意义。革命战争年代需要知识青年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和平建设年代同样需要知识青年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在“走和工农相结合的道路”问题上,一直存在着无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和资产阶级思想的斗争。只要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没有最终实现,与工农相结合的这条路今后就要继续走下去。这是关系到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安全和共产党执政地位的政治安全的大事。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五四运动知识青年和工农相结合
一
今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它翻开了中华民族历史的新纪元,并作为近代以来我国重大事件载入史册。
1939年,党领导的陕甘宁边区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把5月4日定为“中国青年节”,毛泽东同志在延安青年群众举行的五四运动20周年纪念会上发表了《青年运动的方向》一文,指出知识青年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才是“青年运动的方向”。
1949年12月,成立仅两个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规定五月四日为“中国青年节”。五四运动的场景被制作成浮雕嵌入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
1981年6月党的第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充分肯定毛泽东同志的《青年运动的方向》“至今仍有重要意义”,并着重指出,他关于“关于知识分子在革命和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知识分子要同工农相结合,通过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学习社会和工作实践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的思想”是“具有长远意义的重要思想”之一。
习近平同志在今年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的大会上指出:“五四运动以来的100年,是中国青年一代又一代接续奋斗、凱歌前行的100年,是中国青年用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中国、青春之民族的100年。”“100年来,中国青年满怀对祖国和人民的赤子之心,积极投身党领导的革命、建設、改革伟大事业,为人民战斗、为祖国献身、为幸福生活奋斗,把最美好的青春献給祖国和人民,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壮丽的青春之歌。”这其中,无疑包括了我们这一代知青,为振兴中华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壮丽感天动地的青春乐章的青年。
五四运动是以知识青年为先锋、以工农为主力军、知识青年与工农相结合的运动,它从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准备,可以说,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是五四运动最重要的成果之一,五四运动的精神与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是完全一致的,这个“初心”就是推翻反动统治、为劳苦大众谋利益,这个“使命”就是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社会主义、到达共产主义。
中国共产党最初是由接受了马列主义的知识分子组织的无产阶级政党(初始时主要的组成力量是青年知识分子),其奋斗目标是领导无产阶级的运动,用暴力推翻反动统治,消灭私有制,建立没有剥削压迫的新社会。这个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
旧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文盲占了90%以上,受教育的人接受的是半殖民地半封建文化的教育。这种教育训练的是对地主、资产阶级有用的奴仆,使之既能给他们创造利润,又不会惊扰他们的安宁和悠闲。这种教育“迫使人们学一大堆无用的、累赘的、死的知识,这种知识塞满了青年一代的头脑,把他们变成一个模子倒出来的官吏”。因此,旧中国真正具备为劳苦大众谋利益、有共产主义信仰的青年知识分子凤毛麟角。面对强大的反动统治势力,共产党人要实现自己的初心,完成自己的使命,单靠知识青年显然是不行的,必须要使占绝大多数人口的工人农民认识到如何改变自己的命运,加入这个运动。在旧中国,生产资料私有制占统治地位,工农只得靠出卖体力劳动来维持生活,是受压迫受剥削最深重的群体,有着最强烈的改变自己命运的要求,是革命的主力军。但是,由于没有先进理论的指导,历史上多次农民起义都无法使劳动者获得彻底解放。因此,毛泽东同志指出:“中国的知识青年们和学生青年们,一定要到工农群众中去,把占全国人口百分之九十的工农大众,动员起来,组织起来。没有工农这个主力军,单靠知识青年和学生青年这支军队,要达到反帝反封建的胜利,是做不到的。所以全国知识青年和学生青年一定要和广大的工农群众结合在一块,和他们变成一体,才能形成一支强有力的军队。这是一支几万万人的军队啊!有了这支大军,才能攻破敌人的坚固阵地,才能攻破敌人的最后堡垒。”
“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只有“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才能实现目的,这项任务历史地落在了知识青年身上。在中国,这一任务主要是唤起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的觉悟。一批批知识青年深入农村,宣传、组织农民群众,农村包围城市,用革命的武装反对反革命的武装,最后夺取了全国胜利,建成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
在残酷的阶级斗争中,一批与工农融为一体的知识青年经历了血雨腥风的考验,用马列主义为指导,在实践中逐步树立起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无产阶级世界观,成长为各级领导干部,在社会主义革命中起到了栋梁的作用。
二
革命战争年代需要知识青年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和平建设年代,知识青年与工农相结合是符合新中国的实际国情和需要的,这条道路仍然是中国共产党一直倡导和坚持的方法。新中国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开始现代化建设的。国民党败退台湾带走了几乎所有黄金白银,我们又不能像帝国主义国家那样靠侵略、掠夺其他国家来发展,因此,只能“自力更生”,靠占经济总量70%以上的农业来积累资金发展工业。因此,党中央制定的“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方针,即一方面逐步积累资金发展工业,一方面解决工业人口的吃饭穿衣问题,首先发展农业,最终实现工业化,是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的。
开垦荒地,增加可耕地面积;提高已有耕地的单位面积产量,这是各国提高粮食总产量普遍采用的方法。于是,国家成立了由复转军人和知识青年组成的生产建设兵团来大面积开垦荒地。在农村开展合作化运动,改变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将土地进行集约化大面积种植。但长期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压迫,农村的文盲占了90%以上,合作社连会计、记工员都很难找到,更无法推广先进的农业科技。农业发展急需有文化的年轻人。
1955年8月9日,北京青年杨华、李秉衡等人向共青团北京市委提出到边疆区垦荒,11月份获得北京市团委的批准与鼓励,随后引起城市知识青年到农村和边疆垦荒的热潮。同年10月,中央农工部副部长廖鲁言将许昌地委农村工作部整理的《大李庄乡进行合作化规划的经验》一文报告给毛泽东同志,该文介绍了郏县大李庄、邱庄、吴堂、杨庄四个村的7名初中毕业生和25名高小毕业生,回到村里参加农业合作社,有效地解决了合作社缺乏会计和记工员的问题。毛泽东同志做出批示:“这也是一篇好文章,可作各地参考,其中提到的组织中学生和高小毕业生参加合作化的工作,值得特别注意。一切可以到农村中去工作的,这样的知识分子,应当高兴地到那里。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尽管新中国头30年的知青上山下乡运动出现了一些问题,但是,知识分子尤其是青年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是正确的。
不能否定,广大知识青年响应党的号召,上山下乡与工农相结合,架起了城乡之间科学和文化交流的桥梁,城市文明被带到广大农村和边疆。大批知青成了农业技术员、教师和赤脚医生,不少知青还担任了农村干部,推动了农业科技的发展,普及了农村的中小学教育,提高了农村的卫生健康水平,缩小了“三大差别”。
不能否定,知识青年在走和工农相结合道路的实践中,了解了国情民情,又从农民的行动中学到了中华民族优秀品质,一批经过“三大革命斗争”磨炼的知识青年,摒弃了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成长为心系劳动人民疾苦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
共产党领导的青年运动,针对不同历史阶段的主要矛盾,组织形式必然有所不同。不论是土地革命时期的“打土豪分田地”、“建立苏维埃”,还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建立统一战线”、“减租减息”;不论是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组织互助组”,还是社会主义时期的“合作化运动”、“农业学大寨”,都有城市知识青年的身影。尽管他们到农村去或以“工作队”或以“上山下乡”“青春建功”的名义,但都是在共产党领导下走和工农相结合的道路,朝着实现“初心”、完成“使命”的方向前进。
三
只要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没有最终实现,与工农相结合的这条路今后就要继续走下去。
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工人农民始终是占大多数,是革命和建设的主力军。任何科学技术的提出都是工农业生产的需求,任何科学技术的试验、改进直至成功,都是由在生产一线劳动的工人农民进行的,再好的科学技术也要通过他们的手变成现实。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三大差别”还没有消灭,差距悬殊现象依然存在,完善社会主义制度还有很多方面的工作要做。这就决定了知识青年只有深入到工农中去,了解他们的需求,才能发现问题的所在。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使得社会主义制度进一步完善,才能更好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
基层环境艰苦是工农最集中的地方。从繁华的城市到艰苦的农村,从安静的书斋到嘈杂的车间,从习惯于用脑思考到繁重或单调的体力劳动,任何人都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但我们绝不能将这个过程无限扩大,甚至妖魔化、罪恶化,并以此否定知识青年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更不能吃着农民“脸朝黄土,背朝天”在艰苦环境下种出的粮食,却反对知识青年到农村去从事同样的劳动,去加速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这种论调的产生完全是由于几千年来在私有制基础上形成的意识形态观念渗透到社会的各方面,甚至控制了人们的思维造成的。“学而优则仕”、“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等鄙视体力劳动的观念,今天在青年学子中依然有市场。因此在“走和工农相结合的道路”问题上,一直存在着新生的弱小但充满生命力的无产阶级思想——为人民利益甘于吃苦奉献青春与没落的强大但腐朽的封建主义和资产阶级思想——为个人利益贪图安逸生活的斗争。
但如果不同这些传统观念做彻底的决裂,我们的“初心”和“使命”就无法实现。因此,五四运动和继承了五四运动精神的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至今都有现实意义。
中华民族具有优秀的品质,但这种优秀品质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工人农民在同恶劣的自然环境、同历代统治阶级的剥削压迫顽强抗争中形成的,工农是中华民族优秀品质的载体。只有融入到工农中间去,才能从他们的行动中感悟到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只有和马克思主义相结合,这种优秀品质才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奋斗中发挥重要作用。
我们的目的是要改变旧世界,而不是用各种不同方式来解释世界。马列主义始终是指导我们党实现“初心”完成“使命”的理论基础。中国人民在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华民族能够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我国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又一次说明“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这种实践是需要一代代有知识的青年在工农业生产中去经过奋斗来进行的。习近平同志在今年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专门引用了毛主席的话:“中国的青年运动有很好的革命传统,這個传统就是‘永久奋斗’。”
现在不少青年人由于缺少政治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又被长期灌输“个人第一主义”、“金钱至上”思想,根本不了解中国人民曾经怎样经历千辛万苦,流血牺牲的斗争才摆脱了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的压迫,在毛主席领导下建立了一个美好的社会主义社制度,而要把这个制度坚持下去,又要经过怎样的长时间的艰苦劳动和奋斗。他们认为自己现在享受一切是理所当然的。因此,不仅需要在课堂上讲解马列主义基本原理,还需要用社会现实“进行生动的、切实的政治教育”,让他们“理论联系实际”,和他们一起研究如何解决困难的办法。上山下乡走和工农相结合的道路,就是具体方法之一。
习近平同志指出:“五四运动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历史洪流中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青春乐章。”
2013年5月4日,习近平同志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中说:“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否定了自己上山下乡中的“奉献”,实际就是否定了自己的“高尚”。
2014年5月4日,习近平同志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讲:“成功的背后,永远是艰辛努力。青年要把艰苦环境作为磨炼自己的机遇,把小事当作大事干,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滴水可以穿石。只要坚韧不拔、百折不挠,成功就一定在前方等你。”“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他的这些讲话的精神就是鼓励知识青年到基层去,到艰苦的环境中去,在实践中改造世界观,用行动来实现共产党的“初心”,完成共产党的“使命”。因为“艰苦奋斗是我们的政治本色”。
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有64名有知青经历的院士。他们的经历说明,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并不完全取决于从各类学校毕业了多少学生,也不是靠物质刺激就能够出成果的,最重要的是他们是否有社会主义觉悟,能够抵得住金钱的诱惑,淡泊名利,耐得住寂寞,愿意在枯燥的、不断失败的情况下,坚持下去,直到取得成果,造福社会。他们就是在和工农相结合的过程中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才取得了今天的成就。
中国工程院院士江亿曾在内蒙古四子王旗插队,1973年底到清华大学学习,毕业后被分配到工厂,干了近10年设备运行、维护,后来又进入清华从硕士到博士再到院士。他在“开门办学”、下厂劳动、援藏的过程中,从工人师傅身上得到许多难忘的教诲,学到实际生产的本领。他说,实践也许是最好的老师。自己从十几岁就与农民、工人在一起生活、劳动,如果可以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为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那是非常有意义的。
中国科学院院士崔向群曾在江西建设兵团农机连工作,1975年从南京理工大学光学仪器专业毕业后,她坚决要求去地处山区的江西光学仪器厂工作。在偏远的军工厂里,崔向群想尽一切办法“没事儿找事儿干”:手工修磨透镜对人体有损伤,她就设计了一种手持夹具卡住透镜进行修磨;粘接透镜火漆一直用人工手捏的原始办法,她就设计了火漆机;高速抛光机没人使用,她就主动要求试验高速抛光工艺……她说:“我的出发点就是要做事,学有所用才是人生最大的意义。”1994年她放弃欧洲优越的生活条件回到国内建立大视场兼备大口径的光谱巡天望远镜,一家三口挤在50多平方米的套房内,月工资也降到原来的1/40。但是她率领团队用12年时间攻坚克难,终于实现了中国天文望远镜对世界先进水平的赶超。她在接受美国《科学》杂志采访时说:“我很高兴回国,这架望远镜将使中国为世界做出贡献。”
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院士丁健,16岁离开上海到江西省崇仁县插队。他认为那6年多的艰苦经历是他的宝贵财富。在这6年里,他学会了感恩、坚韧和认识自己。他说:“在农村插队,一开始我们这帮城里的孩子什么都不懂,也什么都不会,是当地老乡们长期的帮助和照顾,才让我们一步步挺了过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们今天搞科研、做研究,说到底不是为了自己,国家和人民给了我们大力支持和优良的环境,我们理所应当做出点成绩。”“经过这6年磨砺以后,我觉得什么事情都不那么可怕了,哪有什么过不去的困难。在科研上面碰到的任何挫折和失败,我觉得都不算什么,只要我们能够持之以恒,耐得住寂寞,执着不弃,攻克难关只是时间问题。这是所有科研工作者必备的素质,也是出成果的必要条件。”
中国工程院院士付贤智,是从福建省邵武县莲塘公社芹田大队插队的农村进入大学校门的。1993年他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到美国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1997年该校竭力挽留他,为他全家办了绿卡,许诺丰厚的报酬,但他都一一拒绝了。他说:“我是50后,我插过队,能上大学不容易,我的经历决定了我要回国。”
中科院院士翟明国在2016年“科学改变世界”全国研究生学术论坛作报告中以自己的知青经历,鼓励年轻学子多参加社会实践,让自己成为一个“接地气”的人。他说:“缺少社会实践会成为人生中的一大损失,这会导致一个人一直‘悬’于社会之上,而不能脚踏实地地往前攀登。”他强调,知识不应只被用来改变受教育者本人“走出大山”的命运,还应当被用来改变家乡、民族和整个国家的命运。只有到实践中去和工农相结合才能了解中国社会的民情国情,才能感受到一代青年的社会责任,树立为祖国、为人民效力的决心,成为学习、研究的动力。
毛泽东说:“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是同青年学生、知识分子结合在一起的;同样,青年学生、知识分子也只有跟共产党在一起,才能走上正确的道路。知识分子不跟工人、农民结合,就不会有巨大的力量,是干不成大事业的;同样,在革命队伍里要是没有知识分子,那也是干不成大事业的。”事实也正是这样。
习近平同志在参加十三届人大山东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坚持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实现城乡共同发展。”“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上山下乡、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他的讲话再一次说明,只要农村落后于城市,农村就是“广阔天地”,就能够“大有作为”。“消灭城乡之间的差别”不是简单的农村人口进城,而是要“城乡共同发展”,使农村发展的和城市一样。只有摧毁旧的传统观念,才能实现这个目标。这完全是将中国的现实情况结合《共产党宣言》指出的方向,摧毁旧的传统观念,消灭城乡之间差别的方法。
从中国革命建设的历史过程中可以清楚地看出,知识青年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完全是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使然。如果不信仰共产主义,那就无法理解为什么我们党把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定为“青年运动方向”,也无法理解为什么共产党的干部只有在和工农相结合过程中培养、选拔。
五四运动100年来,或公开,或隐蔽,跌宕起伏的阶级斗争史告诉我们,知识青年只有和工农大众融为一体,才能在“三大革命斗争”的实践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知识青年走和工农相结合的道路不能丢、不能改,必须坚持,直到我们的“初心”实现、“使命”完成。此事关系到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安全和共产党执政地位的政治安全。我们要宣传,发扬五四运动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精神,一代一代的“接力”下去,“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迫切需要迎难而上、挺身而出的担当精神”。面对艰巨繁重的任务,面对荆棘重生、充滿坎坷的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特别需要青年和工农大众结合在一起发扬艰苦奋斗精神,遇到挫折时不断奋起、永不气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终实现我们共产党人的“初心”,完成我们的“使命”。
网络编辑:张福军
来源:《世界社会主义研究》2019年第5期